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作品】:孤山寺遇雨
【內容】:
拂波云色重,灑葉雨聲繁。
水鷺雙飛起,風荷一向翻。
空蒙連北岸,蕭颯入東軒。
或擬湖中宿,留船在寺門。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作品】:即事重題
【內容】:
重裘暖帽寬氈履,小閣低窗深地爐。
身穩(wěn)心安眠未起,西京朝士得知無?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作品】:九日醉吟
【內容】:
有恨頭還白,無情菊自黃。
一為州司馬,三見歲重陽。
劍匣塵埃滿,籠禽日月長。
身從漁父笑,門任雀羅張。
問疾因留客,聽吟偶置觴。
嘆時論倚伏,懷舊數(shù)存亡。
奈老應無計,治愁或有方。
無過學王績,唯以醉為鄉(xiāng)。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作品】:落花
【內容】:
留春春不住,春歸人寂寞。
厭風風不定,風起花蕭索。
既興風前嘆,重命花下酌。
勸君嘗綠醅,教人拾紅萼。
桃飄火焰焰,梨墮雪漠漠。
獨有病眼花,春風吹不落。
【年代】:宋
【作者】:王同祖
【作品】:西江月
【內容】:
往事星移物換,舊游雨冷云沈。真娘墓草幾回青。問著寒潮不應。何處芙蓉別館,依前楊柳離亭。東風吹淚入重扃。為喚香魂教醒。
【年代】:宋
【作者】:尹濟翁
【作品】:風入松
【內容】:
曾聞幾度說京華。愁壓帽檐斜。朝衣熨貼天香在,如今但、彈指蘭闍。不是柴桑心遠,等閑過了元嘉。長生休說棗如瓜。壺日自無涯。河傾南紀明奎璧,長教見、壽氣成霞。但得重攜溪上,年年人共梅花
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 早發(fā)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花影 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送人入蜀 作者:齊己 何必閑吟蜀道難,知君心出嶮巇間。
尋常秋泛江陵去,容易春浮錦水還。 兩面碧懸神女峽,幾重青出丈人山。
文君酒市逢初雪,滿貰新沽洗旅顏。 宋·李石《漁家傲·贈鼎湖官伎》:西去征鴻東去水,幾重別恨千山里! 白居易《醉后卻送元九》:行到城門殘酒醒,萬重離恨一時來。
《宿齊山僧舍》張喬:一宿經窗臥白波,萬重歸夢隔煙蘿。
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 早發(fā)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ㄓ?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送人入蜀作者:齊己 何必閑吟蜀道難,知君心出嶮巇間。
尋常秋泛江陵去,容易春浮錦水還。兩面碧懸神女峽,幾重青出丈人山。
文君酒市逢初雪,滿貰新沽洗旅顏。宋·李石《漁家傲·贈鼎湖官伎》:西去征鴻東去水,幾重別恨千山里! 白居易《醉后卻送元九》:行到城門殘酒醒,萬重離恨一時來。
《宿齊山僧舍》張喬:一宿經窗臥白波,萬重歸夢隔煙蘿。
1.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白居易《憶江南》) 2.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牛希濟《生查子》)3.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4.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李商隱《晚晴》)5.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fā)白帝城》)6.重裘暖帽寬氈履,小閣低窗深地爐。
身穩(wěn)心安眠未起,西京朝士得知無?7.拂波云色重,灑葉雨聲繁。水鷺雙飛起,風荷一向翻。
空蒙連北岸,蕭颯入東軒。或擬湖中宿,留船在寺門8.有恨頭還白,無情菊自黃。
一為州司馬,三見歲重陽。9.既興風前嘆,重命花下酌。
勸君嘗綠醅,教人拾紅萼。10.何處芙蓉別館,依前楊柳離亭。
東風吹淚入重扃。為喚香魂教醒。
[轉載]【詩詞禁忌和融通】——如何看詩中“重”字 (2015-05-26 15:16:43) 轉載▼ 標簽: 轉載 分類: 轉發(fā) 原文地址:【詩詞禁忌和融通】——如何看詩中“重”字作者:鈴歌 對于詩中重字可以說爭議很大,正反方各執(zhí)一詞,且都可以拿出什么經典詩作、偉大詩人進行證明。
我的看法是我們都不必在這些非主要地方過多的化費精力。近體詩最主要是格律,當然還有韻,無韻則不能成其詩。
