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法律知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法理學的內容。
法理學是每一個法律學習者入門所必須掌握的知識。法律有很多種類,學每一門最開始,都會學習做基本的例如概念,原則,淵源一類的,如果法理學掌握了,那么就是說你可以偷下下懶,直接將法理學的內容套過來 就好。
對于非法律學習者,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在生活中很多的時候都是可以知道你的日常生活的。這個知道不像什么什么主義一類的思想教育,法理學給你的知道是十分的有用的。
社會如果是要進行法律掃盲活動,主要宣傳的就是法理學的一些內容。當然法理學不能完全等于法律基礎知識。法理學主要是學術上的一些內容。
法學體系中的四大類分支學科
1理論法學
即:從總的方面探求法學研究對象的各種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原則和基本規(guī)律的法學分支學科的總稱。
注:理論法學主要不是從認識論的角度劃分出來的結果,而是依據法學的研究對象和方法劃分出來的。那些研究對象比較抽象、研究方法偏重于理論分析的分支學科基本都可列為理論法學,其主要代表是法理學。如果一國法學體系中不設綜合法學這個大的部類,那諸如立法學、法社會學、法解釋學、比較法學等也可視為理論法學。法學邊緣學科中側重于理論研究的也可列為理論法學。
2應用法學
即:旨在直接服務法律實際生活、幫助解決法律實際問題的法學分支學科的總稱。
注:應用法學的研究對象主要是法律實際生活中的經驗材料,其比之理論法學更具有實踐性,它是理論法學的具體化,也是理論法學的資料淵源。但應用法學并非沒有理論,其產生的理論不是用來起跨學科的普遍指導作用,而是為解決本應用學科的實際問題服務的。應用法學的代表性學科是各種部門法學,如憲法學、民商法學、刑法學、程序法學等等,有關法律實務的分支學科,法學邊緣學科中側重于解決實踐問題的分支學科也可列入應用法學。
3歷史法學
即:專門研究法、法的現象以及與法相關問題中的歷史問題的法學分支學科的總稱。
注:歷史法學之所以作為法學體系中的一個專門的類別,主要因為它既包括理論內容(即論從史出),也包括應用內容(即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歷史法學主要研究歷史上不同國家、不同歷史類型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研究研究這些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的實質、內容、形式、特點及其產生、發(fā)展、消亡的規(guī)律等。它主要包括中外法律制度史學、中外法律思想史學、法學史學。
4綜合法學
即:具有相當大的跨越性的法學分支學科的總稱。
注:綜合法學有兩個顯著特征:其一,它的研究對象跨越多種甚至各種法學分支學科;其二,理論、應用和歷史不是各有側重,而是三者兼容并包。法學總論或概論之類是典型的綜合法學。同時也包括立法學、法社會學、法解釋學、比較法學、國際法學等。
民法的概念及特征: 民法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
即自然人、法人、其他非法人組織(甚至可以是政府機構)因從事民事活動而產生的社會關系,才由民法調整。 民法是現代國家重要的基本法之一,指一定社會調整特定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和。
在私有制社會里,財產關系、人身關系一般都發(fā)生在私人之間,民法的作用在于保護私人利益,所以民法又被稱為“私法”。在一些資本主義國家里,除民法典外,又為商人從事商業(yè)活動制訂了商法典,在那里,民法的涵義則限于商法以外的私法。
民法原是大陸法系的用語,英美法系諸國法律文獻用民法一詞往往是專指“大陸法”而言;但有時也指私法,或指商法以外的私法。在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國家,沒有“公法”和“私法”之分,認為民法不是私法。
民法,就其任務來說,是規(guī)定權利主體有無權利、義務的法律,因此是實體法,而不是程序法;就其適用范圍來說,是施行于一國范圍內的法律,因此是國內法,而不是國際法;就其效力來說,是全國范圍內主體間一般通用的法律,因此是普通法,而不是特別法。 作為一個法律概念,民法有實質意義與形式意義之分 我國的民事立法上,確立了以下幾項民法的基本原則: (一) 平等原則 (二) 自愿原則 (三) 公平原則 (四) 誠實信用原則 (五) 守法原則 (六) 公序良俗原則 邀約邀請的種類:1、電話邀約:最常用的方式。
2、面對面邀約:也稱自然邀約。 3、電子郵件、網上聯絡、短信息、傳真邀約:適用于遠距離的朋友。
行政法的特征及含義:1.行政法的概念 所謂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jiān)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jiān)督主體之間發(fā)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fā)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它由規(guī)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guī)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guī)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guī)范行政權監(jiān)督的行政監(jiān)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
