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詞源于《詩·小雅·鶴鳴》。表面的意思是說,別的山上的石頭可以作為礪石,用來琢磨玉器。后喻指他人的做法或意見能夠幫助自己改正錯誤缺點或提供借鑒。
【原文】
鶴鳴于九皋(1)
聲聞于野。
魚潛在淵,
或在于渚(2)。
樂彼之園,
爰有樹檀(3),
其下維擇(4)。
它山之石(5),
可以為錯(6)。
鶴鳴于九皋,
聲聞于天。
魚在于渚,
或潛于淵。
樂彼之園,
爰有樹檀,
其下維彀(7)。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注釋】
①皋(gāo):沼澤。九皋:曲折深遠的沼澤。②渚(zhǔ):水中的 小塊陸地。③爰:語氣助詞,沒有實義。檀:紫檀樹。④擇(tuó): 落下的樹葉。⑤它:別的,其他。(6)錯:磨玉的石塊。(7)彀:楮 樹。
【譯文】
白鶴鳴叫在深澤,
鳴聲四野都傳遍。
魚兒潛游在深淵,
時而游到小清邊。
那個可愛的園林,
種著高大的紫檀,
樹下落葉鋪滿地。
其他山上的石塊,
可以用來磨玉石。
白鶴鳴叫在深澤,
鳴聲響亮上云天。
魚兒游到小清邊,
時而潛游在深淵。
那個可愛的園林,
種著高大的紫檀,
樹下長的是榕樹。
其他山上的石塊,
可以用來磨玉石。
邵雍是北宋鴻儒,一代易學大師。他認為在修身處世方面同樣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把遇到的侵犯欺凌比作礪石,把品行高尚的人比作美玉。因為要成就美玉必然需要經過礪石的琢磨才行,以此看來,所謂的侵犯欺凌就成為了使自己磨煉成為“美玉”的好事。
邵雍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解釋道(譯文):玉,是溫潤的物品,如果用兩塊玉石來互相琢磨,肯定磨不成美玉。必須得用粗糙的礪石,這樣才能磨出美玉。
【詩經·小雅·鶴鳴】--園林池沼為誰美
【原文】
鶴鳴于九皋(1)
聲聞于野。
魚潛在淵,
或在于渚(2)。
樂彼之園,
爰有樹檀(3),
其下維擇(4)。
它山之石(5),
可以為錯(6)。
鶴鳴于九皋,
聲聞于天。
魚在于渚,
或潛于淵。
樂彼之園,
爰有樹檀,
其下維彀(7)。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注釋】
①皋(gāo):沼澤。九皋:曲折深遠的沼澤。②渚(zhǔ):水中的 小塊陸地。③爰:語氣助詞,沒有實義。檀:紫檀樹。④擇(tuó): 落下的樹葉。⑤它:別的,其他。(6)錯:磨玉的石塊。(7)彀:楮 樹。
【譯文】
白鶴鳴叫在深澤,
鳴聲四野都傳遍。
魚兒潛游在深淵,
時而游到小清邊。
那個可愛的園林,
種著高大的紫檀,
樹下落葉鋪滿地。
其他山上的石塊,
可以用來磨玉石。
白鶴鳴叫在深澤,
鳴聲響亮上云天。
魚兒游到小清邊,
時而潛游在深淵。
那個可愛的園林,
種著高大的紫檀,
樹下長的是榕樹。
其他山上的石塊,
可以用來磨玉石。
【讀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一富有哲理的成語,最初便出自這 批。然而,全詩并不意在闡釋哲理,而是贊頌園林池沼的美麗。
從藝術發(fā)展的角度看,從對自然山水的觀照贊美,到人造山 水,似乎是一種合乎邏輯的演變。自然山水無論怎么美,卻難以 M己有。把官室修筑到風光秀美之處固然不錯,卻又給辦事、生 活造成諸多不便。要把自然山水隨心所欲地遷移,幾乎是不可能 的?;蛟S是為了在住地周圍再現(xiàn)自然風光的秀美,或許是出于占 有自然山水之美的私欲,或許是為了顯示富有與闊氣,或許幾種 動機兼而有之,于是便有了模仿自然山水的人造園林。據說,這 玩意兒早在西周就已有了。
無論怎么說,人造園林的出現(xiàn),大概不會是出于“為藝術而 藝術”一類的高尚動機,并不像某些研究者說得那么“玄”。即使 有這樣的東西,也應當是很晚近的事情。
在一個交通尚不發(fā)達,人民衣食住行尚成問題,外擾內亂不 問,財力、技術十分有限的時代,要建造大規(guī)模的園林景觀,完 全可以想見其難度和對人力財力物力的消耗。這樣一朵藝術之花, 卻原來是生長開放在一塊貧瘠的土壤之上。
也許,歷史就是這樣。主觀的動機和最終的結果總是相分離 的,有時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修建金字塔的勞工,大概不會像我 們這樣對金字塔頂禮膜拜。建造皇帝園林的能工巧匠,未必會對 自己的作品感到歡欣鼓舞。真是彼一時也,此又一時也
出自典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詞源于《詩·小雅·鶴鳴》。
