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目前沒有中國有通往日本的公路,如果要去日本只能坐飛機或者輪船。
不過有一條正在計劃中的亞洲公路1號線(英語:Asian Highway 1),編號為AH1,是亞洲公路網系統(tǒng)中最長的一條公路,全長20557公里。
該公路起始于日本東京,經日本、韓國、朝鮮、中國大陸、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越南、柬埔寨、泰國、緬甸、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土耳其,最終至土耳其與保加利亞邊境與AH5匯合并連接E80。
以東京市中心飯?zhí)飿虺霭l(fā),到大阪的市中心日本橋止,這二地之間的距離,大約550公里左右。自駕車行駛時間需要約7小時左右(中間除去上服務區(qū)時間)。東京和大阪,這二個日本經濟最發(fā)達的都市圈,經濟的騰飛,與公路運輸的發(fā)達,便利密不可分,當你看到高速公路上密密麻麻的運輸車流,就能清晰的感覺到一個國家經濟實力,橫亙于東京與大阪之間的東名高速,名阪神高速,也是日本最繁忙的高速公路。
直線距離2478公里。日本位于我國東面,按照數學上兩點之間,直線最短原則,上海是距離日本最近的中國城市,距離日本領土約690千米。距離中國最近的日本城市是長崎市。日本,全稱日本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一個高度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其國名取“日出之國”之意,領土由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四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千米。
日本東京到大阪的距離大約為550公里左右,有多種交通工具可以選擇。首選是乘坐新干線。如果乘坐新干線號的話,所需時間為2個小時40分鐘左右,票價為14050日元。
如果乘坐新干線光號的話,所需時間為3個小時左右,票價為13750日元。
還可以坐飛機,從東京羽田機場(東京羽田空港)到大阪伊丹機場(大阪伊丹空港)大約需要飛行1個小時,飛機票大約為2萬日元左右。 福州到廈門的距離大約295公里.
日本行政區(qū)劃在大體上分都道府縣和市町村兩級,但是存在一部分所謂“政令指定都市”,如京都府京都市、大阪府大阪市、神奈川縣的橫濱市和川崎市,在市以下繼續(xù)設有區(qū)這一行政區(qū)劃。
東京市這個編制早在二戰(zhàn)時期已經被撤銷,23區(qū)直接屬東京都管轄,和東京都管轄的市編制同級。
東京都的地位和中國的省相當。
日本相當于云南省 云南省的總面積為39.4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陸地總面積的4.1%。
日本 自然地理:位于太平洋西岸,是一個由東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島國。
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
陸地面積37788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它6800多個小島嶼。領海面積310000平方公里。
與俄羅斯存在“北方四島”(俄方名為“南千島群島”)領土爭端,與韓國存在竹島(韓方名為“獨島”)領土爭端。
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全國有16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區(qū)。
富士山是全國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
溫泉遍布全國各地。境內河流流程短,最長的信濃川長約367公里。
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積672.8平方公里。
由于地處海洋的包圍之中,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夏秋兩季多臺風,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氣溫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達4000毫米以上。
新干線和地鐵是不同的。新干線是日本的高速鐵路客運專線系統(tǒng)。新干線于1964年10月1日,東京奧運會前夕開始通車運營,第一條線路是連接東京與新大阪之間的東海道新干線。這條線路也是世界第一條載客運營的高速鐵路系統(tǒng)。
新干線的軌距屬于標準軌(1435mm),列車運行速度可達到270或300公里/小時,在進行高速測試時,曾創(chuàng)造443公里/小時的記錄(1996年,955系300X)。2007年2月1日開始運營的臺灣高速鐵路即采用新干線系統(tǒng)的技術為基礎,也是新干線技術首次向日本海外輸出。
新干線采用動力分散的運行方式,而不是用機車牽引。所謂動力分散,就是每節(jié)車廂的車輪都安裝了驅動裝置——電動機,將列車的動力分散到各節(jié)車廂。
大阪到東京距離一共約為515公里左右。大阪到東京之間的交通可以乘坐飛機或新干線。大阪到東京間的新干線分3種:1、一種是所有站都停的,一共經過14個站,全程需4小時左右。2、還有一種是停大站的,只停6個大站(經過 橫濱、小田原、靜岡、名古屋、米原和京都),需約3小時。3、另外一種是停特大城市的,只停橫濱,名古屋和京都,需2小時36分 前兩種的票價是13,750 日元,后面那種是14,050 日元。 都約合1000元人民左右
22歲的魯迅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離別祖國,到日本留學。
1904年8月入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學醫(yī)。
他想用醫(yī)學“救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zhàn)爭時候便去當醫(yī)”,為反壓迫、反侵略的斗爭出力;還想以醫(yī)學作為宣傳新思想的工具,啟發(fā)人們社會改革的信仰,達到改造國家的目的。
但是,現實的教育,使他終于認識到“醫(yī)學并非一件緊要事”,重要的是改變人們的精神,于是1906年秋便棄醫(yī)從文,離開仙臺去東京,決定用文藝喚醒人民,使祖國富強起來。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35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