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品進銷差價是資產類的會計科目,也是庫存商品的備抵性質的調整科目,用來核算商品流通企業(yè)庫存商品采用售價法核算的情況下,其商品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
企業(yè)采用售價進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通過“商品進銷差價”科目核算。本科目可按商品類別或實物管理負責人進行明細核算。
二.商品進銷差價的主要賬務處理:(一)企業(yè)購入、加工收回以及銷售退回等增加的庫存商品,按商品售價,借記“庫存商品”科目,按商品進價,貸記“銀行存款”、“委托加工物資”等科目,按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貸記本科目。(二)期(月)末分攤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借記本科目,貸記“主營業(yè)務成本”科目。
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按以下公式計算:商品進銷差價率=期末分攤前本科目余額÷(“庫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額+“委托代銷商品”科目期末余額+“發(fā)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額)*100%本期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本期“主營業(yè)務收入”科目貸方發(fā)生額*商品進銷差價率企業(yè)的商品進銷差價率各期之間比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上期商品進銷差價率計算分攤本期的商品進銷差價。年度終了,應對商品進銷差價進行核實調整。
商品進銷差價的分錄:
(一)企業(yè)購入、加工收回以及銷售退回等增加的庫存商品,按商品售價,借記"庫存商品"科目,按商品進價,貸記"銀行存款"、"委托加工物資"等科目,按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貸記本科目。
(二)期(月)末分攤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借記本科目,貸記"主營業(yè)務成本"科目。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按以下公式計算:
1.商品進銷差價率=期末分攤前本科目余額÷("庫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額+"委托代銷商品"科目期末余額+"發(fā)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額)*100%
2.本期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本期"主營業(yè)務收入"科目貸方發(fā)生額*商品進銷差價率
企業(yè)的商品進銷差價率各期之間比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上期商品進銷差價率計算分攤本期的商品進銷差價。年度終了,應對商品進銷差價進行核實調整。
關于庫存商品發(fā)生損失,你第一種處理方法是正確的。但是一般情況下是先將發(fā)生損失的部分記入待處理資產損益。
比如,某工廠某月份由于發(fā)生火災,之后盤點,存貨減少10000元。
則,其處理方法基本如下:
1、借:待處理財產損益-待處理流動資產損益
貸:庫存商品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原因:用待處理財產損益這個帳戶時因為發(fā)生損失,但不清楚損失的運因,為下一步處理做基礎。其二,損失的庫存商品以帳面價值轉出;其三,從表面看,你的損失僅限于庫存商品的帳面價值,看稅法并不認同你的損失,故為了保持會計和稅法在這一問題上的一致,必須進項稅轉出,做為一項待處理的損益。
2、如果投保或者有過失人,則這筆待處理的損益則可能收回,故
借:銀行存款或其他應收款
貸:待處理財產損益-待處理流動資產損益
最后,待處理財產損益中沒有著落的部分才記入費用
借:管理費用
貸:貸處理財產損益-待處理流動資產損益
這就是會計上工業(yè)企業(yè)關于流動資產處理的標準過程。
至于你后邊提到的處理,會計上并沒有。
但時如果涉及到商業(yè)企業(yè),則大致思路相同,科目上要涉及進銷商品差價,即你所說的售價。
1.購進時
借:庫存商品3500
貸:進銷差價500
貸:現(xiàn)金/銀行存款/應付賬款3500
2.銷售時正好銷售3500
借:銷售成本3500
貸:庫存商品3500
3.結轉進銷差價
借:進銷差價500
借:銷售成本紅字500
假如銷售的零售價是2000元
本月實現(xiàn)的毛利是
500/3500=16.6666%(毛利率)
2000*16.6666%=333.33
借:銷售成本2000
貸:庫存商品2000
借:進銷差價333.33
借:銷售成本紅字333.33
商品零售企業(yè)在商品驗收入庫時,以商品的售價(含稅)金額,借記“庫存商品”,以商品的進價(不含稅)金額,貸記“物資采購”,以商品含稅零售價大于不含稅進價的差額,貸記“商品進銷差價”。
“商品進銷差價”賬戶,是商品零售企業(yè)用來核算商品售價(含稅)與進價(不含稅)之間的差額(毛利+銷項稅額)的專門賬戶。借方反映取得商品進價大于零售價的差額,月終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和庫存商品售價調整時調低售價的差額;貸方反映取得商品零售價大于進價的差額和庫存商品售價調整時調高售價的差額;貸方余額反映庫存商品進價小于售價的差額,借方余額則反映庫存商品進價大于售價的差額,余額一般在貸方。 零售企業(yè)購進商品、進項稅額的確認及會計處理,只是庫存商品實行售價金額核算,其會計處理有所不同,其他均與批發(fā)企業(yè)基本相同。
期末對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按以下方法計算:
