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新教法 東莞市長安東安學校任一丹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學生“正確地理解和應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促進人的整體發(fā)展。
而當今的語文教學都側(cè)重于理解,即瑣碎的分析文章,而造成目的的錯位,要求的越位,語言學習的不到位。所以,從實際出發(fā),應把學習語文的力度移位到運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從運用中促進理解。
而學會運用,就要重視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語感,學會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習慣,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新的語文教學大綱也強調(diào)了積累、運用,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學生必須在自己的語言實踐活動中,在與老師、同學,在與社會、家庭的語言交際中獲得真正的發(fā)展。
為了讓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在語文教學中靈活地運轉(zhuǎn)起來,我在以下方面作了嘗試:一、靈活組織教學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一般是一篇接一篇課文教,受到薛法根老師“組塊教學”的啟發(fā),我試著在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淡化課文間的嚴格界限,采用“單元整體教學法”。每個單元的課文都是因為有著某些方面的共同點才組織到一塊的,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些共同點集中訓練語言。
教學時,把一個單元看成一篇課文,從整體入手,先由學生自由讀通每篇課文,然后由學生初步讀懂自己所喜愛的課文內(nèi)容,并有針對性的提出疑義,再結(jié)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組織教學,進行詞語的組塊,句子的組塊,段落的組塊及寫法的組塊,讓學生在各種塊中同中求異,得到內(nèi)化與積累。這樣,不僅提高了教學速度和效率,也提高了教師處理教材的自由度,減少了分析,注重了實踐,使學生的語言訓練得到充分的落實。
二、精心設計問題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日本著名教學家齋藤喜博甚至認為,教師的提問是“教學的生命”。
可見,“問”是何等的重要。但老師的提問是一門藝術,問題提得好,學生就想說、會說,也就達到了運用中理解的目的。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提好問題:首先問題要新穎,所謂“新穎”,就是要教師善于從新的角度進行提問,提出的問題要有新意,出乎學生意料,能促進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尋求答案。比如我常預先設計或在教學中隨機捕捉一些爭議性和挑戰(zhàn)性的問題,讓他們辨?zhèn)€明白,爭個透徹。
其次,問題要有容量。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能給學生以自由發(fā)揮的余地,能促使學生圍繞老師的問題多角度、多渠道、多層次地去解答。
如一題多解、一題多練、一題多議等。在次基礎上設計問題要有啟發(fā)性。
結(jié)合教學的重點難點,細致地指導學生“說什么”,又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維,明確“怎么說”。三、巧妙創(chuàng)設情景 教師根據(jù)文意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通過表演、演示等活動,入情入景地感悟、識記和品味語言,使情景的設置與語言的訓練有機結(jié)合,融為一體,達到了“寓教于樂,樂而不嬉”的目的。
課堂上,我常隨意捕捉或有意設置一些情景讓學生在無意中學會運用語言。學完了《爬山虎的腳》,就讓學生用“我”的口氣對爬山虎的習性和特點作自我介紹。
有一次課堂上,一只小麻雀突然撞進了課堂,怎么飛也飛不出去,這下,學生的眼光都隨著麻雀忽上忽下,忽做忽右地移動。于是,我也就停止上課,干脆讓他們盡情地看。
終于,麻雀在班級中逗留了五、六分鐘,飛出窗外。學生也都回過神來,我順勢就剛才麻雀怎么飛進教室,如何在教室里飛的,又是怎樣飛出教室的以及同學們的表現(xiàn)、心情和對這件事的看法等作自由發(fā)表,發(fā)現(xiàn)平時不大講話的幾個學生也有了表達的欲望,課后還將一篇篇具體而生動的文章送到我的手里。
四、營造輕松氛圍 鳥兒高飛,需要廣闊高遠的天空;學生展現(xiàn)自我,則需要自由寬松的氛圍。有關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活動和情感參與緊密相連。
當學生的情緒處于一個積極振奮的狀態(tài)時,學生的思維才不會壓抑,一個個奇思妙想,才會如泉噴涌。因此課堂上應給學生營造一種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
