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孩子要能夠成材,首先要懂得向老師虛心求教,而在跟隨老師的同時,就應該要明白恭敬侍奉師長的道理。須知父母養(yǎng)育我們,師長教導我們,是一樣的恩澤,怎么可以不尊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古代尊師重教的經(jīng)典例子,歡迎閱讀。
1、理學家楊時:程門立雪尊師典范
“程門立雪”這一成語家喻戶曉。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學家楊時求學的故事。
楊時,將樂縣人,四歲入村學習,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jīng)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有一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著名理學家、教育家程頤為師。時值冬季的一天,楊時因與學友游酢在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師家請教。他們頂著凜冽寒風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yǎng)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了良久,程頤一覺醒來,從窗口發(fā)現(xiàn)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和游酢,只見他們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此后,“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2、儒商始祖子貢:尊師至誠孝道楷模
子貢,孔子杰出弟子。后棄官從商,成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歷來公認他為“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長逝??鬃铀篮?,眾弟子皆服喪三年,相訣而去,獨有子貢結廬墓旁,守墓六年,足見師徒情深,尊師之誠,實屬中華尊師孝道楷模第一人。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間,立碑一座,題為“子貢廬墓處”。因子貢為孔墓所植為楷樹,后世便以“楷?!币辉~來紀念這位圣徒。
3、民族英雄岳飛:尊敬師長終身思慕
岳飛(謚號:武穆王),中國歷史上著名戰(zhàn)略家、軍事家、南宋抗金名將,其軍事才能被譽為宋、遼、金、西夏時期最為杰出的軍事統(tǒng)帥。
岳飛的老師名叫周同,據(jù)說他的力氣很大,可以拉開三百斤的弓箭。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飛都一定會到老師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會拿起老師所送的三百斤的弓發(fā)出三支箭才回去。他這份念念不忘師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報國的忠心。
4、漢明帝劉莊:放下九尊之軀尊師
漢明帝劉莊,東漢第二位皇帝。明帝在位期間,吏治非常清明,境內安定團結。
博士桓榮是漢明帝做太子時的老師,而明帝對老師一向非常的尊敬,后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師的桌椅,就請老師桓榮坐在東邊的方位,又將文武百官都叫來,當場行師生之禮。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笜s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并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軀的至高身份來恭敬老師,可見他的用心與風范,值得大家學習。
5、唐太宗李世民:教子尊師傳為佳話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少有的明君,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唐朝盛世。李世民懂得國家要興望發(fā)達,長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認為教誡太子諸王是“當今日之急”。因此,他給幾個兒子選擇老師都是德高望重,學問淵博的人。而且,一再告誡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師。
一次,太子的老師李綱因患腳疾,不能行走。怎么辦呢?在封建社會里面,后宮森嚴,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可以坐轎后,其它官員不要說坐轎,就是出入也是誠惶誠恐的。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許李綱坐轎進宮講學,并詔令皇太子親自迎老師。
后來,唐太宗又叫禮部尚書王圭當他第四個兒子魏王的老師。有一天,他聽到有人反映魏王對老師不尊敬。唐太宗十分生氣,他當著王圭的面批評兒子說:“以后你每次見到王圭,如同見到我一樣,應當尊敬,不得有半點放松?!睆拇?,魏王見到老師王圭,總是好好恭迎,聽課也認真了。
