淼茫積水非吾土,飄泊浮萍是我身。---白居易
身心安處為吾土,豈限長安與洛陽。---白居易
土門山行窄,微徑緣秋毫。---杜甫
四海無寸土,一生惟苦吟。---杜荀鶴
玉碗不磨著泥土,青天孔出白石補。---韓愈
縣門白日無塵土,百姓縣前挽魚罟。---劉禹錫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飛
塵土長路晚,風煙廢宮秋。---白居易
軍敗華陽下,身竟為土灰。---阮籍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杜甫
李白的《秋浦歌》 一共17首 【其一】 秋浦長似秋,蕭條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東大樓 正西望長安,下見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 遙傳一掬淚,為我達揚州. 【其二】 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 清溪非隴水,翻作斷腸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歸日,雨淚下孤舟. 【其三】 秋浦錦駝鳥,人間天上稀. 山雞羞淥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 兩鬢入秋浦,一朝颯已衰. 猿聲催白發(fā),長短盡成絲. 【其五】 秋浦多白猿,超騰若飛雪. 牽引條上兒,飲弄水中月. 【其六】 愁作秋浦客,強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縣,風日似長沙. 【其七】 醉上山公馬,寒歌甯戚牛. 空吟白石爛,淚滿黑貂裘. 【其八】 秋浦千重嶺,水車嶺最奇. 天傾欲墮石,水拂寄生枝. 【其九】 江祖一片石,青天掃畫屏. 題詩留萬古,綠字錦苔生. 【其十】 千千石楠樹,萬萬女貞林. 山山白鷺滿,澗澗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聲碎客心. 【其十一】 邏人橫鳥道,江祖出魚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 水如一匹練,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 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 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 【其十四】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其十五】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采魚水中宿. 妻子張白鷴,結罝映深竹. 【其十七】 桃陂一步地,了了語聲聞. 暗與山僧別,低頭禮白云 秋浦,在今安徽省貴池縣西,是唐代銀和銅的產(chǎn)地之一.大約公元753年(天寶十二年),李白漫游到此,寫了組詩《秋浦歌》.此篇是其中第十四首.這是一首正面描寫和歌頌冶煉工人的詩歌,在我國浩如煙海的古典詩歌中較為罕見,因而極為可貴.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詩一開頭,便呈現(xiàn)出一幅色調明亮、氣氛熱烈的冶煉場景:爐火熊熊燃燒,紅星四濺,紫煙蒸騰,廣袤的天地被紅彤彤的爐火照得通明.詩人用了“照”、“亂”兩個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經(jīng)煉入詩句,便使冶煉的場面卓然生輝.透過這生動景象,不難感受到詩人那種新奇、興奮、驚嘆之情. 接著兩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轉入對冶煉工人形象的描繪.詩人以粗獷的線條,略加勾勒,冶煉工人雄偉健壯的形象便躍然紙上.“赧郎”二字用詞新穎,頗耐尋味.“赧”,原指因害羞而臉紅;這里是指爐火映紅人臉.從“赧郎”二字,可以聯(lián)想到他們健美強壯的體魄和勤勞、樸實、熱情、豪爽、樂觀的性格.結句“歌曲動寒川”,關合了上句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冶煉工人一邊勞動,一邊歌唱,那嘹亮的歌聲使寒冷的河水都蕩漾起來了.他們唱的什么歌,詩人未加明點,讀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樣的補充和聯(lián)想.歌聲把寒川激蕩了,當然不會,這只是詩人的獨特感受,是夸張之筆,卻極為傳神.如果說,“赧郎”句只是描繪了明月、爐火交映下冶煉工人的面部肖象,那么,這一句則揭示出他們的內心世界,他們豐富的情感和優(yōu)美的情操,字里行間飽含著詩人的贊美歌頌之情. 這是一幅瑰瑋壯觀的秋夜冶煉圖.在詩人神奇的畫筆下,光、熱、聲、色交織輝映,明與暗、冷與熱、動與靜烘托映襯,鮮明、生動地表現(xiàn)了火熱的勞動場景,酣暢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煉工人的形象,確是古代詩歌寶庫中放射異彩的藝術珍品.[。
憫農(nóng)
(唐)李紳
鋤 禾 日 當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誰 知 盤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注釋]
1.憫:憐憫。
2.鋤禾:用鋤頭松禾苗周圍土。
[簡析]
這首詩是寫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第一、二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繪出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nóng)民仍然在田里勞動,這兩句詩選擇特定的場景,形象生動地寫出勞動的艱辛。有了這兩句具體的描寫,就使得第三、四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嘆和告誡免于空洞抽象的說教,而成為有血有肉、意蘊深遠的格言。
滿江紅 岳飛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1、絕句二首(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2、竹里館(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3、過故人莊(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4、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夏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5、歸園田居 其一(陶淵明)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椋,桃李羅堂前。
6、田園言懷(李白)
賈誼三年謫,班超萬里侯。
何如牽白犢,飲水對清流。
7、鹿柴(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8、山居秋暝(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9、鄉(xiāng)村四月(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10、四時田園雜興(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11、游山西村(陸游)
