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文學常識】一,常見借代詞語: 1、桑梓:家鄉(xiāng) 2、桃李:學生 3、社稷、軒轅:國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學 6、烽煙:戰(zhàn)爭 7、巾幗:婦女 8、絲竹:音樂 9、須眉:男子 10、嬋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冊 13、伉儷: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傴僂,黃發(fā):老人 16、桑麻:農(nóng)事 17、提攜,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華蓋:運氣 21、函、簡、箋、鴻雁、札:書信 22、廟堂:朝廷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2、并稱“韓柳”的是韓愈和柳宗元,他們是唐朝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3、一門父子三詞客:蘇洵(老蘇)、蘇軾(大蘇)、蘇轍(小蘇)。 4、豪放派詞人:蘇軾、辛棄疾,并稱“蘇辛”; 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女詞人) 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6、屈原:我國最早的偉大詩人,他創(chuàng)造了“楚辭”這一新詩體,開創(chuàng)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風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他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稱為“孔圣人”, 孟子:被稱為“亞圣”,兩人并稱為“孔孟”。 8、蘇軾稱贊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9、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其詩廣泛深刻的反映社會現(xiàn)實,被稱為“詩史”,杜甫也因此被尊為“詩圣”,有著名的“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10、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史記》(又稱《太史公書》),作者是漢朝的司馬遷,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12本紀、30世家、70列傳、10表、8書,共130篇。
11、“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 12、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
13、《聊齋志異》:是我國第一部優(yōu)秀文言短篇小說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傲凝S”是他的書屋名,“志”是記敘,“異”是奇怪的事情。
14、書法四大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fǔ) 15、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韓非子 道家:莊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 17、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王昌齡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趙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漢武:漢武帝劉徹。
19、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陶潛),他“不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學作品中四大吝嗇鬼:葛朗臺、夏洛克、潑溜希金、阿巴貢。
21、中國吝嗇鬼的典型:嚴監(jiān)生。 