表面的意思是說,別的山上石頭可以作為礪石,用來琢磨玉器。后喻指他人的做法或意見能夠幫助自己改正錯誤缺點或提供借鑒。
邵雍是北宋鴻儒,一代易學大師。他認為在修身處世方面同樣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把遇到的侵犯欺凌比作礪石,把品行高尚的人比作美玉。因為要成就美玉必然需要經過礪石的琢磨才行,以此看來,所謂的侵犯欺凌就成為了使自己磨煉成為“美玉”的好事。
邵雍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解釋道(譯文):玉,是溫潤的物品,如果用兩塊玉石來互相琢磨,肯定磨不成美玉。必須得用粗糙的礪石,這樣才能磨出美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詞源于《詩·小雅·鶴鳴》。表面的意思是說,別的山上的石頭可以作為礪石,用來琢磨玉器。后喻指他人的做法或意見能夠幫助自己改正錯誤缺點或提供借鑒。
【原文】
鶴鳴于九皋(1)
聲聞于野。
魚潛在淵,
或在于渚(2)。
樂彼之園,
爰有樹檀(3),
其下維擇(4)。
它山之石(5),
可以為錯(6)。
鶴鳴于九皋,
聲聞于天。
魚在于渚,
或潛于淵。
樂彼之園,
爰有樹檀,
其下維彀(7)。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注釋】
①皋(gāo):沼澤。九皋:曲折深遠的沼澤。②渚(zhǔ):水中的 小塊陸地。③爰:語氣助詞,沒有實義。檀:紫檀樹。④擇(tuó): 落下的樹葉。⑤它:別的,其他。(6)錯:磨玉的石塊。(7)彀:楮 樹。
【譯文】
白鶴鳴叫在深澤,
鳴聲四野都傳遍。
魚兒潛游在深淵,
時而游到小清邊。
那個可愛的園林,
種著高大的紫檀,
樹下落葉鋪滿地。
其他山上的石塊,
可以用來磨玉石。
白鶴鳴叫在深澤,
鳴聲響亮上云天。
魚兒游到小清邊,
時而潛游在深淵。
那個可愛的園林,
種著高大的紫檀,
樹下長的是榕樹。
其他山上的石塊,
可以用來磨玉石。
邵雍是北宋鴻儒,一代易學大師。他認為在修身處世方面同樣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把遇到的侵犯欺凌比作礪石,把品行高尚的人比作美玉。因為要成就美玉必然需要經過礪石的琢磨才行,以此看來,所謂的侵犯欺凌就成為了使自己磨煉成為“美玉”的好事。
邵雍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解釋道(譯文):玉,是溫潤的物品,如果用兩塊玉石來互相琢磨,肯定磨不成美玉。必須得用粗糙的礪石,這樣才能磨出美玉。
意為別的山上面的石頭堅硬,可以琢磨玉器。既比喻別國的賢才可為本國效力,也比喻能幫助自己改正缺點的人或意見。
出自周代《詩經·小雅·鶴鳴》原文如下: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魚潛在淵,或在于渚。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萚。他山之石,可以為錯。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魚在于渚,或潛在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譯文:
幽幽沼澤仙鶴鳴,聲傳四野真亮清。深深淵潭游魚潛,有時浮到渚邊停。在那園中真快樂,檀樹高高有濃蔭,下面灌木葉凋零。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來磨玉英。
幽幽沼澤仙鶴唳,鳴聲響亮上云天。淺淺渚灘游魚浮,有時潛入淵潭嬉。在那園中真快樂,檀樹高高枝葉密,下面楮樹矮又細。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來琢玉器。
擴展資料:
賞析
《小雅·鶴鳴》是中國古代現(xiàn)實主義詩集《詩經》中的一篇。歷代學者對其主題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這首詩是諷諭周王朝最高統(tǒng)治者應該招用隱居山野的賢才。
全詩二章,每章九句,大致上是寫詩人在廣袤的荒野聽到鶴鳴聲震動四野高入云霄,看到游魚潛入深淵又躍上灘頭,又看到園林檀樹近旁的一座山峰,于是他想到山上的石頭可以取作磨礪玉器的工具。全詩意脈貫串,結構完整,通篇運用比喻,富有藝術感染力。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小雅·鶴鳴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