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
最著名的當然就是囚徒困境了……
兩個持槍搶劫的歹徒被警察抓住,分開審問,這時,每一個歹徒就會面臨這種情況:
1、如果兩人都抵賴,就是攻守同盟,就會因搶劫證據(jù)不足,各判刑1年;
2、如果兩人都招供,各判10年;
3、如果兩人中一個坦白而另一個抵賴,坦白無罪釋放,抵賴的判15年。
于是,每個囚徒都面臨兩種選擇:坦白或抵賴。然而,不管同伙選擇什麼,每個囚徒的最優(yōu)選擇是坦白:如果同伙抵賴、自己坦白的話就無罪釋放,不坦白的話判1年,坦白比不坦白好;如果同伙坦白、自己坦白的話判10年,不坦白的話判15年,坦白還是比不坦白好。結(jié)果,兩個嫌疑犯都選擇坦白,各判刑八年。如果兩人都抵賴,各判一年,顯然這個結(jié)果好。
最終會達到帕累托最優(yōu)……
嘿嘿…… 最著名的當然就是囚徒困境了…… 兩個持槍搶劫的歹徒被警察抓住,分開審問,這時,每一個歹徒就會面臨這種情況:1、如果兩人都抵賴,就是攻守同盟,就會因搶劫證據(jù)不足,各判刑1年;2、如果兩人都招供,各判10年;3、如果兩人中一個坦白而另一個抵賴,坦白無罪釋放,抵賴的判15年。
于是,每個囚徒都面臨兩種選擇:坦白或抵賴。然而,不管同伙選擇什麼,每個囚徒的最優(yōu)選擇是坦白:如果同伙抵賴、自己坦白的話就無罪釋放,不坦白的話判1年,坦白比不坦白好;如果同伙坦白、自己坦白的話判10年,不坦白的話判15年,坦白還是比不坦白好。
結(jié)果,兩個嫌疑犯都選擇坦白,各判刑八年。如果兩人都抵賴,各判一年,顯然這個結(jié)果好。
最終會達到帕累托最優(yōu)……。
在經(jīng)濟學中,“智豬博弈”(Pigs'payoffs)是一個著名博弈論例子。
這個例子講的是:豬圈里有兩頭豬,一頭大豬,一頭小豬。豬圈的一邊有個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遠離踏板的豬圈的另一邊的投食口就會落下少量的食物。
如果有一只豬去踩踏板,另一只豬就有機會搶先吃到另一邊落下的食物。當小豬踩動踏板時,大豬會在小豬跑到食槽之前剛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豬踩動了踏板,則還有機會在小豬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爭吃到另一半殘羹。
那么,兩只豬各會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豬將選擇“搭便車”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邊;而大豬則為一點殘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間。 原因何在?因為,小豬踩踏板將一無所獲,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
對小豬而言,無論大豬是否踩動踏板,不踩踏板總是好的選擇。反觀大豬,已明知小豬是不會去踩動踏板的,自己親自去踩踏板總比不踩強吧,所以只好親力親為了。
“小豬躺著大豬跑”的現(xiàn)象是由于故事中的游戲規(guī)則所導致的。規(guī)則的核心指標是:每次落下的事物數(shù)量和踏板與投食口之間的距離。
如果改變一下核心指標,豬圈里還會出現(xiàn)同樣的“小豬躺著大豬跑”的景象嗎?試試看。 改變方案一:減量方案。
投食僅原來的一半分量。結(jié)果是小豬大豬都不去踩踏板了。
小豬去踩,大豬將會把食物吃完;大豬去踩,小豬將也會把食物吃完。誰去踩踏板,就意味著為對方貢獻食物,所以誰也不會有踩踏板的動力了。
如果目的是想讓豬們?nèi)ザ嗖忍ぐ澹@個游戲規(guī)則的設計顯然是失敗的。 改變方案二:增量方案。
投食為原來的一倍分量。結(jié)果是小豬、大豬都會去踩踏板。
誰想吃,誰就會去踩踏板。反正對方不會一次把食物吃完。
小豬和大豬相當于生活在物質(zhì)相對豐富的“共產(chǎn)主義”社會,所以競爭意識卻不會很強。 對于游戲規(guī)則的設計者來說,這個規(guī)則的成本相當高(每次提供雙份的食物);而且因為競爭不強烈,想讓豬們?nèi)ザ嗖忍ぐ宓男Ч⒉缓谩?/p>
改變方案三:減量加移位方案。投食僅原來的一半分量,但同時將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
結(jié)果呢,小豬和大豬都在拼命地搶著踩踏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勞者多得。
每次的收獲剛好消費完。 對于游戲設計者,這是一個最好的方案。
成本不高,但收獲最大。 原版的“智豬博弈”故事給了競爭中的弱者(小豬)以等待為最佳策略的啟發(fā)。
