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七十周年】從1945到2015,七十年過去了,七十年很的確很漫長,但同時又很短暫,七十年的鳳雨歷程恐怕只有那些與共和國一起成長的老一輩革命家才能描述的最為真切了。他們是這七十年歷史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你若向他們問起,在他們閑談之余,抗日戰(zhàn)爭則必定是最讓他們青筋暴起的回憶。7月15日至20日,河南工業(yè)大學糧油食品院糧食工程學生“追尋抗日精神”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懷揣著對革命先輩的敬仰,對抗戰(zhàn)精神的追求,分兩組分別赴首都北京和鄭州周邊開展了為期5天的名為“感悟歷史,尋找真正的抗戰(zhàn)精神”的社會實踐活動。
此次活動采用問卷調查,參觀抗戰(zhàn)遺跡,參觀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七十周年相關展覽方式進行,調查人數(shù)二百人,涵蓋當?shù)夭煌挲g、性別及收入不同的家庭。而參觀抗戰(zhàn)遺跡及展覽,更使我們深入領會了抗戰(zhàn)精神,也使本次實踐活動成為人生中一次難忘的記憶。
實踐第一天,早上06:08,北京組小分隊一行6人抵達北京西站,一夜的顛簸與疲憊都在首都不甚涼爽的晨風中盡數(shù)散去,我們心中充斥著激動,每個成員都躍躍欲試。
8點20左右,小分隊抵達此行第一個目的地:宛平城。宛平城在盧溝橋東,全城東西長640米,南北寬320米,總面積20.8萬平方米。“七七事變”爆發(fā)前夕,駐守宛平城的為國民革命軍第29軍110旅第219團3營及保安第1旅第2團第2營,共1400余人。7月8日凌晨,日軍進攻盧溝橋和宛平城,中國守軍在此堅決反擊。
還沒進宛平城,一股濃濃的歷史感已經撲面而來,宛平城墻上斑駁的彈孔和墻下蒼虬的松樹,無聲的向我們訴說著當年的歷史。剛一進城,小分隊發(fā)現(xiàn)了一隊整齊穿著黃色隊服,拿著紅色小旗的爺爺奶奶們,上前詢問才知道,他們是當?shù)刂驹刚?,維持“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開館前的秩序活動的,老人家說起來十分自豪,正好“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也是小分隊的目標,我們便一起走進去。抵達紀念館,離開館時間還有40分鐘,但已經有不少人在排隊等候:周末出行的一家三口,外地來的游客,還有當?shù)匾园嗉墳閱挝贿M行參觀的小學生。此時爺爺奶奶們已經開始維持秩序,小分隊也開始了我們的工作——進行問卷調查。
我們將調查問卷分發(fā)給不同的人群,抱著孩子來的父親母親,換崗下來的保安,墻邊喝茶遛鳥的爺爺,還有等待參觀的人們。不論老人。青年人還是孩子,大家都有著相同的認真的臉。不經意間,已經到了開館的時間,小分隊和眾人一起排隊領票進館。美麗的講解員為我們講解了館內展覽,從九一八事變的恥辱隱忍到七七事變的爆發(fā)再到最終取得勝利的歡呼雀躍。我們的心也隨著時間的發(fā)展或起或伏??吹介L廊里刻滿了的烈士的名字,我們已經忍不住有了淚意。
離開紀念館,小分隊來到了盧溝橋。盧溝橋,亦稱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處,豐臺區(qū)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xiàn)存最古老的石造聯(lián)拱橋。而其為人聞名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zhàn)的第一槍。
站在盧溝橋上,眺望永定河,下午的陽光撲啦啦兜頭澆下,時光仿佛定格在那個特別的日子,我們,似乎又聽到了七十年前的那陣槍炮聲……
