【五體投地】典故
【五體投地】是利用率極高的成語,如“我崇拜你到五體投地”“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等。這個成語源于古印度最隆重的禮儀,是被唐玄奘帶入中國的。
唐代著名高僧——洛陽偃師人玄奘從印度取經(jīng)歸來后,寫出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記》,其中記載了印度佛教的九等禮儀?!洞筇莆饔蛴洝と龂返脑氖牵骸爸戮粗剑鋬x九等:一、發(fā)言慰問,二、俯首示敬,三、舉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長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輪俱屈,九、五體投地?!?/p>
所謂五體,指兩手、兩膝、頭頂,亦稱五輪。其行禮之法,先以右膝著地,其次左膝著地,再次兩肘著地,兩掌舒展過額,最后頭頂著地,良久一拜。現(xiàn)在您到青海省或西藏自治區(qū)旅游,常會看到虔誠的佛教徒五體投地式的朝拜。
除實際的投地禮外,作為九等禮儀的最高級,五體投地一般用來表示自己對他人極度敬重、佩服之意,就是文章開頭舉的那些例子。不過,現(xiàn)代人在說這個成語時,總感覺有失它以前那種虔誠和真心的意味,時常帶有調侃或夸張之意。
五體投地后來也被賦予過貶義,指人喪失氣節(jié)。想想也是,雖然謙虛是好事,但在表達佩服他人的能力或推崇別人的想法時,不一定非要行大禮,多多學習,學以致用,才能兩全其美。
成語:五體投地
讀音:wǔ tǐ tóu dì
近義詞: 心悅誠服、甘拜下風
反義詞: 嗤之以鼻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比喻佩服到了極點
解釋: 兩手、兩膝和頭一起著地。是佛教一種最恭敬的行禮儀式。比喻佩服到了極點。
出處: 《梁書·中天竺國傳》:“今以此國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歸屬,五體投地,歸誠大王?!?/p>
例子: 屢聞至論,本極佩服,今日之說,則更五體投地。(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六回)
來源于佛教。
玄奘法師在《大唐西域記》中介紹說,西域致敬的儀式分為九等,“五體投地”是最恭敬的禮拜方式?!拔弩w”又稱“五輪”,指雙肘、雙膝和額頂。
“五體投地”就是“五輪至地而作禮”(《地持論》)。其過程是:正立合十,屈膝屈肘至地,翻掌,頂禮。
“五體投地”致敬的對象一般是佛菩薩。如《佛般泥洹經(jīng)》卷下:“太子五體投地,稽首佛足?!?/p>
又如《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經(jīng)》:“如是三稱三寶,三稱觀世音菩薩名,五體投地,向于西方。”也用禮拜寺塔。
如《十住毗婆沙論·入寺品》:“是在家菩薩若入佛寺,初欲入時,于寺門外五體投地?!边€用以禮拜王者等。
如《梁書·諸夷傳·天竺國》:“今以此國群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歸屬,五體投地,歸誠大王,”今以“五體投地”比喻傾倒、佩服至極。如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一:“同征友萬柘坡光泰,精于五、七古,程魚門讀之,五體投地?!?/p>
又如魯迅《而已集·新時代的放債法》:“因為他是天才而且革命家,許多女性都渴仰到五體投地。鑄毅 2006-05-30 090639 來源于佛教。
玄奘法師在《大唐西域記》中介紹說,西域致敬的儀式分為九等,五體投地”是最恭敬的禮拜方式。五體”又稱五輪”,指雙肘、雙膝和額頂。
五體投地”就是五輪至地而作禮”(《地持論》)。其過程是正立合十,屈膝屈肘至地,翻掌,頂禮。
五體投地”致敬的對象一般是佛菩薩。如《佛般泥洹經(jīng)》卷下太子五體投地,稽首佛足?!?/p>
又如《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經(jīng)》如是三稱三寶,三稱觀世音菩薩名,五體投地,向于西方?!币灿枚Y拜寺塔。
如《十住毗婆沙論·入寺品》是在家菩薩若入佛寺,初欲入時,于寺門外五體投地?!边€用以禮拜王者等。
如《梁書·諸夷傳·天竺國》今以此國群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歸屬,五體投地,歸誠大王,”今以五體投地”比喻傾倒、佩服至極。如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一同征友萬柘坡光泰,精于五、七古,程魚門讀之,五體投地。”
又如魯迅《而已集·新時代的放債法》因為他是天才而且革命家,許多女性都渴仰到五體投地。”。
