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百度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內容來自用戶:gaoyueyang85
第一章 漢語拼音一 漢語拼音字母 (一)聲母聲母是指音節(jié)開頭的輔音。 普通話里共有23個聲母。他們是b 、p、m、f、d 、t 、n、l 、g 、k 、h、j、q 、x、zh 、ch 、sh 、r 、z 、c 、s、y 、w 。 零聲母: 有的音節(jié)不以輔音開頭,沒有聲母,稱為零聲母。普通話里有10個能自成音節(jié)的零聲母:a(?。?、0(喔、)e (鵝)、ai(哀) 、ei、ao(熬)、ou (歐)、an (安)、en (恩)、ang(昂) 。 聲母按不同發(fā)音可以部位分為七類。 - 雙唇音:雙唇阻塞而形成的音。包括 b p m 。 - 唇齒音:下唇接近上齒而形成的音。包括 f 。 - 舌尖中音:舌尖抵住上齒齦而形成的音,包括d 、t 、n、l。 - 舌根音:指舌根抵住或接近軟腭而形成的音。包括g、k、h。 - 舌面音:是舌面前部抵住或接近上齒齦或硬腭前部而形成的音。包括j、q、x、y、w。 - 舌尖后音:指舌尖上翹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而形成的音。包括zh、ch、sh、r。 - 舌尖前音:指舌尖抵住或接近上齒背而形成的音。包括z、c、s。 - 根據(jù)發(fā)音時聲帶是否顫動可以把聲母分為清音與濁音兩種。 - 清音:發(fā)音時,聲帶不顫動,透出的氣流不帶音。包括:b、p、f、d、t、g、k、h、j、q、x、zh、ch、sh、z、c、s。 - 輔音:發(fā)音時,聲帶顫動,透出的氣流帶音。包括:2 第二章(5) 只有一個意義的詞叫單義詞。單義詞實詞可以分為:
討論“語文知識”的問題,首先要界定“語文知識”的概念,必須認清我們所談論的是個什么東西。
這可以從四個方面來觀照:從“語文知識”所涉及范圍。語文知識是關于語言和言語、文章和文學的知識,主體是聽、說、讀、寫的事實、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態(tài)度等。
從“語文知識”存在的狀態(tài)。語文知識包括“語感”(隱性知識)和“語識”(顯性知識)兩種狀態(tài)。
但當與“語感”對舉時,語文知識特指“語識”,即“在個人間以一種系統(tǒng)的方法傳遞的更加正式和規(guī)范的知識”。從“語文知識”的現(xiàn)實所指。
在語文教育的范疇,當我們說“語文知識”時,它的現(xiàn)實所指就是“學校語文知識”,它們構成語文課程與教學的內容。從“語文知識”學習的角度。
語文知識的學習,很大程度上就是將納入語文課程與教學的“人類知識”(語識),轉化為學生的“個人知識”,根據(jù)建構主義的觀點,這種轉化是由認知主體積極建構的,是通過新舊經驗的互動實現(xiàn)的。從學習的結果看,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既可以是語識的狀態(tài),也可能是語感的狀態(tài)。
總結上述四個方面,我們嘗試對“語文知識”做一個概括的描述:寬式:語文知識是(1)應該或已經納入語文課程與教學的。(2)關于語言和言語、文章和文學的聽、說、讀、寫的事實、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態(tài)度。
(3)它有語感和語識兩種狀態(tài)。窄式:語文知識是(1)應該或已經納入語文課程與教學的。
(2)關于語言和言語、文章和文學的聽、說、讀、寫的事實、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態(tài)度。(3)在課程的層面只包括與語感對舉的語識;盡管從學習的結果看,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既可以是語識的狀態(tài),也可能是語感的狀態(tài)。
通常情況下,我們采用的是語文知識的窄式描述,稱之為“學校語文知識”。
原發(fā)布者:y1w2j3s4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閱讀知識大全[整理四套] 知識歸納 一、頓號、逗號、分號的使用 1、頓號是句子內部最小的停頓,常用在并列的詞或短語之間(分句之間不能用頓號)。但并列性的謂語、補語之間不用頓號,只用逗號。 如:這個省今年的水利建設,任務重,工程難,規(guī)模大。 你要不斷地進步,識字,生產。 他的故事講得真實,感人。 2、帶語氣詞的并列詞語之間不用頓號,只用逗號。 如:這里的山啊,水啊,樹啊,草啊,都是我從小就熟悉的。 3、并列詞語中已使用連詞“和、或、及、與”等,不能再用頓號。 如:我國科學、文化、衛(wèi)生、教育和新聞出版業(yè)有了很大發(fā)展。(一般情況下,并列詞語的最后兩項使用連詞而不用頓號) 4、相鄰的數(shù)字表示約數(shù),不用頓號。 如:他已經走了有三四里的路了。 注意:要區(qū)別于表示兩種并列的情況。 如:國內的大學要求學生在一、二年級時都必須選修一門外語。 5、集體詞語之間關系緊密,不用頓號分隔。 如:公安干警、中小學生、大專院校、男女老少等。 6、表并列性的引號、書名號之間不用頓號,一定要用,只能使用逗號。 如:近期我觀看了許多出色的電影,如《英雄》《無間道》《美麗人生》等。 這時課堂里響起了“向孔繁森學習”“向孔繁森致敬”的口號。 7、并列詞語注意分類,小的用頓號,大的用逗號;分句間小的用逗號,大的用分號,甚至句號。 如:原子彈、氫彈的爆炸,人造衛(wèi)星的發(fā)射、回收