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2、秋中雨田園即事(耿湋)
漠漠重云暗,蕭蕭密雨垂。
為霖淹古道,積日滿荒陂。
五稼何時獲,孤村幾戶炊。
亂流發(fā)通圃,腐葉著秋枝。
暮爨新樵濕,晨漁舊浦移。
空馀去年菊,花發(fā)在東籬。
13、辛夷塢(王維)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自落。
14、淇上田園即事(王維)
屏居淇水上,東野曠無山。
日隱桑柘外,河明閭井間。
牧童望村去,獵犬隨人還。
靜者亦何事,荊扉乘晝關。
15、歸嵩山作(王維)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16、崔濮陽兄季重前山興(山西去亦對維門)(王維)
秋色有佳興,況君池上閑。
悠悠西林下,自識門前山。
千里橫黛色,數(shù)峰出云間。
17、鳥鳴澗(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18、終南山(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19、田園作①(孟浩然)
望斷金馬門,勞歌采樵路。
鄉(xiāng)曲無知己,朝端乏親故。
誰能為揚雄,一薦甘泉賦。
20、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盤曲四五十里至黃牛(王維)
危徑幾萬轉,數(shù)里將三休。
回環(huán)見徒侶,隱映隔林丘。
颯颯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靜言深溪里,長嘯高山頭。
描寫土的古詩詞有
1.《湖州歌九十八首》
年代: 宋 作者: 汪元量
客中忽忽又重陽,滿酌葡萄當菊觴。
謝后已叨新圣旨,謝家田土免輸糧。
2.《舟中作》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湖海飄然避世紛,汀鷗沙鷺舊知聞。
漁舟臥看山方好,野店沽嘗酒易醺。
病骨未成松下土,老身常伴渡頭云。
美芹欲獻雖堪笑,此意區(qū)區(qū)亦愛君。
3.《冬夜》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窮巷蕭條早閉門,北窗燈火夜昏昏。
老于俗事不掛眼,愁憶故人空斷魂。
急雪打窗飛礫細,狂風卷野怒濤翻。
土床紙帳寒無寐,強把村醅不厭渾。
4.《秋懷 其九》
年代: 元 作者: 王冕
青松生崇岡,土淺松低徊。
顧茲歲寒質,豈匪梁棟材?無奈牛羊牧,鄙賤蒿與萊。
惟有溪上風,清聲寄余哀。
5.《水調歌頭·擒得鉛歸舍》
年代: 宋 作者: 夏元鼎
擒得鉛歸舍,進火莫教遲。抽添沐浴,臨爐一意且防危。只為嬰兒未壯,全藉黃婆養(yǎng)育,丁老共扶持。火力頻加減,外藥亦如之。
汞生芽,鉛作祖,土刀圭。火生于木,炎盛汞還飛。要得水銀真死,須待陰浮陽伏,雜類降灰池。用鉛終不用,古語豈吾欺。
6.《貧交行》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翻手作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shù)。
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7.《玄鳥》
年代: 先秦 作者: 詩經(jīng)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
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
武丁孫子,武王靡不勝。
龍旗十乘,大糦是承。
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四海來假,來假祁祁。
景員維河,殷受命咸宜,百祿是何。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唐·王績《野望》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唐·杜牧《秋夕》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宋·范仲淹《蘇幕遮》
描寫冬天的古詩和描寫冬天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晉·謝道蘊《詠雪聯(lián)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唐·李白《北風行》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唐·韓愈《李花二首》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唐·高駢《對雪》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zhàn)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凄涼。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zhàn)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眺:遠望。平楚:平野。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亭皋:水邊平地。木葉:樹葉。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樹葉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維:語助詞,無義。序:時節(jié)。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騖:鳥名,野鴨。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一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酣:盡情飲酒。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煙:人家炊煙。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xiàn)一片深秋景色。
1、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馬志遠《天凈沙-秋思》)
2、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
4、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5、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
6、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7、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8、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李商隱《夜雨寄北》)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