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廉潔詩欣賞 贈友人其二【唐】李白 袖中趙匕首。
買自徐夫人。 玉匣閉霜雪。
經(jīng)燕復(fù)歷秦。 其事竟不捷。
淪落歸沙塵。 持此愿投贈。
與君同急難。 荊卿一去后。
壯士多摧殘。 長號易水上。
為我揚波瀾。 鑿井當(dāng)及泉。
張帆當(dāng)濟(jì)川。 廉夫唯重義。
駿馬不勞鞭。 人生貴相知。
何必金與錢。 三年為刺史二首【唐】白居易 三年為刺史,無政在人口。
唯向郡城中,題詩十余首。 慚非甘棠詠,豈有思人不? 三年為刺史,飲冰復(fù)食蘗。
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 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
詠史【唐】李商隱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yù)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金陵懷古四首(其一)【宋】王安石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
豪華盡出成功后,逸樂安知與禍雙。 東府舊基留佛剎,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離麥秀從來事,且置興亡近酒缸。 書端州郡齊壁【宋】包拯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 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愁。
史冊有遺訓(xùn),毋貽來者羞。 過孝感縣十里所望一土山下有漁舟呼之不來【宋】張耒 有道隱屠釣,仁廉非偶然。
。古今廉潔詩欣賞 贈友人其二【唐】李白 袖中趙匕首。
買自徐夫人。 玉匣閉霜雪。
經(jīng)燕復(fù)歷秦。 其事竟不捷。
淪落歸沙塵。 持此愿投贈。
與君同急難。 荊卿一去后。
壯士多摧殘。 長號易水上。
為我揚波瀾。 鑿井當(dāng)及泉。
張帆當(dāng)濟(jì)川。 廉夫唯重義。
駿馬不勞鞭。 人生貴相知。
何必金與錢。 三年為刺史二首【唐】白居易 三年為刺史,無政在人口。
唯向郡城中,題詩十余首。 慚非甘棠詠,豈有思人不? 三年為刺史,飲冰復(fù)食蘗。
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 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
詠史【唐】李商隱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yù)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金陵懷古四首(其一)【宋】王安石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
豪華盡出成功后,逸樂安知與禍雙。 東府舊基留佛剎,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離麥秀從來事,且置興亡近酒缸。 書端州郡齊壁【宋】包拯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 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愁。
史冊有遺訓(xùn),毋貽來者羞。 過孝感縣十里所望一土山下有漁舟呼之不來【宋】張耒 有道隱屠釣,仁廉非偶然。
傾筐出紫鱖,揮手謝青錢。 昔有離騷客,名高楚國賢。
獨醒遭爾笑,吾幸醉終年。 李良相清德碑良相百藥四世孫也天寶中為尉氏令邑人立此碑【宋】 李廌 旌廉以廉寡,樹碑勵貪夫。
后人慕前躅,當(dāng)令德不孤。 第無愧屋漏,斯能遠(yuǎn)苞苴。
番禺惟飲水,合浦自還珠。 拒禮詩【明】 況鐘 清風(fēng)兩袖朝天去,不帶江南一寸棉。
慚愧士民相餞送,馬前灑淚注如泉。 離任【明】況鐘 撿點行囊一擔(dān)輕,京華望去幾多程。
停鞭靜憶為官日,事事堪持天日盟。 詠煤炭【明】于謙 鑿開混沌得烏金,蓄藏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后心。
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入京詩【明】于謙 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fēng)兩袖朝天去,免礙閻羅話短長。 石灰吟【明】于謙 千鎚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間。