某重心是控制和規(guī)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作為行政法調整對象的行政關系主要包括四類:(1)行政管理關系。
即行政機關、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組織等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的過程中,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等行政相對人之間發(fā)生的各種關系。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形成的行政管理關系,是行政關系中的主要部分。
行政主體的大量行政行為,如行政許可、行政征收、行政給付、行政裁決、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大部分都是以行政相對人為對象實施的,從而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產生行政關系。(2)行政法制監(jiān)督關系。
即行政法制監(jiān)督主體在對行政主體及其公務人員進行監(jiān)督時發(fā)生的各種關系。所謂行政法制監(jiān)督主體,是指根據憲法和法律授權,依法定方式和程序對行政職權行使者及其所實施的行政行為進行法制監(jiān)督的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行政監(jiān)察機關等。
(3)行政救濟關系。即行政相對人認為其合法權益受到行政主體做出的行政行為的侵犯,向行政救濟主體申請救濟,行政救濟主體對其申請予以審查,做出向相對人提供或不提供救濟的決定而發(fā)生的各種關系。
所謂行政救濟主體,是指法律授權其受理行政相對人申訴、控告、檢舉和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的國家機關。主要包括受理申訴、控告、檢舉的信訪機關,受理行政復議的行政復議機關,以及受理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
(4)內部行政關系。即行政主體內部發(fā)生的各種關系,包括上下級行政機關之間的關系,平行行政機關之間的關系,行政機關與其內設機構、派出機構之間的關系,行政機關與國家公務員之間的關系,行政機關與法律;法規(guī)授權組織之間的關系,行政機關與其委托行使某種行政職權的組織的關系等等。
在上述四種行政關系中,行政管理關系是最基本的行政關系,行政法制監(jiān)督關系和行政救濟關系是由行政管理關系派生的關系,而內部行政關系則是從屬于行政管理關系的一種關系,是行政管理關系中的一方當事人──行政主體單方面內部的關系。 2.行政法的特征 (1)行政法尚沒有統(tǒng)一完整的實體行政法典這是因為行政法涉及的社會領域十分廣泛,內容紛繁豐富,行政關系復雜多變,因而難以制定一部全面而又完整的統(tǒng)一法典。
行政法散見于層次不同、名目繁多、種類不一、數量可觀的各類法律、行政法規(guī)、地方性法規(guī)、規(guī)章以及其他規(guī)范性文件之中。凡是涉及行政權力的規(guī)范性文件,均存在行政法規(guī)范。
重要的綜合性行政法律在我國和國外主要有:行政組織法、國家公務員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強制法、行政許可法、行政程序法、行政公開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等。 (2)行政法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內容十分豐富:由于現代行政權力的急劇膨脹,其活動領域已不限于外交如國防、治安、稅收等領域,而是擴展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因此,這就決定了各個領域所發(fā)生的社會關系均需要行政法調整,現代行政法適用的領域更加廣泛,內容也更加豐富。 (3)行政法具有很強的變動性 與其他部門法由于社會生活和行政關系復雜多變,因而作為。
在我國未成年人的權利主要包括八個方面的內容: 一、政治權利, 二、人身權利, 三、受教育權利, 四、個人財產所有權, 五、繼承權, 六、社會經濟權, 七、訴訟權利, 八、其他權利。
在這里,我給同學們著重講一講人身權和訴訟權利。 人身權利可以分人格權和身份權兩方面的內容。
首先給大家講講什么是人格權,人格權是基于自然人本身所固有的權利,包括生命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身份權是基于自然人之間的某種關系,某種事件或某種行為而產生的地位、資格等方面的權利,具體來說包括兩個方面: 1、親屬權、撫養(yǎng)權和監(jiān)護權,主要表有: (1)未成年人有要求父母撫養(yǎng)的權利,父母不履行撫養(yǎng)義務時,未成年人有要求父母給付撫養(yǎng)費的權利, (2)家庭中不受虐待、不受遺棄的權利; (3)有隨父姓或隨母姓的權利; (4)無行為能力和限制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有得到監(jiān)護的權利; (5)父母離異后,仍享有被雙方所撫養(yǎng)和教育的權利。 2、知識產權,包括著作權、發(fā)現權、發(fā)明權、專利權等。
訴訟權利,包括 (1)起訴權 (2)不被公開審理的權利 (3)對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訊問和審判時,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場 (4)被告人是未成年人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以后有機會,指導同學們組織模擬法庭,這樣你們對這項權利會有更深的了解。
