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施〔公元前370-310年〕曾做過魏的相國,博學(xué)善辯,是名家的代表人物,曾與桓團(tuán)、公孫龍等辯者掀起了名辯的高潮。
他與莊子〔即莊周,是戰(zhàn)國時期道家的哲學(xué)家〕是好朋友,經(jīng)常一起辯論。但他所著的《惠子》已佚,惠施的言行散見于《莊子》、《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書中。
莊子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戰(zhàn)國時代宋國蒙(今安徽蒙城)人。著名思想家、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是道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xué)思想的繼承者和發(fā)展者,先秦莊子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
他的學(xué)說涵蓋著當(dāng)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于老子的哲學(xué)。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xué)為“老莊哲學(xué)”。
惠子比莊子大一歲左右。 莊子和惠子之間的關(guān)系到底怎么樣? 《惠子相梁》中,惠子是一個醉心于功名利祿,并無端猜忌好友的小人,莊子狠狠地奚落了他;《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和莊子在濠梁上游玩,并就莊子能否知道“魚樂”的問題發(fā)生辯論,可見兩人是可以言談往還的朋友。
惠子真的像《惠子相梁》里那樣無恥嗎?莊子和惠子的關(guān)系究竟怎樣?另一則故事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即“匠石運(yùn)斤”的故事(出自《莊子·徐無鬼》)。它講的是莊子路過惠子墓前,向?qū)W生慨然感嘆自惠子死后,他就沒有可以談話的知己了。
莊子的話很深沉,也很動人,在整部《莊子》里都是少見的。 可見,在莊子心目中,惠子是難得的知己。
那么,“惠子相梁”的故事完全是虛構(gòu)嗎?也不全是?;葑涌赡艽_實比較熱衷于功名富貴,但不大可能做出傷害朋友莊子的事來。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嗎?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鳥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fā)出‘嚇’的怒斥聲?,F(xiàn)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吧?” 2.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 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橋上游玩。
莊子說:“白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被菔┱f:“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
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jīng)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p>
莊惠之交 莊子有著曠達(dá)的心境,視富貴榮華有如敝屣。其高超之生活情趣,自然超離人群與社群。
無怪乎在他眼中,“以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語”。(《天下》)既然這樣,就只好“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了。
像莊子這樣絕頂聰明的人,要想找到一兩個知己,確是不容易。平常能夠談得來的朋友,除了惠子之外,恐怕不會再有其他的人了。
他們都好辯論,辯才犀利無比;他們亦很博學(xué),對于探討知識有濃厚的熱誠。 惠子喜歡倚在樹底下高談闊論,疲倦的時候,就據(jù)琴而臥(“倚樹而吟,據(jù)槁梧而暝”),這種態(tài)度莊子是看不慣的,但他也常被惠子拉去梧桐樹下談?wù)剬W(xué)問(“惠子之據(jù)梧也……”),或往田野上散步。
一個歷史上最有名的辯論,便是在他們散步時引起的: 莊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小白魚悠閑地游出來,這是魚的快樂??!”惠子問:“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是快樂的?”莊子回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曉得魚的快樂。”
惠子辯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準(zhǔn)此而推,你既然不是魚,那么,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很明顯的了?!鼻f子回說:“請把話題從頭說起吧!你說:‘你怎么知道魚是快樂的’云云,就是你知道了我的意思而問我,那么我在濠水的橋上也就能知道魚的快樂了?!?/p>
