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法是通過發(fā)汗,開泄腠理,逐邪外出的一種治法,又稱汗法。解表法廣泛適用于邪遏肌表的病證。
1.適用范圍
(1)解表 通過開泄腠理,可以祛除表邪,解除表證。因表證有表寒、表熱之分,所以汗法又有辛溫、辛涼之別。
(2)透疹 通過發(fā)散,可以透發(fā)疹毒,故麻疹初期,疹未透發(fā)或透發(fā)不暢,均可用汗法,使疹毒隨汗出而透發(fā)于外。透疹之汗法;宜辛涼,忌辛溫。
(3)祛濕 通過發(fā)汗,可祛風除濕,故外感風寒而兼有濕邪者,以及風濕痹證,均可酌用汗法。
(4)消腫 通過宣發(fā)散邪,可驅水外出而消腫,此即宣肺利水以消腫,故汗法可以用于水腫實證而兼有表證者。
2.注意事項
(1)凡劇烈吐下之后,以及淋家、瘡家、亡血家等,原則上都在禁汗之列。
(2)發(fā)汗應以汗出邪去為度,不宜過量,以防汗出過多,傷陰耗陽。
(3)發(fā)汗應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暑天發(fā)熱,汗之宜輕,冬令寒冷,汗之宜重;西北嚴寒地區(qū),用量可以稍重,東南溫熱地區(qū),藥量就應稍輕;體虛者,汗之宜緩,體實者,汗之可峻。
(4)表證兼有其他病證,汗法又當配用其他治法。兼氣滯者,當理氣解表;兼痰飲者,當化飲解表;兼氣虛者,當益氣解表;兼陽虛者,當助陽解表;兼血虛者,當養(yǎng)血解表;兼陰虛者,當滋陰解表。
所謂解表:發(fā)散表邪,解除表證稱為解表,解表又分為辛溫解表和辛涼解表兩種。
所謂瀉下:腹瀉或滑利潤大腸、排除胃腸積瀉、燥屎或其他有害物質。 所謂和解:由藥性相同的藥物調節(jié)和用,起到君臣佐使的作用。
所謂清熱:以清解里熱,清熱又分為:清熱瀉火、清熱燥濕、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清虛熱。 所謂溫里:主要由陰寒內生,素體陽虛,或外寒直中,深入臟腑經(jīng)絡而致。
溫里散寒,以治療里寒證為主要。 所謂補益:補益人體氣血陰陽不足,治療各種虛證,增強人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所謂固澀:運用具有收斂固澀作用的藥物,治療正氣不足,臟腑虛損,失于固攝所致的氣血精液耗散滑脫的方法。 所謂開竅:辛香走竄之性,以開竅醒神為主。
所謂理氣:舒暢氣機、氣滯或氣逆證。 所謂理血:調理血分,治療血分病證的。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理解,多有不足之處,但還是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具體如下: (1) 解表化濕法。
素有脾虛蘊濕,又感風寒濕邪,內外相引, 風寒濕相搏,病發(fā)感冒,惡寒發(fā)熱,無汗,身體煩疼,形成風寒夾 濕之證。治應辛苦溫燥相合,一方面辛溫開散,可以發(fā)汗,使肌表 之邪由汗而解;一方面苦溫合用,可以健脾燥濕,脾運濕化,里濕 無由以生。
但風為陽邪,開散易泄,濕為陰邪,黏膩難除,故發(fā)汗 之時,當微微似欲汗出,使陽氣內蒸,濕可化汗而出,以達風濕倶 去之目的。方如藿香正氣散。
若風寒表濕重者,選羌活勝濕湯加減, 以祛風勝濕解表。此時,萬不可峻汗,邪風雖散,濕反不去,病證不解, 甚或因驟汗傷陽,汗?jié)裣嗪希粤艏‰?,而成“濕痹”之候?/p>
若濕 郁化熱,既有惡寒發(fā)熱、頭痛項強、肢體酸楚疼痛、無汗等表寒濕癥, 又有口苦微渴等里熱癥者,治宜解表祛濕,兼清里熱,可選九味羌 活湯。 (2 )化飲解表法。
本法為表有風寒,內有水飲而設?;颊咚赜刑碉?, 復感外邪,則表里合邪,表寒引動內飲,以致內飲外邪呈互結之勢。
如只解表則飲不除,只治飲則表不解,病難痊愈。當以解表與化飲 并施,表解飲化,則病邪均除,實兩全之法。
方用小青龍湯。本方 治風寒束表,內有水飲,惡寒發(fā)熱,無汗,咳嗽,喘息,痰多而稀, 不渴飲者。
(3) 理氣解表法。本法為感冒兼有氣滯者而設。
凡素有氣滯不 舒之疾,復感風寒者,可用此法。平素肝氣郁滯之人,感受外邪后, 最易入里化熱。
如單用解表發(fā)汗法,氣滯不舒,表亦難解,必于解 表藥中,加人理氣之品,使表得解,氣得舒,可免寒邪入里化熱。 方用香蘇散。
如外感風寒較重者,可酌加解表藥。 (4) 解表消食法。
感冒發(fā)生之前,所食之物尚未消化,而致飲食停滯,或因病后勉強進食,難以運化,以致食滯內停,則可形成 感冒夾食之證。所以,治應解表化食同進,而于解表劑中加入消食 化滯之品,以期表解食消。
(5) 解表生津法。津液不足,外感表邪,或外邪束表,邪郁津 傷所致之感冒,除惡寒、發(fā)熱、頭痛等表證表現(xiàn)外,必見頭項強急, 或“項背強幾幾”等津傷筋脈失潤之證的表現(xiàn)。
這類病變,治應解 表以散外邪,滋養(yǎng)津液以舒筋脈。若津傷不甚,寒郁肌表,而不汗出者, 應開泄腠理,發(fā)汗散邪,兼以生津濡筋;若屬風邪外襲,肌表疏泄 而有汗者,應和營衛(wèi)以解肌,生津舒筋以緩急;若津傷較甚,身體 強急,則應和營衛(wèi)以解太陽衛(wèi)分之表,清熱生津以養(yǎng)筋脈。
葛根湯、桂枝加葛根湯、瓜蔞桂枝湯等,臨床均可選用。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88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