但是對于社會而言,因為小豬未能參與競爭,小豬搭便車時的社會資源配置的并不是最佳狀態(tài)。為使資源最有效配置,規(guī)則的設計者是不愿看見有人搭便車的,政府如此,公司的老板也是如此。
而能否完全杜絕“搭便車”現(xiàn)象,就要看游戲規(guī)則的核心指標設置是否合適了。 2話說有一天,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殺,財物被盜。
警方在此案的偵破過程中,抓到兩個犯罪嫌疑人,斯卡爾菲絲和那庫爾斯,并從他們的住處搜出被害人家中丟失的財物。但是,他們矢口否認曾殺過人,辯稱是先發(fā)現(xiàn)富翁被殺,然后只是順手牽羊偷了點兒東西。
于是警方將兩人隔離,分別關在不同的房間進行審訊。由地方檢察官分別和每個人單獨談話。
檢察官說,“由于你們的偷盜罪已有確鑿的證據(jù),所以可以判你們一年刑期。但是,我可以和你做個交易。
如果你單獨坦白殺人的罪行,我只判你三個月的監(jiān)禁,但你的同伙要被判十年刑。如果你拒不坦白,而被同伙檢舉,那么你就將被判十年刑,他只判三個月的監(jiān)禁。
但是,如果你們兩人都坦白交代,那么,你們都要被判5年刑?!彼箍柗平z和那庫爾斯該怎么辦呢?他們面臨著兩難的選擇——坦白或抵賴。
顯然最好的策略是雙方都抵賴,結(jié)果是大家都只被判一年。但是由于兩人處于隔離的情況下無法串供。
所以,按照亞當·斯密的理論,每一個人都是從利己的目的出發(fā),他們選擇坦白交代是最佳策略。因為坦白交代可以期望得到很短的監(jiān)禁———3個月,但前提是同伙抵賴,顯然要比自己抵賴要坐10年牢好。
這種策略是損人利己的策略。不僅如此,坦白還有更多的好處。
如果對方坦白了而自己抵賴了,那自己就得坐10年牢。太不劃算了!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還是應該選擇坦白交代,即使兩人同時坦白,至多也只判5年,總比被判10年好吧。
所以,兩人合理的選擇是坦白,原本對雙方都有利的策略(抵賴)和結(jié)局(被判1年刑)就不會出現(xiàn)。這樣兩人都選擇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5年的結(jié)局被稱為“納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
因為,每一方在選擇策略時都沒有“共謀”(串供),他們只是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而不考慮社會福利或任何其他對手的利益。也就是說,這種策略組合由所有局中人(也稱當事人、參與者)的最佳策略組合構(gòu)成。
沒有人會主動改變自己的策略以便使自己獲得更大利益。
故事發(fā)生在一個村莊,村里有100對夫妻, 他們都是地道的邏輯學家(智能的);村里有 一些奇特的風俗:每天晚上,村里的男人們都將點起篝火,繞圈圍坐舉行會議,議題是談論 自己的妻子。
在會議開始時,如果一個男人有 理由相信他的妻子對他總是守貞的,那么他就 在會議上當眾贊揚她的美德。另一方面,如果 在會議之前的任何時間,只要他發(fā)現(xiàn)他妻子不 貞的證據(jù),那他就會在會議上悲鳴怯哭,并企 求神靈嚴厲地懲罰她。
則,如果一個妻子曾 有不貞,那她和她的情人會立即告知村里除她 丈夫之外所有的已婚男人(奇異的傳統(tǒng)風俗)。所有這些傳統(tǒng)和風俗都是村民的共同知識。
事實上,每個妻子都已對丈夫不忠。于是 每個丈夫都知道除自己妻子之外其他人的妻子 都是不貞的女子,因而每個晚上的會議上每個 男人都贊美自己的妻子。
這種狀況持續(xù)了很多年,直到有一天來了 一位傳教士。傳教士參加了篝火會議,并聽到 每個男人都在贊美自己的妻子,他站起來走到圍坐圓圈的中心,大聲地提醒說:“這個村子里 有一個妻子已經(jīng)不貞了?!?/p>
在此后的99個晚上, 丈夫們繼續(xù)贊美各自的妻子,但在第100個晚 上,他們?nèi)急Q怯哭,并企求神靈嚴懲自己 的妻子。
這個例子講的是:豬圈里有兩頭豬,一頭大豬,一頭小豬。豬圈的一邊有個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遠離踏板的豬圈的另一邊的投食口就會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豬去踩踏板,另一只豬就有機會搶先吃到另一邊落下的食物。當小豬踩動踏板時,大豬會在小豬跑到食槽之前剛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豬踩動了踏板,則還有機會在小豬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爭吃到另一半殘羹。
那么,兩只豬各會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豬將選擇“搭便車”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邊;而大豬則為一點殘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間。
