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2、孝敬父母經(jīng)??梢源孀罡哔F的感情。——孟軻
3、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郀柣?/p>
4、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郀柣?/p>
5、母愛勝于萬愛?!勘葋?/p>
6、孝子之養(yǎng)也,樂其心,不違其志?!抖Y記》
7、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yǎng)?!抖Y記》
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墩撜Z》
9、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薄墩撜Z·為政》
10、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鬃?/p>
11、長幼有序?!献?/p>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献?/p>
1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14、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15、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献?/p>
搖動搖籃之手,就是支配世界之手(美國)
沒有比巴格達城更美麗,沒有比母親更可信賴(伊拉克)
人們聽到的最美的聲音來自母親,來自家鄉(xiāng),來自天堂----(威·布朗)
母親在家事事順(阿爾科特)
只生不養(yǎng)的母親不是真正的母親(約·謝得)
人最終總要離開母親(賀拉斯)
沒有母親,何謂家庭?(艾·霍桑)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薩克雷)
兒行千里母擔憂
河里孩子岸上娘
娘痛兒,
路樣長;兒痛娘,線樣長
娘想兒,
長江水;兒想娘,哭一場
娘想兒,
長如江;兒想娘,扁擔長
母親的心是兒女的天堂(意大利)
打在兒身,疼在娘心
慈母淚,
有化學分析不了的高貴而深沉的愛存在其中(英國)
寧死做官的爹,不死討飯的娘
母親的擊打決不會使孩子殘廢(猶太人)
走遍天下娘好,吃遍天下鹽好
母親的低語總是甜蜜的(英國)
父母的愛,為諸德之基(英國)
母愛最高尚(德國)
母愛之愛,春天常在(法國)
母愛只有做母親的才知道(沃·蒙塔古)
孩子是母親的生命之錨(縈??死账梗?
甜不過蜂蜜,親不過母女
女是娘的羅裙帶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父母呼,應(yīng)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yīng);父母有命令,應(yīng)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guī)》。
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jīng)地義的。出自《孝經(jīng)》。
呼喚應(yīng)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面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yīng)馬上答應(yīng),不能怠慢,要誠心誠
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fā)現(xiàn)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p>
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guān)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背鲎裕ù呵铮?《孟子·離婁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p>
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背鲎裕ù呵铮睹献印ち夯萃跎稀?。
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p>
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背鲎裕ù呵铮睹献印けM心上》。
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p>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出自《勸報親恩篇》。
望給你幫助并采納
宋凌云《憶父》 吳樹燕云斷尺書,迢迢兩地恨何如? 夢魂不憚長安遠,幾度乘風問起居。
孟郊 《游子吟》 慈 母 手 中 線, 游 子 身 上 衣。 臨 行 密 密 縫, 意 恐 遲 遲 歸。
誰 言 寸 草 心, 報 得 三 春 暉[簡析] 這是一支親切誠摯的母愛頌歌。題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
孟郊一生窮愁潦倒,直到五十歲才得到溧陽縣尉的卑微職位。此詩便是他居官溧陽時作。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的東西將“慈母”與“游子”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寫出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通過慈母為游子趕制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的刻畫,深化這種骨肉之情。
母親千針萬線“密密縫”是因為怕兒子“遲遲”難歸。偉大的母愛正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jié)自然地流露出來。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飾,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謳歌。
這兩句采用傳統(tǒng)的比興手法:女兒像區(qū)區(qū)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女兒怎能報答母愛于萬一呢?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托著赤子對慈母發(fā)自肺腑的愛。
這首詩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來贏得了無數(shù)讀者強烈的共鳴。直到清朝,溧陽有兩位詩人又吟出了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縈我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足見此詩給后人的深刻印象。
游子吟 作者:【孟郊】 年代:【唐】 體裁:【樂府】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注解】: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暉: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和煦的 陽光。
【韻譯】: 慈祥的母親手里把著針線。 為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她忙著縫得嚴嚴實實, 是耽心孩子此去難得回歸。 誰能說象小草的那點孝心, 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評析】: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
詩中親切真淳地吟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 詩的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所寫的物是線與衣,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 為命的骨肉之情。
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tài),表現(xiàn)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 情。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著愛的純情,扣人心弦,催人淚下。