由于唐太宗家教很嚴,他的幾個兒子對老師都很尊敬,從不失禮。唐太宗教子尊師也被后人傳為佳話。
但凡孩子要能夠成材,首先要懂得向老師虛心求教,而在跟隨老師的同時,就應該要明白恭敬侍奉師長的道理。
須知父母養(yǎng)育我們,師長教導我們,是一樣的恩澤,怎么可以不尊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古代尊師重教的經(jīng)典例子,歡迎閱讀。 1、理學家楊時:程門立雪尊師典范 “程門立雪”這一成語家喻戶曉。
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學家楊時求學的故事。 楊時,將樂縣人,四歲入村學習,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
他十五歲時攻讀經(jīng)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有一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著名理學家、教育家程頤為師。
時值冬季的一天,楊時因與學友游酢在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師家請教。他們頂著凜冽寒風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yǎng)神。
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了良久,程頤一覺醒來,從窗口發(fā)現(xiàn)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和游酢,只見他們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
此后,“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2、儒商始祖子貢:尊師至誠孝道楷模 子貢,孔子杰出弟子。
后棄官從商,成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歷來公認他為“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長逝。
孔子死后,眾弟子皆服喪三年,相訣而去,獨有子貢結廬墓旁,守墓六年,足見師徒情深,尊師之誠,實屬中華尊師孝道楷模第一人。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間,立碑一座,題為“子貢廬墓處”。
因子貢為孔墓所植為楷樹,后世便以“楷?!币辉~來紀念這位圣徒。 3、民族英雄岳飛:尊敬師長終身思慕 岳飛(謚號:武穆王),中國歷史上著名戰(zhàn)略家、軍事家、南宋抗金名將,其軍事才能被譽為宋、遼、金、西夏時期最為杰出的軍事統(tǒng)帥。
岳飛的老師名叫周同,據(jù)說他的力氣很大,可以拉開三百斤的弓箭。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飛都一定會到老師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
在痛哭后,必定會拿起老師所送的三百斤的弓發(fā)出三支箭才回去。他這份念念不忘師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報國的忠心。
4、漢明帝劉莊:放下九尊之軀尊師 漢明帝劉莊,東漢第二位皇帝。明帝在位期間,吏治非常清明,境內安定團結。
博士桓榮是漢明帝做太子時的老師,而明帝對老師一向非常的尊敬,后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師的桌椅,就請老師桓榮坐在東邊的方位,又將文武百官都叫來,當場行師生之禮。
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笜s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并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軀的至高身份來恭敬老師,可見他的用心與風范,值得大家學習。 5、唐太宗李世民:教子尊師傳為佳話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少有的明君,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唐朝盛世。
李世民懂得國家要興望發(fā)達,長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認為教誡太子諸王是“當今日之急”。因此,他給幾個兒子選擇老師都是德高望重,學問淵博的人。
而且,一再告誡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師。 一次,太子的老師李綱因患腳疾,不能行走。
怎么辦呢?在封建社會里面,后宮森嚴,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可以坐轎后,其它官員不要說坐轎,就是出入也是誠惶誠恐的。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許李綱坐轎進宮講學,并詔令皇太子親自迎老師。
后來,唐太宗又叫禮部尚書王圭當他第四個兒子魏王的老師。有一天,他聽到有人反映魏王對老師不尊敬。
