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地球上某點的經度為東經112°21′,求該點所在高斯投影6°帶和3°帶的帶號及中央子午線的經度?
9.若我國某處地面點P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標值為:x=3102467.28m,y=20792538.69m。問:
(1)該坐標值是按幾度帶投影計算求得。
(2) P點位于第幾帶?該帶中央子午線的經度是多少?P點在該帶中央子午線的哪一側?
(3)在高斯投影平面上P點距離中央子午線和赤道各為多少米?
10.什么叫絕對高程?什么叫相對高程?
11.根據“1956年黃海高程系”算得地面上A點高程為63.464m,B點高程為44.529m。若改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則A、B兩點的高程各應為多少?
12.用水平面代替水準面,地球曲率對水平距離、水平角和高程有何影響?
13.什么是地形圖?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14.何謂比例尺精度? 比例尺精度對測圖有何意義?試說明比例尺為1∶1000和1∶2000地形圖的比例尺精度各為多少。
15.試述地形圖矩形分幅的分幅和編號方法
8. 6°帶 N=19 L=111°
3°帶 n=37 l =111°
9. (1) 6 °帶;(2)第20帶,L20 =117°E,東側;
( 3)距中央子午線292538.69 m ,距赤道 3102467.28 m
11. HA =63.435 m ; HB =44.500 m
14. 1∶1000 0.1m ; 1∶2000 0.2m
15. 12.356cm , 6.178cm
16. 22400m2
17. -16′46″
18. αAB =178°48′
19. Am =263°10 ′
20. ∠1=αBA - αBD ; ∠2=αCB - αCA ; ∠3=αDC - αDB
21. αAC =301°58′31″; αAD =39°27′26″;
αBC =227°55′19″; αBD =122°59′32″
24. H50H163040
25. 1∶10萬;L=97°E ,B=38°N
去百度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內容來自用戶:sfa7247 工程測量基本知識工程測量學,研究工程建設在規(guī)劃設計、建筑施工、運行管理各個階段所進行的各項測量工作的理論、方法、技術。
工程測量的任務包括建立測量控制網;提供規(guī)劃設計所需要的地形圖、斷面圖和其他有關資料;工程施工放樣,施工測量,竣工測量;工程運行管理期間的沉陷、位移、變形等安全監(jiān)測工作。一、基礎知識測量工作中,地面點的空間位置是用坐標和高程來表示(確定)的。
表示地面點平面位置的常用坐標有地理坐標、平面直角坐標,小范圍內也可用極坐標;高程是地面點到大地水準面的鉛垂距離,稱為該點的絕對高程,也稱海拔。目前,我國以黃海平均海水面作為大地水準面。
1985年決定采用新確定的黃海平均海水面作為我國的高程起算面,稱為“1985年黃海高程系”。之前,我國曾以天津大沽平均海水面作為大地水準面。
距離、水平角及高程是確定地面點相對位置的三個基本幾何要素,則距離測(丈)量、水平角測量及高程測量是測量的基本工作。結合工作實際,本著學習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的原則,現重點學習距離丈量、普通水準測量(高程、視距、斷面測量)。
二、距離丈量地面點的平面位置是該點投影到水平面上的位置,因此,兩點之間的圖上距離是指兩點之間的水平距離。距離丈量一般是丈量兩點之間的水平距離,如果測得的是傾斜距離,就要進行折算。
圖。
測量技術是一門具有自身專業(yè)體系、涵蓋多種學科、理論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的前沿科學。
而熟知測量技術方面的基本知識,則是掌握測量技能,獨立完成對機械產品幾何參數測量的基礎。 1.1 測量的定義 一件制造完成后的產品是否滿足設計的幾何精度要求,通常有以下幾種判斷方式。