三、中國文學之最: 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jīng)》; 最早的愛國詩人——屈原; 最早的田園詩人——東晉的陶淵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邊塞詩人——盛唐的高適和岑參;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詞人——北宋的蘇軾; 古代最杰出的女詞人——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愛國詞人——南宋的辛棄疾; 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的杜甫; 古代寫詩最多的愛國詩人——南宋的陸游; 古代最著名的長篇神話小說——明代吳承恩的《西游記》; 古代最著名的長篇歷史小說——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古代最早寫農(nóng)民起義的長篇小說——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滸傳》; 古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長篇小說——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 古代最杰出的長篇諷刺小說——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古代最早的語錄體散文——《論語》; 古代最早的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左傳》; 古代最早的紀傳體通史——《史記》; 古代最杰出的銘文——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 現(xiàn)代最偉大的文學家——魯迅; 現(xiàn)代最杰出的長篇小說——茅盾的《子夜》; 現(xiàn)代最有影響的短篇小說集——魯迅的《吶喊》。
四、文化常識: 1、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2、三國:魏、蜀、吳。
3、四大古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游記》。 4、“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白蛇傳》。
5、世界四大短篇小說巨匠:契訶夫、莫泊桑、馬克·吐溫、歐·亨利。 6、蘇軾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
7、馬致遠的散曲代表作《天凈沙·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創(chuàng)作了我國古典小說中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紅樓夢》(又稱《石頭記》),它問世后就廣為流傳,深受人們喜愛,還出現(xiàn)了專門研究該書的一門學問即“紅學”,“紅學”現(xiàn)已成為世界文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9、魯迅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 陳毅被稱為“元帥詩人”; 臧克家因詩作多為農(nóng)村題材,有“泥土詩人”之稱; 、田間被聞一多譽為“時代的鼓手”(擂鼓詩人)。 10、歲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13、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14、四庫全書:經(jīng)、史、子。
高考語文閱讀基礎知識點總結 高考語文中的閱讀部分分為文言文閱讀和現(xiàn)代文閱讀兩大塊。
而且站的分值也很大!語文閱讀考試中涉及基礎知識、語文基本能力等試題的分值占重要比重,約百分之八十。所以,語文閱讀做不好,不要急,不要抓狂,這是用“題海戰(zhàn)術”極級不合理的。
這個時候,同學們要做的是抓住基礎知識分,所以,補習基礎知識點才是最為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抓住也基礎知識點的分,高中的語文閱讀失分就不會太多哦,因為,只有百分之十的分數(shù)是需要學生高素質的回答的! 一、文言文閱讀: 文言文閱讀同學們 復習時需要注意避免的問題是:對文言字、詞的理解不夠準確,斷章取義或者脫離句子解釋;對文言語句的翻譯容易漏譯關鍵字詞,或者句子翻譯過于生硬、句子不順暢;對語段內(nèi)容的理解不夠深刻,只從句子表面意思去分析,沒有結合文章主題或者寫作主旨去理解;結合文段談自己的看法只是泛泛而談,沒有明確的觀點和充分材料而導致說服力不強或者表述不太清楚。 一般有默寫、解釋、語段閱讀等題型。
對文言文的復習切忌死記硬背,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整理、歸納、理解才能胸有成竹。對默寫、加點詞解釋等題,學生自我感覺大多良好,但事后發(fā)現(xiàn)往往是錯別字扣分。
要杜絕錯別字不僅要在平時規(guī)范漢字的書寫,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字詞的含義,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才能記得牢,寫得對。文言文語段的理解,重在“理解”,不要滿足于會做課后習題。
把文言文語段當作現(xiàn)代文語段一樣來分析感受,尤其是材料與中心之間的關系要透徹理解。 二、現(xiàn)代文閱讀: 現(xiàn)代文閱讀類型大致有記敘類文字、議論類文字和說明類文字。
1.記敘類文字:比較常見的有敘事散文和小說。敘事散文敘事結構較松散,因此把握中心是難點。