據(jù)了解,美國的小學生上課不用排坐,不背手,而是圍者團團坐,相互交談,也沒有“不許做小動作”的批評。我有時也常采用這種小組形式的課堂教學,便于交流和討論,還能互相學習。
另外,師生間平等融洽的關系是制造輕松氛圍的前提,讓學生感到課堂上的教師和學生是在共同學習。在課堂上,學生有時會再現(xiàn)一些奇特甚至有點荒誕的想法或回答,此時,教師應保護、鼓勵學生這種創(chuàng)新意識,切不可將其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從而培養(yǎng)學生有大膽能說的習慣,在自由言論中進行語言實踐。
五、擴大學科外延 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決定了它是一門開放性的學科,自然的語文閱讀教學也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實際上,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等,封閉起來,是學不好語言的。
所以,語文學習,僅僅是在課堂上是不夠的,我試著把語文學習搬到校園、社會、大自然這個課堂內(nèi)進行。基礎訓練“聽話、說話”中有一個當小導游的內(nèi)容,在指導的基礎上,我?guī)ьI學生身臨其境,來到校園中,以導游的身份向同學們介紹我們的校園。
不僅是對課文的實踐運用,還為習作訓練做下了良好的準備。不管怎么說,語文教學應走向運用和交際,這就需要我們加。
語文教學方法
(一)閱讀法(朗讀、默讀、背誦)
(二)講授法(講述、講解、講評、講演、復述、講讀、講練、說書法);
(三)對話法(問答、談話、討論、辯論)
(四)實踐法(觀察、調(diào)查、訪談、參觀、實驗、考察、考證、游戲、交往、旅游、實習、見習、練習、作業(yè)等)
(五)電教法(照相機、幻燈機、投影機、錄音機、廣播、電視、電影、錄相機、語音實驗實、電腦、網(wǎng)絡、多媒體)
(六)研究法(問題—解決式;課題—探究式;實驗—論證式)
(七)自學法(自學—輔導式)(盧仲衡、魏書生)
(八)其他教育教學的方法舉隅:
1、語感教學法 (洪鎮(zhèn)濤、王尚文)
2、思路教學法
3、情感教學法 (于漪)
4、案例教學法 (根舍因、克拉夫基)
5、點撥教學法 (蔡澄清)
6、情境教學法 (李吉林)
7、導讀教學法 (錢夢龍)
8、目標教學法(布盧姆)
9、反饋教學法(劉顯國)
10、問題教學法(杜威、馬赫穆多夫)
11、欣賞教學法
12、活動教學法 (杜威)
13、點面教學法
14、愉快教學法 (上海一師附小等)
15、成功教學法 (上海閘北八中)
16、整體教學法 (查有梁)
17、合作教學法 (美國的斯萊文、前蘇聯(lián)阿莫納什維利)
18、啟發(fā)式教學法 (《學記》、柏嘗試教學法拉圖)(邱學華)
19、設計教學法 (克伯屈)
20、發(fā)現(xiàn)教學法 (布魯納)
21、創(chuàng)新教學法 (奧斯本、吉爾福特、陶行知)
22、差異教學法 (華國棟)
22.單元教學法
23.比較教學法
24.程序教學法(普萊西、斯金納)
25.直觀教學法
26.圖示教學法 (王松泉)
27.暗示教學法 (洛扎諾夫)
28.競賽教學法(羅樹根)
29.大語文教學法(張孝純)
30.非指導性教學法(羅杰斯)
31.掌握學習教學法(布盧姆)
32.道爾頓制教學法(柏克赫司特)
33.有意義學習教學法(奧蘇貝爾)
34.遷移教學法 (馬芯蘭)
35.嘗試教學法 (邱學華)
36.學導式教學法 (胥長辰)
(一)閱讀法(朗讀、默讀、背誦)
(二)講授法(講述、講解、講評、講演、復述、講讀、講練、說書法);
(三)對話法(問答、談話、討論、辯論)
(四)實踐法(觀察、調(diào)查、訪談、參觀、實驗、考察、考證、游戲、交往、旅游、實習、見習、練習、作業(yè)等)
(五)電教法(照相機、幻燈機、投影機、錄音機、廣播、電視、電影、錄相機、語音實驗實、電腦、網(wǎng)絡、多媒體)
(六)研究法(問題—解決式;課題—探究式;實驗—論證式)
(七)自學法(自學—輔導式)(盧仲衡、魏書生)
(八)其他教育教學的方法舉隅:
1、語感教學法 (洪鎮(zhèn)濤、王尚文)
2、思路教學法
3、情感教學法 (于漪)
4、案例教學法 (根舍因、克拉夫基)
5、點撥教學法 (蔡澄清)
6、情境教學法 (李吉林)
7、導讀教學法 (錢夢龍)
8、目標教學法(布盧姆)
9、反饋教學法(劉顯國)
10、問題教學法(杜威、馬赫穆多夫)
11、欣賞教學法
12、活動教學法 (杜威)
13、點面教學法
14、愉快教學法 (上海一師附小等)
15、成功教學法 (上海閘北八中)
16、整體教學法 (查有梁)
17、合作教學法 (美國的斯萊文、前蘇聯(lián)阿莫納什維利)
18、啟發(fā)式教學法 (《學記》、柏嘗試教學法拉圖)(邱學華)
19、設計教學法 (克伯屈)
20、發(fā)現(xiàn)教學法 (布魯納)
21、創(chuàng)新教學法 (奧斯本、吉爾福特、陶行知)
22、差異教學法 (華國棟)
22. 單元教學法
23. 比較教學法
24. 程序教學法(普萊西、斯金納)
25. 直觀教學法
26. 圖示教學法 (王松泉)
27. 暗示教學法 (洛扎諾夫)
28. 競賽教學法(羅樹根)
29. 大語文教學法(張孝純)
30. 非指導性教學法(羅杰斯)
31. 掌握學習教學法(布盧姆)
32. 道爾頓制教學法(柏克赫司特)
33. 有意義學習教學法(奧蘇貝爾)
34.遷移教學法 (馬芯蘭)
35.嘗試教學法 (邱學華)
36.學導式教學法 (胥長辰)
一、講授式教學方法
實施形式:
(1)講解教學方法
(2)談話教學方法
(3)討論教學方法
(4)講讀教學方法
(5)講演教學方法
二、問題探究式教學方法
(1)問題教學法
(2)探究教學法
(3)發(fā)現(xiàn)教學法
(4)項目教學法