(《秋水》) 莊子對于外界的認(rèn)識,常帶著觀賞的態(tài)度。他往往將主觀的情意發(fā)揮到外物上,而產(chǎn)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惠子則不同,他只站在分析的立場,來分析事理意義下的實在性。因此,他會很自然地懷疑到莊子的所謂“真”。
莊子與惠子的辯論,如果從“認(rèn)知活動”方面來看,兩人的論說從未碰頭;如果從觀賞一件事物的美、悅、情這方面來看,則兩人所說的也不相干。而只在不同的立場與境界上,一個有所斷言(“知道魚是快樂的”),一個有所懷疑,(“你既然不是魚,那么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很顯然的!”)他們在認(rèn)知的態(tài)度上,便有顯著的不同;莊子偏于美學(xué)上的觀賞,惠子著重知識論的判斷。
這不同的認(rèn)知態(tài)度,是由于他們性格上的相異;莊子具有藝術(shù)家的風(fēng)貌,惠子則帶有邏輯家的個性。 莊子與惠子,由于性格的差異導(dǎo)致了不同的基本立場,進(jìn)而導(dǎo)致兩種對立的思路——一個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來觀賞其美;一個走向獨我論,即每個人無論如何不會知道第三者的心靈狀態(tài)。
莊子與惠子由于基本觀點的差異,在討論問題時,便經(jīng)?;ハ嗵Ц埽づ踝拥?,好像總是惠子。在《逍遙游》上,莊子笑惠子“拙于用。
惠子 惠子即惠施, 惠施〔公元前370-310年〕曾做過魏的相國,博學(xué)善辯,是名家的代表人物,曾與桓團(tuán)、公孫龍等辯者掀起了名辯的高潮。
他與莊子〔即莊周,是戰(zhàn)國時期道家的哲學(xué)家〕是好朋友,經(jīng)常一起辯論。但他所著的《惠子》已佚,惠施的言行散見于《莊子》、《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書中。
莊子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戰(zhàn)國時代宋國蒙(今安徽蒙城)人。著名思想家、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是道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xué)思想的繼承者和發(fā)展者,先秦莊子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
他的學(xué)說涵蓋著當(dāng)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于老子的哲學(xué)。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xué)為“老莊哲學(xué)”。
惠子比莊子大一歲左右。 莊子和惠子之間的關(guān)系到底怎么樣? 《惠子相梁》中,惠子是一個醉心于功名利祿,并無端猜忌好友的小人,莊子狠狠地奚落了他;《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和莊子在濠梁上游玩,并就莊子能否知道“魚樂”的問題發(fā)生辯論,可見兩人是可以言談往還的朋友。
惠子真的像《惠子相梁》里那樣無恥嗎?莊子和惠子的關(guān)系究竟怎樣?另一則故事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即“匠石運(yùn)斤”的故事(出自《莊子·徐無鬼》)。它講的是莊子路過惠子墓前,向?qū)W生慨然感嘆自惠子死后,他就沒有可以談話的知己了。
莊子的話很深沉,也很動人,在整部《莊子》里都是少見的。 可見,在莊子心目中,惠子是難得的知己。
那么,“惠子相梁”的故事完全是虛構(gòu)嗎?也不全是。惠子可能確實比較熱衷于功名富貴,但不大可能做出傷害朋友莊子的事來。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p>
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嗎?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鳥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fā)出‘嚇’的怒斥聲?,F(xiàn)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吧?” 2.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 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橋上游玩。
莊子說:“白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施說:“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
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jīng)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p>
莊惠之交 莊子有著曠達(dá)的心境,視富貴榮華有如敝屣。其高超之生活情趣,自然超離人群與社群。
無怪乎在他眼中,“以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語”。(《天下》)既然這樣,就只好“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了。
像莊子這樣絕頂聰明的人,要想找到一兩個知己,確是不容易。平常能夠談得來的朋友,除了惠子之外,恐怕不會再有其他的人了。
