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xiàn)在是初一,嗯,讓我想想啊,這些是寫景的,關于風景的就得多復習。
《長江之歌》是對長江的贊美,如果造句要符合長江的源遠流長等特點,《三亞落日》是描寫日落是重點,注意修辭手法所表現(xiàn)的特點,《雙龍洞》熟悉地形,去的一段要背誦,我們就是沒叫背后來就考到了,雙龍洞洞口、外洞、孔隙、內(nèi)洞的特點,《煙臺的?!泛K募镜淖兓?,冬季凝重,春季綠瑩瑩的,夏季浪漫,冬季高遠,還是要注意修辭手法,還有秋季那一段人民的舞臺,要多加理解,講什么我有點忘了。總之,寫景文需要理解那種富含深層意義的段落,以及修辭手法的運用。
我就只記得這些了,可滿意,教案就算了吧,我不是老師啊,怎么會有教案呢。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知識點
第一單元 位置
1、什么是數(shù)對?
——數(shù)對:由兩個數(shù)組成,中間用逗號隔開,用括號括起來。括號里面的數(shù)由左至右為列數(shù)和行數(shù),即“先列后行”。
作用:確定一個點的位置。經(jīng)度和緯度就是這個原理。
例:在方格圖(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用數(shù)對(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注:(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X軸上的坐標表示列,y軸上的坐標表示行。如:數(shù)對(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2)數(shù)對(X,5)的行號不變,表示一條橫線,(5,Y)的列號不變,表示一條豎線。(有一個數(shù)不確定,不能確定一個點)
( 列 , 行 )
↓ ↓
豎排叫列 橫排叫行
(從左往右看)(從下往上看)
(從前往后看)
2、圖形左右平移行數(shù)不變;圖形上下平移列數(shù)不變。
3、兩點間的距離與基準點(0,0)的選擇無關,基準點不同導致數(shù)對不同,兩點間但距離不變。
第二單元 分數(shù)乘法
(一)分數(shù)乘法意義:
1、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意義與整數(shù)乘法的意義相同,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的簡便運算。
注:“分數(shù)乘整數(shù)”指的是第二個因數(shù)必須是整數(shù),不能是分數(shù)。
例如: *7表示: 求7個 的和是多少? 或表示: 的7倍是多少?
2、一個數(shù)乘分數(shù)的意義就是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注:“一個數(shù)乘分數(shù)”指的是第二個因數(shù)必須是分數(shù),不能是整數(shù)。(第一個因數(shù)是什么都可以)
例如: * 表示: 求 的 是多少?
9 * 表示: 求9的 是多少?
A * 表示: 求a的 是多少?
(二)分數(shù)乘法計算法則:
1、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運算法則是:分子與整數(shù)相乘,分母不變。
注:(1)為了計算簡便能約分的可先約分再計算。(整數(shù)和分母約分)
(2)約分是用整數(shù)和下面的分母約掉最大公因數(shù)。(整數(shù)千萬不能與分母相乘,計算結(jié)果必須是最簡分數(shù))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造物無情卻有情,每于寒盡覺春生。(張維屏)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劉方平)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
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陳與義)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p>
下面是意思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從字面看,花不是無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綠肥,還可以哺育花。作者以花自喻,意謂自己雖然處境艱難,但忠貞報國之心始終不變;自信其高尚志節(jié)更能感召年青一代。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于寒盡覺春生:
詩人贊美大自然雖然默默無言,但卻有情,寒盡而帶來春天,悄悄地安排好萬紫千紅的百花含苞待放。在這寂靜之中,正蘊蓄著巨大的爆發(fā)力量,就等那一聲震撼人心的春雷。春雷炸響,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將是一個春花盛開的新的世界!流露出詩人迎接新世界來臨的喜悅心情。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夜半更深,正是一天當中氣溫最低的時刻,然而,就在這夜寒襲人、萬籟俱寂之際,響起了清脆、歡快的蟲鳴聲。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這個夜里,當人們聽到纏綿哀怨的《折楊柳》曲子的時候,誰不會涌起一股強烈的思鄉(xiāng)傷別之情呢?
