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僅是個人見解:
佛學分真諦和俗諦。
真諦依真如本性完整無遺地解釋宇宙人生,依幫助迷失眾生離苦得樂而發(fā)起慈悲萬行。
俗諦依迷失眾生之貪著處,隨順拔苦予樂,漸漸導入真諦,故俗諦只是為眾生一時無心去了解真諦而設的循循善誘之道。
如果您具大心,想要直入真諦,請耐心閱讀楞嚴經(jīng),閱讀此經(jīng)的關(guān)鍵是要略過卷一的七處征心一段,因我等受現(xiàn)代科技知識的影響,一旦執(zhí)著于要理解七處征心一段,必然會對此經(jīng)喪失信心,若能暫且略過,先讀取卷一至卷四中能理解的部分,而忽略不能理解的部分,則能直趣菩提真諦。這里是我目前知道的最好的教程
如果您想從俗諦入門,推薦《善生經(jīng)》。
我給出一個建議,供參考。
實際上,佛教不存在入門讀物,佛教中宗派林立,各派所依據(jù)的佛教經(jīng)典全不一樣?,F(xiàn)在坊間流傳的佛教經(jīng)典,分別代表了佛教不同的宗派。
一般人學佛,有兩個相對有效的入門方法。一個是有人指點。
比如拜師,或者身邊有人對佛學造詣比較深的人介紹。 另一個是自學的途徑。
通過一些對基礎知識的了解,逐步深入。 如果你是自學,建議你先讀一些介紹佛教基礎知識和佛教歷史的普及性書籍作為入門,然后再接觸佛教的經(jīng)典。
比如,任繼愈主編的《佛教史》就是一本很好價值的入門書籍,其中對佛教的歷史以及佛教的基本知識都有準確的敘述。特別是對佛教的不同宗派的區(qū)別和各自依據(jù)的佛教經(jīng)典也有具體的分析說明。
有了這本書作為鋪墊,以后閱讀佛教經(jīng)典就比較容易了。 順便多說一句,佛教的“四圣諦說”和“十二因緣說”是佛教的基礎教義,佛教的各個宗派只有在這上面是一致的。
所以,重點把這兩個教義理解了,就算入門了。
佛教
什么是佛教?
佛教是怎樣創(chuàng)立的?
釋迦牟尼佛的一生
什么是緣起論?
什么是四諦?
什么是五蘊?
什么是無常無我?
什么是三法印?
什么是三皈依?
什么是涅槃?
什么是三寶?
什么是八正道?
什么是戒、定、慧三學?
什么是四念處?
什么是四禪八定?
什么是居家八法?
什么是發(fā)菩提心?
什么是五乘教法?
神通,應如何看待?
佛教徒名稱有哪些?
出家的條件、程序和儀式是怎樣的?
什么是叢林制度?
什么是和尚?
什么是法師?
佛教徒一定要出家嗎?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根據(jù)南公上人即南懷瑾老菩薩所言,最好的佛學概論是印度佛教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彌勒菩薩口述無著菩薩記錄的《瑜伽師地論》,漢傳佛教智者大師的《摩訶止觀》和永明延壽禪師的《宗鏡錄》,以及藏傳佛教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
其實這些是最好的入門概要,但根據(jù)你的要求恐怕不適合了。凈空法師的《認識佛教》于凌波居士的《向知識分子介紹佛教》對于剛?cè)腴T或想了解者不錯。
佛教觀機逗教,因人施教,有一定的規(guī)律但沒有特定僵死的形式。至于怎么入門其實也因人而異。
六祖慧能大字不識,但聽《金剛經(jīng)》就入門了,五祖講解《金剛經(jīng)》他就徹悟了。但這是上上根的人。
一般人要想真正入門,還得樹立正見系統(tǒng)次第的聞思修行,解行并重才行。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26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