實踐第二天,小分隊來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天安門廣場,從地鐵口出來,小分隊先是為進廣場嚴格的安檢吃了一驚,進入廣場后,小分隊先是來到了“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英雄紀念碑,位于天安門以南、毛主席紀念堂以北,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市天安門廣場的中央。紀念碑通高37.94米,正面(北面)碑心是一整塊石材,長14.7米、寬2.9米、厚1米、重103噸,鐫刻著毛澤東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鎏金大字。背面碑心由7塊石材構成,內容為毛澤東起草、周恩來書寫的150字碑文。我們靜靜的佇立在紀念碑前,一塊石碑,可能寫不出歷史的發(fā)展究竟,但站在石碑前,我們卻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抗日精神的力量!正是這股力量引領無數(shù)人前赴后繼,終究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離開人民英雄紀念碑,我們站在了天安門城樓前,為了迎接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天安門城樓的部分區(qū)域進行了修繕,我們沒能看到天安門城樓的原貌。傍晚突然下起了雨。雨中的天安門別有一種大氣與莊重。雖然天安門進行部分修繕,但依舊可以看見: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小分隊沒有帶傘,雖然淋著雨但我們仍無法匆匆路過。大雨沖走地上的塵,似乎也沖凈心上的塵…
實踐第三天,如果說第一天是歷史古跡的直觀沖擊之行,第二天是精神心靈的雙重滌蕩之行,那么今天絕對算是抗戰(zhàn)藝術的全面感動之行。
首先,小分隊來到了中國國家博物館,在這里我們參觀了“抗戰(zhàn)與文藝——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館藏文物系列展”;于此同時,小分隊依舊進行著我們的問卷調查工作。我們發(fā)出去一張張問卷,有的人接受有的人拒絕,還有的人愿意同我們講講他的故事。我們有幸采訪到一位爺爺,七十歲高齡的爺爺看上去精神矍鑠,不過五十的樣子,爺爺并沒有向我們透露姓名,卻說了他是從事藝術文化研究的研究生導師,并為多所大學的客座教授。爺爺跟我們講了他對抗戰(zhàn)精神的看法“那是我們的民族氣節(jié),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最大助力!”爺爺還說:“現(xiàn)在的有些人不尊重歷史,拿歷史當兒戲,這是很可怕的,抗戰(zhàn)精神是我們的民族精神,丟了民族精神無異于背井離鄉(xiāng)?!甭犃藸敔?shù)脑?,我們心中對于抗?zhàn)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之后,我們來到了中國美術館,在這里我們進行了北京市中最后一部分的問卷調查工作,在中國美術館中,吳印咸老先生的攝影藝術展還原了那段振奮人心的抗日時光,它像一把重錘錘擊在我們心上。照片中的人們衣著破舊甚至負傷,但從兒童到老人,大家的臉上都有相同的堅定,那份堅定甚至讓人忘記了他們的貧困與傷痛,那堅定是對壓迫的反抗對自由對勝利的向往,是偉大的抗戰(zhàn)精神;中央美術學院「接力」創(chuàng)作展更突出了青年一代對歷史的思考與銘記。晚上,我們離開了北京。
實踐第四天,我們來到了鄭州市二七廣場進行問卷調查活動,入伏天的二七廣場有41度的高溫,在烈日如炎的二七廣場,在尋找身邊的不同人群,在被接受拒絕了許許多多的遍數(shù)。或許這份簡單的調查問卷顯得單薄稚嫩,卻是我們前期大量準備反復修改的結果。最終,我們成功結束了問卷調查的工作,小分隊成員也成功曬黑了,可我們心情是明朗的,為我們的成果感到喜悅。
實踐第五天,外出的活動已經結束,實踐工作卻還在繼續(xù),調查結果的分析處理讓小分隊成員操碎了心。可我們還是堅持下來了。
