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董傳留別
宋代:蘇軾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得意猶堪夸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
譯文:
生活當中身上包裹著粗衣劣布,胸中有學問氣質(zhì)自然光彩奪人。不喜歡陪伴著老儒一塊清談過“烹瓠葉”那樣的苦日子,決定隨從舉子們參加科舉考試。
口袋里沒有錢不置辦那“看花”的馬,但會看取令人眼花繚亂的“擇婿車”。考試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們夸耀,詔書上如鴉的黑字新寫著俺的名字。
2、送安敦秀才失解西歸
宋代:蘇軾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如今棲遲那可追。
我昔家居斷還往,著書不復窺園葵。朅來東游慕人爵,棄去舊學従兒嬉。
狂謀謬算百不遂,惟有霜鬢來如期。故山松柏皆手種,行且拱矣歸何時。
萬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寧非癡。與君未可較得失,臨別惟有長嗟咨。
譯文:
讀過的舊書要一遍遍的再去誦讀,讀熟了你就會自然而然的深思明了其中的意思。你以后肯定會成為一個有名望的大官,今天的飄泊失意你也不要去介意。
我曾經(jīng)在家里斷掉一切的交際應酬,著書到了連院子里的花草都沒空去看一下。離開家后東游求官,拋開舊學,同從兒輩們胡鬧。
算計百出卻事事成空,到現(xiàn)在只有頭上的白發(fā)如期而來。想起在故鄉(xiāng)手種的松柏,到我還鄉(xiāng)的時候怕是要兩手合抱了。
如果每件事早知道是命中注定的,那我十年來的浪跡求官行為不是極度無知?,F(xiàn)在我和你說千萬別去計較一時的得失,在這臨別時和你說這些又讓我感慨長嘆了。
3、送歐陽推官赴華州監(jiān)酒
宋代:蘇軾
好詩真脫兔,下筆先落鶻。知音如周郎,議論亦英發(fā)。文章乃余事,學道探玄窟。
譯文
好詩如同脫逃之兔,下筆之前如同將落之鶻。尋一知音如周郎,言論談吐意氣風發(fā)。著文是自己之事,學習道行如探尋玄妙至極的窟洞。
4、稼說送張琥
宋代:蘇軾
吾少也有志于學,不幸而早得與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謂不早也。吾今雖欲自以為不足,而眾已妄推之矣。嗚呼!吾子其去此,而務學也哉!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吾告子止于此矣。
譯文
我從小就有用功學習的志向,不料能早早地與您同科考中,不過您的成功,也不能說不早?。∥椰F(xiàn)在雖然想到自以為還很不夠,但眾人卻已經(jīng)胡亂地稱頌我了。
唉,您要擺脫這種狀況而致力于學習啊!在廣博讀書而簡約審慎地取用,在深厚積累之后慢慢地釋放出來,我能告誡您的也就到此為止了。
5、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黨學官
宋代:蘇軾
門外東風雪灑裾。山頭回首望三吳。不應彈鋏為無魚。
上黨從來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時平不用魯連書。
譯文:
門外的東風把春雪吹灑在先生您的衣襟上,當您登上太行山頭時一定會回過頭來眺望三吳故鄉(xiāng)。既然做了學官。
就不應計較被派到了那艱苦的地方。上黨地勢險要,歷來被人稱作天下之脊,先生志向遠大,原來就以治理天下為己任。恰逢太平之時也是您不被重用的原因。
婉約的:水龍吟【宋】蘇軾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①。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②??M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③。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江 城 子蘇 軾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注釋】這是一首悼亡詞。作者結(jié)合自己十年來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無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對亡妻永難忘懷的真摯情感和深沉的憶念。
作者寫此詞時正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開封。到此時(熙寧八年)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
詞前小序明確指出本篇的題旨是“記夢”。然而,夢中的景象只在詞的下片短暫出現(xiàn),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導地位。
作者之所以能進入“幽夢”之鄉(xiāng),并且能以詞來“記夢”。完全是作者對亡妻朝思暮念、長期不能忘懷所導致的必然結(jié)果。
所以開篇使點出了“十 年生死兩茫?!边@一悲慘的現(xiàn)實。這里寫的是漫長歲月中的個人悲涼身世。
生,指作者;死,指亡妻。這說明,生者與死者兩方面都在長期相互懷念,但卻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
作者之所以將生死并提,除闡明題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還在于強調(diào)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現(xiàn)“不思量,自難忘”這樣的詞句?!安凰剂俊?,實際上是以退為進,恰好用它來表明生者“自難忘”這種感情的深度。
“千 里孤墳,無處話凄涼”二句,馬上對此進行補充。闡明“自難忘”的實際內(nèi)容。
王氏死后葬于蘇軾故鄉(xiāng)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現(xiàn)“千里孤墳”,兩地睽隔的后果,作者連到墳前奠祭的時機也難以得到。死者“凄涼”,生者心傷。
“十年”,是漫長的時間;“千 里”,是廣闊的空間。在這漫長廣闊的時間空間之中,又隔阻著難以逾越的生死之間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無處話凄涼”的感嘆呢?時、空、生死這種種界限難以跨越,那只好乞諸于夢中相會了。