這類文章閱讀的重點是理解“形散神聚”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先理清楚文中講了哪幾件事,再分析這幾件事之間的聯(lián)系是什么,或者這幾件事內(nèi)在有何共同點,找到了事件與事件之間的焦點就找到了文章的“神”,也就是平時說的中心思想。小說閱讀重點要把握的是人物形象。
言行隨心而生,小說中人物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反應了人物的內(nèi)心感受,我們要能透過表象看其本質。記敘類文字的閱讀離不開對作者寫作意圖的揣摩與理解,而其寫作意圖往往由淺層到深層,同學們們對作者的寫作意圖要多問幾個“還有嗎”,要能揣摩到其深層次的內(nèi)涵。
2.議論類文字:關鍵要理清論證思路。一般我們接觸到的論證思路有兩種,一類是演繹型的,一類是歸納型的。
演繹型的議論性文字要理清楚作者用了哪些論據(jù),用什么樣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推導出其論點;歸納型的要理清楚作者提出了什么論點,又是用了哪些論據(jù)如何一點一點加以證明的。把這條思路理清了,那么針對論據(jù)、論證方法、論點而出的題目基本都能在文章中找到答案。
3.說明類文字:閱讀理解要抓住被說明事物的特征,作者可能從幾個角度加以說明,也可能從多個層次加以說明,要分析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關系,從而把握被說明事物的特征。 近年來,文體界線逐漸淡化模糊,各文體間往往形成交叉。
最常見的即議論性文字與說明性文字相結合。閱讀此類文字,首先要把握住說明部分所說的事物特征以及議論部分所議的道理,然后把兩部分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看看說明部分與議論部分內(nèi)在的聯(lián)系,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其真正的寫作意圖。
表達部分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作文所占比重較大,一向廣受關注。近年來作文一般為命題型 ,提供一定的寫作思路 。
文體不限 。由于議論性文字需要嚴密的論證思路,往往不太容易把握,建議同學們 以寫記敘類文字為主。
希望同學們的文章能夠真正抓住生活常態(tài),體現(xiàn)真實情感。這建立在學生對生活善于感受,勤于思考的基礎上。
不要僅僅在作文形式、結構上推新,而忽略了對其內(nèi)容本質的挖掘。在此建議大家不妨回憶一下自己的生活,整理出你覺得有些感觸的小事、片段,仔細思考、品味這些小事、片段,看看有沒有值得一寫的素材,對這樣的素材可以加以收集、整理,形成富有自己個性特點的寫作素材。
如此這般,臨到考時就不怕無話可寫,避免用俗氣的材料、講套話了,而且在自己身上或身邊發(fā)生過的事更容易寫出真實的情感。外在形式上的標新立異只是錦上添花罷了,重要的是用心寫作,以情動人。
我今年大一,去年剛考完,希望我的建議能幫到你。
作文方面:如果你不是特別擅長寫的話,不建議你寫散文,因為現(xiàn)在高考閱卷老師不討喜歡光有辭藻堆砌的文章,如果功底不是很好的話建議不要寫。
大多數(shù)會寫成議論文,首先需要多看優(yōu)秀議論文的結構,寫的時候可以挪用,內(nèi)容方面,多多掌握事例,還有一些文章報紙上對一些事件深刻有力的評價建議背下來。不要寫小說和詩歌。
最后一點就是字要工整干凈。
閱讀方面:人物傳記類得分較高,散文類得分普遍較低。閱讀方面,你要多做題,但是不要刷題,研究甚至可以背誦個別題的答案,在考試的時候有些答案語句是可以借鑒的,這一點非常有用,每次做完題,都要仔細研究答案。
祝你高考成功,每個高三的娃娃都不容易~
散文鑒賞,重點是把握其“形”與“神”的關系。
散文鑒賞應注意以下幾點: 1.讀散文要識得“文眼”。 凡是構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寫得含蓄的詩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
鑒賞散文時,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畫龍點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領會作者為文的緣由與目的?!拔难邸钡脑O置因文而異,可以是一個字、一句話、一個細節(jié)、一縷情絲,乃至一景一物。
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讀散文要抓住線索,理清作者思路,準確把握文章的立意。
結構是文章的骨架,線索是文章的脈絡,二者是緊密聯(lián)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線索,便可對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而且也是對作者謀篇布局本領的鑒賞,從而透過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傳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線索通常有以下幾種:⑴以事物的形象為線索,如巴金的《燈》;⑵以感情的發(fā)展為線索,如楊朔的《荔枝蜜》;⑶以時間順序為線索,如劉白羽的《長江三日》;⑷以空間順序為線索,如朱自清的《綠》;⑸以人物活動為線索,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6)以事理為線索,如唐韜的《瑣憶》。 3.注意散文表現(xiàn)手法的特點,深入體會文章的內(nèi)容。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為了使讀者具體感受到所寄寓的豐富內(nèi)涵,作者常常對所寫的事物作細致的描繪和精心的刻畫,就是所謂的“形得而神自來焉”。我們讀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點,由“形”見“神”,深入體會文章內(nèi)容。