抗日戰(zhàn)爭已經勝利七十年了,當年浴血奮戰(zhàn)的青年們已成為耄耋老人,他們現(xiàn)在過得怎么樣,當代大學生還能為這些老英雄做些什么?懷著這樣的疑問,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探訪抗戰(zhàn)老兵暑期社會實踐隊二十九名隊員歷時三個月籌備,遠赴貴州、四川、湖南三省,行程八千余里,收集參與過抗日戰(zhàn)爭的老兵資料二百余份,深入采訪曾昭信、鄒慶凡、金世遠、張谷初等四十一位老兵。隊員們懷著崇敬的心情,用筆記錄下一個個動人心魄、感人至深的故事。
傳承老兵精神,挽救口述歷史
采訪過程中,現(xiàn)居湖南的老兵曾昭信對隊員們說:凡是經歷過的都是深刻的。在民族危難面前,每一個人的命運都與國家的命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個人的沉浮匯聚成民族自救的洪流。十六七歲的少年背井離鄉(xiāng),在凍餒中穿上軍裝,匆匆埋葬犧牲的同伴又踏上馬革裹尸的戰(zhàn)場。每一個老兵的經歷都是家族流離的悲歌與青春昂揚的進行曲,當隊員問起年輕的往事時,昏聵的老人突然挺直了脊梁,眼神中充滿了驕傲和榮光。由于各種原因,平日老兵很少有機會向人講起從軍的經歷,當老兵的子女第一次聽到父輩的故事時,都充滿了驚訝和敬佩。老兵們從不為自己當年參軍的決定而后悔,卻時常擔心隨著時間的流逝民族抗爭的歷史會被忘記、民族自救的精神會被遺棄。
隊員們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用視頻、錄音等方式,記述老兵的經歷,后期根據(jù)史料對原始材料進行校對和補充。完整的再現(xiàn)英雄往事是對老兵致敬的最好方式。此外,隊員們還為老人拍攝了軍裝照并及時送到老人手中,為許多老兵圓了一個戎裝夢。隊員還自己出資為老兵制作紀念冊,郵寄到老兵家中。
解決實際困難,承擔青年責任
在采訪過程中,隊員們發(fā)現(xiàn)一些老兵的生活不盡如人意,一些老兵的身份還沒有得到官方的承認。一些老兵居住在偏遠山區(qū),物質條件比較差。看到急需幫助的老兵,隊員們立即決定捐助一些生活物資。為有效的提高老兵的生活質量,隊員們及時與政府民政部門及雪峰山關愛老兵協(xié)會、武岡市義工聯(lián)合會、關注黔籍抗戰(zhàn)老兵志愿者慰問團、關愛抗戰(zhàn)老兵川軍團等民間組織取得聯(lián)系,為妥善解決老兵們的養(yǎng)老問題獻計獻策。
在貴陽市舉行的抗日戰(zhàn)爭公祭儀式上,隊員們作為唯一的大學生代表發(fā)言,展現(xiàn)了青年一代銘記歷史、傳承民族精神的社會責任感,受到了當?shù)孛襟w的高度評價。隊員們還與湖南大學開展校際合作,吸取有益經驗,共同開展活動。此外,隊員們還在三省進行調研、宣講活動,號召社會群眾,尤其是青年一代關愛抗戰(zhàn)老兵、承擔社會責任。
弘揚愛國文化,成就時代風范
在探訪之余,隊員們還借助新媒體積極的對老兵事跡進行報道。微信、微博等發(fā)布報導近百篇,訪問量逾萬人。中央電視臺、中國青年報、先鋒網等國家及地方媒體慕名而來,對該活動進行報道、對稿件進行轉載。廣泛的傳播更激發(fā)了隊員們的熱情,隊員紛紛表示要把弘揚老兵精神作為自己的責任,要在學習工作中踐行老兵精神。
尋訪期間,隊員多次召開集體討論會、讀書分享會、抗日紀錄片觀影會等活動充實自己。回到杭州后,隊員們正在積極籌備抗戰(zhàn)老兵交流分享會,準備把這次活動的所見所聞在大學生團體之間傳播。隊員們還準備在杭州的中小學開展以愛國主義為題材的宣講會,將一個個動人的故事講給祖國的未來聽。
經過三個月的艱辛采訪,隊員為自己能為老英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榮耀;為英雄的經歷而敬仰;為渡過一個充實有意義的暑假而滿足;為自己承擔的建設國家的使命而奮發(fā)。在新的歷史背景下,老兵的精神不會亡,國家的富強不會遙遠!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4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