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 易 提起《易經(jīng)》來,很多人稱其為群經(jīng)之首,稱其為經(jīng)中之經(jīng),稱其為哲學中之哲學。
這話實在具有相當?shù)牡览?,在所有的?jīng)典之中,似乎《易經(jīng)》是包括了一切,《易經(jīng)》就是智慧的結晶。 在中國五千年文化歷史中,關于《易經(jīng)》方面,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漢易,第二個階段是宋易。簡單地講,易學包含了理、象、數(shù)三種學問。
理----是以哲學的方式,解釋宇宙間的萬事萬理。 象----是以理論科學方式,解釋宇宙間事物的現(xiàn)象。
數(shù)----每一個現(xiàn)象都有數(shù)在其中,也是屬于科學的。 漢易偏重象及數(shù),是屬于科學性的,也是與道家關聯(lián)最深切的,所以也有稱漢易為道易的。
而宋易所講求的是理,屬于儒易,與道家關系較淺(邵康節(jié)則走的漢易道家路線)。所以與中醫(yī)原始有關的也就是漢易了。
卦 是 什 么 提到《易經(jīng)》,大家都會想到伏羲畫八卦,究竟什么是卦呢?卦者,掛也。是一種現(xiàn)象掛在我們的眼前,故而稱其為卦。
《易經(jīng)》所說的卦,是宇宙間的現(xiàn)象,是我們肉眼可以看見的現(xiàn)象,宇宙間共有八個基本的大現(xiàn)象,而宇宙間的萬有、萬事、萬物,皆依這八個現(xiàn)象而變化,這就是八卦法則的起源。 能夠觀察到宇宙的現(xiàn)象,將之歸納成八大類,畫成八卦,這豈非是超人的智慧?所以八卦是智慧之學,我們看到京戲中孔明出場,身穿陰陽八卦袍,就是說明高度的智慧,是以八卦為代表的。
畫 卦 與 爻 卦既是宇宙的現(xiàn)象,欲把這個形象記錄下來就要畫,所以卦是畫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卦是抽象的代表,也可以說是圖案的符號,八卦也就是一種邏輯符號。
卦的組成為"爻"。 什么叫作"爻"呢?一直線為一爻,稱為"陽爻",一直線中間隔斷也為一爻,稱為"陰爻"。
卦就是由"陰爻""陽爻"所組成的。我們再看"爻"字,是由兩個斜的十字所構成。
照地球物理的解說,地球磁場與經(jīng)度及緯度呈斜交,這兩個斜交也就代表宇宙間的一種形態(tài),萬物皆系交錯而成。而這兩個交錯,恰成為兩個十字架,爻字也正是兩個十字架的代表。
我們的祖先伏羲氏,是否真的這樣畫卦,可能還是疑問,但中國文字的起源,卻是由象形而始,也就是說由畫現(xiàn)象開始的,好像畫卦一樣。 如 何 畫 卦 寫字多半是由上而下的,可是畫卦卻是由下而上的,也就是畫卦是由內向外一爻一爻地畫。
這是畫卦的一個基本常識。雖然可以從上而下,從外面內地畫卦,但是最初畫卦的方法,是由內而外,是由下而上,這是有其重要道理在的。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生命的功能,是由地球中心向外散發(fā)所產(chǎn)生的。以一個人為單位來說,個人的行為能力,也是由內而外的。
