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而知 勉而行和成語困知勉行一個意思,解釋為在不斷克服困難中學到知識,有了知識就努力實踐。
1.成語解釋
困知勉行 發(fā)音 kùn zhī miǎn xíng
解釋 困知:遇困而求知;勉行:盡力(努力),實行(實踐)。在不斷克服困難中學到知識,有了知識就努力實踐。
2.成語典故
出處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虬捕兄?,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p>
3.詞語辨析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克服困難中求得知識
示 例: 清·梁啟超《新民說·論自由》:“觀其~,厲志克己之功何如?
翻譯:
梅君圣俞(對梅圣俞的尊稱)所作《靈烏賦》,是因對我沒有成見沒有鄙視,因而做賦給我為勸慰我,我也因此篇文章而勉強回作一片作為應和吧,我們倆對這個因物而發(fā)的感慨還是有不同的地方的。
靈烏(有靈性的烏鴉,簡稱烏鴉吧)靈烏,你就是一個飛禽而已,為什么不高高的遠遠的飛走?為什么對眾人叫來叫去,告訴大家吉兇,卻惹人憤怒,進而把你的翅膀折斷,把你烹煮?直到死才徒自后悔?
你的啞啞的聲音如同在講訴,妄加對你的心意揣測:我之所以有生命有這幅身體,是仰賴天地陰陽的滋養(yǎng)。我生長在慈母所筑的巢穴,依托主人家所栽種的樹木,在母親艱辛的照顧和主人家寬仁的對待下。
一年過去,我羽翼豐滿,可以遠飛了,但是想要離開,卻又眷戀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想起主人家的寬仁,想對主人有所報答,雖然我的叫聲不好聽,但是能警示于無形,防范于未然,了解我的人說看到我會帶來好運,不了解我的說看到我會帶來厄運。
所以我告訴大家反而會被大家加害誤解。但不告訴大家災難的到來會害大家陷于災禍。主人的恩典不敢忘,我雖然被大家說好說壞,為了防止災禍的降臨,即便是因此而死,也要奔走呼告。
任由桑妖,稚怪在朝堂招搖賣弄,大家都因為害怕而不敢說不好,讓王者誤認為是興邦興國的好事,王者得到真實的消息越來越少,如果有人說出這個真實情況反而會覺得這個人有問題。比如神鳥鳳凰和瑞獸麒麟,也被楚人所譏諷,被魯人所中傷。
但鳳凰和麒麟難道會因為楚人的譏諷和魯人的中傷而不靈驗而不給大家?guī)硐槿饐??所以說,一旦切割東西就會卷刃的刀劍怎么可以成為神兵利器,一旦被焚燒就會變化的石頭,怎么可以稱作是寶玉?寧可大聲告訴世人并因此被誤解而死,也不能沉默偷生。
為什么不學倉鼠,干嘛要仁慈,只管自己豐衣足食就是了?但是想想,如果糧倉都吃光吃凈沒有了,還能去哪里呢?為什么不學荒城的狐貍,干嘛要講仁義,深挖洞穴居住就是了,可是城墻倒塌,又能以什么作為依附呢?
寧可像千里馬因一直到處奔馳而疲累,也不要像一匹被圈養(yǎng)安逸而變成廢物的無用的馬。寧可像鹓鹐鳥一樣飛翔于云霄卻為吃不飽發(fā)愁,也不要像鴟鳶一樣因為小利而只在草一樣高的地方徘徊。你難道沒有看到孔子話嗎?
雖然沒有多少,但是四海沒有達不到的,你難道沒有看到孟子的志向嗎,浩然的志向,誰敢說不行呢?這就是從自己私利的角度考慮事情,和從大局的角度考慮事情的不同。我烏鴉孝敬母親是天性,愛護我的主人也是天性,人對我有沒有評論我還是要那樣去做。
擴展資料:
《靈烏賦》,一為梅堯臣對范仲淹的勸慰之文,一為范仲淹回梅堯臣的勸慰之文。范仲淹生性耿直,看到朝政過失都要理直氣壯的批評,連上四章論斥呂夷簡,被呂夷簡蠱惑君主貶為饒州知州,后又幾乎貶死嶺南。
范仲淹妻子李氏病死在饒州,他自己也得了重病,在附近做縣令的梅堯臣,寫了一首《啄木》詩和一首《靈烏賦》給他,勸范仲淹學報喜之鳥,不要像烏鴉那樣報兇訊而“招唾罵于里閭”,從此拴緊舌頭,不要多事。
范仲淹立即回寫了同題《靈烏賦》給梅堯臣,斬釘截鐵的表示,“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同為世人所千古傳頌。
參考資料:
靈烏賦-百度百科
第一句:孔子說:“生來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通過學習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難才學習的又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難仍然不學習的人是最下等的了”【讀解】這是根據天賦和學習態(tài)度來劃分的四個等級。
第二句:孔子說:中等資質以上的人,可以告訴他深奧的道理;中等資質以下的人就很難讓他了解深奧的道理了)
共同之處;
那種困而不學的人。明明已經在生活與工作中感到非常困難了,卻仍然不愿意花,久時間和精力在學習上,而是以濫為濫,“混”日子。這種人,按照孔子的看法,是屬于最下等的不可救藥的人。
同樣的中人以下他的心性和衡量標準已經偏離正道太遠了,衡量標準可能都反了,聽到較高的學問和道理,他容易起反感、爭論和誤解,甚至反面理解。
成語“懸梁刺股”由兩個故事組成。
1、懸梁
東漢孫敬到洛陽太學求學,為了不在疲倦時打瞌睡,他便找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房梁上,一頭束在頭發(fā)上,打盹時頭一低,繩子就會扯住頭發(fā),弄疼頭皮,也就不瞌睡了。從此,每天晚上讀書時,他都用這種辦法。后來孫敬飽讀詩書,博學多才,成為一名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
2、刺股
戰(zhàn)國時期蘇秦為求取功名,去秦游說秦惠王,欲以連橫之術逐步統(tǒng)一中國,未被采納。蘇秦羞愧難當,下決心用功學習,讀書時他準備了一把錐子,一打瞌睡,便用錐子刺大腿,強迫自己清醒過來,專心讀書。如此這般堅持了一年,再次周游列國,終于說服齊、楚、燕、韓、趙、魏“合縱”抗秦,并手握六國相印。
擴展資料:
【出處】
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p>
東漢·班固《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
【成語含義】
這兩個故事是我們常說的是頭懸梁,錐刺股。懸梁刺股作為刻苦學習的成語典故,故事源自戰(zhàn)國的蘇秦和東漢的孫敬。懸梁刺股意思是只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就會有收獲。也說的是只要下工夫,就會有收獲,用以激勵人發(fā)憤讀書學習。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懸梁刺股
典故篇
01 孟母三遷
02 孟母斷機
03 五子登科
04 祖瑩學詩
05 黃香溫席
06 孔融讓梨
07 孔子相師
08 趙普夜讀
09 孫敬懸發(fā)
10 蘇秦刺股
11 車胤囊螢
12 孫庸映雪
13 買巨負薪
14 李密掛角
15 蘇洵發(fā)憤
16 梁灝奪魁
17 李泌賦棋
18 文姬辨琴
19 韋賢教子
20 道韞柳絮
21 劉宴正字
人物篇
22 堯的故事
23 舜的傳說
24 大禹治水
25 千古一帝
26 劉邦反秦
27 唐太宗·李淵
28 宋太祖·趙匡胤
29 元太祖·成吉思汗
30 明太祖·朱元璋
31 清太祖·努爾哈赤 相對應的故事只要在百度上就能搜到。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0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