4.注意展開聯(lián)想,領會文章的神韻。 聯(lián)想的方式有:①串聯(lián)式:如《獵戶》“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②輻射式:如《土地》以“土地”為中心生發(fā)開去,寫“熱愛生活,保衛(wèi)土地,建設土地”;③假托式:如《白楊禮贊》;④屏風式:如《風景談》。
注意豐富的聯(lián)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到虛,這樣才能體會到文章的神韻,領會到更深刻的道理。 5.品味散文的語言。
一大特色是語言美。好散文語言凝練、優(yōu)美,又自由靈活,接近口語。
優(yōu)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詩情、畫意。杰出的散文家的語言又各具不同的語言風格:魯迅的散文語言精練深邃,茅盾的散文語言細膩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語言氣勢磅礴,巴金的散文語言樸素優(yōu)美,朱自清的散文語言清新雋永,冰心的散文語言委婉明麗,孫犁的散文語言質樸,劉白羽的散文語言奔放,楊朔的散文語言精巧。
何為的散文語言雅致。一些散文大家的語言,又常常因內(nèi)容而異。
如魯迅的《紀念劉和珍君》的語言,鋒利如匕首;《好的故事》的語言,絢麗如云錦;《風箏》的語言,凝重如深潭。體味散文的語言風格,就可以對散文的內(nèi)容體味地更加深刻。
了解情技 6.了解情技 了解情技即弄清抒情散文的寫作技巧,也就是高考考點要求的“能鑒賞作品的表達技巧”。因此掌握諸如渲染、鋪墊、象征、伏筆、照應、懸念、襯托、過渡等技巧有利于鑒賞散文,把握美文實質。
散文:是一種自由、靈活的抒寫見聞感受的文體,專指用凝練、生動、優(yōu)美的文學語言寫成的敘事、記人、狀物、寫景、喻理的文藝性文體。
散文知識梳理:1.散文的分類:敘事散文:①記人散文;②敘事散文;2.空間轉換廣;3.事件關聯(lián)多;4.表達方式活;5.結構全文巧。
積累與運用:1.從自己所掌握的文庫(比如高考優(yōu)秀作文)中,找出幾篇經(jīng)典的散文(敘事散文、議論散文和抒情散文分別找一些),好好品讀,試著分析它的成功處,學習并模仿它來寫自己的作文。2.以自己所熟悉或喜愛的散文對象,分析它的結構特點。3.結合高考備考,重點品讀部分議論散文:(1)分析這些文章中觀點與材料的關聯(lián)(2)分析這些文章的結構方法,并仿照其結構訓練作文(3)分析這些文章的語言特點,并嘗試把它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
第一版塊:古詩文閱讀與鑒賞(7題33分) 1.名句名篇默寫題與文學常識題 知識范圍:課標建議的60個背誦篇目;文學常識以中國古代作家為主及60個背誦篇目名稱、作家及朝代。
默寫時要注意: (1)今年高考是四選三選默,選擇最有把握的幾句來填寫,千萬不要多默。 (2)字跡一定要工整清楚,嚴禁潦草,切勿賣弄書法。
(建議拿到試卷就先填寫默寫內(nèi)容) (3)要求“一字不差”。如默寫內(nèi)容印象不深,可先記得幾個字默幾個字,后面想起來了再默。
注意詩歌中有固定含義的意象: ⒈離別類:雙鯉、尺素(遠方來信),月亮(思鄉(xiāng)或團圓),鴻雁(游子思鄉(xiāng)懷親或羈旅傷感),寒蟬(悲涼),柳(喻離別留念或代故鄉(xiāng)),芳草(離愁別恨),鷓鴣鳥(叫聲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艱辛或離愁別緒),南浦(送別之地),芭蕉(離情別緒),燕(惜春或戀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變遷,或傳書敘離情或游子漂泊),關山(思家),長亭短亭(送別),陽關曲(送別的歌聲)。 ⒉情愛類:蓮(音同“憐”表達愛情),紅豆(男女愛情或友誼),紅葉(傳情之物)。
⒊人格類: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殘敢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潔),松(傲霜斗雪堅守節(jié)操), ⒋悲情類:梧桐(象征悲涼),烏鴉(衰敗荒涼),杜鵑鳥或子規(guī)(象征凄涼哀傷或思家思歸),⒌其它類:昆山玉(人才),折桂(科舉及第),采薇(隱居生活),南冠(囚犯),柳營(軍營)。 東籬(高雅,潔身自好) ■第二種類型:分析意境類(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問:這首詩歌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氛圍? 變式問: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 這首詩歌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A。