玄奘法師在《大唐西域記》中介紹說,西域致敬的儀式分為九等,“五體投地”是最恭敬的禮拜方式。
“五體”又稱“五輪”,指雙肘、雙膝和額頂?!拔弩w投地”就是“五輪至地而作禮”(《地持論》)。
其過程是:正立合十,屈膝屈肘至地,翻掌,頂禮。“五體投地”致敬的對象一般是佛菩薩。
如《佛般泥洹經(jīng)》卷下:“太子五體投地,稽首佛足。”又如《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經(jīng)》:“如是三稱三寶,三稱觀世音菩薩名,五體投地,向于西方?!?/p>
也用禮拜寺塔。如《十住毗婆沙論·入寺品》:“是在家菩薩若入佛寺,初欲入時,于寺門外五體投地。”
還用以禮拜王者等。如《梁書·諸夷傳·天竺國》:“今以此國群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歸屬,五體投地,歸誠大王,”。
【五體投地】 玄奘法師在《大唐西域記》中介紹說,西域致敬的儀式分為九等,“五體投地”是最恭敬的禮拜方式。
“五體”又稱“五輪”,指雙肘、雙膝和額頂?!拔弩w投地”就是“五輪至地而作禮”(《地持論》)。
其過程是:正立合十,屈膝屈肘至地,翻掌,頂禮。“五體投地”致敬的對象一般是佛菩薩。
如《佛般泥洹經(jīng)》卷下:“太子五體投地,稽首佛足?!庇秩纭墩堄^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經(jīng)》:“如是三稱三寶,三稱觀世音菩薩名,五體投地,向于西方。”
也用禮拜寺塔。如《十住毗婆沙論·入寺品》:“是在家菩薩若入佛寺,初欲入時,于寺門外五體投地?!?/p>
還用以禮拜王者等。如《梁書·諸夷傳·天竺國》:“今以此國群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歸屬,五體投地,歸誠大王,”今以“五體投地”比喻傾倒、佩服至極。
如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一:“同征友萬柘坡光泰,精于五、七古,程魚門讀之,五體投地?!庇秩玺斞浮抖鸭ば聲r代的放債法》:“因為他是天才而且革命家,許多女性都渴仰到五體投地。”
(李明權)。
五體投地 ( wǔ tǐ tóu dì ) 【五體投地】 玄奘法師在《大唐西域記》中介紹說,西域致敬的儀式分為九等,“五體投地”是最恭敬的禮拜方式。
“五體”又稱“五輪”,指雙肘、雙膝和額頂?!拔弩w投地”就是“五輪至地而作禮”(《地持論》)。
其過程是:正立合十,屈膝屈肘至地,翻掌,頂禮?!拔弩w投地”致敬的對象一般是佛菩薩。
如《佛般泥洹經(jīng)》卷下:“太子五體投地,稽首佛足。”又如《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經(jīng)》:“如是三稱三寶,三稱觀世音菩薩名,五體投地,向于西方?!?/p>
也用禮拜寺塔。如《十住毗婆沙論·入寺品》:“是在家菩薩若入佛寺,初欲入時,于寺門外五體投地?!?/p>
還用以禮拜王者等。如《梁書·諸夷傳·天竺國》:“今以此國群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歸屬,五體投地,歸誠大王,”今以“五體投地”比喻傾倒、佩服至極。
如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一:“同征友萬柘坡光泰,精于五、七古,程魚門讀之,五體投地?!庇秩玺斞浮抖鸭ば聲r代的放債法》:“因為他是天才而且革命家,許多女性都渴仰到五體投地?!?/p>
(李明權) 【解 釋】 兩手、兩膝和頭一起著地。是古印度佛教一種最恭敬的行禮儀式。
比喻佩服到了極點。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三國》:“致敬之式,其儀九等:一、發(fā)言慰問,二、俯首示敬,三、舉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長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輪俱屈,九、五體投地?!?/p>
【小孩子讓孔子五體投地】
孔丘在魯國辦教育。一天他帶領學生駕車出游,路上遇見一群兒童在玩打仗的游戲,發(fā)現(xiàn)其中一個沒有和他們一起游戲。
孔丘就停車問這個兒童:“為什么只有你沒有和大家一起游戲?”。兒童回答;“游戲沒有好處,衣服破了不好縫是一個原因,再說往上會辱及父母,往下可能殃及兄弟姐妹;而且還有爭斗,勞而無功,所以不玩。”說完接著用瓦片修城??浊鹋u他:“你為什么不給我讓道?”兒童回答“從古到今,只有車讓城,沒有城讓車的道理”。孔丘于是把車改道,下車問道:“你一個小孩,怎么那么多詭辯?”兒童回答:“人生下來3歲就可以離開父母了,兔子生下來3天就可以在野地里跑,魚生下來3天就可以在江湖里游泳,這是天生自然的事情,怎么叫詭辯?”