1.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學生“正確地理解和應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促進人的整體發(fā)展。而當今的語文教學都側(cè)重于理解,即瑣碎的分析文章,而造成目的的錯位,要求的越位,語言學習的不到位。
2.從實際出發(fā),應把學習語文的力度移位到運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從運用中促進理解。而學會運用,就要重視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語感,學會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習慣,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3.新的語文教學大綱也強調(diào)了積累、運用,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學生必須在自己的語言實踐活動中,在與老師、同學,在與社會、家庭的語言交際中獲得真正的發(fā)展。
語文的基本學習方法
1、制定計劃
計劃是行動的指南,也是目標實現(xiàn)的基本保證。為了保證學習目標的實現(xiàn),就必須制定學習計劃。制定學習計劃有利于增強學習的主動性,避免盲目性,從而增強有序性。只要我們能制定一份詳細、周密的學習計劃,并且按計劃主動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2、主動預習
強調(diào)課前的預習,是學會主動學習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習的初始階段?!愕念A習要達到以下四個目的:
一是要對課文或下一課所學的內(nèi)容及層次有大致的了解:
二是要鞏圍復習舊知識,理解新知識,能把新舊知識進行粗層次的有機聯(lián)系:
三是要找出課文中的重點、難點和自己感到費解的地方,尤其對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識的知識要特別引起注意:四是要了解課文后面的練習,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要做記號,等老師授課時注意聽講或提出。預習實際上是聽課前在思想上、心理上及知識上的準備。
3、做好上課準備
課堂學習的準備工作主要有幾個方面:
(1)確立明確的課堂學習目標。明確的學習目標對課堂學習有很強的導向和激勵功能,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活躍思維,提高學習效率。提高注意力可使用精英特軟件訓練。
(2)調(diào)適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一要有旺盛的求知欲:二要有樂觀的學習情緒;三要有積極的思維定向。
(3)做好身體上的準備,為了保證有飽滿的精神投入到課堂學習。
(4)準備好學習用具,同時注意把課桌整理得井井有條,以免課桌上東西零亂而影響你的學習情緒。
4、專心上課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學生在校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上好課、聽好課是學習各門功課的重要途徑。課堂學習是一頊艱苦的腦力勞動,只有講究策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行之有效的課堂學習策略主要有:(1)抓住老師的思路,(2)抓住關鍵內(nèi)容,(3)積極思維,學思結(jié)合。(4)珍惜課上學習時間,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5〉注意課堂小結(jié)。總之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只有在課堂上達到對老師所講內(nèi)容的最基本的消化吸收,才有可能為知識的進一步掌握和鞏固打好基石出。
5、及時復習
復習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提高語文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語文復習必須要主動,可以運用以下幾種具體方法:(1)系統(tǒng)整理,(2)獨立作業(yè),(3)分析錯誤,(4)系統(tǒng)小結(jié)。
6、課外學習
(1)要盡可能與課堂學習內(nèi)容相結(jié)合,有利于促進文化科學知識的學習和發(fā)展正當?shù)呐d趣愛好。
(2)課外學習活動的內(nèi)容和時間要適當,不要影響正常的課堂學習和身體鍛煉。
(3)在課外學習活動中,要盡力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練結(jié)合,腦手并用。
(4)要爭取老師的指導,提高課外學習活動的效果。
7、提高閱讀速度,有條件的話可以參加速讀記憶訓練也會有一定的提高。
以上這些方法僅僅是語文學習、閱讀的常用方法,遠沒有包括全部的學習方法。特別是朗讀、背誦、摘要、筆記等重要方法都未列入。然而這些卻又是極為重要的。我們應當在語文學習中全面、正確地運用,以求得自身的主動發(fā)展。
小學三年級的孩子,正屬于一種似懂非懂的時期,對于知識很難做到正確的理解,所以我們應該正確的對其引導,才能使孩子學好語文知識.下面就給大家?guī)硇W三年級輔導學好語文的好方法,給大家作為參考.
