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應力(場)的測量,在概念 上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
廣義的地應 力(場)測量是指運用地質(zhì)調(diào)查和儀器測定及分析的方法,確定地殼不同時間、空間的點應力狀態(tài)。狹義的地應力(場) 測量是指應用鉆孔和儀器的方法,進行 點應力絕對值的測量,主要確定現(xiàn)今的 地應力和地應力場。
(1) 地質(zhì)調(diào)查分析法① 構造及新構造應力場分析 主要工作方法及原理:調(diào)查工作區(qū)宏觀構造帶(線)的展布特征及新構造 運動形跡。適用范圍:推求工作區(qū)主要構造形 成期的主應力方向、古構造應力場、現(xiàn) 今構造應力場。
優(yōu)缺點:優(yōu)點是定性較準確,缺點 是定量資料難獲得。 ② 微構造法(數(shù)值計算法)測定構造應力場主要工作方法及原理:對工作區(qū)的 節(jié)理裂隙進行測量,查明節(jié)理裂隙面特 征并進行計算機處理。
適用范圍:確定古構造應力場的分 期,應力能量,主應力的性質(zhì)和方位。優(yōu)缺點:優(yōu)點是定性較準確,難以 取得定量資料。
主要工作方法及原理:采集工作區(qū) ''內(nèi)有代表性的巖樣,對其組構變形及微 裂隙面的產(chǎn)狀進行分析。 適用范圍:推求巖石變形期的構造 應力,確定主應力的性質(zhì)和方位。
優(yōu)缺點:優(yōu)點是定性較準確,缺點 是定量資料難獲取。(2) 鉆孔地應力絕對值測量① 應力解除法主要工作方法及原理:在需測定的 巖體上鉆一測量孔并裝設測量原件觀測 初始讀數(shù),然后用套孔法使該單元巖體與基礎分離(也即使該單元巖體上所受 的應力解除)。
此時,由原應力作用產(chǎn) 生的應變就相應恢復,用-量元件測出 應力解除后的應變值,即可由應變與應力關系求得測點的應力值。適用范圍:假定巖體是各向同性、均勻連續(xù)的彈性體。
又可分為:巖體表 面應力解除法、孔底應力解除法(由于爆破的影響、巖體表面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擾動或破壞,用表面應力解除法會造 成一定誤差,利用孔底應力解除法可提 高測量精度),孔壁應力解除法(可量 測巖體三維應力狀態(tài))。 優(yōu)缺點:優(yōu)點是可以實現(xiàn)單孔測量 全應力,測試方便,費用較低。
缺點包括:巖體需完整,易受巖石晶粒粗細及微裂 隙的影響;應變計的粘貼和防潮技術復 雜,尤其孔中有水時難度更大;量測深 度淺,一般量測僅30m~50m;計算應力時尚需使用間接測得的巖石彈性模 量,常影響精度。 ② 應力恢復法主要工作方法及原理:先整平測定 點巖石,在其表面安裝測量應變的儀器 測試初始讀數(shù),然后在巖體上開槽將其應力解除,并將液壓壓力枕放入槽中, 用水泥砂漿填充空隙,待干后用壓力枕 對槽壁巖體施加壓力,至其恢復到初始 讀數(shù)為止,此時的壓力即可近似地看作 巖體應力解除前巖體所受的應力值。
適用范圍:使用了解圍巖應力在平 面上的分布特征。優(yōu)缺點:優(yōu)點是能直接測得應力。
方法簡便,可避免使用巖石彈性模量換 算帶來的誤差。缺點包括:巖壁開槽深度受限制, 測量深度淺。
只能測得已知主應力方向 的應力大小,而且是圍巖爆破松動圈的二次應力,一般數(shù)值偏低。 ③ 水壓致裂法主要工作方法及原理:首先用注水 泵向放置在鉆孔中的一對可膨脹的橡膠 封隔器注水,使其膨脹將所要測量的井段封隔開來。