以上四句為“記夢”作好了鋪墊。上片末三句筆鋒頓轉(zhuǎn),以進為退,設(shè)想出縱使相逢卻不相識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
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進了作者十年來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際,揉進了對亡妻長期懷念的精神折磨,揉進十年的歲月與體態(tài)的衰老。設(shè)想;即使突破了時、空與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時恐怕對方也難以“相識”了。
因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塵滿面,鬢如霜”,形同老人了。這三句是從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來襯托作者十年來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對新法而乞求外調(diào)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內(nèi))和世事的巨大變化。
下片寫夢境的突然出現(xiàn):“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就全詞來講。
本篇的確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則悲中寓喜?!靶≤幋?,正梳妝”,以鮮明的形象對上句加以補充,從而使夢境更帶有真實感。
仿佛新婚時,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對鏡理妝時的神情儀態(tài),心里滿是蜜意柔情。然而,緊接著詞筆由喜轉(zhuǎn)悲。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边@兩句上應“千里 孤墳”兩句,如今得以“還鄉(xiāng)”,本該是盡情“話凄涼”之時,然而,心中的千言萬語卻一時不知從哪里說起,只好“相顧無言”,一任淚水涌流。
這五句是詞的主題:“記夢”。正由于夢境虛幻,所以詞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離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著去盡情描 述。
這樣,反而可以給讀者留有想象的空間。結(jié)尾三句是夢后的感嘆,同時也是對死者的慰安。
如果聯(lián)系開篇的“十年”,再加上無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對亡妻的懷戀,不就是“此恨綿綿無絕期”了么?本篇在藝術(shù)上值得注意的特點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摯。由于作者對亡妻懷有極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對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還幻想在夢中相逢。
并且通過夢境(或與夢境相關(guān)的部分)來酣暢淋漓地抒寫自己的真情實感,既無避忌,又不隱晦。“不 思量,自難忘”,“無處話凄涼”,“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與吐屬自然這樣的特點。
另一特點是想象豐富、構(gòu)思精巧。作者從漫長的時間與廣闊的空間之中來馳騁自己的想象,并把過去,眼前,夢境與未來融為統(tǒng)一的藝術(shù)整體,緊緊圍繞“思量”、“難忘”四 字展開描寫。
全詞組織嚴密,一氣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瀾起伏。上片八句寫夢前的憶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寫夢中的悲喜,末三句述夢后的喟嘆。
情節(jié),有起有伏;用筆,有進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極盡曲折變化之能事。再一特點是語言爽快,純系白描。
由于這是一首抒寫真情實感的詞作,語言也極其樸素自然,真情實境.明白如話,毫無雕琢的痕跡。這樣質(zhì)樸的語言又與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錯使用相結(jié)合,使這首詞既俊爽而又音響凄厲,恰當?shù)乇憩F(xiàn)出作者心潮激蕩、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
具有一種古詩和律詩所難以產(chǎn)生的內(nèi)在的節(jié)奏感和扣人心弦。
1. 念蘭堂紅燭,心長焰短,向人垂淚。____晏殊《撼庭秋·別來音信千里》
2.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____白居易《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
3. 往事思量一晌空,飛絮無情,依舊煙籠。____夏完淳《一剪梅·詠柳》
4.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____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5.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____張俞《蠶婦》
6.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____劉方平《春怨》
7.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____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其二》