重字視內容而定! 一、近體詩的重字: 近體詩應力避重字。有時我們看到某些名篇的重復,那是有規(guī)則的重復, 諸如: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一夜雨,樹梢百重泉”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之類,那是合理的。像崔顥的《黃鶴樓》首聯(lián)“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也是正常的重復,但頷聯(lián)“黃鶴”復出,那就不好了。
無規(guī)則的重復必然是違律的。 我們來看下面這些詩,這些詩都算得上唐詩中的精品了。
: 長簟迎風早,空城澹月華。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節(jié)候看應晚,心期臥已賒。 向來吟秀句,不覺已鳴鴉?!?/p>
(韓翃《酬程近秋夜即事見贈》) 韓詩頸聯(lián)對句“心期臥已賒”與詩的末句“不覺已鳴鴉”,“已”字重出。其實這首詩是可以避免的,把“心期臥已賒”句中的“已”字換成“亦”字不就得了。
句意是說“希望邈?!?,更“亦”不改變原義。 (杜甫《對雪》) 戰(zhàn)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
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 瓢棄酒無淥,爐存火似紅。
數(shù)州消息斷,愁坐正書空?!? 杜詩《對雪》首尾二聯(lián)“愁”字重出。
莫若將末句“愁坐”酌改為“面壁”,“面壁正書空”,或許意味還深長一些。 (杜甫《曲江二首》之一) 一片花飛減卻春,風瓢萬點正愁人。
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邊高冢臥麒麟。
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 《曲江》其一的一二聯(lián)“花”字重出。
“一片花飛減卻春”,有的版本將“花飛”二字顛倒為“飛花”意思與平仄未嘗稍變。如果把“飛花”再改為“飛紅”——“一片飛紅減卻春”,既避免了重復,且較原句覺妙。
(杜甫《曲江二首》)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蜒款款飛。 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
《曲江》其二之首聯(lián),出句有“日日”,對句又出現(xiàn)“每日”,“日”字重出,且“日日”與“每日”完全同意,在詩里則為“雷同”,須要避忌。莫若將“每日”改為“每每”,“每每江頭盡醉歸”。
既然“日日”典春衣沽酒,沽酒又期在必醉,所以換為“每每”二字絲毫沒有改變原意。 出現(xiàn)重字現(xiàn)象,其原因主要(可能)是傳鈔或制版之誤,當然也有作者忙中未遑關顧的情況。
詩中無規(guī)則的重字有違格律,不符“法度”,但對名篇來說只是微疵,瑕不掩瑜。最討厭的是那些厚古薄今,迷信名人、權威的先生對篇中的病疵不但不能正視,反而以之為楷則,大家之所以為大家,紛紛贊美之,效法之。
你如果加以指瑕,則說你說三道四,不懂詩,對你譏諷之,嘲笑之。對重字、違律(其實重字也是違律)且草率為之的《靜夜思》被譽為“無意于工而無不工”、“妙絕古今”、“五絕之典范”,把嚴重失粘的律絕稱之為“**體”(如李白的《鳳凰臺》及其他),就因為作者是大家 ,故句為偉人典,謬誤也當成經典,超級崇拜,那就太那個了! 二、談格律詩中的文字重復問題: 格律詩中,有文字“避同”之說,即避免同字重復。
這屬于一般性常識。但是,格律詩中的“避同”,指的是非修辭性重復,不包括修辭性重復。
曾有人沒弄清這兩者的區(qū)別,用修辭性重復的例證來反駁“避同”之說,從而出現(xiàn)所指對象的錯位現(xiàn)象。我們在這里對格律詩中的修辭性重復和非修辭性重復加以區(qū)分的基礎上,來討論格律詩中的“避同”問題。
漢魏以前的古詩,在文字上是可以重復的,理論上也沒有避免“重出”、防止“相犯”的說法。六朝以來,隨著詩歌形式的日趨精致,便有了避免“重出”、防止“相犯”之說。
這個問題,劉勰在《文心雕龍·練字》中已經明確地提出來了。他的原話是:“重出者,同字相犯者也。
《詩》、《騷》適會,而近世忌同。若兩字俱要,則寧在相犯。”
意思是說,《詩經》和《楚辭》善于融會貫通,并不在意于重出、相犯的問題,近世則忌諱詩中出現(xiàn)同字。當然,如果重字不得不要時,則是可以相犯的。
按照劉勰的意見,“忌同”未嘗不可,但也可以靈活對待,不必死拘規(guī)則。 唐代格律詩形成后,進一步明確了同字“相犯”的問題,即在一首詩中,應盡量避免文字上的重復。