孔子與神童
孔丘問:“你是哪里人?姓什么叫什么?”兒童回答:“我是窮山僻壤的本地人,姓項名橐,沒有字?!笨浊鹫f:“和我一起出游,好不好?”兒童回答“家有嚴父,需要我做事;家有慈母,需要我奉養(yǎng):家有賢兄,需要我做幫手;家有弱弟,需要我照顧,家有明師,需要我好好學習,沒有時間出游?!笨浊鹫f:“我車上有32個棋子,和你下棋怎么樣?”
兒童說“皇帝因為喜歡下棋而不理朝政,諸侯喜歡下棋而沒有政績,學生喜歡喜歡下棋而學問沒有長進,小孩喜歡下棋而輸了家業(yè),丫環(huán)喜歡下棋而誤事挨鞭子,農(nóng)民喜歡下棋而耽誤種田,所以不下棋?!?/p>
孔丘說“我教給你平定天下怎么樣?”兒童說“天下沒有辦法平定?;蛘哂懈呱?,或者有江河,或者有王侯,或者有奴婢。平了高山,鳥獸就沒有了家,填平了江河,魚鱉就沒有了家。沒有了王侯,百姓就沒有人管理,沒有了奴婢,誰來伺候君子?天下這么大,怎么平定的了?”。
孔丘說“你知道天下什么火沒有煙?什么水沒有魚?什么山?jīng)]有石?什么樹沒有枝?什么男人沒有媳婦?什么女人沒有丈夫?什么牛沒有犢?什么馬沒有駒?什么雄沒有雌?什么雌沒有雄?什么為君子?什么是小人?什么是不足?什么是有余?什么城沒有市?什么人沒有字?”
兒童答道“螢火沒有煙,井水沒有魚,土山?jīng)]有石,枯樹沒有枝,神仙沒有媳婦,玉女沒有丈夫,土牛沒有犢,木馬沒有駒,孤雄無雌,孤雌無雄,賢為君子,愚為小人,冬日不足,夏日有余,皇城無市,我項橐沒有字?!?/p>
孔丘說“你知道天地的綱紀,陰陽的始終,什么是左?什么是右?什么是表?什么是里?什么是父?什么是母?什么是夫?什么是婦?風從何來,雨從何至?云從何出?霧從何起?天地相距幾千幾萬里?”