隨著五月的日歷翻到中旬,中考的身影已經清晰的出現(xiàn)在每一個復習備考的學生面前,每一個初三老師也感到有些緊張。
尤其是考綱浮出水面,熟讀精讀課本的第一輪復習業(yè)已結束,接下來該如何科學規(guī)劃,短時間出高效益?縣教研室高瞻遠矚,把握住復習的瓶頸,適時召開這次覆蓋七科的中考復習研討會,無疑為我縣后期中考復習產生深遠影響,對各科的備考沖刺會有極大幫助。受教研室江老師所托,利用這個平臺,交流一下后期復習備考的一些認識,并就語文基礎知識備考交換一下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后期語文復習的建議 1、認真研讀《考綱》,弄清考什么,怎么考,減少復習的盲目性我就今年的《考綱》對基礎知識方面的要求做一解讀。09年考綱將語文基礎知識分為兩大板塊:第一塊為第一部分的語文積累;第二塊為第三部分的語文綜合運用。
語文積累方面有八項具體要求即八個考點。其中識記層面四個考點,一是拼音認讀漢字,二是漢字的形音意,三是常用漢字的規(guī)范書寫,四是準確默寫課標推薦背誦的50篇優(yōu)秀詩文的句、段、篇。
理解層面有一個考點,即六篇課外讀物的基本內容和相關知識。表達層次上有三個考點,一是熟練使用《新華字典》,二是積累并運用常用詞語,三是仿寫或變換簡單句子。
語文綜合運用方面有五項具體要求三個考點。五項內容全部是從表達層面上進行要求,具體的形式分別是從口語交際、語文實踐活動以及綜合性學習三個點上進行考查。
2、研究并做做近兩年的中考題,把握特點,克服備考的隨意性我還是結合語文積累與運用這一板塊來說。從最近兩年安徽中考的試題來看,我省中考語文試卷對語文基礎知識的考查力度越來越大。
而基礎積累與綜合運用的內容繁多、涉及面廣,從字音、字形、詞義的識記到句子的仿寫與變換;從課堂內古詩文的名句、段、篇的默寫到課外名著的基本內容和相關常識的了解;從有觀點有條理有說服力的口語交流和主題演講到自主策劃、設計方案、搜集信息、整理材料、形成觀點的實踐活動等,是一項龐大的工程。除此之外,還有三大特點:(1)、題型靈活,有選擇題、填空題、改錯題、簡答題、表述題等,是歷年來中考語文試題中最為靈活、變化最大、創(chuàng)新最顯著的一大板塊,這是因為這一板塊覆蓋的知識面廣,考查的知識點多,適合命題人施展其獨特的創(chuàng)意。
;(2)、分值頗大,06年以前,這一部分分數(shù)為30分,占總分值的20%。07、08年這一部分的分數(shù)為35分,占總分值的23.3%;(3)、要求很高,這類試題越來越生活化實踐化,要求學生不僅要充分調動積累庫存,而且要將所學運用到學習、生活以及活動中去。
3、充分整合復習內容,梳理歸納知識,總結規(guī)律,促進運用后期的語文復習,我打算分兩步走:第一步,專題復習,抓“點”,幫助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梳理歸納,并結合《考綱》,把脈中考,預測考點,找到對策。如在現(xiàn)代文閱讀板塊,我分抒情類散文、敘事類散文、小說、說明文、議論文這五個專題復習,每一個專題梳理出若干考點,幫助學生找尋解題規(guī)律,尋求對策。
第二步,綜合復習,抓“用”,教師依據(jù)實際和命題熱點,使學生知識與能力混聯(lián)合縱,取得實效。一方面,教師要做好取舍,編好練習題,可選擇具有特點的復習資料和模擬試卷,限時守規(guī)去做,然后即時評講,指導答題思路。
另一方面,做好重點突破,針對考試情況,整理學生易錯處常錯處和盲區(qū),擬定突破措施,投入一定的精力。二、對語文基礎知識幾個考點的復習建議要想使我們的學生在中考中取得優(yōu)異的語文成績,就應該重視對語文基礎知識的牢固掌握。
我在語文基礎知識的專題復習上,是從字音、字形、字義,詩文默寫,名著閱讀,口語交際,活動設計這五個考點進行梳理歸納、復習備考。1、字音、字形、字義初中六冊語文課本要求學生識記的字詞在1500個左右。
這需要長期積累、厚積薄發(fā),還需要學生做個有心人,時刻留意生活中有文字的地方。近兩年的考試趨勢是考查字詞在具體語境中的書寫及含義。
我在這方面是將其分為語音、漢字、詞語三個部分進行復習。語音可以從“讀準、寫對”兩方面來總結規(guī)律:讀準,重點讀準多音多義字讀音,形似字讀音,常用但習慣誤讀字讀音,聲母、韻母有細微差別字的讀音;寫對,主要寫對聲母、韻母的細微差別的注音,三拼音節(jié)的注音,聲調的標寫位置。
漢字可以從“辨析、釋義、書寫”三個方面來總結規(guī)律:辨析,主要辨析同音字、形似字;釋義,即理解字的基本義以及在不同語境中的含義;書寫”, 注意書寫端正、整潔,盡量不要勾畫、涂抹。中考語文試卷專門對卷面書寫賦以5分 ,但許多學生因個人習慣養(yǎng)成不良,書寫不合規(guī)范, 甚至有的學生連標點符號該放在田字格中什么位置也不甚清楚;面對這種情況,在復習備考時,教師應抓住機會,也就給了學生真正學會書寫凝聚著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漢字的機會。
詞語可以從“理解、辨析、運用”三個方面來總結規(guī)律:理解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詞的引申義、比喻義;辨析詞的感情色彩;運用詞的適用范圍,詞義的輕重,詞語的搭配,關聯(lián)詞語的選擇。2、詩文默寫這一部分的復習原。
去百度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內容來自用戶:秦大明123
高中生必知100條涉考文化常識