唐太宗十分生氣,他當著王圭的面批評兒子說:“以后你每次見到王圭,如同見到我一樣,應當尊敬,不得有半點放松?!睆拇?,魏王見到老師王圭,總是好好恭迎,聽課也認真了。
由于唐太宗家教很嚴,他的幾個兒子對老師都很尊敬,從不失禮。唐太宗教子尊師也被后人傳為佳話。
教育小故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植物的生長有其自然規(guī)律,需耐心等待,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育人是長期系統(tǒng)、復雜的過程,她更需要我們懷有一顆愛心,耐心等待。
發(fā)通知書的第二天,我收到了一張賀卡,賀卡上畫著一個笑容滿面的小男孩雙手捧著一大把鮮花,有紅的、黃的、綠的、紫的……十分美麗。旁邊還工工整整地寫著“衷心地感謝您,賴老師!衷心地祝福您,永遠快樂,健康!——您的學生蘇閱”。
蘇閱又進步了,他知道了感激,學會了關心別人,我真感到高興。 蘇閱的成長進步,讓我知道了要真心地去關心、愛護一個學生,而且這種愛需要等待,需要寬容。
蘇閱生活在一個不健全的家庭里,父母在他三歲時就離了婚,父親把他寄養(yǎng)在他的姑婆家。姑婆五十多歲,自己的孩子已經(jīng)長大成人,因此對蘇閱很嬌貫,遷就。
好動任信的他上幼兒園時就喜歡和同學發(fā)生矛盾,一年級時,貪玩、打游戲,甚至發(fā)展到不按時上學。姑婆無力管教他,在我多次勸說下父親終于同意由蘇閱的母親帶養(yǎng)。
他的母親是一位以打牌為職業(yè)的人,成天沉浸在麻將里,根本沒有精力來管理他,當他犯錯誤時,他的母親會狠狠地打他,常常是打得遍體鱗傷,有一次,頭上的傷口還縫了五針。但父母的打罵并沒有讓他改掉撒謊、拿東西、進游戲室、打架等壞毛病,他就是我們班上的問題學生。
每位任課老師都知道坐在第一排的那個大眼睛男孩坐不住,好動,從不聽老師的講課,也不完成作業(yè),真拿他沒辦法。 這學期開學不久的一天下午,有一位學生到我辦公室說:“賴老師快去!蘇閱又打人了?!?/p>
真是的,昨天他才因為和同學打架被我叫到辦公室批評了,還寫了說明書,怎么今天又犯毛病了,我一邊往教室走,一邊想。走到教室門口就看見蘇閱正在和胡洪滔赤手空拳地搏斗,蘇閱一邊打,還一邊說:“今天,我不把你打癟,我不姓蘇……”“住手!蘇閱,你又犯毛病了!”我厲聲叫道。
蘇閱松開手,氣乎乎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而胡洪滔的臉上已留下了幾條紅道道,剛才還比較勇敢,可見到老師,眼里的淚水怎么也噙不住,“哇——”地一聲哭了起來,我連忙安慰他,不要哭,并派班長陪他到醫(yī)務室擦藥。再看蘇閱一臉無所謂的樣子,令我十分生氣。
但我還是盡量克制住自己的怒氣,先把事情弄清楚后再說,于是,我蹲下身子,盡量和氣地對他說:“蘇閱,你能給我談談這件事嗎?”蘇閱沉默不語,但明顯可以看出他沒有剛才那么傲慢了。我又說:“蘇閱你能談談今天為什么打架嗎?如果你能誠實地說出來,老師會原諒你的,也可以不寫說明書……”他開始斷斷續(xù)續(xù)地給我講事情的經(jīng)過,原來他在地上拾到一塊很漂亮的橡皮,想占為己有,后來被胡洪滔發(fā)現(xiàn)了,說這塊橡皮是他的,于是兩人就打起來了。
“為這塊小小的橡皮而打架值得嗎?”我沒有過多地責備他,只是把這個問題留給他回答。第二天我買了一塊一模一樣的橡皮送給了他。
又是一個星期一的早上,蘇閱始終不愿意坐著上課,要么站著,要么雙膝跪在凳子上。下課后,我發(fā)現(xiàn)了他不坐的原因是:屁股被打開了花,坐著疼。
問他為什么挨打?他說,半期考試沒考好,挨了罵,心理不舒服,于是拿了媽媽皮包里的180元錢去打游戲……。他一邊說一邊用手捂著屁股,可能是疼,可能是害怕他的屁股再挨打。
聽了他的敘述,我沒有批評他,而是親自到醫(yī)務室拿了一些藥輕輕地敷在他的傷口上。第二天我借給蘇閱一本有關電子游戲危害的書,讓他認真閱讀。
下午放學后,又叫他的父母到學校來交談有關教育蘇閱的方法。告訴他們對待孩子的錯誤不能簡單、粗暴,要分析產(chǎn)生的原因,找出補救的措施,特別強調,對孩子的教育要有耐心,千萬不要急于求成,經(jīng)常打罵孩子不但起不了教育的作用,還會讓孩子產(chǎn)生暴力,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
我一次又一次地寬容蘇閱的過錯,后半期,我明顯感覺到他的進步:上課不那么好動了,作業(yè)也能完成。對于他每一點小的進步,我都會在全班表揚。
期末考試,他居然雙科都考上了九十分,這個成績是我沒有想到的。發(fā)通知書那天,我發(fā)給他一張進步獎,還獎勵了一個大筆記本。
蘇閱雙手捧著獎狀和筆記本站在講臺上,向著同學、老師深深地鞠了一個躬,我看見他眼里噙滿了淚水…… 古人云:“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备螞r是認識水平低的小學生, 他們極易發(fā)生過錯行為。
當學生犯錯誤時,我們要給多寬容,給他改正的機會,耐心地等待,幫助其自悟自醒,那么學生就會從“自甘落后”的陰影中走出來,自信地抬起頭,一步步走向成功。 每一個孩子擺脫幼稚,告別無知,健康地成長,都需要一個過程,讓我們耐心等待,學會寬容,在等待中不忘播撒愛的陽光,讓等待充滿憧憬,寄托希翼。
去百度文庫,查看完整內容>內容來自用戶:wang20001201教書育人德育為先王瑞鳳多年來,我深切地體會到,教書育人是人民教師的天職。
在學校教育中,教書活動從來不是孤立的。古人講“文以載道”,就說明了教書與育人是高度統(tǒng)一的。
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對學生精神風貌的形成能夠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多年的教學中,我也深深體會到,教師要在育人上取得主動權,必須在教學上和學術上樹立威信,贏得學生的信任。
