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教師工作幸福感研究
一、教師幸福感的來源
1.源于幼兒真誠的愛與關(guān)心的師幼交往中。
當老師給孩子愛時,孩子用真誠的愛回報老師。對于老師的努力來說,孩子的愛是最大的安慰和補償,也是他們在工作中體驗快樂的重要原因。一位老師講了一個感人的故事:春天的中午,孩子們在夢里睡覺,我在書桌前寫了一份活動計劃。因為吃了感冒藥,頭沉得抬不起來了,趴著睡著了。不知道過了多久,我聽到孩子們互相說:“小林先生休息了?!薄靶×掷蠋熆人缘煤軈柡??!薄巴V範幷?,叫醒老師?!薄拔覌寢屨f你感冒的時候應該多穿衣服。小林老師正跪著睡覺。不冷嗎?”“我給她穿件衣服?!边@時,幾個孩子過來給我蓋衣服。我沒打算“醒來”。我不想這種被愛的感覺這么快就跑掉。我靜靜地躺著,享受著孩子們向我解釋的快樂。孩子們用暖和的衣服圍著我。這份關(guān)心深深打動了我,我的心也因愛而滿足。世界上其他的一切在那一刻對我來說都不重要了……孩子的愛是滿足老師愛的需求的重要方式。與成人的愛相比,孩子的愛更真誠純粹,更接近愛的本質(zhì)。這就是為什么孩子的愛如此有吸引力。但是,得到孩子愛的前提是老師的愛和對孩子的愛,因為“孩子喜歡已經(jīng)喜歡孩子的人,離不開他們,覺得和孩子交往是一種幸福”。我們來看看下面兩位老師的感受:
“慢慢給孩子更多的愛,孩子會有更多的回報。”“自從進入幼兒教育領(lǐng)域,我就整天和孩子們在一起,內(nèi)心總是被他們的純真和熱情所感動。和孩子相處,不需要偽裝,只需要用你最自然的一面。如果你付出了,自然會有回報;如果你愛孩子,他們自然會愛你。你尊重他們,他們也會尊重你。”
2.源于幼兒的天真無邪。
天真是孩子最寶貴的品質(zhì),也是挽救異化成人生活的良藥。孩子的天真讓老師體會到一種幸福,因為他們看到了人性最原始的美。許多老師談論來自幼兒天真無邪的快樂。
一位老師說:“工作中有快樂,因為我們工作的時候,面對孩子,沒有勾心斗角,對象簡單,心情輕松。而且,孩子也很有趣,尤其是遇到意外的事情,我覺得特別有趣。比如我班有個孩子不怎么來幼兒園,家里人很寵愛他。有一天,他來到幼兒園,在玩積木的時候不小心把積木掉了。他穿了很多衣服,不能彎腰。這時,他打電話給我們班一個倔強的孩子,幫他撿起來,孩子撿起來。他對幫助他的孩子說‘謝謝’,對方說‘不客氣’當時我看到了,覺得特別有意思,因為我以為孩子不會幫他。誰知道他幫了他,有這樣的場面很有意思?!?
另一位老師說:“工作中也有快樂,孩子挺可愛天真的;我也很喜歡孩子,覺得孩子很好玩。當我看到一個孩子和媽媽在街上時,我不自覺地走過去摸了摸她的頭。我媽還說,‘你在幼兒園的麻煩還不夠多!’在課堂上,孩子們也很有趣,他們的一些行為讓我感到驚訝。"
值得思考的問題是:為什么有的老師從孩子身上獲得快樂,有的老師面對同樣的教育對象時會感到苦惱?主要原因在于老師如何對待孩子,如何與孩子溝通。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的內(nèi)心生活總是帶給我們滿足與不滿、快樂與苦惱、悲傷與歡樂、懷疑與驚奇、解脫與憤怒。在兒童世界帶來的極其廣闊的情感領(lǐng)域里,有快樂和不快樂的曲調(diào),有快樂和悲傷的曲調(diào)。善于理解這種和諧的音樂,是教育者精力充沛、快樂成功的最重要條件?!比绻惆押⒆赢敵勺屇阈臒┑娜?,那么你會感到心煩。如果你把孩子當成可愛的天使,那么你就會變成幸福的天使。
二、如何獲得幸福感那么,如何才能從孩子身上獲得幸福感呢?教師們不妨試試以下方法:
方法一:從欣賞和審美的角度看孩子。與孩子相處久了,老師有時會不自覺地用居高臨下的眼光看待孩子,或者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教育對象。從欣賞和審美的角度看待孩子,就是看到孩子的優(yōu)點,把他們當作活生生的、有精神的個體,完全接受他們,而不是用自己的有色眼鏡看待他們。完全接納孩子,意味著老師抱著寬容的態(tài)度,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文化,這種尊重和理解會給老師帶來快樂。在采訪中,許多老師談到了他們對待孩子方式的變化所經(jīng)歷的快樂。比如有一位老師說:“當了媽媽之后,就不像以前那么嚴格了,可以從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他們對年幼的孩子比較寬容,不容易生氣,所以孩子給自己更多的愛,在工作中感到更快樂;做媽媽之前,我只是當老師,對孩子比較嚴格,但沒有得到孩子的愛,覺得不幸福?!?
方法二:以平等真誠的態(tài)度與孩子溝通。老師經(jīng)常習慣于引導孩子做這做那,他們在與孩子的互動中使用更多的命令。也就是說,這種老師和孩子之間的交流更多的是基于工作關(guān)系,這種工作關(guān)系的特點是不平等,沒有情感,具有明確的功利目的。長此以往,孩子會對老師多少有些畏懼,對老師敬而遠之,封閉自己的內(nèi)心,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這無異于老師親自剝奪
自己感受另一個心靈的機會。因為缺少與幼兒心與心的交流,教師自己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最終也會變得干涸,當然也就沒有什么幸福可言了。因此,在與幼兒的交往中,教師只有放下自己的角色面具,以真實的自我與幼兒交往,和孩子打成一片,才會發(fā)現(xiàn)幸福和快樂就在自己的身邊。我們在訪談中也發(fā)現(xiàn),凡是能以平等、真誠的態(tài)度與孩子交往的老師,都能體驗這種交往帶給她的幸福。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79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