最后兩句是前 四句的升華,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熾烈的情懷,對于春日般的母愛,小草似 的兒女,怎能報答于萬一呢? 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于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著濃 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弦,引起萬千游子的共鳴。 --引自"超純齋詩詞"bookbest.163.net 翻譯、評析:劉建勛 A TRAVELLER'S SONG The thread in the hands of a fond-hearted mother Makes clothes for the body of her wayward boy; Carefully she sews and thoroughly she mends, Dreading the delays that will keep him late from home. But how much love has the inch-long grass For three spring months of the light of the sun?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
詩人自然不把這樣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詠,公務(wù)則有所廢弛,縣令就只給他半俸。本篇題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當是他居官溧陽時的作品。
詩中親切而真淳地吟頌了一種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母愛,因而引起了無數(shù)讀者的共鳴,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
然而對于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游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于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xiàn)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nèi)心情感。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實際上是兩個詞組,而不是兩個句子,這樣寫就從人到物,突出了兩件最普通的東西,寫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緊接兩句寫出人的動作和意態(tài),把筆墨集中在慈母上。
行前的此時此刻,老母一針一線,針針線線都是這樣的細密,是怕兒子遲遲難歸,故而要把衣衫縫制得更為結(jié)實一點兒罷。其實,老人的內(nèi)心何嘗不是切盼兒子早些平安歸來呢!慈母的一片深篤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細微的地方流露出來。
樸素自然,親切感人。這里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然而一片愛的純情從這普通常見的場景中充溢而出,撥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弦,催人淚下,喚起普天下兒女們親切的聯(lián)想和深摯的憶念。
最后兩句,以當事者的直覺,翻出進一層的深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薄罢l言”有些刊本作“誰知”和“誰將”,其實按詩意還是作“誰言”好。
詩人出以反問,意味尤為深長。這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通俗形象的比興,加以懸絕的對比,寄托了赤子熾烈的情意:對于春天陽光般厚博的母愛,區(qū)區(qū)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于萬一呢。
真有“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之意,感情是那樣淳厚真摯。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tài)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
“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
此詩寫在溧陽,到了清康熙年間,有兩位溧陽人又吟出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尚縈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可見《游子吟》留給人們的深刻印象,是歷久而不衰的。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漢〗劉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勸孝歌》 母稱兒干臥,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臺.《格言集錦》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jīng)》 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字嚴 世上惟一沒有被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 鄭振鐸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jīng)》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jīng)》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chǎn).字嚴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對聯(lián)》 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 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lián)璧》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聯(lián)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撫我,畜我,長我, 育我, 顧我,復(fù)我. 《詩經(jīng)》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 夫不義則 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 人生內(nèi)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 而能有成者少矣. 〖宋〗呂公著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 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lián)璧》 在父母的眼中, 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 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費孝通。
1、《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別老母》【清】黃仲則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fā)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3、《十五》【宋】王安石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guān)心。
