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代:不直說事物的名稱,而是用與本事物有密切關系的事物來代替本事物。
設問:為了揭示下文,強調某種觀點而有意提問
反問 :以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內容,肯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否定的,否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肯定的
比喻:是找出兩個事物之間的相似點,有相似點才能構成比喻,另外比喻就要有本體喻體和喻詞;
對偶:主要針對句子的結構而言,構成對偶的上下句之間必須字數(shù)相同,意思相對或相反,兩句才能構成對偶。
反語:就是用褒詞表達貶意。如"多么美麗的名稱-進取性",這里的"多么美麗的名稱"是褒詞但表貶意。
頂針:是指把前一句結尾的詞語作為后一句起頭的詞語的修辭方法。例如:竹葉燒了,還有竹枝,竹枝斷了,還有竹鞭;竹鞭砍了,還有竹根。
摹狀:是指對事物的形狀、聲音、色彩如實的摹寫的一種修辭方法。如:他們輕輕的劃著船,般兩邊的水嘩、嘩、嘩。
迭字:是指:就是一個字重復使用,例如:綠油油的水草。
雙關: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利用語義和語音的條件,有意使語意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這種修辭方法就是雙關。雙關有四種:1.諧音雙關。2.語意雙關。3.音、形雙關。4.音、形、義雙關。
諱飾:遇到忌諱的事物不便直說,而用旁的話來代替它、裝飾它的一種修辭方法。
排比:把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詞語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種修辭方法。
夸張:運用豐富的想像,在客觀現(xiàn)實的基礎上有目的的擴大或縮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強表達效果的一種修辭方法。
反復:為了強調某種意思,突出某種感情,有意重復使用某些詞語或句子的一種修辭方法。
擬人:借助豐富的想像,把事物摹擬成人來寫的一種修辭方法。
比喻可以使被描寫的事物形象鮮明生動,加深人們的印象,用它來說明道理時,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便于人們理解。 反問在于突出地強調所要表達的意思,所說的話具有一種不可辯駁的氣勢。 反復 能夠強調某種思想,突出某種感情。 反語 能增加說話或寫文章的幽默感與諷刺性,具有特殊的表達效果。 對偶 能夠使句子結構整齊勻稱,讀起來瑯瑯上口,聽起來和諧悅耳,便于記憶和傳誦。 夸張 能夠增強表達效果,突出事物的形象特征。 設問 能夠揭示下文,強調某種觀點。 借代:比較含蓄,能使描寫對象更形象。 排比 能夠使句子結構整齊,語調協(xié)調,說理周密,表現(xiàn)充沛,論證雄辯,氣勢磅礴。擬人 能夠把甲事物借助豐富的想像摹擬成乙事物。
1、比喻和比擬的辨析 (1)反映事物間的關系不同。
比喻是以甲喻乙,兩者有相似點,是相似關系;比擬是以甲擬乙,兩者融為一體,是交融關系。 [例1]霎時間,東西長安街成了喧騰的大海。
[例2]青蛙唱著戀歌,給荷塘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例1以“喧騰的大?!北茸鳠狒[的“東西長安街”,有相似點:例2把“青蛙”模擬成“歌手”來描述,兩者融為一體。
所以,例1是比喻,例2是比擬。 (2)表達的結構方式不同。
比喻的本體和喻體一主一從,本體或出現(xiàn)或不出現(xiàn),而喻體必須出現(xiàn);比擬的本體和“擬體”成為一統(tǒng),本體必須出現(xiàn),“擬體”不出現(xiàn)。 [例3]曙色像一片翠藍的水,流動在原野的盡頭。
[例4]曙色流動在原野的盡頭。 例3出現(xiàn)了喻體“一片翠藍的水”和比喻詞“像”,例4只出現(xiàn)本體“曙色”和比擬詞語“流動”。
所以,例3是比喻,例4是比擬。 (3)表達的效果不同。
比喻重在用淺近的形象的事物去說明深奧的抽象的事物;比擬重在用模擬的方法描述人或物的行為狀態(tài)。例3和例4能夠達到各自的表達效果。
2、借喻和借代的辨析 (1)相同點:它們都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體不出現(xiàn)。 [例1]黑夜,靜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黎明的到來畢竟是無法抗拒的。
[例2]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龍井”。 例1是借喻,只出現(xiàn)喻體“黑夜”,例2是借代,只出現(xiàn)借體“龍井”。
(2)不同點 ①借喻的作用是“比喻”,雖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總是喻中有代;借代的作用是“稱代”,即直接把借體稱為本體,它只代不喻。 ②構成借喻的基礎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體和本體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構成借代的基礎是事物的相關性,即要求借體和本體有某種關系。