然后用高壓水泵將壓裂液 注入到封閉井段中,使得被封閉井段內(nèi) 的水壓不斷增加,直到并壁巖石破裂為 止。記錄注入流體的壓力隨時間的變化 及流體的流量,即可計算出測點水平地應力的大小。
再給可膨脹的印模橡膠管 注液加壓,將破裂印痕印記下來,并用 井下定向儀測定其方向,印痕的方向就 是最大水平主應力方向。適用范圍:假定巖體是脆性、線性、彈性、各向同性、非滲透性的均勻介質(zhì), 并且?guī)r體的鉛直應力與鉆孔平行。
優(yōu)缺點:優(yōu)點是直接測定地殼深部 的地應力數(shù)值比較準確。 測量簡便,適 用條件廣泛:完整、破碎巖體、有水、無水、深孔、淺孔均可測量。
缺點包括: 在數(shù)值解釋方面(如地形影響、巖石彈 性模量與應力之間的關系)尚存在一些 問題。測試費用較高。
巖石應力測試適用于均質(zhì)巖體,可采用孔壁、孔底和表面應力測試。
用鉆孔巖心法測求三向、雙向應力;用掏槽法測求巖體表面單向應力。 (一)、表面應力測試 1、應力解除法 1 試驗的適用條件 試驗適用于堅硬完整和半堅硬完整的巖體,測量巖體表面的應力狀態(tài); 2 試驗的布置 測點應布置在不受開挖爆破破壞的巖面。
常用的主要設備有:靜態(tài)電阻應變儀、應變片(應變花>、惠斯登電橋、防護罩、鉆機及輔助設備、粘結劑及屏蔽線等。 3 試驗的主要技術要求 4 試驗成果的分析 1) 計算各級解除深度下的應變值 εi=εn-εo 式中 εi-某一級解除深度的應變值(με); εn-某一級解除深度應變儀讀數(shù)(με); εo-應變花初讀數(shù)(με)。
2) 繪制應變花各應變片的應變值(εi)與相對解除深度(h/D)的關系曲線。 2、應力恢復法 1 試驗的適用條件同(表面)應力解除法。
2 試驗的布置 測點布置及應變量測儀及應變片同(表面)應力解除法。應力恢復設備包括液壓枕、油泵及壓力表等。
3 試驗的主要技術要求 4。試驗成果的分析 參照應力解除法計算式計算巖體表面應力。
(二)、孔壁應力測試 1、試驗的適用條件 試驗適用于地下水位以上、完整或較完整的細粒巖體,用套孔應力解除法測量巖體內(nèi)某點的三向應力大小和方向。 2、試驗的布置 3、試驗的主要技術要求 1) 用φ130mm鉆頭鉆至預定深度,取出巖芯,磨平孔底。
2) 用φ46mm鉆頭同心鉆測孔,同心度(即大、小孔圓心差距)宜小于2mm,孔深約50cm。 (三)、孔底應力測試 1、試驗的適用條件 試驗適用于地下水位以上完整和較完整的細粒巖體,用孔底面應力解除法測量巖體內(nèi)某點的平面應力大小和方向。
如測求巖體內(nèi)某點的三向應力狀態(tài),應在同一平面內(nèi)用三個鉆孔交匯于該點的方法。 2、試驗的布置 測點的布置要求同孔壁應力測試。
主要的設備有:“門塞”應變計及安裝器;靜態(tài)電阻應變儀及輔助設備;坑道鉆機,金剛石鉆頭(φ76mm),孔底磨平鉆頭及鉆機輔助設備等。 3、試驗的主要技術要求 1) 將鉆孔鉆至預定深度后,取出巖芯,觀察節(jié)理發(fā)育情況,判明孔底巖體是否滿足測試要求,不能滿足時應繼續(xù)鉆進。
2) 清除孔底殘留巖芯,用金剛砂細磨鉆頭磨平孔底,并用水沖洗干凈和高壓風吹干,再用丙酮擦洗孔底。 3) 孔底涂一層環(huán)氧樹膠后,用安裝器將檢查合格的應變計(見下圖)送至孔底并粘貼好。
4)將應變片與應變儀接通、預調(diào)平衡,測記初始讀數(shù),連續(xù)三次(10min讀一次)讀數(shù)小于±5微應變即視為穩(wěn)定,然后取出安裝器,記取孔深及孔的方位、傾角。 5) 鉆孔進行應力解除,鉆至10~20cm時停止鉆進,取出巖芯并清洗干凈,裝上安裝器,測記解除后的應變穩(wěn)定讀數(shù)。
6) 將應變測試獲取的巖芯進行彈性模量E、泊松比μ的室內(nèi)試驗。 測試的工作程序見下圖。