測量:是以確定被測對象的量值為目的的全部操作。在這一操作過程中,將被測對象與復現測量單位的標準量進行比較,并以被測量與單位量的比值及其準確度表達測量結果。
例如用游標卡尺對一軸徑的測量,就是將被對象(軸的直徑)用特定測量方法(用游標卡尺測量)與長度單位(毫米)相比較。若其比值為30.52,準確度為±0.03mm,則測量結果可表達為(30.52±0.03)mm。
任何測量過程都包含:測量對象、計量單位、測量方法和測量誤差等四個要素。 測試:是指具有試驗性質的測量。
也可理解為試驗和測量的全過程。 檢驗:是判斷被測物理量是否合格(在規(guī)定范圍內)的過程,一般來說就是確定產品是否滿足設計要求的過程,即判斷產品合格性的過程,通常不一定要求測出具體值。
因此檢驗也可理解為不要求知道具體值的測量。 計量:為實現測量單位的統(tǒng)一和量值準確可靠的測量。
1.2 測量基準 測量基準是復現和保存計量單位并具有規(guī)定計量單位特性的計量器具。在幾何量計量領域內,測量基準可分為長度基準和角度基準兩類。
長度基準:1983年第十七屆國際計量大會根據國際計量委員會的報告,批準了米的新定義:即“一米是光在真空中在1/299 792 458秒時間間隔內的行程 圖1-1 長度計量檢定系統(tǒng)表(簡化)長度”。根據米的定義建立的國家基準、副基準和工作基準,一般都不能在生產中直接用于對零件進行測量。
為了確保量值的合理和統(tǒng)一,必須按《國家計量檢定系統(tǒng)》的規(guī)定,將具有最高計量特性的國家基準逐級進行傳遞,直至用于對產品進行測量的各種測量器具。圖1-1為長度(端度)計量檢定系統(tǒng)表(簡化)。
角度基準:角度量與長度量不同。由于常用角度單位(度)是由圓周角定義的,即圓周角等于360°,而弧度與度、分、秒又有確定的換算關系,因此無需建立角度的自然基準。
1.3 量塊 量塊是一種平行平面端度量具,又稱塊規(guī)。它是保證長度量值統(tǒng)一的重要常用實物量具。
除了作為工作基準之外,量塊還可以用來調整儀器、機床或直接測量零件。 一般特性:量塊是以其兩端面之間的距離作為長度的實物基準(標準),是一種單值量具,其材料與熱處理工藝應滿足量塊的尺寸穩(wěn)定、硬度高、耐磨性好的要求。
通常都用鉻錳鋼、鉻鋼和軸承鋼制成。其線脹系數與普通鋼材相同,即為(11.5±1)*10-6 /℃,尺穩(wěn)定性約為年變化量不超出±0.5~1μm/m。
結構:絕大多數量塊制成直角平行六面體,如圖1-2所示;也有制成φ20的圓柱體。每塊量塊都有兩個表面非常光潔、平面度精度很高的平行平面,稱為量塊的測量面(或稱工作面)。
量塊長度(尺寸)是指量塊的一個測量面上的一點至與量塊相研合的輔助體(材質與量塊相同)表面(亦稱輔助表面)之間的距離。為了消除量塊測量面的平面度誤差和兩測量面間的平行度誤差對量塊長度的影響,將量塊的工作尺寸定義為量塊的中心長度,即兩個測量面的中心點的長度。
精度:量塊按其制造精度分為五個“級”:00、0、1、2和3級。00級精度最高,3級最低。
分級的依據是量塊長度的極限偏差和長度變動量允許值。量塊生產企業(yè)大都按“級”向市場銷售量塊,此時用戶只能按量塊的標稱尺寸使用量塊,這樣必然受到量塊中心長度實際偏差的影響,將反制造誤差帶入測量結果。
在量值傳遞工作中,為了消除量塊制造誤差對測量的影響,常常按量塊檢定后得到的實際尺寸使用。各種不同精度的檢定方法可以得到具有不同測量不確定度的量塊,并依此劃分量塊的等別,如圖1-1所示。
檢定后的量塊可得到每量塊的中心長度的實際偏差,顯然同一套量塊若按“等”使用可以得到更高的測量精度(較小的測量不確定度)。但由于按“等”使用比較麻煩,且檢定成本高,固在生產現場仍按“級”使用。
使用:單個量塊使用很不方便,故一般都按序列將許多不同標稱尺寸的量塊成套配置,使用時根據需要選擇多個適當的量塊研合起來使用。通常,組成所需尺寸的量塊總數不應超過四塊。