實踐證明,教師在教學和科研上達到較高的水平,學生對教師建立了信任,才能通過教書更好地達到育人的目的。所以,教師要教書育人,必須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完善自己的人格。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 教育是一種以人格來培育人格、以靈魂來塑造靈魂的崇高事業(yè)。
因此,“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就成為教師人格的組成部分和內在要求。 教師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就必須在做人上站得住腳,而做人就其實質而言乃是人在道德上的自我完善。
因此,教師必須注重陶冶自己的思想情操和修養(yǎng)自己的道德品質,這樣才能做學生的表率。另一方面,教師必須在教學活動和教學過程中表現(xiàn)出高度的責任心。
教學是由“教”與“學”兩方面構成的,二者是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關系?!敖獭彪x開了“學”就沒有對象;“學”離開了 自我認識,就是 在長期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實踐中,學校黨政領導以。
1、安車蒲輪 宋纖是當時著名的教育家,他在酒泉山中辦學,受業(yè)弟子3000多人。
他的弟子學成出山,來到?jīng)鲋萦螌W,立即被涼王委以官職。涼王張祚很崇敬宋纖,幾次派人到酒泉去請他下山,欲聘為太子的老師,都被宋纖謝絕。
當?shù)靥伛R岌仰慕他的人品,特地去請他出來做官。宋纖猜到馬岌的來意,立即關門拒見。
馬岌認為宋纖能不為高官厚祿所動,教書育人,澹泊處世,感慨地稱他是人中之龍,說:“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龍也?!?涼王為了拜尋良師,特意制造了安車。
這是一種很舒適的廂式車,扶欄雕刻精美,寶蓋綴以金玉,四周用明黃色的帛環(huán)圍。國家有規(guī)定,涼國貴族包括王室不許享用,只有那些德才超群的名師才配乘坐。
涼王用安車到處招聘良師,一年四季不輟。宋纖就是涼王用安車載到武威城的。
張掖山中有位叫郭荷的人,《晉書》上說他:“明究群籍,特善史書”,涼王很尊敬他,派安車把他請到武威,做太子張?zhí)偷睦蠋?。幾年后,郭荷年老體衰,想回張掖南山去。
涼王怕他一路車輛顛簸,特把安車改造成了蒲輪車。蒲輪,就是用布和植被裹住車輪,起減震的作用。
安車蒲輪,載了郭荷,一路向西,路人爭觀,驚慕不已。2、先拜師后拜王 有位叫劉昞的學者,在酒泉教書為生,館中弟子五百人。
沮渠蒙遜攻打下酒泉城后,把劉昞恭請到了武威,拜為秘書郎。為了讓他發(fā)揮教學專長,特意在涼州西苑城修筑了“沉陸觀”,辟為劉昞講學之所。
沉陸?zhàn)^是涼國著名建筑物,殿堂華美,有臺、池、榭、亭,植以名卉,比北涼王所居的寢臺還要繁奢、富麗。劉昞在沉陸?zhàn)^講學時,北涼王常常去旁聽,執(zhí)禮甚恭,劉昞所用一應物器,親自送去。
《魏書》載:劉昞在武威教學時,“學徒數(shù)百,月致羊酒”,北涼王則“躬往禮焉,號‘玄處先生’?!本谇蛇d死后,其子牧犍繼位,尊受業(yè)師劉昞為國師。
沮渠牧犍喜愛文學,尤其喜歡與群臣在殿堂之上討論學問。遇到節(jié)慶日,沮渠牧犍總是恭敬地請老師劉昞到朝堂來向群臣講學,他自己則從王座上下來,同群臣一道先向劉昞行跪拜禮,然后把老師請到南面就座,自己在接受百官跪拜后,同群臣面北而坐,聆聽劉昞的講述。
《魏書》載:“牧犍尊為國師,親自致拜,命官屬以下皆北面受業(yè)焉”。這種“先拜師,后拜王”的尊師規(guī)矩,在北涼朝廷延續(xù)了好多年。
3、堂前為官 堂下為師 古代武威士子崇尚儒學,許多士子在他鄉(xiāng)為官時,格外重視辦學,有的甚至堂前為官、堂下為師,留下了崇文重教的嘉話。元末武威人余闕,甘肅歷史上惟一的榜眼郎。
他無論治郡,還是治軍,閑暇總是不望辦教育,擇品行好的士子為徒,悉心教授學問,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人才,如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戴良、明代開國功臣宋濂等。1358年,余闕孤守安慶,率三千羸兵屢次擊退陳友諒大軍的進攻。
在戰(zhàn)斗間歇時,余闕仍不忘請來郡國學館老師,招集諸儒,在帥堂論學,還命令將士們聚在堂口,一起聽課。他的這種臨危不亂的豪邁氣概,受到了后世人們的崇敬和贊揚。
清代武威人王化南,也是一個重教好學的地方官。乾隆年間,他在山東當知縣,大辦學校,革科場陋習,《武威縣志》上說:“化南好學,至老而不厭。
做官時,每天早起批閱公文,午間處理公事。下午則集合幕僚、儒生、子侄學習,讀經(jīng)史,談典故。
晚上回去讀書,書聲瑯瑯達于署外?!焙髞恚o官回鄉(xiāng),主講武威書院,培養(yǎng)出了一批優(yōu)秀的學子。
4、程門立雪 宋朝時,楊時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塊兒去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yǎng)神,坐著睡著了。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