意境(氛圍)特點術語有: 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恬靜安謐,雄奇優(yōu)美生機勃勃,富麗堂皇,肅殺荒寒瑰麗雄壯,虛幻飄渺凄寒蕭條繁華熱鬧等。 B。
思想感情術語: 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jié)操、憂國憂民等。 ■第三種類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義) 詩歌就題材(內(nèi)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類,據(jù)此可了解詩歌主旨: ⑴詠史懷古詩:憑吊古跡古人來借古諷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樣建功立業(yè)。
(寫古跡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詩: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運用比喻象征擬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 (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邊塞征戰(zhàn)詩:或抒寫報國立功壯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對開邊拓土窮兵黷武的統(tǒng)治者的諷刺和規(guī)勸。
⑷羈旅思鄉(xiāng)詩:寫游子漂泊的羈旅愁苦;或所見所聞所感觸發(fā)的思念故鄉(xiāng)的鄉(xiāng)愁。(常有月、柳、雁、書信及夢境幻覺的描寫 ⑸送別留念詩:或表達別時留戀;或表達別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達彼此勉勵。
⑹田園山水詩:借寫山林田園的閑適美好,表達對世俗與現(xiàn)實的不滿、向往寧靜平和的歸隱思想,或表達自己遺世獨立,保持節(jié)操品性的情懷。 ⑺即事感懷詩:或憂國憂民;或反映離亂;或渴望建功立業(yè);或仕途失意閨中懷人;或謳歌河山。
⑻閨怨閨愁詩:或表達對戍邊丈夫的思念,或寫春光(青春)易逝,光陰不再的感傷,或表達對戰(zhàn)爭的厭惡。 (我們認為不會考,但是課本中有,我們還是要了解一點。)
■第四種類型:表達技巧類(著眼于全篇整體或局部) 常式問:這首詩歌采用了何種寫作手法? 變式問:這首詩歌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技巧)?或:詩人是怎樣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 寫作手法(技巧)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類: 第一種:描寫景物的方法: ⒈從直接與間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側面描寫,虛寫(想象聯(lián)想)與實寫; ⒉運用修辭手法:比喻對比夸張比擬)(高考??迹┙璐p關反問設問、反問、互文; 3.運用表現(xiàn)手法來寫:襯托對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迹┫笳?、鋪陳,白描。 4.從景物的動靜角度來寫:動景靜景結合,或以動寫靜,以靜寫動;(高考??迹?5.從觀察的層次來寫:遠看與近觀結合,仰視平視與俯視結合;空間的上下結合,高低結合。
⒍從調動感覺的角度來寫:視覺(形和色),聽覺(聲),嗅覺(氣味),味覺,觸覺;或通感。 第二種:描寫人物的方法 ⒈從直接與間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側面描寫,虛寫(想象聯(lián)想)與實寫; 2.運用具體描寫手段: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外貌描寫、心理描寫、細節(jié)描寫 ⒊運用修辭手法來寫人:比喻對比夸張比擬借代雙關反問設問、反問、反語; ⒋運用表現(xiàn)手法來寫:襯托對比渲染烘托象征、鋪陳,白描。
第三種: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運用抒情與議論的表達方式來抒發(fā)情感 2、間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諷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 第四種:結構(構篇)方式 對比,前后照應,問與答,卒章顯志,總分,虛實結合,(高考??迹┻^渡,詳略,人稱,設置懸念,欲揚先抑、■第五種類型:語言煉字類 常式問:這一聯(lián)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變式問: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煉實詞:動。
第一板塊:語言知識與運用1.字音字形辨析題○字形題【答題技巧】基本方法:以“義”定“形”①從形旁入手。
