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故居坐落在中興路的邊上,整個旅游范圍就是一條保護下來的仿古街,街道用一塊塊方形的石板鋪砌而成,街道兩旁都是古香古色的老式建筑,魯迅的祖輩身份看來都很顯赫,擁有幾套很大的宅院,每套宅院相隔不遠,均居于街道的右邊,依次為魯迅的祖居、魯迅紀念館、魯迅故居.
魯迅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巨匠,勇敢的民主斗士,我們這一代人,可以說是讀著他的書長大的,其“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暑荃不察,我以我心薦軒轅.”的詩句曾激發(fā)我們滿腔的愛國熱情;其“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拿猿闪宋覀冃欧畹淖毅?我懷著非常崇拜的心情參觀著偉人故里,在魯迅先生書中描寫過的地方,留連往返,反復體會.
順著游覽示意圖,我們先后參觀了魯迅故居的臺門斗、大堂前、周家客廳、桂花明堂、魯迅臥室、小堂前、灶間、三間小屋、百草園、梁界圍墻、泥地臺門間、臨街石庫門、三味書屋、魯迅紀念館等場所.
灶間北首的三間小屋,曾是當年魯家忙月幫工章福慶勞作生活的地方,章福慶有時將兒子運水帶來幫忙,并與魯迅結(jié)為形影不離的好朋友.魯迅和運水第一次見面就在這廚房里.“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就是這個運水讓魯迅認識了一個在書本上見不到的陌生世界.1921年,魯迅在創(chuàng)作小說《故鄉(xiāng)》時,以運水為原型,塑造出了“閏土”這個活生生的藝術(shù)形象.
百草園其實只是一個普通的菜園,平時種一些瓜菜,秋后用來曬稻谷.童年魯迅經(jīng)常和小伙伴們在百草園內(nèi)嬉戲玩耍,夏天在樹蔭下乘涼,秋天在泥墻根一帶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鳥.魯迅先生曾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動的描述.文中他無限深情地寫道:“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的趣味.”
從百草園的側(cè)門穿過,進到一個小院,院子里有三尊銅像,一位老奶奶欠身坐在木椅上,搖著一把蒲扇,仿佛正在講述著什么,對面木凳上則坐著一位兒童,兩手托著下巴,認真地耹聽著,旁邊還靜靜地臥著一只小貓,我想,這應該是兒時魯迅,在聽長媽媽給他講童話故事的情景吧.
三味書屋是清朝末年紹興城內(nèi)頗負盛名的一處私塾,魯迅12~17歲在此讀書.進入三味書屋,我們就開始尋找魯迅的座位,據(jù)說,魯迅有一次因故遲到,為了警戒自己,他在他書桌上刻了個“早”字.可惜呀,由于距離太遠,我們看不到那個“早”字!
三味書屋后面有一個小園子,園內(nèi)種有兩株桂花和一株臘梅,當年魯迅和小伙伴常在這一方小天地里玩抓蟋蟀、找脫殼的蟬蛻,看螞蟻背蒼蠅等游戲.
出了三味書屋,斜對面就是魯迅故居,這里是魯迅出生地,也是他童年和青少年時期成長、生活和學習的場所.百草園是周家原已荒蕪的菜園,是童年魯迅休憩和玩耍的樂園,占地2000平方米,基本保持原樣.靜下心來,閉上眼睛,眼前仿佛浮現(xiàn)出年幼的魯迅在這里玩耍的情節(jié).
從魯迅故居參觀出來,漫步在街道上,心中不盡感慨.街兩旁的古老民宅,現(xiàn)在都已是商店,賣著各種特產(chǎn)小吃,有紹興四寶,霉干菜、花雕酒、折扇及臭豆腐,還有孔乙己的茴香豆等等.繼續(xù)往前走還能看到因孔乙己而聞名的咸亨酒店.
古老的大宅、古老的街道還有古老的小溪透著歷史的影子,讓我們徘徊于歷史與現(xiàn)實中許久許久!內(nèi)心不禁產(chǎn)生一絲莫名的感傷.走完這條街,我們這天的旅程就到此結(jié)束了,我們前往寧波繼續(xù)我們的旅程.