1、【十二生肖】〖中國〗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2、【年齡稱謂】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孩提:指2——3歲的兒童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豆蔻:指女子十三歲及笄:指女子十五歲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而立之年:指三十歲不惑之年:指四十歲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指六十歲古稀之年:指七十歲耄耋之年:指九十歲期頤之年:一百歲
3、【明清科舉考試】(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緒31年廢止)(1)等級:院試(又叫“童試”,縣級考試,童生參加,考上為“生員”,即“秀才”。)鄉(xiāng)試(又叫“秋闈”,省級考試,生員參加,考上為“舉人”。)會試(又叫“春闈”,國家級考試,舉人參加,考上為“貢士”。)殿試(國家級考試,皇帝主考,貢士參加,考上為“進士”。其中,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2)內容:四書五經等,規(guī)定文章格式為“八股文”
4、【古代主要節(jié)日】元日:正月初一,一年開始。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上元:正月十五,張燈為戲,又叫“燈節(jié)”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禱農事。寒食:清明前兩日,禁火三日(吳子胥)
教師總結:圍繞這個中心論點分三段從三個不同角度進行論述: 第二節(jié):闡述了學習的意義。
作者用了五個比喻。論證了 學習的意義在于能夠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第一個比喻:與第二個比喻:說明客觀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可以有所發(fā)展,可以提高。第三個比喻:“直木為輪”第四個比喻(木受繩則直)與第五個比喻(金就礪則利)說明客觀事物經過人工改造,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況。
根據(jù)同樣的道理推論,人只有經過博學才能增長知識,培養(yǎng)品德,鍛煉才干,成為一個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綜上所述,本段是從總論學習的重要性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第三節(jié):闡述了學習的作用。作者用了五個比喻,論證了學習能夠彌補不足。
先用“吾常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來說明學習的作用,接著就用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情況組成四組比喻句, “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從見、聞、陸、水等方面闡明了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處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說明人借助學習,就能彌補自己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質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學習。
綜上所述,本段是從學習的重要作用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 第四節(jié):闡述了學習的方法態(tài)度。
作者用了十個比喻論證學習要逐步積累,要堅持不懈,專心致志。作者先從從正面設喻:積土成山,可以興風雨:積水成淵,可以生蛟龍。
說明學習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接著又從反面設喻“不積跬步”、“不積小流”,說明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
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說明學習要積累。下面就分兩層說明如何做到積累。
然后從 “舍 ”與 “不舍”來論述學習貴在堅持不懈的道理。先用騏驥與駑馬對比,騏驥本身條件雖然很好,如果止于一躍,還達不到十步。
駑馬本身條件雖然差,如果能前進 “不舍”,也可以跑的很遠。接著用朽木與金石對比,說明 “不折 ”與 “可鏤”的關鍵在于 “舍 ”與“不舍”。