任滿偈城隍【明】胡守安 一官來此幾經(jīng)春,不愧蒼天不負(fù)民。 神道有靈應(yīng)識我,去時還似到時貧。
題賄金【明】吳訥 蕭蕭行李向東還,要過前途最險灘。 若有贓私并土物,任他沉在碧波間。
予告歸里,畫竹別濰縣紳士民【清】鄭板橋 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fēng)江上作漁竿。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清】鄭板橋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
罷郡【清】蔡信芳 罷郡輕舟回江南,不帶關(guān)中一點棉。 回看群黎終有愧,長亭一別心黯然。
贈曾志 陶鑄 重上戰(zhàn)場我亦難,感君情厚逼云端。 無情白發(fā)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
病馬也知嘶櫪晚,枯葵更覺怯霜殘。 無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冬夜雜詠 青 松 陳毅 一九六O年十二月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七古 手莫伸 感事書懷 陳毅 一九五四年仲春,由京返寧,感觸紛來,慨然命筆。不作詩詞久矣。
觀宇宙之無窮,念人生之須臾,反復(fù)其言,以勵晚節(jié)。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黨和人民在監(jiān)督,萬目睽睽難逃脫。 汝言懼提手不伸,他道不伸能自覺,其實想伸不敢伸,人民咫尺手自縮。
豈不愛權(quán)位,權(quán)位高高聳山岳。 豈不愛粉黛,愛河飲盡猶饑渴。
豈不愛推戴,頌歌盈耳神仙樂。 笫一想到不忘本,來自人民莫作惡。
笫二想到黨培養(yǎng),無黨豈能有所作? 第三想到衣食住,若無人民豈能活? 第四想到雖有功,豈無過失應(yīng)慚怍。 吁嗟乎,九牛一毫莫自夸,驕傲自滿必翻車,歷覽古今多少事,成由謙遜敗由奢。
鄭板橋清廉故事 陳淀國 著名“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他的詩、書、畫被稱為“三絕”,樣樣超俗不凡,追求真情實感,慷慨直陳,為時人推崇備至,是興化縣有名的“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jìn)士”,年近半百才做起山東范縣和濰縣的知縣。
他一向清政廉潔,正直坦蕩,對當(dāng)時官場貪污腐敗、爾虞我詐、欺壓百姓之風(fēng),恨之入骨,深惡痛絕,他的為人,正如給親友題詩中所袒露的那樣:“此人如碧梧翠竹,其志在流水高山”,“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咬定幾句有用書,可充飲食;養(yǎng)成數(shù)竿新生竹,直似兒孫。”其中尤以那首《竹石》,更是膾炙人口,寓意深遠(yuǎn):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 正是他的這種光明磊落的人生哲學(xué),以及與貧苦大眾息息相關(guān)的血肉感情,當(dāng)了十余載“縣太爺”,卻是個名副其實的“一貧如洗,兩袖清風(fēng)”的“窮官”。
他從來不收禮,不受賄,不貪不占,不拿不要,把為老百姓辦事當(dāng)作本分,視為天經(jīng)地義,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故事佳話,婦孺皆知,幾百年來,久傳不衰。 新官上任,到了范縣,鄭板橋辦的第一樁事,就是讓衙役在縣衙的門墻上,鑿了許多大洞,弄得人們莫名其妙,他感慨萬千地解釋道:“出前官惡俗耳?!?/p>
聽后,無不暗暗稱贊。前后整整12個春秋,他從不在縣衙享清福,謀私利,而是步行到下邊微服私訪,體察民情,了解廣大民眾饑寒交迫的真實生活,一向養(yǎng)尊處優(yōu)、高高在上的上司姚太守感到十分奇怪、不解,不由問起,鄭板橋巧妙地以詩相答:“幾回大府來相問,隴上閑眼看耦耕?!?/p>
一天,鄭板橋因公到省府濟(jì)南,上官知道他是位赫赫有名的大才子,詩書畫作,功力雄厚,皆非同一般,便在趵突泉設(shè)宴款待,并求題詩一首。對官場腐敗黑暗現(xiàn)實憤憤不平的鄭板橋,稍加思索,便一針見血地?fù)]毫寫下:“源源有本豈徒然,靜里觀瀾感逝川;流到海邊渾是鹵,更難人辨識清泉?!?/p>