差價率=月末分攤前“商品進銷差價”科目余額÷(月末“庫存商品”科目余額+本月“主營業(yè)務收入”科目貸方發(fā)生額)*100%
本月銷售商品=應本月“主營業(yè)務收入”*差價率
分攤的進銷差價科目貸方發(fā)生額
上述所稱“主營業(yè)務收入”,是指采用售價核算的商品所取得的收入。
月度終了,分攤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借記“商品進銷差價”科目,貸記“主營業(yè)務成本”科目。
委托代銷商品和委托加工物資可用上月的差價率計算應分攤的進銷差價。小企業(yè)的商品進銷差價率各月之間比較均衡的,也可采用上月的差價率計算分攤本月已銷商品應負擔的進銷差價,并應于年度終了,對商品的進銷差價進行核實調整。
例:某小企業(yè)月末“商品進銷差價”科目余額為248788元,“庫存商品”科目余額為566500元,本月商品銷售額(不含稅)為588000元。根據(jù)上述資料計算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如下:
差價率=248788÷(566500+588000)*100%=21.54%
銷售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588000*21.54%=126655(元)
①平時按商品售價結轉成本的企業(yè),月終將計算出的本月應分攤已銷商品實現(xiàn)的進銷差價沖減多轉銷售成本和已實現(xiàn)差價,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商品進銷差價 126655
貸:主營業(yè)務成本 126655
②平時不隨商品銷售結轉成本企業(yè),月終應同時核銷已銷商品進銷差價和結轉成本,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 461345
商品進銷差價 126655
貸:庫存商品 588000
例:某商場2005年5月期初庫存商品的進價成本為110000元,售價總額為120000元,本月購進該商品的進價成本為70000元,售價總額為80000元,本月銷售收入為130000元。有關計算如下:
進銷差價率=(10000+10000)/(120000+80000)*100%=10%
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130000*10%=13000(元)
本期銷售商品的實際成本=130000-13000=117000(元)
期末結存商品的實際成本=110000+70000-117000=63000(元)
有關會計處理如下:
①購入商品時
借:庫存商品 8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3600
貸:銀行存款 83600
商品進銷差價 10000
②發(fā)出存貨時
A.收到銷售收入
借:銀行存款 152100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13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2100
B.結轉銷售成本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 130000
貸:庫存商品 130000
借:商品進銷差價 13000
貸:主營業(yè)務成本 13000
從事商品流通的小企業(yè)采用售價核算的情況下,其商品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即為商品進銷差價。
期末對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按以下方法計算:
差價率=月末分攤前“商品進銷差價”科目余額÷(月末“庫存商品”科目余額+本月“主營業(yè)務收入”科目貸方發(fā)生額)*100%
本月銷售商品=應本月“主營業(yè)務收入”*差價率
分攤的進銷差價科目貸方發(fā)生額
上述所稱“主營業(yè)務收入”,是指采用售價核算的商品所取得的收入。
月度終了,分攤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借記“商品進銷差價”科目,貸記“主營業(yè)務成本”科目。
委托代銷商品和委托加工物資可用上月的差價率計算應分攤的進銷差價。小企業(yè)的商品進銷差價率各月之間比較均衡的,也可采用上月的差價率計算分攤本月已銷商品應負擔的進銷差價,并應于年度終了,對商品的進銷差價進行核實調整。
例:某商場2005年5月期初庫存商品的進價成本為110000元,售價總額為120000元,本月購進該商品的進價成本為70000元,售價總額為80000元,本月銷售收入為130000元。有關計算如下:
進銷差價率=(10000+10000)/(120000+80000)*100%=10%
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130000*10%=13000(元)
本期銷售商品的實際成本=130000-13000=117000(元)
期末結存商品的實際成本=110000+70000-117000=63000(元)
有關會計處理如下:
①購入商品時
借:庫存商品 8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3600
貸:銀行存款 83600
商品進銷差價 10000
②發(fā)出存貨時
A.收到銷售收入
借:銀行存款 152100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13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2100
B.結轉銷售成本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 130000
貸:庫存商品 130000
借:商品進銷差價 13000
貸:主營業(yè)務成本 13000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55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