接下來再給同學們講一講未成年人應承擔的義務,它總共有六點: (1)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 (2)遵守憲法和法律,保守國家秘密,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遵重社會公德的義務 (3)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 (4)保衛(wèi)祖國,依法服兵役的義務 (5)依法納稅的義務 (6)受教育的義務。 以上所講的就是未成年人所享有的權利和所應承擔的義務。
旁征博引些案例會對演說有用嗎?答案是肯定的。
給公司員工做法律知識培訓,一定要認真準備,既要有理論觀點,更要有實例,通過實例來闡明法律法規(guī)的知識,這樣員工聽得懂、記得牢、印象深、效果好。培訓時的氣氛要寬松,有可能的話,把演講稿作為一種道具,擺擺樣子而已,盡可能不要照稿子去讀,那樣會很生動,你可以根據員工聽課時的神態(tài),靈活掌握,聽得入神的內容多講一些,不想聽得內容少講一些,培訓之后,再聽聽員工的反映,不斷充實自己的培訓內容,不斷提高演講的水平,達到培訓的效果。
以上都是通過實踐后獲得的體會,愿對你有所啟發(fā)和幫助。
法律基礎知識是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根據《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課程教學大綱(試行)》中的《法律基礎知識教學大綱(試行)》組織專家學者編寫了本教材。
全書共分為緒論、憲法、刑法、行政法、民法、訴訟法和勞動法等章節(jié)。突出了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目的,每章一練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書中配有知識庫和小錦囊等,形式新穎,生動活潑,具有實用性和指導性的特點。
本書不僅適合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的德育課教學使用,也可以作為學生家長、教育工作者、社會工作者以及關心青少年法制教育人士的參考書。
作為非專業(yè)人士的普通人,應當先學習《憲法》、《民法通則》、《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以及《刑法》、《治安處罰法》、《道路交通管理法》等法律中的基礎知識。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所有法律的基礎和依據,是首先需要學習的。特別是其中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更是要重點學習。
《民法通則》、《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以及《刑法》、《治安處罰法》、《道路交通管理法》等法律,則是同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其中很多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須遵守的原則,應當認真學習。
我們很多人都是勞動者,勞動者要維護自己的權益,并履行好自己義務,《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勞動管理方面的法律是需要學習的。
1.法律:即人類在社會層次的規(guī)則,社會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規(guī)范,以正義為其存在的基礎,以國家的強制力為其實施的手段者。法治和法律要逐漸變得適當寬容以利于社會和諧.法一般限于憲法、法律。法屬于上層建筑范疇,決定于經濟基礎,并為經濟基礎服務。法的目的在于維護有利于統(tǒng)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是統(tǒng)治階級實現其統(tǒng)治的一項重要工具。所以,法是階級社會特有的社會現象,它隨著階級、階級斗爭的產生、發(fā)展而產生和發(fā)展,法律將隨著階級、階級斗爭的消滅而自行消亡。
2.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06-28】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1991-09-04】
酒類流通管理辦法【2005-11-07】
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經營管理辦法(試行)【2005-10-31】
營業(yè)性演出管理條例實施細則(2005)【2005-08-30】
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2005-08-03】
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2005-03-24】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2004-04-30】
文化部關于發(fā)布行業(yè)標準《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yè)場所計算機經營管理系統(tǒng)技術規(guī)范》的通知【2002-11-19】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66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