a-孔底磨平;b-粘貼應變計;c-套孔應力解除;d-取出巖芯。
1 巖體的單軸和三軸壓縮變形特征
(1)巖體應力-應變?nèi)^程曲線
①在加載過程,結構面壓密與閉合,應力-應變曲線,呈上凹型。
②中途卸載有彈性后效現(xiàn)象和不可恢復殘余變形。這是結構面閉合、滑移、錯動造成的。
③完全卸載,再加載形成形式上的“開環(huán)型”曲線,這也是彈性后效造成的。
④峰值強度后,巖體開始破壞,應力下降較緩慢,仍有殘余應力,這是巖體結構效應。
2巖體剪切變形特征
①在屈服點前,變形曲線與抗壓變形相似,上凹型。
②屈服點后,某個結構面或結構體首先剪壞,隨之出現(xiàn)一次應力下降。峰值前可能發(fā)現(xiàn)多次應力升降。升降程度與結構面或結構體強度有關,巖體越破碎,應力降反而不明顯。
③當應力增加到一定應力水平時,巖體剪切變形已積累到一定程度,沒剪破的部位以瞬間破壞方式出現(xiàn),并伴有一次大的應力降。
④隨后產(chǎn)生穩(wěn)定滑移
3巖體各向異性變形
試件模型:12mmX12mmX36mm的塊體單元
x=1表示貫通, x =0為完整試件, x為分離度
①巖體力學性質(zhì)具有各向異性,變形、破壞機制、強度特征不同。
②工程布置要考慮如何揚長避短,充分發(fā)揮巖體自身強度,維持工程穩(wěn)定性。
其他詳見 :
常見的應力測試方法
應力儀或者應變儀是來測定物體由于內(nèi)應力的儀器。一般通過采集應變片的信號,而轉(zhuǎn)化為電信號進行分析和測量。
應力測試一般的方法是將應變片貼在被測定物上,使其隨著被測定物的應變一起伸縮,這樣里面的金屬箔材就隨著應變伸長或縮短。很多金屬在機械性地伸長或縮短時其電阻會隨之變化。應變片其實就是應用了這個原理,通過測量電阻的變化而對應變進行測定。一般應變片的敏感柵所使用的是銅鉻合金材料,這種材料其電阻變化率為常數(shù),它與應變成正比例關系。
我們通過惠斯通電橋,便可以將這種電阻的比例關系轉(zhuǎn)化為電壓。然后不同的儀器,可以將這種電壓的變化轉(zhuǎn)化成可以測量的數(shù)據(jù)。
對于應力儀或者應變儀,關鍵的指標有: 測試精度,采樣速度,測試可以支持的通道數(shù),動態(tài)范圍,支持的應變片型號等。并且,應力儀所配套的軟件也至關重要,需要能夠?qū)崟r顯示,實時分析,實時記錄等各種功能,高端的軟件還具有各種信號處理能力。
巖體應力是工程巖體穩(wěn)定性分析及工程設計的重要參數(shù)。
目前,巖體應力主要靠實測求得,特別是構造活動較強烈及地形起伏復雜的地區(qū),自重應力理論將無力解決巖體應力問題。由于巖體應力不能直接測得,只能通過量測應力變化而引起的諸如位移、應變等物理量的變化值,然后基于某種假設反算出應力值。
因此,目前國內(nèi)外使用的所有應力量測方法,均是在平硐壁面或地表露頭面上打鉆孔或刻槽,引起巖體中應力擾動,然后通過用各種探頭量測由應力擾動而產(chǎn)生的各種物理量變化值的方法來實現(xiàn)。常用的應力量測方法主要有:應力解除法、應力恢復法和水壓致裂法等,這些方法的理論基礎是彈性力學。
因此,巖體應力測試均視巖體為均質(zhì)、連續(xù)、各向同性的線彈性介質(zhì)。4.3.4.1 應力解除法(1)基本原理應力解除法的基本原理是:巖體在應力作用下產(chǎn)生變形(或應變)。
當需測定巖體中某點的應力時,可將該點一定范圍內(nèi)的巖體與基巖分離,使該點巖體上所受應力解除。這時由應力產(chǎn)生的變形(或應變)相應恢復。
通過一定的量測元件和儀器量測出應力解除后的變形值,即可由確定的應力與應變關系求得相應應力值。應力解除法根據(jù)測量方法不同可分為表面應力解除法、孔底應力解除法和孔壁應力解除法三種。