③借喻可以改為明喻或暗喻,借代則不能。 [例3]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例4]雷鋒說:“大嫂,別問了,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例3是借喻,“害人蟲”是喻體,這一句子可改為明喻:要掃除一切像害蟲一樣的敵人。
例4是借代,以“解放軍”代“解放軍中的一位戰(zhàn)士”,這是借全體代部分。 3、對偶和對比的辨析 (1)對偶主要是從結構形式上說的,其基本特點是“對稱”,它要求結構相稱,字數(shù)相等;對比是從意義上說的,其基本特點是“對立”,它要求意義相反或相對,而不管結構形式如何。
[例1]赤道彎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龍。 [例2]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例1的結構對稱,字數(shù)相等,是對偶,例2的意義相反,結構形式并不對稱,是對比。 (2)對偶里的“反對”,就形式說是對偶,就意義說是對比,這是修辭手法的兼格現(xiàn)象。
[例3]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例4]敵人害怕您靜若懸劍,人民信賴您穩(wěn)如磐石。
4、排比和對偶的辨析 (1)排比是三個或三個以上語言單位,而對偶是兩個語言單位,排比要求結構大體相似,字數(shù)要求不甚嚴格,而對偶必須對稱。 [例1]但見那——滿樹繁花,一街燈光,四海長風…… 上例破折號后是排比結構,如果將它改為“滿樹繁花,一街燈光”,或“一街燈光,四海長風”,就變成了對偶。
(2)排比經常以同一詞語作為彼此的提挈語,使排比互相銜接,給人以緊湊、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對偶句上下兩聯(lián)是不重字的。 [例2]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例3]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例2是排比,“要”是提挈語;例3是對偶,屬于沒有重字的典型的對偶句。
(3)對偶在平仄、對仗方面有一定要求,而排比則無此要求。 5、反問和設問的辨析 (1)反問明確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內容,而設問則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
(2)反問的作用主要是加強語氣,句末可用問號,也可用感嘆號;而設問的作用主要是提出問題,引起注意,啟發(fā)思考,句末只可用問號。 [例1]池水漣漪,鶯花亂舞,誰能說它不美呢? [例2]誰是最可愛的人?我們的戰(zhàn)士,我感覺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例1是反問,能明確肯定“美”的意思,句末可用問號,也可用感嘆號;例2是設問,問句本身不能明確什么意思,句末只能用問號。
一
語法實體及其分類語法實體,是一種語言中構成語法系統(tǒng)的實際要素.分為語素、詞、短語、復句、句群、句子語氣.語素:最小的音義結合體.主要作用是構詞.(花兒為兩個語素)詞:能獨立運用的最小語法單位.分為單純詞、合成詞.詞的獨立運用分為以下三種情況:1.
能單獨回答問題,即單說.(實詞)2. 能單獨充當句子成分.(實詞)3.
將能單說的部分踢開,將能單獨與充當句子成分的踢開,剩下的總分也是詞.(虛詞)短語: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按照一定的語法規(guī)則和語義規(guī)則組合起來的,沒有特定語調的語法單位.小句:即句子.指最小的,能獨立表達一個意思的,有一定的證據(jù)語調的語法單位.(一般語素不加語氣構成句子,而以詞+語氣構成句子.)復句: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組成,分句在意義上密切相關,在結構上互不包含.句群:指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句子的語法單位.句子語氣:指句子所帶有的某種語氣,屬超音質成分.語法實體分類:單位語法實體—語素、詞、短語、小句、復句、句群非單位語法實體—句子語氣基礎語法實體—語素、詞、短語、句子語氣—靜太實體.—其中:詞、短語—構件語法單位;句子語氣—致句語法單位表述語法實體—小句、復句、句群—動態(tài)實體可切分語法實體—短語、小句、復句、句群不可切分語法實體—語素、詞、句子語氣二
漢語語法及其系統(tǒng)語法,指語言中語素、詞、短語的結構規(guī)則.漢語語法,指漢語各類各級語法褓的構成規(guī)則和組合規(guī)則的總和.構成—從大往?。唤M合—從小到大漢語語法系統(tǒng)的兩個定義:1.
漢語語法本身的系統(tǒng),即客戶存在的語法系統(tǒng).2.