游沈園作文:沈園是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它位于魯迅中路,從魯迅祖居門前穿越中興路往東不出二百米。沈園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是紹興古城內(nèi)著名的古園林。今天,我們就走進了沈園。
一踏進沈園,兩旁高大聳立的大樹就印入我的眼簾。只見樹的頂上掛著一輪燦爛奪目的太陽,地上還種著許多美麗的花花草草,讓人賞心悅目。接著,我們繼續(xù)往里走,看到那里有一座小木屋,在這座著名的小木屋旁還保留著一首首陸游當年寫的詩。我走過去一看,發(fā)現(xiàn)上面的字我根本看不懂。沈園里的小河清澈見底,大大小小的魚在水里玩耍。小河旁,還有許多亭子,大致分布在古跡區(qū)、東苑和南苑三大部分。
我們又游覽了一會兒,是時候該休息了,我們找了一塊比較大的空地。拿出桌布,攤在地上,我們組便開始吃起了自己帶的零食。正當我們吃得起勁的時候,徐老師開始講起了陸游的故事。突然,我聽到了陸游的愛情故事,原來唐琬是陸游的表妹,他們兩個結(jié)婚后,引起了陸母的不滿,就這樣兩人被迫離婚了,后來陸游就寫了《沈園二首》,還在墻上題了一首《釵頭鳳》的詞。聽得我非常感動!
假期我去紹興游玩,其中最好玩的就是沈園了。
還沒進門,遠遠就看見一塊雕刻著清秀字體的石碑,上面寫著“沈園”兩個大字。進門,一陣樹木花草的清香撲鼻而來,整個園子好象披上了一層綠色的輕紗。
走過一條幽深的小徑,我們來到一塊石墻邊。一抬頭,我發(fā)現(xiàn)石墻上刻著一首詞:“釵頭鳳!”咦,這名字好熟,對了,這不是南宋詩人陸游寫的嗎?“紅酥手,黃滕酒,滿園春色宮墻柳……”表達了詩人悲痛而無奈的心情,成了令人嘆息的千古絕唱。
在“釵頭鳳”碑邊,有一座小亭子,里面是一口雙眼井。它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別的井只有一個井眼,但它卻有兩個,中間還有一塊橫著的木板。
傳說兩只井眼代表了陸游和唐婉,雖然他們分開了,但井水在井底還是匯合在一起了,它表達了人們美好的心愿和祝福。沿著彎彎的小路,隱約可見一處別致的亭子隱藏在郁郁蒼蒼的林間,里面有個“美人靠”,是用一些古紅木做的。
聽說唐婉曾在這兒坐過,她長得很好看。后來,這個椅子就叫“美人靠”了,不是非常有意思嗎?這次游沈園,讓我知道了很多流傳至今的名詩、詞,了解了更多的知識,特別是南宋著名詩人陸游的故事,至今讀起來也讓人深思,真是不虛此行啊。
描寫沈園的句子
東風破,皓月明,煙雨蕭蕭,似聞當年離索聲。沈園,那近千載纏綿悲愴的幽怨,浸濕了多少人的心事。
城墻擋不住記憶,沈園芳草凄迷,每一腳都踏痛了往事。游沈園,看放翁真實的一生。驅(qū)詩為利劍,駕詞為長纓,喚出“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雄壯,只惜伯樂難識千里馬,壯志雄心換來“宮墻柳,一片柔情,付與東風飛白絮;六曲欄,幾多綺思,頻拋細雨送黃昏”的悲悵。
時光如橋下東逝之水,沈園不在,折柳飛絮,剪不斷一闋纏綿悱惻的愛情。沈園雖為私人花園,與放翁,與唐婉無直接關(guān)系。但后人已將沈園看成放翁的園,看成唐婉的園,看成愛情至上的園。沈園有幸,一詞《釵頭鳳》,引無數(shù)有情之人前來憑吊千百年前愛情的姿態(tài)。自古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拆散了有情人,輕笑世俗封建,慶幸我們理性地活在現(xiàn)代,感性地追憶放翁與唐婉的愛情。
這是陸游七十五歲時重游沈園(在今浙江紹興)寫下的悼亡詩。
他三十一歲時曾在沈園與被專制家長拆散的原妻唐琬偶爾相遇,作《釵頭鳳》題壁以記其苦思深恨,豈料這一面竟成永訣。晚年陸游多次到沈園悼亡,這兩首是他的悼亡詩中最為深婉動人者。
詩的開頭以斜陽和彩繪的管樂器畫角,把人帶進了一種悲哀的世界情調(diào)中。他到沈園去尋找曾經(jīng)留有芳蹤的舊池臺,但是連池臺都不可辨認,要喚起對芳蹤的回憶或幻覺,也成了不可再得的奢望。橋是傷心的橋,只有看到橋下綠水,才多少感到這次來的時節(jié)也是春天。因為這橋下水,曾經(jīng)照見像曹植《洛神賦》中“翩若驚鴻”的凌波仙子的倩影??梢哉f這番沈園游的潛意識,是尋找青春幻覺,尋找到的是美的瞬間性。
承接著第一首“驚鴻照影”的幻覺,第二首追問著鴻影今何在?