后來,山東巡撫包括向鄭板橋索求書畫,他畫了拿手的竹子后,又題詩言志:“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p>
鄭板橋在濰縣當(dāng)了7年知縣,卻有5年連連水旱、蝗災(zāi),民不聊生,哀鴻遍野,他心急如焚,責(zé)令邑中大戶輪流在路邊開廠煮粥,以解燃眉,在這關(guān)系到百姓生死存亡的緊急關(guān)頭,不等上方批復(fù),便毅然決然大開官倉放糧,好心僚屬勸其不可貿(mào)然行事,還是等“上邊”發(fā)話也不遲,而鄭板橋義正詞嚴(yán)地反駁道:人命關(guān)天,事不宜遲,待層層報批,恐怕百姓快餓死完了,還要這個縣令何干! 這樣撫民救災(zāi)的好事,果然觸犯了大戶人家的利益,惹惱了上司,受到了打擊報復(fù),被加了個莫須有罪名,摘下烏紗帽。臨行前,他向依依惜別的濰縣鄉(xiāng)親,畫竹題詩贈道:“烏紗擲去不為官,囊囊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fēng)江山作魚竿?!?俗話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在一些人眼中,做了十幾年縣太爺?shù)泥嵃鍢颍欢ㄊ前l(fā)了大財,成了闊佬,其實,他的全部財產(chǎn)只有一匹騾子和他讀的一大堆書。以至女兒出嫁這樣的大事,也不得不以詩畫相贈:“官罷囊空兩袖寒,聊憑賣畫佐朝餐。
最慚吳隱奩錢薄,贈兒春風(fēng)幾筆蘭。” 在家鄉(xiāng),還流傳這樣一個故事。
鄭板橋剛回到興化,就被小偷兒盯上,以為他肯定帶回不少財富,便在深夜冒雨潛入臥室,聽到主人鼾聲大作,不由心喜,放膽四下大翻,卻只找到些書、畫、筆、硯,金銀財寶一樣沒有,很是失望。其實他的行動,已被鄭板橋發(fā)現(xiàn),夢囈般低吟道:“腹內(nèi)詩書存千卷,床頭錢串無半根。”
于是,兩手空空的盜賊,悄手悄腳溜出這位一貧如洗的“窮縣官”的家門。
據(jù)《五總志》記載,北宋一位地方官以為本朝宰相王安石善于詩文,自然喜愛“文房四寶”,為投其所好,送來一方硯石,并當(dāng)面夸耀道:此玉“呵之可得水”!王安石一口拒絕,并笑吟:“縱得一擔(dān)水,又能值幾何!”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杭州任刺使期間,從未收受賄賂或向地方索取名貴物品,在其離任還鄉(xiāng)時,發(fā)現(xiàn)箱內(nèi)有兩片玲瓏可愛的山石,他遂寫成一詩追悔已過。
三年為刺使,飲水復(fù)食葉。
惟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
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
宋代詩人林稹的《冷泉亭》一詩,以泉寓意,頗有特色:“一泓清可沁詩脾,冷暖年來只自如。流出西湖載歌舞,回頭不似在山時?!贝嗽娨庵v泉水出山流向西湖,浮載著游船畫舫,沾染粉污脂膩,已不似在山谷時的潔凈了,借以指人要注意潔身自好,不做不應(yīng)做的事,不追求不應(yīng)得的財
還有明代著名政治家于謙的反行賄的《入京》詩:“絹帕麻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fēng)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他的“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惜,留得清白在人間”更是膾炙人口的詠廉絕句
明代況鐘,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由京外放蘇州知府。赴任后懲貪官污吏,平反冤獄,建修學(xué)堂,大興水利,放糧賑災(zāi),關(guān)心黎民疾苦,被蘇杭人民稱為“況青天”。正統(tǒng)5年(公元1440年)他任職期滿回京,臨行前寫詩與蘇州百姓話別,體現(xiàn)了他在老百姓面前的坦坦蕩蕩,磊落襟懷:
撿點行囊一擔(dān)輕,
京華望去幾多程。
停鞭靜憶為官日,
事事堪持天日盟。
明代信陽知府胡守安,自律甚嚴(yán),認(rèn)為官吏在薪水之外謀取一分一文,都是于百姓有害的。從他任滿寫的《任滿偈城隍詩》里可見其思想面貌之一斑:
一官來此幾經(jīng)春,
不愧蒼天不負(fù)民。
神道有靈應(yīng)識我,
去時還似到時貧。
鄭板橋是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jìn)士,又是清代著名的詩人,金石、書畫家。他在山東濰縣任知縣時,為官清廉,關(guān)心民間疾苦,深為百姓擁戴,有詩為證:
衙齋臥聽蕭蕭竹,
疑是人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