這是《易經(jīng)》的基本思想,也就是畫卦由內而外,由下而上的原因。 下圖是伏羲所畫的先天八卦方位圖,可是這個八卦圖,在唐以前未見流傳,是在唐宋以后才出現(xiàn)的。
是否是伏羲氏所畫,我們不作考據(jù),在此不加討論,現(xiàn)在讓我們看看先天八卦所表現(xiàn)的意義。 伏羲先天八卦 乾卦----代表天體。
坤卦----代表大地。 離卦----卦象是圓中一點,代表太陽。
坎卦----上下外圍都是陰,中間一畫陽爻象征光明,代表月亮。 巽卦----正面下面破碎,代表風。
震卦----下面陽,上面破碎,代表了震動,為雷。 艮卦----地上有突出的高山,代表了山。
兌卦----上面的缺口,表示了湖澤、海洋。 大家看了這些陰爻陽爻,也許難以了解為什么會代表了日月天地、山澤風雷。
但是我們要知道,最初所畫的這些卦,并不是像今天所畫的這樣直,這樣整齊,原始的畫法,陰爻可能只是兩點而已,所謂陽爻,不過是一塊整的而已。它的形狀也不一定是整齊的,而且卦是立體的。
所以,離卦的形狀,只是一個圓圈,中間一個黑點,用來表示太陽。其他各卦,也是如此演變的。
八卦所代表的現(xiàn)象 看了先天八卦,我們清楚地了解到八卦已經(jīng)將全部宇宙的現(xiàn)象畫下來了。這宇宙間的八種現(xiàn)象,就是天、地、日、月、風、雷、山、澤。
請問,除了這八種現(xiàn)象構成了宇宙自然界外,另外還會有什么東西呢?八卦的歸納真是太偉大了。 孔子在《易經(jīng)》的《說卦傳》上說: "天地定位",從任何方向望去,都是天。
"雷風相薄",大氣摩擦發(fā)為雷電,雷電的震蕩成為氣流。 "山澤通氣",這個道理與針灸的應用,是完全相同的,此點留在后面再說。
"水火不相射",火多則水乾,水多則火熄,極難達到均衡。 至于八卦所代表的人體部位如下,這是丹道派的觀念: 乾一頭部 1 坤一腹部 8 離一眼睛 3 坎一耳朵 6 震一丹田(生命能) 4 巽一鼻子 5 艮一背部 7 兌一口部 2 八卦"數(shù)"的問題 我們看到(伏羲先天八卦)八卦上的數(shù)字,真覺得有趣,一二三四是向左旋轉,五六七八是向右旋轉。
這是《易經(jīng)》的基本原理:"天道左旋,地道右旋。" 我們再看這些數(shù)字,對面相加皆成為九,所以先天八卦中雖然沒有九,但九實在存在于其中,稱為九在其中矣!西洋的微積分,據(jù)說深受易理的啟示而發(fā)明的。
但是《易經(jīng)》"數(shù)"的觀念,卻認為天地間只有一個數(shù),那就是"一",這是《易經(jīng)》的數(shù)理觀念,這個所謂數(shù)理,也并不一定是今天數(shù)學上的意義,大家不可混為一談。 這個"一",如果加一則等于二,再加一則等于三,最高為九,再加一。
周易基礎知識簡介
一、《周易》:它是我國古代—部指導人們認識和利用自然規(guī)律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哲學典藉,由《易經(jīng)》和《易傳》兩部分構成。對其書名含義,歷代有多種各有一定道理的解說,其中東漢易學家鄭玄說:“《周易》者,言易道周普,無所不備”,是講“日月之道普照周天?!?