例如,為組成89.765mm的尺寸,可由成套的量塊中選出1.005、1.26、7.5、80mm四塊組成,即 89.765 ………所需尺寸 -) 1.005 ………第一塊 88.76 -) 1.26 ………第二塊 87.5 -) 7.5 ………第三塊 80 ………第四塊 注意事項:量塊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量塊必須在使用有效期內,否應及時送專業(yè)部門檢定。 ②所選量塊應先放入航空汽油中清洗,并用潔凈綢布將其擦干,待量塊溫度與環(huán)境濕度相同后方可使用。
③使用環(huán)境良好,防止各種腐蝕性物質對量塊的損傷及因工作面上的灰塵而劃傷工作面,影響其研合性, 。 ④輕拿、輕放量塊,杜絕磕碰、跌落等情況的發(fā)生。
⑤不得用手直接接觸量塊,以免造成汗液對量塊的腐蝕及手溫對測量精確度的影響。 ⑥使用完畢應,先用航空汽油清洗量塊,并擦干后涂上防銹脂放入專用。
長度的測量
1、長度的測量是物理學最基本的測量,也是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技能。長度測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主單位是 m ,常用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納米(nm)。
3、主單位與常用單位的換算關系: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單位換算總結: (1)10進制:m-dm-cm-mm(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換算進率為10)
(2)100進制:km-m-mm-um-nm(相鄰了個行為之間的換算進率是
1000)
單位換算的過程:口訣:“系數不變,等量代換”。
4、長度估測:黑板的長度2.5m、課桌高0.7m、籃球直徑24cm、指甲寬度 1cm、鉛筆芯的直徑1mm 、一只新鉛筆長度1.75dm 、手掌寬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刻度尺的使用規(guī)則:
A、“選”: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刻度尺。
B、“觀”:使用刻度尺前要觀察它的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刻度尺上沒相鄰的兩個最小刻度之間的距離)。
C、“放”用刻度尺測長度時,尺要沿著所測直線(緊貼物體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損的零刻線。(用零刻線磨損的的刻度尺測物體時,要從整刻度開始,用末端讀數減去起點讀數即可)
D、“看”: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
E、“讀”: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記”: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也可表達為:測量結果由準確值、估讀值和單位組成)。
練習:有兩位同學測同一只鋼筆的長度,甲測得結果12.82cm,乙測得結果為12.8cm。如果這兩位同學測量時都沒有錯誤,那么結果不同的原因是:兩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這兩位同學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則乙 同學的結果錯誤。原因是:沒有估讀值。
大地測量學中測定地球大小,指測定地球橢球的大??;研究地球形狀,指研究大地水準面形狀;測定地面點的幾何位置,指測定以地球橢球面為參考的地面點位置。
將地面點沿法線方向投影于橢球面上,用投影點在橢球面上的大地經度、大地緯度表示點的水平位置,用地面點至投影點的法線距離表示該點的大地高程。這點的幾何位置也可以用一個以地球質心為原點的空間直角坐標系中的三維坐標表示。
大地測量工作為大規(guī)模的測制地形圖提供水平控制網和高程控制網;為開發(fā)礦山、興修水利、發(fā)展交通等經濟建設提供控制基礎;為發(fā)射導彈和航天器提供地面點的精確坐標和地球重力場數據;為地球物理學、地球動力學、地震學的研究任務提供測量數據。簡史 大地測量學歷史悠久。