最后,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進行對比,說明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心專一,才能獲得成功。綜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從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四 體驗拓展 孔子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與荀子所說的“學不可以已”兩者之間有什么區(qū)別? 學生思考,討論 各抒己見。 教師總結: 荀子的“學不可以已”是通過君子之口說出的,這對糾正人們學習上常犯的不能持之以恒的毛病更有針對性,就強調的程度來看,孔子雖然也“勸學”,但“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這一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對學習目的及其重要性的全面正確是認識,而荀子則認為禮儀道德和知識只有靠后天的學習才能獲得,這就在新的認識的基礎上發(fā)展了儒家的傳統(tǒng),把學習的重要性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五 布置作業(yè) 1、搜集整理古代詩歌中有關勸學詩句。 2、背誦全文。
課后古詩十首龜雖壽 曹 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過故人莊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題破山寺后禪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除鐘磬音。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浣溪沙 蘇 軾 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 政入萬山圍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
如夢令【宋】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 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觀書有感 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1、童趣 沈復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shù)十,驅之別院。
2、《論語十則》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保ā稙檎罚?4.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為政》)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保ā稙檎罚?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粨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人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9.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觀滄?!凡懿贃|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次北固山下》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4.世說新語兩則詠雪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p>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陳太丘與友期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
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p>
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p>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以上是需要背的,由于是我從各地方負值而來,不能保證每個字是正確的,不好意思七上文學常識人教版/七年級 上冊 1 《在山的那邊》——《長江文藝》——王家新 2 《走一步,再走一步》——《當代少年》——莫頓·亨特——美國作家 3 《生命 生命》——《杏林子作品精選》——杏林子——女作家 4 《紫藤蘿瀑布》——《鐵簫人語》——宗璞 5 《童趣》——《浮生六記·閑情記趣》——沈復——清代文學家 6 《理想》——《流沙河詩集》——流沙河 7 《短文兩篇》 《行道樹》——《張曉風選集》——張曉風 《第一次真好》——《無言歌》——周素珊 8 《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落難的王子》——《周國平文集》——周國平 9 《我的信念》——《現(xiàn)代人的智慧》——瑪麗·居里——居里夫人,波蘭人,著名科學家,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 10 《〈論語〉十則》:孔子——春秋時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11 《春》——《朱自清全集。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5.49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