二、陰陽:《易傳·系辭·上》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觀念指出: 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萬物萬象,在其內部同時存兩種相反的屬性,它們互相依存、互相為用,處個不斷的變化之中;其運動是以彼此消長的形式進行的。并始終處于彼消此長,此進彼退的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之中。保持著事物的正常發(fā)展變化態(tài)勢。陰陽觀念是一種樸素的唯物思想和辯證法思想,《周易》的主旨,就在于指導我們在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關系上保持陰陽的動態(tài)平衡。
三、爻:在《易經(jīng)》中,爻是組成卦的基本單位,其中“—”稱作陽爻。“--'稱作陰爻。
四、卦:由陽爻和陰爻按照一定規(guī)律分別組合,進而說明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變化規(guī)律的排列符號,就叫做“卦”,卦是為特定目的《占筮》而組成的符號排列,是《易經(jīng)》的基本組成單位。
五、八卦:八卦是“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個卦的統(tǒng)稱:是由陽爻和陰爻按不同的組合規(guī)律.以三個爻為一組分別組成的八種符號排列,《易傳·系辭·上》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边@八個由三個爻組成的卦,也叫經(jīng)卦或單卦,
六、六十四卦:由八個單卦以不同的次序兩兩重合、就產(chǎn)生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分別由六個爻組成,也叫別卦或重卦,其中由八個單卦自身相重所成的六爻之卦,也叫做純卦,其卦名同單卦。
七、《易經(jīng)》的構成:《易經(jīng)》有其特殊的文字體裁,即不分篇章節(jié)次,而是由六十四卦組成。而每個卦又由內外卦,卦畫,卦名。卦辭、爻題、爻辭幾部分構成。《易經(jīng)》分為上、下經(jīng)兩部分,上經(jīng)計三十卦,起于乾卦,止于離卦;下經(jīng)計三十四卦:起子咸卦;止于未濟卦。宋代大儒來熹所著《周易本義》載有《上下經(jīng)卦名次序歌,內容如下:
乾坤屯蒙需訟師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 蠱臨觀兮噬嗑賁
剝復無妄大畜頤 大過坎離三十備
咸恒遯兮及大壯 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兼未濟 是為下經(jīng)三十四
你想快速學 那我告訴你 你先把64卦背下來 這是必須的 因為易經(jīng)有四種 六爻 批八字 梅花易術 諸葛神算 我學的是六爻 你不管學哪個 背不下來64卦 那是開不了卦的 難道你身上總帶本書 給人看時總翻書? 64卦 和12地支還有十天干 12地支就是12生肖 10天干就是甲乙丙丁········一共十個 天干和地支一配就是60甲子 60甲子就是一輪回 過去說60歲活埋 就是到頭了 說身懷六甲就是懷孕象征生命來臨 我說的是最最基礎的 你要背不下了 還著急算 沒有簡單的了 跳大神還得背詞呢。
擺正心態(tài),學習一門知識,尤其是周易這種非常深奧的知識,首先要有恒心和毅力,請記住周易是終身知識,不是一時就能學會弄懂的。另外很多人是圖著算卦、預測的目的去學周易,那我勸那些人還是盡早放棄。周易是可以預測,但這只是周易龐大知識體系的冰山一角罷了。
了解周易,知道它大概是什么、講什么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尋找合適的入門書籍,周易的內容并不多,但是文字拗口晦澀難懂,所以作為入門最好選用有翻譯的書。小編入門用的是中州古籍出版社的周易還算權威,現(xiàn)在市場上關于周易入門的書籍俯拾即是,但真正權威的并不多。我并不是說他們的入門書有多么多么錯誤,但總感覺他們的解釋主觀性太強,個人水平有限、不適合入門。還有大家要想再買點其他的書中華書局的書也不錯,推薦購買,民國的那幾個人還是很牛的。
有了學習教材后就要刻苦學習了,先要了解周易八卦與六十四卦基本構成即卦象是怎么一回事(要知道周易也是一門符號學)。背誦八卦的卦畫、名字、代表方位及實物。背誦六十四卦卦象、卦名、爻辭(這個最難)各宮歸屬。我說的背誦是指達到隨意默寫的程度,越熟練越好。最后強調爻辭最好結合著解釋背誦?;A一定要打好打牢,這好比大廈的根基,根基穩(wěn)了大廈才能更高。
接著背誦系辭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不要怕辛苦,慢慢就會適應,隨著了解的加深,慢慢的自己的感悟也會加深。背的同時可以結合著生活經(jīng)歷學習了,比如世間萬物在八卦中各有所屬,世間萬事在六十四卦中都能找到原型,周易的一大功能就是教人趨利避害。
基礎打牢后,推薦三本進階書,朱熹的《周易本義》、孔穎達的《周易正義》程頤的《伊川易傳》,這三本是周易易理派的代表作。如要想學習象數(shù),推薦讀唐朝李鼎祚的《周易集解》,這部書收集了許多漢代的經(jīng)典之作。另外儒家的《中庸》道家的《老子》《莊子》也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你對周易的學習如饑似渴,且前面的知識都已掌握。我推薦學習清朝修的四庫全書的易類六卷及易類存目四卷共十卷。據(jù)說現(xiàn)在已有電子版,可以試著找一下。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望采納~謝謝!