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
意思是,詩人靜臥船艙,仰看藍天白云。咦,滿天云朵怎么定在那里一動也不動呢?轉(zhuǎn)瞬之間詩人就恍然大悟了:原來白云正默默隨我同行,和我一道向東飛去呢!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我現(xiàn)在是初一,嗯,讓我想想啊,這些是寫景的,關于風景的就得多復習。
《長江之歌》是對長江的贊美,如果造句要符合長江的源遠流長等特點,《三亞落日》是描寫日落是重點,注意修辭手法所表現(xiàn)的特點,《雙龍洞》熟悉地形,去的一段要背誦,我們就是沒叫背后來就考到了,雙龍洞洞口、外洞、孔隙、內(nèi)洞的特點,《煙臺的海》海四季的變化,冬季凝重,春季綠瑩瑩的,夏季浪漫,冬季高遠,還是要注意修辭手法,還有秋季那一段人民的舞臺,要多加理解,講什么我有點忘了??傊?,寫景文需要理解那種富含深層意義的段落,以及修辭手法的運用。
我就只記得這些了,可滿意,教案就算了吧,我不是老師啊,怎么會有教案呢。
三、六年級下冊課文重點內(nèi)容
(一)第一單元重點課文:《文言文兩則》《匆匆》《桃花心木》
★《文言文兩則》
1、作者:《學弈》選自《孟子?告子》?!秲尚恨q日》選自《列子?湯問》。
2、重點問題:
①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翻譯: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說:不是這樣的。
②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翻譯: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③孰為汝多知乎?翻譯: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4、中心思想:《學弈》說明了學習應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兩小兒辯日》體現(xiàn)了兩小兒善于觀察、說話有理有據(jù)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5、背誦并默寫文言文兩則
★《匆匆》
1、作者:朱自清。
2、重點問題:理解句子“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贝穑鹤髡甙炎约哼^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針尖上的水滴,把時間的流比喻成大海。日記顯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無聲無息,無影無蹤。表現(xiàn)出作者對時間飛逝十分無奈的愁緒。
★《桃花心木》
1、作者:林清玄。
2、中心思想:作者借樹苗的生長,來比喻人的成長,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說明了在艱苦環(huán)境中經(jīng)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
3、重要問題
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答:“不確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預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難。生活中的“不確定”,比如生病、父母下崗、遇到自然災難等。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一單元主要講了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給我們很多啟迪,閱讀它們,感悟它們,能讓我們在人生道路上的足跡更踏實,步伐更穩(wěn)健。
本單元選編的5篇課文,從不同角度闡明了人生的哲理?!段难晕膬蓜t》通過學弈和兩小兒辯日的故事,表達了學習應該專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F(xiàn)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飛逝的無奈和惋惜,滲透著珍惜時間的意識。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通過作者與種樹人的交談,借物喻人,說明人的成長應經(jīng)受生活的考驗,學會獨立自主。趙麗宏的散文《頂碗少年》,描寫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雜技表演,蘊含著“失敗乃成功之母”的哲理。豐子愷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風趣幽默的語言,描寫了五根手指的姿態(tài)和“性格”,各有長短,闡明“團結(jié)有力量”的道理。
祖沖之
(公元429年~500年)
祖沖之(429-500),中國南北朝時代南朝數(shù)學家、天文學家、物理學家。祖沖之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個管理朝廷建筑的長官。祖沖之長在這樣的家庭里,從小就讀了不少書,人家都稱贊他是個博學的青年。他特別愛好研究數(shù)學,也喜歡研究天文歷法,經(jīng)常觀測太陽和星球運行的情況,并且做了詳細記錄。
祖沖之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學。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數(shù)學方面。他曾經(jīng)對古代數(shù)學著作《九章算術(shù)》作了注釋,又編寫一本《綴術(shù)》。他的最杰出貢獻是求得相當精確的圓周率。經(jīng)過長期的艱苦研究,他計算出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成為世界上最早把圓周率數(shù)值推算到七位數(shù)字以上的科學家。
祖沖之在科學發(fā)明上是個多面手,他造過一種指南車,隨便車子怎樣轉(zhuǎn)彎,車上的銅憨肌封可莩玖鳳雪脯磨人總是指著南方;他又造過“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試航過,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還利用水力轉(zhuǎn)動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40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