公元前世紀,亞歷山大的埃拉托色尼利用在兩地觀測日影的方法,首次推算出地球子午圈的周長,也是弧度測量的初始形式。724年 ,中國唐代的南宮說等人在張遂(一行)指導下在今河南省境內實測了一條長約300千米的子午弧,并測同一時刻南北兩點的日影長度,推算出緯度1°的子午弧長。
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實測弧度測量。其他國家也相繼進行過類似的工作。
17世紀以前,由于工具簡單,技術水平低,所得結果精度不高。1617年荷蘭W.斯涅耳首創(chuàng)三角測量法,克服了直接丈量距離的困難。
隨后又有望遠鏡、水準器、測微器等的發(fā)明,測量儀器制造逐漸完善,精度提高,為大地測量學的發(fā)展奠定了技術基礎。17世紀末,英國I.牛頓和荷蘭C.惠更斯從力學觀點研究地球形狀,提出地球是兩極略扁的橢球體。
1735~1741年法國科學院派兩支測量隊分別在赤道附近的秘魯和北極圈附近的拉普蘭進行弧度測量,證實地球是兩極略扁的橢球體。中國清代康熙年間為編制《皇輿全圖》,實施了大規(guī)模天文大地測量。
這次測量中,發(fā)現高緯度的東北地區(qū)每度子午弧比低緯度的河北地區(qū)的要長,這個發(fā)現比法國早。1730年英國西森發(fā)明經緯儀,促進了三角測量的發(fā)展。
1743年法國克萊羅發(fā)表了《地球形狀理論》,指出用重力測量精確求定地球扁率的方法。1806年法國的A.-M.勒讓德和1809年德國的C.F.高斯分別發(fā)表了最小二乘法理論,產生了測量平差法。
1849年英國Sir G.G.斯托克斯創(chuàng)立用重力測量成果研究水準面形狀的理論。1880年瑞典耶德林提出懸鏈線狀基線尺測量方法,繼而法國制成因瓦基線尺,使丈量距離的精度明顯提高。
19世紀末和20世紀30年代,先后出現了擺儀和重力儀,使重力點數量大量增加,為研究地球形狀和地球重力場提供大量重力數據。1945年蘇聯(lián)的M.C.莫洛堅斯基提出,不需要任何歸算,可以直接利用地面重力測量數據嚴格求定地面點到參考橢球面的大地高程,直接確定地球表面形狀,這一理論已被許多國家采用。
20世紀40年代,電磁波測距儀的發(fā)明,克服了量距的困難,使導線測量、三邊測量得到重視和發(fā)展。1957年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后,產生了衛(wèi)星大地測量學,使大地測量學發(fā)展到一個新階段。
導航衛(wèi)星多普勒定位技術,能夠以±1米或更高的精度測定任一地面點在全球大地坐標中的地心坐標。衛(wèi)星雷達測高技術,可測定海洋大地水準面的起伏。
新發(fā)展起來的衛(wèi)星射電干涉測量技術,可以測定地面上相距幾十千米的兩點間的基線向量在全球坐標系三軸方向上的基線分量,即兩點間的3個坐標差。衛(wèi)星大地測量學仍在發(fā)展中,具有很大的潛力。
分支 大地測量學包括幾何大地測量學、物理大地測量學、衛(wèi)星大地測量學、海洋大地測量學和動態(tài)大地測量學。幾何大地測量采用一個與地球外形最接近的旋轉橢球代表地球形狀,用幾何方法測定它的形狀和大小,并以該橢球面為參考研究和測定大地水準面,以及建立大地坐標系,推算地面點的幾何位置。
物理大地測量用一個同全球平均海水面位能相等重力等位面即大地水準面代表地球的實際形狀,在地球表面進行重力測量,并用地面重力測量數據研究大地水準面相對于地球橢球面的起伏。衛(wèi)星大地測量利用衛(wèi)星在地球引力場中的軌道運動,從盡可能均勻分布在整個地球表面上的十幾個至幾十個跟蹤站,觀測至衛(wèi)星瞬間位置的方向、距離或距離差,積累對不同高度不同傾角的衛(wèi)星的長期(數年)觀測資料,可以綜合解算地球的幾何參數和物理參數,以及地面跟蹤站相對于地球質心的幾何位置。
請采納評分下測量學基礎的應用/。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60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