他們都好辯論,辯才犀利無比;他們亦很博學(xué),對于探討知識有濃厚的熱誠。 惠子喜歡倚在樹底下高談闊論,疲倦的時候,就據(jù)琴而臥(“倚樹而吟,據(jù)槁梧而暝”),這種態(tài)度莊子是看不慣的,但他也常被惠子拉去梧桐樹下談?wù)剬W(xué)問(“惠子之據(jù)梧也……”),或往田野上散步。
一個歷史上最有名的辯論,便是在他們散步時引起的: 莊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小白魚悠閑地游出來,這是魚的快樂?。 被葑訂枺骸澳悴皇囚~,怎么知道魚是快樂的?”莊子回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曉得魚的快樂。”
惠子辯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準(zhǔn)此而推,你既然不是魚,那么,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很明顯的了。”莊子回說:“請把話題從頭說起吧!你說:‘你怎么知道魚是快樂的’云云,就是你知道了我的意思而問我,那么我在濠水的橋上也就能知道魚的快樂了?!?/p>
(《秋水》) 莊子對于外界的認(rèn)識,常帶著觀賞的態(tài)度。他往往將主觀的情意發(fā)揮到外物上,而產(chǎn)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惠子則不同,他只站在分析的立場,來分析事理意義下的實在性。因此,他會很自然地懷疑到莊子的所謂“真”。
莊子與惠子的辯論,如果從“認(rèn)知活動”方面來看,兩人的論說從未碰頭;如果從觀賞一件事物的美、悅、情這方面來看,則兩人所說的也不相干。而只在不同的立場與境界上,一個有所斷言(“知道魚是快樂的”),一個有所懷疑,(“你既然不是魚,那么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很顯然的!”)他們在認(rèn)知的態(tài)度上,便有顯著的不同;莊子偏于美學(xué)上的觀賞,惠子著重知識論的判斷。
這不同的認(rèn)知態(tài)度,是由于他們性格上的相異;莊子具有藝術(shù)家的風(fēng)貌,惠子則帶有邏輯家的個性。 莊子與惠子,由于性格的差異導(dǎo)致了不同的基本立場,進(jìn)而導(dǎo)致兩種對立的思路——一個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來觀賞其美;一個走向獨我論,即每個人無論如何不會知道第三者的心靈狀態(tài)。
莊子與惠子由于基本觀點的差異,在討論問題時,便經(jīng)?;ハ嗵Ц?,而挨捧子的,好像總是惠子。在《逍遙游》上,莊。
有四個關(guān)于他們的故事。
其一是,莊周惠施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莊子說,魚兒游來游去,他們很快樂。惠子說,你不是魚,你怎么知道魚的快樂?莊子回道,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其二,==估計跟現(xiàn)實有點出入。
就是樓上講的那個故事。 其三,莊子的妻子就病死了。
好朋友惠子前來吊唁,見莊子正盤腿坐地,鼓盆而歌?;葑迂?zé)問道:“人家與你夫妻一場,為你生子、養(yǎng)老、持家。
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還鼓盆而歌,豈不太過分、太不近人情了嗎?”莊子說:“不是這意思。她剛死時,我怎會獨獨不感悲傷呢?思前想后,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
如此想來,也就不感悲傷了。” 其四,惠施死后,莊子送葬,經(jīng)過惠子的墳?zāi)?,回頭對跟隨他的人說:“楚國郢人捏白士,鼻尖上濺到一滴如蠅翼般大的污泥,他請匠石替他削掉。
匠石揮動斧頭,呼呼作響,隨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點完全削除,而鼻子沒有受到絲毫損傷,郢人站著面不改色。宋元君聽說這件事,把匠石找來說:‘替我試試看。
’匠石說:‘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對手早已經(jīng)死了!’自從先生去世,我沒有對手了,我沒有談?wù)摰膶ο罅?!”(《徐無鬼》) 惠子死后,莊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對談的人了。在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純厚真摯之情。
能設(shè)出這個妙趣的寓言,來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誼,如此神來之筆,非莊子莫能為之。
惠施是莊子的老朋友,后人又稱他為惠子?;葑右彩钱?dāng)時的一位重要的思想家。莊子和惠子既是老朋友,又是老對手。有一次,莊子到梁國去,而這時惠子正在梁做相國,當(dāng)時莊子的本事比惠子大,在諸侯中的名聲也比惠子高。
有的人就對惠子說:“這次莊子可是沖著你來的,他是想當(dāng)你的相國?!?/p>
惠子聽到后,將信將疑,于是就在國中反復(fù)搜查,搜了三天三夜。沒有找到。
莊子自己主動去見惠子,他給惠子講了一個故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叫作鹓雛,這是一種非常神奇的鳥,它從南海一直飛到北海,它一定要落在高貴的梧桐樹上,一定要吃最好的食物,一定要喝最清潔的泉水。有一只貓頭鷹得到一只臭老鼠,看到鹓雛從遠(yuǎn)方飛來,心里緊張極了,以為對方要吃它的東西,就對著天大叫起來。
莊子說完這個故事后說:“你以為你的職務(wù)對我來說就不是臭老鼠嗎?”