只是在格律詩中的“避同”,不包括修辭意義上的文字重復,即修辭性重復不在“相犯”之列。 格律詩中,常見的修辭性重復有三類情況: 一類是疊字, 一類是頂針, 一類是復辭。
疊字這種修辭格在傳統(tǒng)詩歌中使用十分廣泛,《詩經》中就有大量的疊字句。格律詩形成后,無論五言,還是七言,都采用疊字來突出語言表達的音韻感和節(jié)奏感,強化摹狀、抒情的效果。
如: “蕭蕭班馬鳴”(李白), “飄飄何所似”(杜甫), “漠漠水田飛白鷺”(王維), “翦翦輕風陣陣寒”(王安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行路難·其一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譯文
金杯里裝的名酒,每斗要價十千; 玉盤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費萬錢。
胸中郁悶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劍環(huán)顧四周,我心里委實茫然。
想渡黃河,冰雪堵塞了這條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風雪早已封山。
象呂尚垂釣溪,閑待東山再起; 又象伊尹做夢,他乘船經過日邊。
世上行路呵多么艱難,多么艱難; 眼前歧路這么多,我該向北向南?
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 高高掛起云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前四句寫朋友出于對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對這樣一位天才被棄置的惋惜,不惜金錢,設下盛宴為之餞行?!笆染埔娞煺妗钡睦畎祝窃谄綍r,因為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會“一飲三百杯”的。然而,這一次他端起酒杯,卻又把酒杯推開了;拿起筷子,卻又把筷子撂下了。他離開座席,拔下寶劍,舉目四顧,心緒茫然。停、投、拔、顧四個連續(xù)的動作,形象地顯示了內心的苦悶抑郁,感情的激蕩變化。
接著兩句緊承“心茫然”,正面寫“行路難”。詩人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具有比興的意味。一個懷有偉大政治抱負的人物,在受詔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時候,皇帝卻不能任用,被“賜金還山”,變相攆出了長安,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黃河、雪擁太行。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種軟弱的性格,從“拔劍四顧”開始,就表示著不甘消沉,而要繼續(xù)追求?!伴e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詩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兩位開始在政治上并不順利,而最后終于大有作為的人物:一位是呂尚,九十歲在磻溪釣魚,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湯聘前曾夢見自己乘舟繞日月而過。想到這兩位歷史人物的經歷,又給詩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呂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對未來的信心,但當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現(xiàn)實中來的時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離筵上瞻望前程,只覺前路崎嶇,歧途甚多,不知道他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這是感情在尖銳復雜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強而又自信的李白,決不愿在離筵上表現(xiàn)自己的氣餒。