“香消玉殞”是古代比喻美女死亡的雅詞,唐琬離開人世已經(jīng)四十余年了,尋夢、或?qū)ふ一糜X之舉已成了生者與死者的精神對話。在生死對話中,詩人產(chǎn)生天荒地老、人也蒼老的感覺,就連那些曾經(jīng)點綴滿城春色的沈園楊柳,也蒼老得不再逢春開花飛絮了。美人早已“玉骨久成泉下土”,未亡者這把老骨頭,年過古稀,也即將化作會稽山(在今紹興)的泥土,但是割不斷的一線情思,使他神差鬼使地來到沈園尋找遺蹤,泫然落淚。
梁啟超讀陸游那些悲壯激昂的愛國詩章時,曾稱他為“亙古男兒一放翁”,豈料沈園詩篇又展示了這位亙古男兒也知兒女情長之趣,他甚至在被摧折的初婚情愛中、在有缺陷的人生遭遇中,年復一年地體驗生命的青春,并且至老不渝。如果說《釵頭鳳》詞在吟味稍縱即逝的相遇時,還未忘昔日山盟海誓,還有珍藏心頭的錦書,隱約地發(fā)散著生命的熱力的話,那么這里在體驗驚鴻照影的虛無飄渺時,已感受到香消為土、柳老無綿的生命極限了。在生命限處,愛在申辯自己的永恒價值,這是《沈園二首》留給后人的思考。
陸游《沈園二首》
其一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其二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賞析
這是陸游七十五歲時重游沈園(在今浙江紹興)寫下的悼亡詩。
他三十一歲時曾在沈園與被專制家長拆散的原妻唐琬偶爾相遇,作《釵頭鳳》題壁以記其苦思深恨,豈料這一面竟成永訣。晚年陸游多次到沈園悼亡,這兩首是他的悼亡詩中最為深婉動人者。
詩的開頭以斜陽和彩繪的管樂器畫角,把人帶進了一種悲哀的世界情調(diào)中。他到沈園去尋找曾經(jīng)留有芳蹤的舊池臺,但是連池臺都不可辨認,要喚起對芳蹤的回憶或幻覺,也成了不可再得的奢望。橋是傷心的橋,只有看到橋下綠水,才多少感到這次來的時節(jié)也是春天。因為這橋下水,曾經(jīng)照見像曹植《洛神賦》中“翩若驚鴻”的凌波仙子的倩影??梢哉f這番沈園游的潛意識,是尋找青春幻覺,尋找到的是美的瞬間性。
承接著第一首“驚鴻照影”的幻覺,第二首追問著鴻影今何在?
“香消玉殞”是古代比喻美女死亡的雅詞,唐琬離開人世已經(jīng)四十余年了,尋夢、或?qū)ふ一糜X之舉已成了生者與死者的精神對話。在生死對話中,詩人產(chǎn)生天荒地老、人也蒼老的感覺,就連那些曾經(jīng)點綴滿城春色的沈園楊柳,也蒼老得不再逢春開花飛絮了。美人早已“玉骨久成泉下土”,未亡者這把老骨頭,年過古稀,也即將化作會稽山(在今紹興)的泥土,但是割不斷的一線情思,使他神差鬼使地來到沈園尋找遺蹤,泫然落淚。
梁啟超讀陸游那些悲壯激昂的愛國詩章時,曾稱他為“亙古男兒一放翁”,豈料沈園詩篇又展示了這位亙古男兒也知兒女情長之趣,他甚至在被摧折的初婚情愛中、在有缺陷的人生遭遇中,年復一年地體驗生命的青春,并且至老不渝。如果說《釵頭鳳》詞在吟味稍縱即逝的相遇時,還未忘昔日山盟海誓,還有珍藏心頭的錦書,隱約地發(fā)散著生命的熱力的話,那么這里在體驗驚鴻照影的虛無飄渺時,已感受到香消為土、柳老無綿的生命極限了。在生命限處,愛在申辯自己的永恒價值,這是《沈園二首》留給后人的思考。
我的家鄉(xiāng)
我愛我那充滿歡聲笑語的家鄉(xiāng)。
春天,柳樹姐姐脫掉了白連衣裙,換上了綠婚裝。調(diào)皮的小草弟弟探出了小腦袋,小花妹妹露出了潔白的面頰。農(nóng)民伯伯在田野里辛勤的耕耘、播種。我們小孩子在草坪上玩耍。小鳥仿佛被吸引住了,也放聲歌唱。在那美麗的鄉(xiāng)村里留下了美好的回聲。
夏天,溪水嘩嘩的流著。我們小孩子在河邊玩耍嬉戲。大人們在樹陰下談天說地。知了在叫著,好象在說:“熱死了熱死了!”小鳥在天空上自由自在地愉快飛翔。在那美麗的田野里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秋天,楓樹姐姐飄落著紅葉,仿佛在迎接豐收的一年。小花準備去和它的哥哥姐姐們告別了。農(nóng)民伯伯在希望的田野上,收獲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我們在幫助農(nóng)民伯伯干活兒。小鳥成群結(jié)隊地在和這里的一切告別。在那充滿歡笑的田野里留下了美好的告別聲。
冬天,大雪紛紛揚揚地下了起來。我們在小路上愉快地玩耍。所有的植物都屈服了,只有那冬青樹在風雪中傲然屹立。動物們大多都冬眠了。在這僻靜的冬天里,留下了冬姐姐的足跡。
我愛我的家鄉(xiāng)。
沈園 于紹興市區(qū)東南的洋河弄。