漢語語法學系統(tǒng),即對客觀語法系統(tǒng)的主觀研究和描寫.語法學:是研究語法的科學.漢語語法學的發(fā)展歷程如下:套用期
馬建忠(馬相伯)—《馬氏文通》—文言文研究—1898年黎錦熙—《新著國語文法》—白話文研究—1924年王力—〈〈中國現(xiàn)代語法〉〉—1943年引發(fā)期
呂叔湘—〈〈中國方法要略〉〉—1942~1944年高名凱—〈〈漢語語法論〉〉—1945年丁聲樹—〈〈現(xiàn)代漢語語法講話〉〉—1961年探求期
呂叔湘—〈〈漢語語法分析問題〉〉—1979年朱德熙—〈〈語法講義〉〉—1982年第二節(jié)
詞類劃分和詞性判別詞類,指詞的語法功能的分類.詞分類的目的如下:1. 能更好地解釋詞的語法功能.2.
可以更好地解釋詞的語法構造.形態(tài)—次要(輔助標準)—充足條件語法特征
組合能力—主要(主裁標準)—必要條件詞類劃分的標準:造句功能—次要(輔助—)標準—充足/必要條件詞的意義—起參酌作用形態(tài),指構詞和構形的語法形式.構詞—詞的構造,如桌子、老五構形—詞的形態(tài),如走走、看看組合能力,指某類詞可以跟一些什么詞發(fā)生組合關系,不能跟某些詞發(fā)生組合的作用.造句功能,指詞在句中能不能充當句子成分,能充當什么句子成分.詞
名詞—普通名詞、專有名詞、時間名詞、處所名詞、抽象名詞……類 實詞 動詞—心理動詞、行為動詞……層 形容詞、數(shù)詞、量詞、代詞、副詞……級
虛詞—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特殊詞—嘆詞、擬聲詞詞性判別的要求 堅持語法標準明確條件的性質
充足條件—主要特征必要條件—次要特征詞性判別的方法:直判法、排他法、類比法形容詞:特別、迅速、突然
副詞:特殊、立即、忽然
修辭手法主要有: 比喻、擬人、排比、對偶、夸張、反問、設問、反復 1.比喻: 根據(jù)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用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的事物解說,幫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種類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類別 特點 本體 比喻詞 喻體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現(xiàn)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猶如 出現(xiàn)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樣 暗喻 甲是乙 出現(xiàn) 是、成為 出現(xiàn) 那又濃又翠的景色,簡直就是一幅青山綠水畫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現(xiàn) 無 出現(xiàn) 地上射起無數(shù)的箭頭,房頂上落下萬千條瀑布。
2.擬人: 把物當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如: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3.夸張: 對事物的性質,特征等故意地夸張或縮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lián)想效果。 類別 特點 例句 擴大夸張 對事物形狀、性質、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曬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 縮小夸張 對事物形象、性質、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縮小 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塊天地 超前夸張 把后出現(xiàn)的說成先出現(xiàn),把先出現(xiàn)的說成后出現(xiàn) 她還沒有端酒懷,就醉了。
4.排比: 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相關聯(lián)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強語言氣氛,加強表達效果。
如: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5.對偶 字數(shù)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齊勻稱,節(jié)奏感強,高度概括,易于記憶,有音樂美感。 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6.反復 為了強調某個意思,表達某種感情,有音重復某個詞語句子。 反復的種類:連續(xù)反復和間隔反復,連續(xù)反復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
間隔反復中間有其他的詞語。 如:山谷回音,他剛離去,他剛離去。
(連續(xù)反復) 好像失了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間隔反復) 7.設問: 為了此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們思考,有的為了突出某些內容。 如: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首先有它的物質基礎。
8.反問: 無疑無問,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 如: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 1) 歸納論證,也叫“事實論證”。
它是用列舉具體事例來論證一般結論的方法。 比如:北京是中國的首都。
(2) 演繹論證,也叫“理論論證”,它是根據(jù)一般原理或結論來論證個別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論據(jù)來證明特殊性的論點。