(寫作墨水)
1.認真學習課本
所謂的"教科書"是一堂課的基礎.許多學生,特別是高中生,認為高考的閱讀分析材料都是課外的.教科書沒有播出.畢竟,他們一直沉迷于大海.結(jié)果是耗時且費力的.微.例如,對經(jīng)典中文的研究,課堂上的文章尚未閱讀和理解,詞匯的語法還沒有學會理解,就著急的去做題,顯然這是浪費精力.在課堂上文本內(nèi)容是"麻雀",仔細解剖后,才能做到舉一反三.需要記憶的知識一定要做到爛記于胸.一般來說,考試的材料是在課堂外進行的,但知識點和答案都在課堂內(nèi).
2.專心聽
除了仔細聆聽老師之外,一定要寫筆記,在書上畫圈標記,在筆記本上寫下關鍵點和疑惑,二,聽老師的講座思路,同時積極思考并準備好發(fā)言.許多學生往往不注意課堂的這一部分,在課后課程內(nèi)容需要幾個小時才能彌補,如果課堂上沒有細心聆聽將會得不償失.
3.請務必查閱參考書
閱讀和學習應養(yǎng)成努力搜索字典、詞典典的習慣.有很多類型的參考書,除了字典、字典外,還包括文獻、索引和其他書籍供審查.最常用的工具是《新華字典》、《現(xiàn)代漢語詞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唐詩鑒賞辭典》、《宋詞鑒賞辭典》.參考書也是最好的老師,可以隨時查看難題,也可以作為一般閱讀材料閱讀.學生應該有《現(xiàn)代漢語詞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兩本書.
4.讀課外書
語言學習最重要的內(nèi)容是閱讀,要學習一門好的語言,僅僅閱讀一些教科書是不夠的.有必要閱讀大量的課外書籍,從書中獲取豐富的精神營養(yǎng).關鍵是你得想學習,才有時間閱讀.
(走進語文)
讓我試試小學三年級語文輔導學好語文的好方法吧!我建議你每天必須有一個小時的閱讀時間,可以是完整的或分散的.每天睡覺前問問自己,今天有一小時的閱讀時間嗎?這對于學好語文是非常重要的.