宋代池臺極盛,為越中著名園林。據(jù)載:南宋詩人陸游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愛;卻為陸母所不喜,陸游被迫與唐琬分離,后來唐琬改嫁趙士程,陸游再娶王氏。
十余年后他們春游沈園相遇,陸游傷感之余,在園壁題了著名的《釵頭鳳》詞,唐琬見了不勝傷感,也和詞一首,不久便優(yōu)郁而死。陸游為此哀痛至甚,后又多次賦詩憶詠沈園,有"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句。
沈園亦由此而久負盛名。數(shù)百年來,風雨滄桑,沈園已"非復舊池臺"。
近年來紹興重建了沈園,在其東部建雙桂堂,內(nèi)辟陸游紀念館,展出了陸游在沈園的經(jīng)歷,以及陸游的愛國史跡和在文學上的輝煌成就。中部為宋代遺物區(qū),這里的葫蘆形水池、池南的假山、池西的古井,都是宋代遺物。
園西為沈園遺跡區(qū),以氣勢雄渾,形制古樸的孤鶴軒為中心。正南用出土斷磚砌成的斷垣上,刻有當代詞學家夏承燾書陸游的《欽頭鳳》詞,點明了造園主題,東南有俯仰亭,西南有閑云亭、登亭可攬全園之勝。
孤鶴軒之北,有碧池一泓,池東有冷翠亭,池西有六朝井亭,井亭之西為冠芳樓,底樓設(shè)茶室,供游人品茗。整個園林景點疏密有致,高低錯落有序,花木扶疏成趣,頗具宋代園林特色。
另注: 原為沈姓舊業(yè),是南宋時當?shù)孛麍@。園中有蘆池,上有石板小橋,連同池邊假山、水井,均為當年舊物。
南宋詩人陸游初婚唐琬,后被迫離異。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二人在沈園邂逅。
當時唐已改嫁,陸亦另娶。陸游一時感慨萬端,在園壁題《釵頭鳳》詞一首云:“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杯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邑鮫綃透。
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極言痛若之情。
唐見后和作一首,中有:“病魂常似秋千索”,“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之語,不久抑郁而亡?!蛾懹渭分?,有記詠沈園、追念往事的詩多首。
1987、1994年兩次擴建,全園占地恢復到18.5畝。園內(nèi)新建了石碑坊、冷翠 亭、六朝井亭、八詠樓、孤鶴軒、雙桂堂、閑云亭、半壁亭、放翁橋等仿宋 建筑,堆置了假山,栽植桃、梅、柳、竹,重修題詞壁斷垣,重鐫陸游《釵 頭鳳》詞,使故園展現(xiàn)了原貌。
沈園與紹興博物館合二為一后,按規(guī)劃還將不斷擴充修復,以重現(xiàn)宋時 “池臺極盛”的風采。 2001年5月,沈園增添新景。
主要有:陸游紀念館、連理園、情侶園等三 大部分,十多個景點。沈園將不斷擴充修復,以重現(xiàn)宋時“池臺極盛”的風采。
描寫沈園的句子 東風破,皓月明,煙雨蕭蕭,似聞當年離索聲。
沈園,那近千載纏綿悲愴的幽怨,浸濕了多少人的心事。 城墻擋不住記憶,沈園芳草凄迷,每一腳都踏痛了往事。
游沈園,看放翁真實的一生。驅(qū)詩為利劍,駕詞為長纓,喚出“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雄壯,只惜伯樂難識千里馬,壯志雄心換來“宮墻柳,一片柔情,付與東風飛白絮;六曲欄,幾多綺思,頻拋細雨送黃昏”的悲悵。
時光如橋下東逝之水,沈園不在,折柳飛絮,剪不斷一闋纏綿悱惻的愛情。沈園雖為私人花園,與放翁,與唐婉無直接關(guān)系。
但后人已將沈園看成放翁的園,看成唐婉的園,看成愛情至上的園。沈園有幸,一詞《釵頭鳳》,引無數(shù)有情之人前來憑吊千百年前愛情的姿態(tài)。
自古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拆散了有情人,輕笑世俗封建,慶幸我們理性地活在現(xiàn)代,感性地追憶放翁與唐婉的愛情。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寫作基礎(chǔ) | 作文指導 |
寫作經(jīng)驗 | 寫作方法 |
文學常識 |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4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