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
據(jù)說,晉代吳隱之受任廣州刺吏時路過石門,聞聽此處有一“貪泉”,相當(dāng)靈驗。當(dāng)?shù)厝苏f無論怎么清廉的人,只要飲了此水,就會變作貪得無厭之徒了,吳違眾勸,親臨泉邊酌水而飲,后寫詩道:
古人去此水,一歃思千金。
試使夷齊飲,終當(dāng)不易心。
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湖南善化人蔡信芳在陜西蒲城作知縣,正直清廉,重士愛民,勤政為官。離任時,百姓攔道挽留,蔡知縣大為感動,吟詩抒懷:
罷郡輕舟回江南,
不帶關(guān)中一點棉。
回看群黎終有愧,
長亭一別心黯然。
1、《書端州郡齊壁 》
宋 包拯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
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愁。
史冊有遺訓(xùn),毋貽來者羞。
2、《過孝感縣十里所望一土山下有漁舟呼之不來 》
宋 張耒
有道隱屠釣,仁廉非偶然。
傾筐出紫鱖,揮手謝青錢。
昔有離騷客,名高楚國賢。
獨醒遭爾笑,吾幸醉終年。
3、《拒禮詩》
明 況鐘
清風(fēng)兩袖朝天去,不帶江南一寸棉。
慚愧士民相餞送,馬前灑淚注如泉。
4、《石灰吟》
明 于謙
千鎚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間。
5、《予告歸里,畫竹別濰縣紳士民》
清 鄭板橋
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fēng)江上作漁竿。
《愛蓮說》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yuǎn)益清,亭亭凈植,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石 灰 吟(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詠竹 鄭板橋
其 二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峭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
金陵懷古四首
【宋】王安石
(其一)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
豪華盡出成功后,逸樂安知與禍雙。
東府舊基留佛剎,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離麥秀從來事,且置興亡近酒缸。
詠史
【唐】李商隱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yù)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鄭板橋情系百姓,與民同憂。乾隆六年(1741年)春,因科舉及第考中進(jìn)士的鄭板橋被派往山東范縣任縣令,開始了他長達(dá)12年的官宦生涯。他為官力求簡肅,視排衙喝道之類的禮儀為桎梏。為察看民情、訪問疾苦,他常不坐轎子,不許鳴鑼開道,不許打“回避”“肅靜”的牌子,身著便服,腳穿草鞋到鄉(xiāng)下察訪。即便夜間去查巡,也僅差一人提著寫有“板橋”二字的燈籠引路。因為他常常微服“隴上閑眠看耦耕”,以致“幾回大府來相問”,竟找不到他的人影子。
對于百姓的疾苦,他時時刻刻都掛在心上。他一生善于畫竹,尤其善于據(jù)竹寫詩。在濰縣任縣令時,他的頂頭上司、山東巡撫包括向他索求書畫,他畫了拿手的竹子,并在上面題詩一首:“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p>
乾隆十一年(1746年),鄭板橋調(diào)署濰縣,在濰縣任上七年,竟有五年發(fā)生旱蝗水災(zāi),生民涂炭,哀鴻遍野。他一面向朝廷據(jù)實稟報災(zāi)情,請求賑濟(jì);一面以工代賑,興修城池道路,招收遠(yuǎn)近饑民赴工就食,并責(zé)令邑中大戶輪流在道邊開廠煮粥,供婦孺耄耋充饑。同時,責(zé)令囤積居奇者迅速將積粟按通常價格賣給饑民。他自己也節(jié)衣縮食,為饑民捐出官俸。在最危急之時,他毅然決定打開官倉放糧。乾隆十七年(1752年),他憤然辭官,回到故鄉(xiāng)江蘇興化定居。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4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