②從詞義入成手。③從詞語的結構入手。
④從成語的出處入手?!敬痤}知識】①因形近而錯。
②因音同或音近而錯。③受上一個字或下一個字的影響而錯。
④因音近義通而錯。⑤因音同音近而錯。
○字音題【答題技巧】①常見多音字標“次讀音”正確可能性大,標“常讀音”正確的可能性小。形聲字標“不同聲旁讀音”的正確可能性大,標“同聲旁讀音”的正確可能性小。
常見字標音正確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會標錯音。
②善用排除法?!敬痤}知識】①正確把握形聲字的讀音,利用形聲字聲旁能表讀音的功能識記一些難讀字;記住形聲字的聲旁字與字的讀音不一致的字。
②注意區(qū)別形近字。③注意多音多義字的讀音。
多音多義的讀音是考查的重點。多音常常是因為“多義”,所以因義定音是多音字正音的重要方法。
④注意口語與書面語的讀音區(qū)別。⑤注意一般詞語與專用詞語的讀音區(qū)別。
2.詞語運用題【答題技巧】①語素分析,“留同析異”,分析出不同的語素進行組詞再作區(qū)別。②語境分析,對詞語的運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應的信息,重點是使用場合上的搭配。
③語素都不相同的詞語,重點從用法方面考慮。【答題知識】掌握實詞的意義(包括本義、比喻義、引申義)和用法。
辨析近義詞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把握詞義,辨析用法,體悟語境3.成語辨析題【答題技巧】①弄清所用成語的前后語境,盡可能找出句中相關暗示信息。②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語越要注意陷阱。
③特別陌生的成語往往是對的?!敬痤}知識】搞清成語意思(本義引申義比喻義)是前提,考察語境是基本切入點。
重點:①注意易望文生義的成語。②注意有兩個意義的成語。
③注意含有相同語素的成語是否混用。④注意成語潛在的褒貶色彩。
⑤注意成語的固定陳述對象。⑥注意謙敬成語是否誤用。
⑦注意只用于否定句的成語。⑧考慮成語的語法特點(詞性,搭配以及和前后語境是否重復或矛盾)。
4.病句辨析題【答題技巧】①注意題干的要求,看清選擇的是有語病的還是無語病的一項。特別要注意若題干有“表意不明”要求,還應從句子有無歧義、矛盾上去考察。
②做題思路:檢查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詞語是否搭配→推敲詞語有否重復→關聯(lián)詞位置是否正確→→并列短語或句子語序是否合理→個別短語有否歧義→句子是否符合邏輯。③善用排除法。
常見13類語病句子模型:⑴并列成分要注意內(nèi)部排序 ⑵并列結構作句子成分要分別和各項都能搭配⑶多個句子共一個主語,該主語和各句要都能搭配 ⑷考慮正反兩面是否照應⑸誤把賓語的長定語當賓語 ⑹有介詞或連詞要考慮使用是否得當或是否缺少主語⑺有兩種表述方式的要注意兩種結構是否雜糅⑻如有數(shù)量短語或介詞結構就看是否產(chǎn)生歧義⑼禁止,避免,防止,忌等有否定味,不需再用否定詞⑽多重否定或否定加反問要看句意是否造成表意相反⑾有代詞的句子要注意指代是否明確或代詞是否多余⑿句子有多重定語或多重狀語,考慮是否語序不當。⒀有關聯(lián)詞就要注意位置和搭配是否得當。
5.語言連貫題【答題技巧】①看清題干要求,明白答題方向。②尋找題中暗示,找準突破口(解題關鍵處)。
解答排序題的要領是:①找準起始句和總結句。②發(fā)揮句中以下暗示性詞語的作用:代詞,關聯(lián)詞,重復出現(xiàn)的詞和體現(xiàn)語段層次的其它詞。
③尤其注意句子之間的時間,空間和邏輯順序。6.語段壓縮與擴展題○語段壓縮題【答題技巧】①看清題干要求,確定壓縮方向。
②辨明語段類型,確定主要信息:○語句擴展題【答題技巧】①看清題干要求,明確擴展要求。②注意被擴展語句的照應和暗示性詞語。
③原詞句不能少。7.句式仿寫題(仿修辭,仿句式,仿內(nèi)容)【答題技巧】①注意題干要求。
②回應題中照應和暗示性詞語。③修辭手法要符合事理和情理。
④其中尤其要注意比喻的恰當性以及它與后面派生句子的搭配。8.句式變換題。
9.綜合改錯題和語言簡明題(注意看清題干提示的答題方向)10.語言得體①根據(jù)交際的目的來決定:說什么內(nèi)容②根據(jù)交際的對象來決定:用詞得體(不大詞小用或小詞大用);正確使用謙敬詞。③根據(jù)交際的場合來決定:公共與私交場合,莊重與隨意等④根據(jù)交際的手段來決定:選用書面語體(視覺語言)或口頭語體(聽覺語體)11.其它實用類語用題○對聯(lián):注意既“對”(短語結構相同,字數(shù)相同,末字仄起平落)又“聯(lián)”(內(nèi)容相關)。
○公益廣告:字數(shù)一般10—30字。要有修辭手法,有情感,有創(chuàng)意,更要符合題意。
○圖文轉換:內(nèi)容上,扣住話題,通過比較,抓主干信息,去次要信息;形式上:縱橫對比,運用比較的說明方法進行表述第二板塊:古詩文閱讀與鑒賞1.文言文閱讀預備知識一:如何讀懂選文①先讀最后一道題目,了解大致內(nèi)容和主要事件。②然后帶著“何人?”、“何時何地做何事?”、“結果怎樣?”、“為什么?”等問題對文段用心地默讀文章,以“事件”為依據(jù)對文章分層,理清文章思路。
③遇到實在不懂的字詞,不必著急,同時必須用?或其他記號來。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11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