8.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____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9.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____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10.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____陸游《釵頭鳳·紅酥手》
11.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____許渾《咸陽城東樓 / 咸陽城西樓晚眺 / 西門》
12.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____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
13.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____張祜《宮詞·故國三千里》
14. 握手西風淚不干,年來多在別離間。____納蘭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還為題小影》
15. 人老去西風白發(fā),蝶愁來明日黃花。____張可久《折桂令·九日》
16. 從來幽怨應無數(shù)?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____納蘭性德《蝶戀花·出塞》
17. 無半點閑愁去處,問三生醉夢何如。____喬吉《折桂令·七夕贈歌者》
18. 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____杜甫《哀江頭》
19.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zhuǎn)凄然。____高適《除夜作》
20.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____李商隱《春雨》
21.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____秦觀《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
22. 晚風庭院落梅初。淡云來往月疏疏。____李清照《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
23.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發(fā)多。____唐溫如《題龍陽縣青草湖》
24. 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____張先《青門引·春思》
25. 曲終人醉。多似潯陽江上淚。____朱敦儒《減字木蘭花·劉郎已老》
26. 傷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____薩都剌《念奴嬌·登石頭城次東坡韻》
27. 教人怎不傷情。覺幾度、魂飛夢驚。____劉過《柳梢青·送盧梅坡》
28. 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____高適《除夜作》
29. 滿目飛花萬點,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腸。____葛長庚《水調(diào)歌頭·江上春山遠》
30. 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____高適《別董大二首》
31. 夫死戰(zhàn)場子在腹,妾身雖存如晝燭。____張籍《征婦怨》
32.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____李清照《點絳唇·閨思》
33. 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____秦觀《千秋歲·水邊沙外》
34.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____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35.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____李璟《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
36. 翰林風月三千首,寄與吳姬忍淚看。____劉著《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37. 欲知方寸,共有幾許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____賀鑄《石州引·薄雨初寒》
38. 日色已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____李白《長相思三首·其二》
39.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____李頎《古從軍行》
婉約的: 水龍吟 【宋】蘇軾 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①。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②??M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③。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江 城 子 蘇 軾 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注釋】 這是一首悼亡詞。作者結(jié)合自己十年來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無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對亡妻永難忘懷的真摯情感和深沉的憶念。
作者寫此詞時正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開封。到此時(熙寧八年)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