兒童回答“九九還歸八十一是天地之綱紀,八九七十二是陰陽的始終,天為父。地為母,日為夫,月為婦,東為右,西為左,外為表,內(nèi)為里,風從蒼梧來,雨從郊市至,云從山出,霧從地起,天地相距千千萬萬余里,東西南北都有?!薄?/p>
孔丘問“你說是父母親近還是夫婦親近呢?”兒童回答“父母親近,夫婦不親近?!笨浊鹫f“夫婦生則同枕,死則同穴,為什么不親呢?”兒童答“人生沒有媳婦,好比車沒有輪。沒有輪可以再造,必定有新的。賢良人家的婦女,必定選配高貴的丈夫,十間大房,必須有棟梁。三窗六牖,不如一戶之光。眾星朗朗,不如孤月獨明。父母之恩是最親近的。”孔丘說“你是圣賢呀”。
兒童說“剛才你問了我許多問題,我都一一回答了?,F(xiàn)在我只要你一個問題:“鵝鴨為什么能蜉水?鴻雁為什么會叫?松柏為什么冬天還綠?”孔丘答“鵝鴨能孵水,是因為它們的腳是方的;鴻雁可以叫是因為脖子長;松柏冬天綠是因為心堅。”兒童說“不對。魚鱉也能孵水,不是因為腳方;青蛙也會叫,不是脖子長;綠竹冬天也綠,不是心堅?!?/p>
兒童問“天上有多少顆星星?”孔丘說“剛才問地,何必談天?”兒童接著問“地上有多少房子?”孔丘說“僅說眼前事,何必談天說地?”兒童說“要說眼前事,請問你有多少眉毛?”孔丘苦笑而不能回答,然后對他的學生說“后生可畏。”說完就上車走了。
1、五體是兩肘、兩膝、額。
五體投地就是這五個身體部位都要碰地。 【五體投地】 玄奘法師在《大唐西域記》中介紹說,西域致敬的儀式分為九等,“五體投地”是最恭敬的禮拜方式。
“五體”又稱“五輪”,指雙肘、雙膝和額頂?!拔弩w投地”就是“五輪至地而作禮”(《地持論》)。
其過程是:正立合十,屈膝屈肘至地,翻掌,頂禮。“五體投地”致敬的對象一般是佛菩薩。
如《佛般泥洹經(jīng)》卷下:“太子五體投地,稽首佛足?!庇秩纭墩堄^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經(jīng)》:“如是三稱三寶,三稱觀世音菩薩名,五體投地,向于西方?!?/p>
也用禮拜寺塔。如《十住毗婆沙論·入寺品》:“是在家菩薩若入佛寺,初欲入時,于寺門外五體投地。
”還用以禮拜王者等。如《梁書·諸夷傳·天竺國》:“今以此國群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歸屬,五體投地,歸誠大王,”今以“五體投地”比喻傾倒、佩服至極。
如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一:“同征友萬柘坡光泰,精于五、七古,程魚門讀之,五體投地?!庇秩玺斞浮抖鸭ば聲r代的放債法》:“因為他是天才而且革命家,許多女性都渴仰到五體投地。
”(李明權) 此成語的詳細解釋是:佛教最恭敬的禮節(jié)。兩手、雙膝和頭同時著地。
比喻欽佩到了極點。 成語查詢 成語: 成語查詢-查詢結果 成語: 五體投地 拼音: wǔ tǐ tóu dì 典故: 兩手、兩膝和頭一起著地。
是佛教一種最恭敬的行禮儀式。比喻佩服到了極點。
出處: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三國》:“致敬之式,其儀九等:一、發(fā)言慰問,二、俯首示敬,三、舉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長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輪俱屈,九、五體投地?!?例句: 屢聞至論,本極佩服,今日之說,則更~。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六回) 投地的五體是指頭、兩膝、兩只手 五體投地可以說是佛教禮節(jié)中最高的一種禮法。也稱“頂禮”。
它的一般規(guī)則動作是這樣的:先合掌,再低頭(或問訊),然后右、左掌依次按地,兩膝隨之跪下、頭額觸地(投地的五體是指頭、兩膝、兩只手)。 等頭額觸地以后,隨之翻掌,表示兩手捧起所拜者的足,或托起崇拜對象。
翻掌后稍停一會兒再起身,此為一拜。一般有三拜、九拜、百拜等。
在拜佛時,一般還要稱名號。拜完后還要打個問訊禮。
如果頂禮的是僧人,則要稱“頂禮xx法師(或和尚)”。但在禮僧時需注意。
一、如果禮拜時,禮拜的對象正在躺著,這時就暫不要禮。二、禮拜的對象如果是和佛菩薩像處相反方向時,禮拜不能背對佛菩薩像,面朝下(以佛菩薩像為上)去禮拜僧等等。
另外,僧人不能拜俗人和居士。 。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0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