比如: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物質 (3) 類比論證,是從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類事例子方法,即從特殊到特殊的論證方法。 (4) 因果論證,它通過分析事理,揭示論點和論據(jù)之間的因果關系來證明論點。
首先,打比方是說明方法,二樓的搞錯了。 議論方法在初中有三種: 擺事實,講道理,即擺事實有講道理 擺事實即是舉例論證,講道理即是道理論證。
文章開頭并沒有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又何來比喻論證這一說呢? 文章開頭是在跟你講道理,提出作者觀點。下面的論述,運用事例,使論點更有力。
而比喻論證,說白了,其實是在文中運用了比喻這種修辭手法,作為論證方法,他叫比喻論證。作用是使論證的內容更加生動形象,更利于讀者明白。
這是一些概念問題,多加思考,便會迎刃而解了。 下定義;舉例子;列數(shù)字;打比方;作比較;作詮釋;列圖表;分類別;摹狀貌。
1.舉例子:為了說明事物的情況或事理有時光從道理上講,人們不太理解,這就需要舉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來加以說明。如(中國石拱橋)把古代的趙州橋和盧溝橋作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對我國建設石拱橋歷史的悠久、成就的杰出作了說明。
2.分類別:要說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從單方面往往不容易說清楚,可以根據(jù)形狀、性質、成因、功能等方面的異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標準分成若干類,然后依照類別,逐一加以說明。如《向沙漠進軍》一文將沙漠進攻的方式分成“游擊戰(zhàn)”和“陣地戰(zhàn)”兩類。
修辭手法,是為提高表達效果,用于各種文章或應用文的寫作的語言表達方法的集合。修辭手法一共有六十三大類,七十八小類。
借代:不直說事物的名稱,而是用與本事物有密切關系的事物來代替本事物。
設問:為了揭示下文,強調某種觀點而有意提問
反問 :以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內容,肯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否定的,否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肯定的
比喻:是找出兩個事物之間的相似點,有相似點才能構成比喻,另外比喻就要有本體喻體和喻詞;
對偶:主要針對句子的結構而言,構成對偶的上下句之間必須字數(shù)相同,意思相對或相反,兩句才能構成對偶。
反語:就是用褒詞表達貶意。如"多么美麗的名稱-進取性",這里的"多么美麗的名稱"是褒詞但表貶意。
頂針:是指把前一句結尾的詞語作為后一句起頭的詞語的修辭方法。例如:竹葉燒了,還有竹枝,竹枝斷了,還有竹鞭;竹鞭砍了,還有竹根。
摹狀:是指對事物的形狀、聲音、色彩如實的摹寫的一種修辭方法。如:他們輕輕的劃著船,般兩邊的水嘩、嘩、嘩。
迭字:是指:就是一個字重復使用,例如:綠油油的水草。
雙關: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利用語義和語音的條件,有意使語意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這種修辭方法就是雙關。雙關有四種:1.諧音雙關。2.語意雙關。3.音、形雙關。4.音、形、義雙關。
諱飾:遇到忌諱的事物不便直說,而用旁的話來代替它、裝飾它的一種修辭方法。
排比:把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詞語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種修辭方法。
夸張:運用豐富的想像,在客觀現(xiàn)實的基礎上有目的的擴大或縮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強表達效果的一種修辭方法。
反復:為了強調某種意思,突出某種感情,有意重復使用某些詞語或句子的一種修辭方法。
擬人:借助豐富的想像,把事物摹擬成人來寫的一種修辭方法。
說英語無需先安裝語法系統(tǒng)
長時間以來,我們重視語法 ,用作題來鞏固,用考試來檢驗.而且考不好就認為這個人沒有學習英語的‘天賦’太多太多的人被這種‘智商論’認定了。在澳大利亞,俄羅斯 中國人在那里賣輕工產品,賣菜,修車。。什么語法之類都不知道,但是他們和當?shù)厝藴贤ㄆ饋砗茏匀?;近幾百萬人未經語言教育卻都實現(xiàn)日常溝通;面對這么多非個性的案例,我們應該思考。。. 以上事實存在所有國家,他們客觀上實踐最兼容的學習語言過程,所以他們有實用結果。以上現(xiàn)象具有普遍性,從普遍現(xiàn)象中分析道理并運用到我們的實踐中,這才是唯物主義精神。把個性案例加以贊譽和封賞是唯物主義的不徹底的表現(xiàn)。她們客觀地證明學習第一或第二語言不可能從語法開始。
我們的英語學習是在培養(yǎng)一種意識并讓它決定聽說讀寫,意識決定物質,唯心主義充分的特征,我們的命題出發(fā)點就不是為英語思維而設的,種瓜怎么長豆呢?還有讓孩子背語法,在不會聽說的前提下考語法以求能夠標準地說寫英語,這種教育理念潛在邏輯是一個人說話的時候必須知道英語語法,如果說英語和語法有必然聯(lián)系,那么人類完善語法體系然后再進行語言表達;先知道牛頓定律才會站著;必須知道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才能應用電動機 ;先知道波的存在才能使用電話。。然而事實中這些假設都是不成立的。學語法背語法方向就錯了
用了多少時間和案例都證明背過程和先學語法的過程不能產生共性結果,我們?yōu)槭裁催€在堅持沒有共性結果的過程和評價體系呢? 我們如何用有效的量變達到一個質變. 用英語思維忘掉本族語(馬克思),我們所教所學所考都是為培養(yǎng)英語思維,這樣高中畢業(yè)實現(xiàn)日常溝通,大學實現(xiàn)專業(yè)學術寫作和研討,拋開或對抗馬克思的方案很難產生多人會說的共性結果。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84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