詞前小序明確指出本篇的題旨是“記夢”。然而,夢中的景象只在詞的下片短暫出現(xiàn),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導地位。
作者之所以能進入“幽夢”之鄉(xiāng),并且能以詞來“記夢”。完全是作者對亡妻朝思暮念、長期不能忘懷所導致的必然結(jié)果。
所以開篇使點出了“十 年生死兩茫?!边@一悲慘的現(xiàn)實。這里寫的是漫長歲月中的個人悲涼身世。
生,指作者;死,指亡妻。這說明,生者與死者兩方面都在長期相互懷念,但卻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
作者之所以將生死并提,除闡明題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還在于強調(diào)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現(xiàn)“不思量,自難忘”這樣的詞句?!安凰剂俊保瑢嶋H上是以退為進,恰好用它來表明生者“自難忘”這種感情的深度。
“千 里孤墳,無處話凄涼”二句,馬上對此進行補充。闡明“自難忘”的實際內(nèi)容。
王氏死后葬于蘇軾故鄉(xiāng)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現(xiàn)“千里孤墳”,兩地睽隔的后果,作者連到墳前奠祭的時機也難以得到。死者“凄涼”,生者心傷。
“十年”,是漫長的時間;“千 里”,是廣闊的空間。在這漫長廣闊的時間空間之中,又隔阻著難以逾越的生死之間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無處話凄涼”的感嘆呢?時、空、生死這種種界限難以跨越,那只好乞諸于夢中相會了。
以上四句為“記夢”作好了鋪墊。上片末三句筆鋒頓轉(zhuǎn),以進為退,設(shè)想出縱使相逢卻不相識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
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進了作者十年來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際,揉進了對亡妻長期懷念的精神折磨,揉進十年的歲月與體態(tài)的衰老。設(shè)想;即使突破了時、空與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時恐怕對方也難以“相識”了。
因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塵滿面,鬢如霜”,形同老人了。這三句是從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來襯托作者十年來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對新法而乞求外調(diào)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內(nèi))和世事的巨大變化。
下片寫夢境的突然出現(xiàn):“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就全詞來講。
本篇的確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則悲中寓喜?!靶≤幋埃釆y”,以鮮明的形象對上句加以補充,從而使夢境更帶有真實感。
仿佛新婚時,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對鏡理妝時的神情儀態(tài),心里滿是蜜意柔情。然而,緊接著詞筆由喜轉(zhuǎn)悲。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這兩句上應“千里 孤墳”兩句,如今得以“還鄉(xiāng)”,本該是盡情“話凄涼”之時,然而,心中的千言萬語卻一時不知從哪里說起,只好“相顧無言”,一任淚水涌流。
這五句是詞的主題:“記夢”。正由于夢境虛幻,所以詞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離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著去盡情描 述。
這樣,反而可以給讀者留有想象的空間。結(jié)尾三句是夢后的感嘆,同時也是對死者的慰安。
如果聯(lián)系開篇的“十年”,再加上無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對亡妻的懷戀,不就是“此恨綿綿無絕期”了么?本篇在藝術(shù)上值得注意的特點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摯。由于作者對亡妻懷有極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對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還幻想在夢中相逢。
并且通過夢境(或與夢境相關(guān)的部分)來酣暢淋漓地抒寫自己的真情實感,既無避忌,又不隱晦。“不 思量,自難忘”,“無處話凄涼”,“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與吐屬自然這樣的特點。
另一特點是想象豐富、構(gòu)思精巧。作者從漫長的時間與廣闊的空間之中來馳騁自己的想象,并把過去,眼前,夢境與未來融為統(tǒng)一的藝術(shù)整體,緊緊圍繞“思量”、“難忘”四 字展開描寫。
全詞組織嚴密,一氣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瀾起伏。上片八句寫夢前的憶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寫夢中的悲喜,末三句述夢后的喟嘆。
情節(jié),有起有伏;用筆,有進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極盡曲折變化之能事。再一特點是語言爽快,純系白描。
由于這是一首抒寫真情實感的詞作,語言也極其樸素自然,真情實境.明白如話,毫無雕琢的痕跡。這樣質(zhì)樸的語言又與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錯使用相結(jié)合,使這首詞既俊爽而又音響凄厲,恰當?shù)乇憩F(xiàn)出作者心潮激蕩、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