4、《歲末到家》【清】蔣士銓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5、《母別子》【唐】白居易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關(guān)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yīng)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愿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于汝。6、《慈母愛》【元】楊維楨慈母愛,愛幼雛,趙家光義為皇儲。
龍行虎步狀日異,狗趨鷹附勢日殊。膝下豈無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闥鬼靜燈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百官不執(zhí)董狐筆,孤兒寡嫂夫何呼?於乎,床前戳地銀柱斧,禍在韓王金柜書。
7、《墨萱圖》【元】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云林,愧聽慧鳥語。
8、《誰氏子》【唐】韓愈非癡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蛟朴麑W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又云時俗輕尋常,力行險怪取貴仕。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圣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嗚呼余心誠豈弟,愿往教誨究終始。
罰一勸百政之經(jīng),不從而誅未晚耳。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人初生,日初出。上山遲,下山疾。
百年三萬六千朝,夜里分將強半日。有歌有舞須早為,昨日健于今日時。
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短歌行,無樂聲。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張謂負薪老翁往北州,北望鄉(xiāng)關(guān)生客愁。自言老翁有三子,兩人已向黃沙死。
如今小兒新長成,明年聞道又征兵。定知此別必零落,不及相隨同死生。
盡將田宅借鄰伍,且復(fù)伶俜去鄉(xiāng)土。在生本求多子孫,及有誰知更辛苦。
近傳天子尊武蔬,強兵直欲靜胡塵。安邊自合有長策,何必流離中國人。
11、《除夜作》【唐】高適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zhuǎn)凄然。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
別老母 黃景仁 搴幃拜母河梁去,白發(fā)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西上辭母墳 陳去疾 高蓋山頭日影微,黃昏獨立宿禽稀。 林間滴酒空垂淚,不見丁寧囑早歸。
鳳棲梧/蝶戀花 廖行之 吾母慈祥膺上壽。福庇吾家,近世真希有。
丘嫂今年逾六九??祵幙伤梦岽饶浮?/p>
我愿慈闈多福厚。更祝遐齡,與母齊長久。
鸞誥聯(lián)翩雙命婦。華堂千歲長生酒。
謝五開府番羅襖 黃庭堅 疊送香羅淺色衣,著來春色入書帷。 到家慈母驚相問,為說王孫脫贈時。
初望淮山 黃庭堅 風裘雪帽別家林,紫燕黃鸝已夏深。 三釜古人干祿意,一年慈母望歸心。
勞生逆旅何休息,病眼看山力不禁。 想見夕陽三徑里,亂蟬嘶罷柳陰陰。
寄張仲謀 黃庭堅 好在張公子,清秋應(yīng)苦吟。 衣穿慈母線,囊罄旅人金。
早晚辭天闕,歸來慰陸沈。 黃花一樽酒,期與爾同斟。
墨萱圖 其一 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云林,愧聽慧鳥語。
哭母詩 瞿秋白 親到貧時不算親,藍衫添得新淚痕。 饑寒此日無人問,落上靈前愛子身。
四言詩·祭母文 毛澤東 嗚呼吾母,遽然而死。 壽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東民覃。 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艱辛備歷。 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間萬萬,皆傷心史。 不忍卒書,待徐溫吐。
今則欲言,只有兩端: 一則盛德,一則恨偏。 吾母高風,首推博愛。
遠近親疏,一皆覆載。 愷惻慈祥,感動庶匯。
愛力所及,原本真誠。 不作誑言,不存欺心。
整飭成性,一絲不詭。 手澤所經(jīng),皆有條理。
頭腦精密,擘理分情。 事無遺算,物無遁形。
潔凈之風,傳遍戚里。 不染一塵,身心表里。
五德犖犖,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三綱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獲。
精神痛苦,以此為卓。 天乎人歟,傾地一角。
次則兒輩,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黃。
病時攬手,酸心結(jié)腸。 但呼兒輩,各務(wù)為良。
又次所懷,好親至愛。 或?qū)偎囟鳎蚨鄤诖帷?/p>
大小親疏,均待報赍。 總茲所述,盛德所輝。
必秉悃忱,則效不違。 致于所恨,必補遺缺。
念茲在茲,此心不越。 養(yǎng)育深恩,春輝朝靄。
報之何時,精禽大海。 嗚呼吾母,母終未死。
軀殼雖隳,靈則萬古。 有生一日,皆報恩時。
有生一日,皆伴親時。 今也言長,時則苦短。
惟挈大端,置其粗淺。 此時家奠,盡此一觴。
后有言陳,與日俱長?!秆嘣娛緞③拧拱拙右?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
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
青蟲不易捕。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后出師表》)
鴉有反哺之義,羊知跪乳之恩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營營的道謝。浮夸的蝴蝶卻相信花是應(yīng)該向他道謝的。 —— 泰戈爾
人家?guī)臀?,永志不忘;我?guī)腿思遥浶纳稀?—— 華羅庚
每一種恩惠都有一枚倒鉤,它將鉤住吞食那份恩惠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得到那里—— 堂恩
忘恩比之說謊、虛榮、饒舌、酗酒或其它存在于脆弱的人心中的惡德還要厲害—— 英國諺語
卑鄙小人總是忘恩負義的:忘恩負義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 ——雨果
忘恩的人落在困難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希臘諺語
如果一個人身受大恩而后來又和恩人反目的話,他要顧全自己的體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惡毒,他要證實對方罪過才能解釋自己的無情無義—— 薩克雷
感謝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負義是惡習中最不好的 ——英國諺語
無知的人本想做點好事,結(jié)果卻害人不輕;小喜鵲拔出媽媽的羽毛,還以為報答了養(yǎng)育之恩 ——藏族諺語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滅 ——蘇聯(lián)諺語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日本諺語
要知父母恩,懷里抱兒孫 - 日本諺語
養(yǎng)兒方知娘辛苦,養(yǎng)女方知謝娘恩 - 日本諺語
從小不知老娘親,育兒才知報娘恩 - 日本諺語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yǎng)兒,不知報母恩 - 中國諺語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fù)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銜環(huán)結(jié)草,以恩報德
竟夜孤燈剪影蕭,視子如蛟,望子騰霄。
悠忽雙鬢冷霜飄,春下裙腰,秋上眉梢。
卅二年風雨浪澆,雨霽云消,心事如潮。
念慈母半世辛勞,跪乳羊羔,還報今朝。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4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