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說道:“?。∷麄儍晌贿€在這兒沒走?” 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jīng)積一尺多了,而楊時和游酢并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楊時這種尊敬老師的優(yōu)良品德,一直受到人們的稱贊。
“程門立雪”這一典故表達了古代中國尊師重教的教育傳統(tǒng)和誠心求學的精神。5、恭敬師傅天子善報 明朝時在四川灌縣有一位銀匠,名叫何云發(fā),他平日侍奉師傅非常恭敬誠懇。
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師傅,他一定雙手拱立,誠心敬意地向師傅問好。不久他的家漸漸地富有起來,但是結婚多年卻一直沒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夢到神來托夢說:“你命中本來注定沒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師傅,所以上天許你生個貴子?!?/p>
后來他們夫婦果真生了貴子,并得到這貴子的孝順供養(yǎng),一生衣食豐厚。
1. 岳飛:尊敬師長終身思慕
宋代的民族英雄岳飛因幼年喪父,家境貧寒,無錢上學。周侗老師十分喜歡這個勤學的孩子,免費收岳飛為學生。周侗老師不僅教育他如何做人,幫助他樹立愛國愛民、建功立業(yè)的遠大抱負,還教會他射箭的絕技。
周侗老師去世后,岳飛把他當父親一樣安葬。每到初一、十五,岳飛不管在什么地方都會祭拜周老師。在痛哭一番之后,他必定會拿起老師所送的三百斤重的弓,射三箭后才回去。
2. 楊時:程門立雪尊師
楊時,將樂縣人,四歲入村學習,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jīng)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
有一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著名理學家、教育家程頤為師。時值冬季的一天,楊時因與學友游酢在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師家請教。他們頂著凜冽寒風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yǎng)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
過了良久,程頤一覺醒來,從窗口發(fā)現(xiàn)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和游酢,只見他們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此后,“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3. 子貢:尊師至誠孝道楷模
子貢,孔子杰出弟子。后棄官從商,成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歷來公認他為“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長逝??鬃铀篮?,眾弟子皆服喪三年,相訣而去,獨有子貢結廬墓旁,守墓六年,足見師徒情深,尊師之誠,實屬中華尊師孝道楷模第一人。
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間,立碑一座,題為“子貢廬墓處”。因子貢為孔墓所植為楷樹,后世便以“楷?!币辉~來紀念這位圣徒。
4. 劉莊:放下九尊之軀尊師
漢明帝劉莊,東漢第二位皇帝。明帝在位期間,吏治非常清明,境內安定團結。
博士桓榮是漢明帝做太子時的老師,而明帝對老師一向非常的尊敬,后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師的桌椅,就請老師桓榮坐在東邊的方位,又將文武百官都叫來,當場行師生之禮。
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
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并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軀的至高身份來恭敬老師,可見他的用心與風范,值得大家學習。
5. 魏昭:尊師重道終成大器
東漢末年,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當他還在童年求學的時候,看到郭林宗,心想這是一位難得的好老師,便對人說:“教念經(jīng)書的老師是很容易請到的,但是要請到一位能教人成為老師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而郭林宗汗牛充棟,熟讀各家典籍,乃是遠近聞名的大儒。
后來,魏昭到京城洛陽任官,毅然決定拜遠在南陽的郭林宗為師,并派奴婢侍奉老師。但是郭林宗體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親自熬藥給他吃。
當魏昭端著煮好的藥進來的時候,郭林宗便呵責他熬的藥太燙,而魏昭就再熬一次,送上后郭林宗又說藥太苦。這樣一連三次,到了第四次,當魏昭再端重新熬的藥而又沒有不好的臉色時,郭林宗才笑著說:“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終于看到你的真心啦!”