易經(jīng)風水入門知識內容如下: 1、易經(jīng)風水學入門: 易經(jīng)風水學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杰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
曾被誤解為就是一本算命的書。其實,算命只是它最小的用途,《周易》的“陰”、“陽”,分別用“-”“--”表示,用陰陽代表世間萬物,如日月、男女、黑白、單雙、等,而“八卦”兩兩相重能夠構成六十四卦等。
筋經(jīng)風水學里運用了河圖洛書、先后天八卦原理,對現(xiàn)代陰陽宅風水、算命卜卦、擇運勢兇吉都有很多的論述。尤其是對于風水中的形、氣、風、山、水等在不同的運用中有詳細的闡述。
2、天道、地道、人道: 《易經(jīng)風水學》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對象是:天道、地道、人道。 即天體的運動規(guī)律,古人認為天體會影響人們的生存狀態(tài),所以喜歡參觀星際。
而地道就是對地理的認識,山川河流,地形地貌的的變化規(guī)律和合理利用。為求打造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居住環(huán)境。
而人道是什么呢?是認為萬事萬物都有五行屬行,它們之間生克的關系是命運前程,人的兇吉的主要狀態(tài)。 所以易經(jīng)風水學也就是講求人與人之間的和睦相處以及人如何遵循天道、地道,從而達到天地人三者之間的和諧與統(tǒng)一。
3、算命、占卜、擇吉: 易經(jīng)風水學衍生出來的風水知識能夠對位置、構造、布局做一個擇吉,能夠預測出風水的好壞,而易經(jīng)算命、卜卦、看生辰八字更是現(xiàn)在我們常用的,是以周易陰陽、八卦象數(shù)理論為指導,結合干支五行學說,創(chuàng)造了一套獨特而神奇的預測方法。 揭示了人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與自然環(huán)境有著密切而微妙的關系,《易經(jīng)風水》是將兩者結合,用易經(jīng)的自然規(guī)矩來闡述風水的成因。
而周易風水學中的占卜預測范圍非常廣泛,上至天文、天氣,下至萬事萬物:求名、婚姻、求財、求官、人事、房屋、出行、失物、風水、生產(chǎn)、疾病等,范圍之廣,無所不包。
首先要有周易的基礎知識,什么是八卦,八卦經(jīng)掛是什么,它們代表什么,方位在什么位置,后天八卦必須知道的,天干地支必須知道,五行的生克,長生十二宮是什么,然后就是學會搖卦,什么是靜卦,什么是變卦變爻,裝卦,按世應,知道64卦在八宮里的五行屬性,六親是什么,找用神,按六獸,懂得什么是生旺休囚死,日鍵月鍵,月破,暗動,日破,入墓,伏藏,伏苓反苓,六沖,三合,三刑,什么是六沖卦六合卦,等,學會了這些就是基礎,你就入門了而且也可以斷卦了,再后就是學分斷了,比如婚姻怎么斷,考試怎么斷,財運怎么斷,就有區(qū)別了。
看起來基礎不少,就是很簡單的,比如日沖旺相之靜爻就是暗動,反之休囚之爻就是月破,有很多的連貫性的。這些基礎是需要背的,不是靠理解得來的,比如入墓,就是長生十二宮里的四土都是墓,水的長生在申,帝旺在子,墓在辰,這個好理解,如果只是理解,看見月鍵上是辰就說入月墓,就是錯了。
所以基礎的東西都需要背誦的,乘法口訣我們都能理解是怎么回事,但是你不背下來,到運用的時候再去理解的推算,就是涼了黃瓜菜了,如果想快速的入門六爻的基礎,就是去背這些東西。不要急于往下學,等這些基礎掌握了以后,對以后學習就快多了。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7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