語文學習“學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高中生要注重大語文學習。
如何進行呢?這里提供三法。 1. 積累法 語文學習厚積薄發(fā),務必重視積累。
每天可做積累三件事:(1)收集生活語言一例(可以是生活中最鮮活,最真切,最具表現(xiàn)力的詞語或句子),并附上自己的三兩句評點。我們生活的世界蘊含著豐富的語言金礦,我們既要開采,又要保藏,切不可忽視。
阿達爾切夫說:“生活如同一根燃燒的火柴,當你四處巡視以確定自己的位置時,它已經(jīng)燃完了?!碧幪幜粜慕詫W問,如你走過小山峽,一定不要忘了風景區(qū)的告示語“除了腳印什么也別留下,除了照片什么也別帶走”,那是語言的含蓄和得體;到小學校園,你不要小視那一堂課上一個學生所造的句子“夏天的陽光很活潑”,那是語言的詩意和形象;參觀某一企業(yè),請你注意這樣的不起眼的用語“淘汰自己的產(chǎn)品”,那是語言的豐厚和樸實;當你與一位學者聊天,你該記住他隨口說出的“讀書而不忘積累,是一種習慣;讀書而不忘觀照人生,是一種態(tài)度;讀書而忘卻世俗紛爭,是一種境界”,那是語言的哲理和智慧;當你記日記時,請你不要輕易拋棄表明心志的話語“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動詞”,那是中華語言所獨具的人文魅力。
(2)看一篇精短時文,作簡要賞析,以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充實自己的寫作倉庫。(3)記一篇日記,將一天中最想付諸文字的東西記錄下來。
這樣做,可一箭多雕,既可積累思想與情感,又可積累寫作素材,還可進行借鑒性寫作實踐,化所學為所得。每期可做積累一件事,根據(jù)時間長段,按序列(高一最適宜讀人物傳記,同名人進行心靈對話,進行精神充電;高二適宜讀文學名著,感受中外文化的厚重和博大。
文學的世界,五彩繽紛。中外優(yōu)秀詩歌,激情飛揚,為你展開了人類的一段又一段的心路歷程;古今優(yōu)秀散文,情理兼具,向你釋放了一代又一代文人的直率與坦誠;中外優(yōu)秀小說,引人入勝,為你刻畫了一個又一個不朽的藝術形象;古今優(yōu)秀戲劇,撼人心魄,為你描述了一個又一個大喜大悲的故事,它們構筑了人類精神文明的寶庫,值得我們閱讀欣賞。
讓我們到文學世界里去尋珠拾貝,掬取其詩意與美!高三適宜讀科普名著,走進科學的世界,充分感受科普文章的魅力)閱讀古今中外名著,每讀一本都得有閱讀筆記和鑒賞隨筆,現(xiàn)代高中生萬不可失卻這種文化積累,其好處是:一則提高我們的文化修養(yǎng)和精神品位;二則提高我們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二、網(wǎng)絡學習法 語文大世界,世界大語文。
作為處于科學技術特別是網(wǎng)絡技術日新月異的21世紀的現(xiàn)代高中生,應該放出眼光,走入網(wǎng)絡這一嶄新的虛擬世界,擷取其中有用有益的信息,拓寬知識視野,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領域,提升網(wǎng)絡學習能力,或進行遠程教育學習,或進行網(wǎng)絡文學創(chuàng)作,或參與網(wǎng)絡社團活動,總而言之,充分利用網(wǎng)絡這一先進方式,嘗試創(chuàng)造性學習(如可利用IBM中文語音輸入系統(tǒng)——viavoice8.0錄入文章,可利用word進行作文寫作與修改),以獲取最豐碩的學習成果。 三、研究型學習法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主張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
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成了“綜合實踐活動”這一國家規(guī)定的必修課,“研究性學習”活動成了“綜合實踐活動”的核心,它要求我們從生活世界中自主選擇主題進行主動研究,以達到素質(zhì)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能力”的要求,實現(xiàn)新大綱中的 “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探究、解決問題和終身能力”的要求。怎樣進行研究性學習?筆者認為可從課內(nèi)拓展到課外。
具體按如下步驟展開:(一)課內(nèi)研究型學習。學習的形式很多,常見的有(1)課題報告學習、語文專題研究。
它是模擬科學研究情境和過程的研究性學習方式,你可以與老師同學共同討論,定出一個內(nèi)涵較大的問題,與他人或自行設計方案,自主開辟學習、研究渠道,自主選擇學習研究方式,最終產(chǎn)生自己的學習研究成果——課題報告。如學了《阿Q正傳》,可進行這一作品的專項研究。
可擬定如下一些子課題:人物方面——《試論阿Q的“革命觀”》《阿Q的“精神勝利法”之我見》《小議假洋鬼子的“披頭散發(fā)”》等;環(huán)境方面——《未莊革命風云啟示錄》?!段辞f的地理環(huán)境與未莊的農(nóng)民性格》等;作家藝術觀方面——《從阿Q的形象刻畫看魯迅的文藝觀》《國民靈魂的解剖——由阿Q的“精神勝利法”想到的》等。
戲劇研究可參加編排課本劇,讓自己從中得到體驗。又如可就“比喻論證”這一專題進行研究,擬定《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比喻論證方式試析》《比喻論證方式的特點與作用》這樣一些子課題來研究。
(2)比較性研究。比較性研究指的是把內(nèi)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聯(lián)系的對象進行比較,求同辨異,尋求形成這些異同的原因,從而獲得對事物新的認識。
如學了《范進中舉》和《孔乙己》后,可進行以下比較研究:主題思想比較、人物比較、布局比較、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比較。學完高中六冊教材,可進行如下一些比較研究,如比喻的三種形式之比較、高中小說中的母親形象比較、絕句與律詩的比較。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0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