于是大喜,將畢生所學的都全部教給了魏昭,而魏昭也終成大器,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儒家學者。
參考資料:
搜狗百科-程門立雪
搜狗百科-端木賜
搜狗百科-劉莊
搜狗百科-魏昭
出處:《禮記·學記》厚德篇
原文:為人師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書育人,此乃師德之本也。
翻譯:教師在教書育人中,除了言傳,便是身教,用自己的日常行為來影響教育學生這便是為人師表。
拓展資料:
《禮記·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由西漢戴圣編纂。漢代的鄭玄對《禮記·學記》的解釋是:“《學記》者,以其記人學教之義?!?/p>
說話和考慮問題合乎法度,招求一些賢良人士輔佐自己,那就足可以有小的聲譽,但還不足以勝任統(tǒng)帥軍隊的將領。禮賢于德行賢良的人,親近于才藝廣遠的人,就足以勝任統(tǒng)帥軍隊的將領,但還不足以教化臣民,成其美俗。處于君位的人如果要教化臣民,成其美俗,這一定要通過學習呀!
玉石不經(jīng)過雕琢,就不能變成好的器物;人不經(jīng)過學習,不會明白儒家至道。所以古代的三王,建立國家,統(tǒng)治人民,要把興辦教育作為首要任務。《尚書·兌命》篇中說:“由始至終要經(jīng)常想著學習先王正典”,這就是它所要表達的意思呀。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極好的道理,不學就不知道其中奧妙。因此深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德行不足,教書育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學識不通達。知道自己德行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自己學識不通達然后才能自我奮勉。因此說:教與學是相互促進的?!渡袝睹菲姓f:教育別人所起到的效果,其中一半就是使自己增長德行學識。這就是它所要表達的意思呀。
古代設學施教,每一閭設有學校叫塾,每一黨設有學校叫庠,每一遂設有學校學校叫序,在天子或諸侯的國都設有大學。新生每年都可入學,隔年考試一次。第一年考察學生離析經(jīng)文義理和辨別志向所趨的能力;第三年考察學生是否尊敬師長,能否和學友和睦相處;第五年考察學生是否廣學博覽,親敬師長;第七年考察學生在學術上的見解和擇友的眼光,稱之為“小成”。
第九年考察學生是否能夠觸類旁通,知識淵博通達,臨事不惑,不違背老師教誨,稱之為“大成”。然后就足可以教化臣民,移風易俗,使親近的人心悅誠服,疏遠的人人心歸附。這就是大學教育的綱要?!队洝分姓f:“幼蟻時時學習它(幼蟻時時術學銜土之事,而成大垤,猶如學者時時學問,而成大道)?!?這就是它所要表達的意思呀。
孔融讓梨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并且懂得禮節(jié),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备赣H聽后十分驚喜??兹谧尷娴墓适?,很快傳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孟母三遷
孟子小時候家離墓地很近,常常玩辦理喪事的游戲,他母親說:“這不是我可以用來安頓兒子的地方?!庇谑前徇w到集市旁邊,孟子又做學商人賣東西的游戲。他母親說:“這也不是我可以用來安頓兒子的地方?!庇职峒业綄W堂旁邊。于是,孟子就又做些拱讓食物的禮儀的游戲,他母親說:“這里可以用來安頓我的兒子。”他們就在那里住了下來。等孟子長大成人后,學成六藝,獲得大儒的名望.孟子認為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結果。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1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