原因何在?因為,小豬踩踏板將一無所獲,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對小豬而言,無論大豬是否踩動踏板,不踩踏板總是好的選擇。反觀大豬,已明知小豬是不會去踩動踏板的,自己親自去踩踏板總比不踩強吧,所以只好親力親為了。
“小豬躺著大豬跑”的現(xiàn)象是由于故事中的游戲規(guī)則所導致的。規(guī)則的核心指標是:每次落下的事物數(shù)量和踏板與投食口之間的距離。
如果改變一下核心指標,豬圈里還會出現(xiàn)同樣的“小豬躺著大豬跑”的景象嗎?試試看。
改變方案一:減量方案。投食僅原來的一半分量。結(jié)果是小豬大豬都不去踩踏板了。小豬去踩,大豬將會把食物吃完;大豬去踩,小豬將也會把食物吃完。誰去踩踏板,就意味著為對方貢獻食物,所以誰也不會有踩踏板的動力了。
如果目的是想讓豬們?nèi)ザ嗖忍ぐ?,這個游戲規(guī)則的設計顯然是失敗的。
改變方案二:增量方案。投食為原來的一倍分量。結(jié)果是小豬、大豬都會去踩踏板。誰想吃,誰就會去踩踏板。反正對方不會一次把食物吃完。小豬和大豬相當于生活在物質(zhì)相對豐富的“共產(chǎn)主義”社會,所以競爭意識卻不會很強。
對于游戲規(guī)則的設計者來說,這個規(guī)則的成本相當高(每次提供雙份的食物);而且因為競爭不強烈,想讓豬們?nèi)ザ嗖忍ぐ宓男Ч⒉缓谩?/p>
改變方案三:減量加移位方案。投食僅原來的一半分量,但同時將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結(jié)果呢,小豬和大豬都在拼命地搶著踩踏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勞者多得。每次的收獲剛好消費完。
對于游戲設計者,這是一個最好的方案。成本不高,但收獲最大。
原版的“智豬博弈”故事給了競爭中的弱者(小豬)以等待為最佳策略的啟發(fā)。但是對于社會而言,因為小豬未能參與競爭,小豬搭便車時的社會資源配置的并不是最佳狀態(tài)。為使資源最有效配置,規(guī)則的設計者是不愿看見有人搭便車的,政府如此,公司的老板也是如此。而能否完全杜絕“搭便車”現(xiàn)象,就要看游戲規(guī)則的核心指標設置是否合適了。
比如,公司的激勵制度設計,獎勵力度太大,又是持股,又是期權(quán),公司職員個個都成了百萬富翁,成本高不說,員工的積極性并不一定很高。這相當于“智豬博弈”
增量方案所描述的情形。但是如果獎勵力度不大,而且見者有份(不勞動的“小豬”也有),一度十分努力的大豬也不會有動力了----就象“智豬博弈”減量方案一所描述的情形。最好的激勵機制設計就象改變方案三----減量加移位的辦法,獎勵并非人人有份,而是直接針對個人(如業(yè)務按比例提成),既節(jié)約了成本(對公司而言),又消除了“搭便車”現(xiàn)象,能實現(xiàn)有效的激勵。
許多人并未讀過“智豬博弈”的故事,但是卻在自覺地使用小豬的策略。股市上等待莊家抬轎的散戶;等待產(chǎn)業(yè)市場中出現(xiàn)具有贏利能力新產(chǎn)品、繼而大舉仿制牟取暴利的游資;公司里不創(chuàng)造效益但分享成果的人,等等。因此,對于制訂各種經(jīng)濟管理的游戲規(guī)則的人,必須深諳“智豬博弈”指標改變的個中道理。
經(jīng)典例子: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的故事講的是,兩個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別關在不同的屋子里接受審訊。
警察知道兩人有罪,但缺乏足夠的證據(jù)。警察告訴每個人:如果兩人都抵賴,各判刑一年;如果兩人都坦白,各判八年;如果兩人中一個坦白而另一個抵賴,坦白的放出去,抵賴的判十年。
于是,每個囚徒都面臨兩種選擇:坦白或抵賴。然而,不管同伙選擇什么,每個囚徒的最優(yōu)選擇是坦白:如果同伙抵賴、自己坦白的話放出去,不坦白的話判一年,坦白比不坦白好;如果同伙坦白、自己坦白的話判八年,不坦白的話判十年,坦白還是比不坦白好。
結(jié)果,兩個嫌疑犯都選擇坦白,各判刑八年。如果兩人都抵賴,各判一年,顯然這個結(jié)果好。
但這個辦不到,因為它不能滿足人類的理性要求。囚徒困境所反映出的深刻問題是,人類的個人理性有時能導致集體的非理性——聰明的人類會因自己的聰明而作繭自縛。
推薦看一下,耶魯大學博弈論視頻,,沒有的話可以發(fā)給你里面有很多經(jīng)典例子望采納,謝謝。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0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