他倆常常在一起辯論。有一次,他們來到濠梁河上,莊子看到河中的魚在自由自在的游動,就說:“魚游得是這樣的從容,魚真快樂極了?!?/p>
惠子就說:“你不是魚,你怎么知道魚的快樂?”
莊子反唇相譏:“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
惠子實在是個聰明的人,馬上就說:“我不是你,我是不知道你的快樂;這也就是說,你不是魚,你也不知道魚的快樂?!?/p>
莊子說:“我現(xiàn)在實際上就是濠上之魚啊?!被葑釉俨荒苷f其他什么了。莊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去吊喪。他來到莊子家,這時被莊子奇怪的行動所吸引,他看到莊子坐在門前,兩腿盤著,一邊敲著一個盆子,一邊唱著歌。
惠子上到他的跟前,說道:“你也太過分了,你妻子死了,你不傷心也罷,怎么能在這里唱起歌來呢?”
莊子說:“你真是有所不知啊,她今天又回到自己的生命之本,難道這不是一件高興的事嗎?像一般人那樣號啕大哭,那是不知命的表現(xiàn)。”
有一次,惠子對莊子說:“有人送我一顆葫蘆種子,后來結(jié)了一個很大很大的葫蘆,我用它來盛水,可以盛五擔(dān)水,但是就是拿不起來。我用它來做瓢,就是因為它太大,而沒辦法用。最后我干脆把它給打壞了?!?/p>
他是要用這個比喻來挖苦莊子,言下之意是說莊子所談的理論,都是虛夸荒誕而沒有用的玩意兒。
莊子不慌不忙地說:“真可惜,你竟然不會用大的東西。葫蘆這么大,你何不用它來做一只船?”
惠子又說:“現(xiàn)在我有一棵大樹,雖然長得很粗,但是歪歪扭扭,一點用處都沒有,這是一個大而無用的東西?!被葑舆€是在抨擊莊子的思想。
莊子說:“那你就讓這棵樹長大,夏天來到的時候,你在它的下面乘涼,不也是很快樂的事嗎?”
莊子的意思是說,我的思想就是供給你們這些平常人乘涼的大樹。
后來,惠子死了,莊子非常痛苦,他失去了一位能和自己辯論的好對手。幾年以后,他來到了惠子的墓前,對隨從們說:“自從他死后,我再也找不到這樣的朋友了?!?/p>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被葑釉唬骸白臃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p>
(《莊子·秋水》)惠子相梁惠子相(xiàng)梁,莊子往見之?;蛑^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雛(yuān chú),子知之乎?夫鹓雛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lǐ)泉不飲。
于是鴟(chī)得腐鼠,鹓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 (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yé)?”。
莊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橋上游玩。
莊子說:“鯈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就是魚的快樂?!被葑诱f:“你又不是魚,怎么知道魚是快樂的?”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兒是快樂的?”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這是可以完全確定的?!?/p>
莊子說:“讓我們回到最初的話題,你開始問我‘你怎么知道魚是快樂的呢’的話,就說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來問我是從哪里知道的。而我則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一、作品原文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被葑釉唬骸白臃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二、注釋
1、濠梁:濠水的橋上。濠,水名,在現(xiàn)在安徽鳳陽。
2、從容:悠閑自得。
3、鯈(tiáo)魚:一種淡水魚中的銀白色小魚,喜歡在水層下面游動,長約16厘米,又名白鰷。
4、是:這。
5、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來(子固非魚也)。
6、全:完全,確定是。
7、循其本:從最初的話題說起。循:順著。其,話題。本:最初。
8、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你說“汝安知魚樂”等等。汝安知魚樂:你怎么(哪里)知道魚是快樂的呢。云者:助詞,用于句末,表停頓,以引起下文。安,怎么,哪里。
9、安:疑問代詞,怎么,哪里。
擴(kuò)展資料:
一、作品出處: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一作《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莊子·秋水》中的一篇語錄體議論文,創(chuàng)作于戰(zhàn)國年代,記敘了莊子與惠子二人在濠水橋上游玩時進(jìn)行的一場小辯。
二、作品鑒賞
本文講述兩位辯論高手,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橋梁之上,俯看鰷魚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因而引起聯(lián)想,展開了一場人能否知魚之樂的辯論。其題雖小,其旨甚大。
除了第一句用敘述語言做故事背景交代,通篇采用對話形式。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頂真式地把這場辯論引向深入。莊周肯定自己能知道魚之樂,惠施則否定了莊周的說法。
且不說這場辯論誰是誰非,光是兩人在辯論中反映出來的敏捷思路和睿智的交談,就令人拍案叫絕,給人一種怡情益智的享受。
“濠梁之辯”的絕妙之處,兩人的雄辯之外,還在于它具有無窮的韻味。辯論的雙方都緊扣主題,但辯論者的思維截然不同。惠施是從認(rèn)知的規(guī)律上來說,人和魚是兩種不同的生物,人不可能感受到魚的喜怒哀樂。莊周則是從藝術(shù)規(guī)律上來說,人樂魚亦樂。
從認(rèn)知規(guī)律上來說,莊周的人樂魚亦樂的邏輯推理純屬詭辯,但這種詭辯并不使人反感,因為莊周完全是以藝術(shù)心態(tài)去看待世界的,典型的“移情”作用,莊周是把自己的快樂移栽到魚的情緒上,反過來更襯托出莊周的快樂。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嗎?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鳥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fā)出‘嚇’的怒斥聲.現(xiàn)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吧?”
2.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
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白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施說:“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jīng)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莊惠之交莊子有著曠達(dá)的心境,視富貴榮華有如敝屣.其高超之生活情趣,自然超離人群與社群.無怪乎在他眼中,“以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語”.(《天下》
關(guān)于這一點,歷來爭論不休.歸結(jié)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看法:(一)從故事本身來看,莊子占了上風(fēng).結(jié)尾處,在惠子巧妙地援引莊子的反駁建立起符合邏輯的推理后,莊子似乎應(yīng)該無言以對而就此認(rèn)輸了,可是他卻又返回爭論的起始,借偷換概念而避重就輕地將惠子的發(fā)難化解了.所謂偷換概念,指他把惠子說的“安知”,解釋成“哪里知道”或“怎樣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卻是“怎么(能)知道”.(二)從邏輯上看,惠子是勝者.前面說過,莊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爭論中得以維持自己最初的判斷,而這種做法顯然是有悖于邏輯判斷規(guī)則的,所以說,惠子才是勝者。
關(guān)于你的《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中到底是誰贏了?——的問題: 我來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莊/惠在濠梁之上的“知魚之樂”論辯,是一個廣為流傳耐人尋味的故事,它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莊子和惠施截然不同的價值取向及思維方式。惠施從人與動物(魚)對立的視角,說明人不能感知動物的喜怒哀樂;莊子則是從人與動物的通融的角度,賦~魚~以人的情感意識;前者是純理智的邏輯思維,反映了惠施功利性取向的價值觀和重“言傳”的邏輯思維,后者是反襯出莊子超功利的藝術(shù)審美價值取向和重“意會”的直覺思維。
所以無有輸贏之說。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0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