具有一種古詩和律詩所難以產(chǎn)生的內(nèi)在的節(jié)奏感和扣人心。
蘇東坡以詩詞論書法這方面不多。
蘇東坡用墨如糊。并要求“湛湛如小兒目睛”,“茶欲其自,墨欲其黑”;
退筆如山未足珍 讀書萬卷始通神 ——是蘇軾論書法的詩句 這句詩的直意就是說 用過的筆堆成了小山 并不可惜 下句說 要讀夠萬卷書 才能運筆如神 婉轉(zhuǎn)如意 。
讀孟郊詩二首
夜讀孟郊詩,細字如牛毛。
寒燈照昏花,佳處時一遭。
孤芳擢荒穢,苦語余詩騷。
水清石鑿鑿,湍激不受篙。
初如食小魚,所得不償勞,
又似煮彭越,竟日嚼空螯。
要當斗僧清,未足當韓豪。
人生如朝露,日夜火消膏。
何苦將兩耳,聽此寒蟲號。
不如且置之,飲我玉色醪。
我憎孟郊詩,復作孟郊語。
饑腸自鳴喚,空壁轉(zhuǎn)饑鼠。
詩従肺腑出,出輒愁肺腑。
有如黃河魚,出膏以自煮。
尚愛銅斗歌,鄙俚頗近古。
桃弓射鴨罷,獨速短蓑舞。
不憂踏船翻,踏浪不踏土。
吳姬霜雪白,赤腳浣白纻。
嫁與踏浪兒,不識離別苦。
歌君江湖曲,感我長羈旅。
那將春蚓筆,畫作風中柳。
君看斷崖上,瘦節(jié)蛟蛇走。
次韻米黻二王書跋尾二首
三館曝書防蠹毀,得見來禽與青李。
秋蛇春蚓久相雜,野鶩家雞定誰美。
玉函金鑰天上來,紫衣敕使親臨啟。
紛綸過眼未易識,磊落掛壁空云委。
歸來妙意獨追求,坐想蓬山二十秋。
怪君何處得此本,上有桓玄寒具油。
巧偷豪奪古來有,一笑誰似癡虎頭。
君不見長安永寧里,王家破垣誰復修。
元章作書日千紙,平生自苦誰與美。
畫地為餅未必似,要令癡兒出饞水。
錦囊玉軸來無趾,粲然奪真疑圣智。
忍饑看書淚如洗,至今魯公余乞米。
次韻宋肇惠澄心紙二首
詩老囊空一不留,百番曾作百金收。
(永叔以澄心百幅遺圣俞,圣俞有詩。)
知君也厭雕肝腎,分我江南數(shù)斛愁。
君家家學陋相如,宜與諸儒論石渠。
古紙無多更分我,自應給札奏新書?!嗽娫焕霞埡糜?/p>
石蒼舒醉墨堂
人生識字憂患始,姓名粗記可以休。
何用草書夸神速,開卷惝怳令人愁。
我嘗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
自言其中有至樂,適意無異逍遙游。
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飲美酒銷百憂。
乃知柳子語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
君于此藝亦云至,堆墻敗筆如山丘。
興來一揮百紙盡,駿馬倏忽踏九州。
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
胡為議論獨見假,只字片紙皆藏收。
不減鐘張君自足,下方羅趙我亦優(yōu)。
不須臨池更苦學,完取絹素充衾裯。
蘇軾有關(guān)讀書的名言1、人行猶可復,歲月哪可追?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3、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4、智出天下,而聽于至愚。
威加四海,而屈于匹夫。5、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責實。
6、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7、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8、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9、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0、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11、論事易,作事難;作事易,成事難。12、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須有堅忍不拔之志。
13、東武望余杭,云海天涯兩杳茫。14、辭至于能達,則文不可勝用矣。
15、能文而不求舉,善畫而不求售。16、成書在理不在勢,服人以誠不以言。
17、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遺俗之累。18、欲立非常之功者,必有知人之明。
19、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xiāng),醉笑陪公三萬場。20、雖抱文章,開口誰親。
且陶陶、樂盡天真。21、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22、窮不忘道,老而能學。23、青春不覺老朱顏,強半銷磨簿領(lǐng)間。
24、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價,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貴也。25、不一則不專,不專則不能。
26、文章以華采為末,而以體用為本。27、發(fā)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28、慎重則必成,輕發(fā)則多敗。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后的文壇領(lǐng)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并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任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jié)度判官,召直史館。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臺獄,三年貶黃州團練使,筑室于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后量移諸州。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九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年),始被召北歸,卒于常州。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5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