本節(jié)僅介紹孔壁應力解除法。孔壁應力解除法(或稱鉆孔套芯應力解除法)。
該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鉆孔中安裝變形或應變測量元件,測量套芯應力解除前后鉆孔半徑變化值(徑向位移),用該孔徑變化值來確定巖體應力值(圖4-44)。目前常用的變形測量元件有:門塞式應變計、光彈性應變計、鋼環(huán)式鉆孔變形計、壓磁式鉆孔應力計和空心包體式單孔全應力計等。
(2)試點選擇與地質(zhì)描述在平硐壁面或地表露頭面上選擇代表性測點,用130mm巖心鉆頭打一鉆孔至測量點,其深度應超過擾動影響區(qū);在平硐內(nèi)進行測試時,其深度應超過硐室直徑的2倍;同時使測點一定范圍內(nèi)巖性均勻無突變,巖心無大的裂隙通過。地質(zhì)描述內(nèi)容包括:巖心的煤巖名稱、結構及主要礦物成分;結構面類型、產(chǎn)狀、寬度、充填物情況及測點的地應力現(xiàn)象;鉆孔巖心形狀及RQD值等,同時提交測點剖面圖及鉆孔柱狀圖等。
圖4-44 孔壁應力解除法示意圖4.3.4.2 應力恢復法(1)基本原理應力恢復法一般在平硐壁面(也可在地表露頭面)上進行。在巖面上切槽,巖體應力被解除,應變也隨之恢復;然后在槽中再埋入液壓枕,對巖體施加壓力,使巖體的應變恢復至應力解除前的狀態(tài);此時,液壓枕施加的壓力即為應力解除前巖體受到的應力,這一應力值實際上是平硐開挖后壁面處的環(huán)向應力。
通過量測應力恢復后的應力和應變值,利用彈性力學公式即可求解出測點巖體中的應力狀態(tài)。根據(jù)所采用應變計的類型不同,應力恢復法可分為鋼弦應變計法、電阻片法和光彈應變計法,本節(jié)僅介紹電阻片法。
應力恢復法適用于堅硬、半堅硬完整巖體。(2)試點制備與地質(zhì)描述在平硐壁面上選擇巖體完整部位加工制備試點。
首先在試點大于2倍液壓枕邊長的范圍內(nèi)進行粗加工,要求巖面起伏差不超過0~5cm。然后在選定粘貼電阻應變花的部位進行細加工,其范圍應不小于應變花直徑的2倍,用手提式砂輪或磨平鉆頭磨平整。
試點的地質(zhì)描述同承壓板法。
參數(shù)?原位測試在工程勘察中很重要。
主要有土體原位測試和掩體原位測試。其中:土體原位測試有:載荷試驗,靜力觸探,旁壓試驗,圓錐動力觸探實驗和標準貫入實驗,十字板剪切實驗,抽注水實驗。
這些實驗一般都可以得到一下參數(shù):地基土承載力特征值fk。地基土的變形模量E。
基礎的沉降量,劃分土層剖面,確定沙土孔隙比、相對密度,粉土、粘性土的稠度,估算圖的強度、變形,反算地基土不排水抗剪強度。巖體原位測試有:波速實驗、巖體變形實驗,現(xiàn)場直剪實驗,巖體應力測試。
得到的參數(shù)跟上面的基本一樣。上學期學過的,希望對你有用。
1、圍巖變形是坑探工程類的專業(yè)術語之一,是圍巖發(fā)生流變、蠕變、徐變、位移、沉降及底鼓的總稱。
2、圍巖變形的表現(xiàn):松散、破碎圍巖體的冒落、塌方,軟弱和膨脹性土巖土體的局部和整體的徑向大變形和塌滑,山體變形,以及堅硬完整巖體中的巖爆。
3、控制圍巖變形的方式根據(jù)工程特點會有不同方式,針對目前地下工程圍巖變形及控制問題的復雜性和迫切性,在理論和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復合不耦合定向斷裂爆破裝藥結構;煤礦企業(yè)通常是可以通過預注漿加固圍巖的方式來有效控制圍巖變形;U型鋼支架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76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