他那種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于使他再次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他相信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時宗愨(que)所說的那樣,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云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這首詩一共十四句,八十二個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蕩縱橫,具有長篇的氣勢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詩人感情的激蕩起伏、復雜變化。詩的一開頭,“金樽美酒”,“玉盤珍羞”,讓人感覺似乎是一個歡樂的宴會,但緊接著“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兩個細節(jié),就顯示了感情波濤的強烈沖擊。中間四句,剛剛慨嘆“冰塞川”、“雪滿山”,又恍然神游千載之上,仿佛看到了呂尚、伊尹由微賤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詩人心理上的失望與希望、抑郁與追求,急遽變化交替。“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四句節(jié)奏短促、跳躍,完全是急切不安狀態(tài)下的內心獨白,逼肖地傳達出進退失據(jù)而又要繼續(xù)探索追求的復雜心理。結尾二句,經過前面的反復回旋以后,境界頓開,唱出了高昂樂觀的調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負總有實現(xiàn)的一天。通過這樣層層迭迭的感情起伏變化,既充分顯示了黑暗污濁的政治現(xiàn)實對詩人的宏大理想抱負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詩人內心的強烈苦悶、憤郁和不平,同時又突出表現(xiàn)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思想感情(中心):抒發(fā)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慨,也表達了作者人生前途充滿樂觀的豪邁氣概。
重字即字詞的重復使用, 在漢語古典詩詞當中, 重字時有運用, 且極具美學效果。
談起重字, 人們不免想起疊字, 但疊字只是重字的其中一種情況。換言之, 重字包括疊宇, 疊宇卻不能包括重字。
在漢語古典詩詞當中, 重字的使用, 概有如下幾種情形: 一、簡單重復。 如: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xiāng)。 出自李白: 《靜夜思》 三行兩用“ 明”字, 兩用“月”字, 三、四行“舉頭,“ 低頭”中,兩用“ 頭”字。
一般說來, 在古詩絕句中, 因為篇幅短小, 應該盡量避免字詞的重復。但是, 此詩中漢字的反復使用。
雖是簡單重復, 卻不顯累贊冗余。 二、形成疊宇。
如: 漾漾帶山光, 澄澄倒林影。那知石上喧, 卻憶山中靜。
出自皇前曾: 《山下泉》 反復使用的字, 不僅形式相連, 而且意義相等, 謂之疊字。疊字、疊句, 在詩、詞、曲中并不少見。
兩字重疊, 往往使原來平淡的句子, 境界開闊, 情趣橫生。 疊字, 有的精微細致地描摹刻畫了客觀事物的動態(tài), 有的深切真摯地表露了詩人的思想感情, 無論是狀物還是抒情, 均達到擬聲、摹形、傳神的境地, 使詩句音節(jié)瑯瑯, 形象栩栩欲活” 。
漢語語言單字成音的特征, 在疊字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三、形成頂真。
如: 眼見客愁愁不醒, 無賴春色到江亭。即遣花開深造次, 便覺鶯語太丁寧。
出自—杜甫: 《絕句漫興九首( 其一) 》 “ 眼見客愁愁不醒”中, 按照節(jié)奏, 讀作“ 眼見客愁—愁不醒”。這樣,“ 愁”字就形成詩行內部的頂真。
四、形成疊詞。 如: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來。 出自李白: 《山中與幽人對酌》 前兩個“一杯”形成疊詞, 兼與后面之“一杯”形成反復。
《峭陽詩說》云: 作詩用字, 切忌相犯, 亦有犯而能巧者。太白詩“一杯一杯復一杯”, 反不覺犯。
夫太白先有意立, 故七字六犯, 而語勢益健, 讀之不覺其長。 五、形成對比。
如: 沙上見曰出, 沙上見曰沒?;谙蛉f里來, 功名是何物。
出自岑參: 《曰沒賀延磧作》 兩個“沙上”, 聯(lián)綴的卻是“日出” 與“日沒”, 對比之意, 自是昭然。關于劉詩, 《唐詩選》云: 兩“自”字, 有情、無情之別 。
參考資料:中國知網-重字與漢詩英譯。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