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內容之一,也是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所追求的目標。
社會主義社會各民族之間的團結,是以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黨的團結為核心的,是以社會主義制度和祖國統一為基礎的。作為中國民族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含義:1、反對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
在中國的歷史發(fā)展上,長期存在著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制度。新中國成立后,通過對民族地區(qū)進行民主改造和社會主義改造,從根本上廢除了這一反動制度,開辟了民族平等團結的新紀元。
此外,中國共產黨和政府還運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壓迫和歧視行為。2、維護促進民族團結。
民族團結包括不同民族之間的團結,也包含著民族內部的團結。3、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共同促進祖國的發(fā)展繁榮。
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社會發(fā)展進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共同開拓了祖國的大好山河,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形成了誰也離不開誰的密切關系。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今天,56個民族要進一步鞏固和發(fā)展這一關系,團結一致,形成強大的合力,共同推進中國的現代化進程。4、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
民族團結是社會安定、國家昌盛和民族進步繁榮的必要條件。中國的民族團結與國家統一有著內在的聯系。
民族團結的原則要求各族人民熱愛祖國、維護統一,反對一切破壞團結、分裂祖國的活動。
去百度文庫,查看完整內容>內容來自用戶:zyl1208玲民族團結進步知識應知應會1、新時期我國民族工作的主題、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
2、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工作總目標、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側蝿?、建設小康社會同步、公共服務同質、法制保障同權、民族團結同心、社會和諧同創(chuàng)。
總要求、突出人文化、實體化、大眾化。3、民族團結的概念、各民族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處互助尊重、互相幫助。
4、民族團結的定位、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5、民族團結政策的內容、反對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促進各民族之間和民族內部的團結、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共同促進祖國的發(fā)展繁榮;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
6、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的內涵、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由政府主導、各民族群眾廣泛參與、創(chuàng)造性地推進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進步的一切社會活動。7、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的特點、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民族工作領域的方方面面,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廣泛的群眾性、鮮明的時代性、形式的多樣性、永恒的創(chuàng)新性、切實的針對性等特點。
8、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活動的總體目標、推進黨和國家民族政策的貫徹落實、促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wěn)定和國家統一;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團結的問題。1323。
(1) 堅持民族平等團結
(2)民族團結是指各民族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處、互相尊重、互相幫助。民族平等 是民族團結的前提和基礎,沒有民族平等,就不會實現民族團結;民族團結則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結果,是促進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
(3)民族平等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客觀要求,是體現社會文明狀態(tài)的一重要標志,也體現了民主和人權的平等。
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就要促進各族團結,保持民族差異性和民族平等,如此才能使民族團結與進步。
各民族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就能共同發(fā)展、共同繁榮,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
例談政治簡答題解答“套路” 瑞溪中學 :云朝雨暮 簡答題是中考政治中一種重要的命題方式。
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例如,按題目設問方式劃分,有直問直答式和簡要分析;按題目提供的素材劃分,有觀點式、引文式、材料式等,但不管哪種形式,其解答都有一個共同的基本的“套路”,即按照“問什么—答什么—怎么答”的基本思路解題。 一、“問什么?”解決答題的方向和要求問題,這是正確答題的前提。
“問什么”的確定,主要看題目提供的素材和設問的要求。 二、“答什么?”解決要“用什么答”的問題,這是正確答題的基礎。
它要求必須把題目和教材內容正確結合起來,回顧教材中與該問相關的內容,選出答題所需的觀點或依據的理論,即原理。 三、“怎么答”是用書面表達方式把“問什么”與“答什么”相連接的過程,它是整個解題過程中的落腳點和歸宿。
答案組織得是否全面、簡潔、規(guī)范、科學都直接影響得分的高低。 例1:“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請你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對這段歌詞的理解。
(黃岡市2003年中考試題) 【析題】“問什么”?:這是一道引文式簡答題,談對“熱愛我們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理解。 “答什么”?(用什么答):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原因、作用或意義等相關知識。
“怎么答”?﹙答案﹚ (1) 這段歌詞說明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族人民彼此團結、互相幫助、關系融洽,誰也離不開誰。 (2) 我國歷史上就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維護全國人民的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神圣職責和義務。 (3) 要加強民族團結,必須處理好民族關系,在堅持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
必須反對民族主義,要與極少數民族分裂分子進行斗爭。 例2:材料:關于20世紀我國看時間的方式有這樣的說法:60年代在天上(看太陽高低),70年代在墻上(掛鐘),80年代在手上(手表),90年代在腰上(傳呼、手機)。
(1)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 (2) 請簡要分析原因。(遵義市2003年中考試題) 【析題】本題是一道材料型簡答題。
第一問屬直問直答式,根據材料內容和教材知識很容易回答。答案:說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第二問是簡要分析式,按解題“套路”作如下分析: “問什么”:由(1)的結論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答什么”:根本原因、主要原因和其它原因。 “怎么答”:(答案) ① 根本原因在于社會主義的本質。
即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② 主要原因在于堅持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③ 其它原因:堅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等等。 上述“套路”僅僅是解答簡答題常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在復習的過程當中,需要同學們精練習題,融會貫通。
靈活使用“套路”,相信你會取得好的成績。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30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