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教學”的理論定位 當前各地使用“雙語”冠名的學校很多,以“雙語”冠名的班級更多。
有的學校的所謂“雙語”僅僅是強化英語教學,有的學校的所謂“雙語”僅旨在強化漢語和英語兩門學科的教學,更有的學校將“雙語”變?yōu)槠洹凹庾印卑嗟拇~。社會上出現(xiàn)了濫用“雙語”作為爭取生源,提高辦學競爭力的傾向。
“雙語”的定義 雙語的英文是“Bilingual”。根據(jù)英國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所給的定義是: A person who knows and uses two languages. In everyday use the word bilingual usually means a person who speaks, reads, or understands two languages equally well (a balanced bilingual), but a bilingual person usually has a better knowledge of one language than of the other. For example, he / she may: a) Be able to read and write in only one language b) Use each language in different types of situation, eg. one language at home and the other at work. c) Use each language for different communicative purposes, eg. one language for talking about school life and the other for talking about personal feeling 一個能運用兩種語言的人。
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能將一門外語和本族語基本等同地運用于聽、說、讀、寫,當然他的母語語言知識和能力通常是大于第二語言的。舉例來說: 他/她可能: A) 使用一種語言來讀和寫;而用另一種語言來聽,說。
B) 在不同的場合下使用不同的語言,如在家使用一種語言,在工作單位使用另一種語言。 C) 在不同的交際需要下使用不同的語言,如在談論學校生活時使用一種語言,而用另一種語言談論個人情感。
“雙語教學”的定義 根據(jù)英國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所給的定義是: 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 Bilingual education programs may be of different types and include: a) the use of a single school language which is not the child's home language. This is sometimes called an immersion program. b) The use of the child's home language when the child enters school but later a gradual change to the use of the use of the school language for teaching some subjects and the home language for teaching others. This is sometimes called 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 c) The partial or total use of the child's home language when the child enters school, and a later change to the use of the school language only. This is sometimes called 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 能在學校里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進行各門學科的教學。 “雙語教學”項目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包括: A) 學校使用一種不是學生在家使用的語言進行教學。
這種模式稱之為:浸入型雙語教學。 B) 學生剛進入學校時使用本族語,然后逐漸地使用第二語言進行部分學科的教學,其它學科仍使用母語教學。
這種模式稱之為:保持型雙語教學。 C) 學生進入學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語,然后逐步轉(zhuǎn)變?yōu)橹皇褂玫诙Z言進行教學。
這種模式稱之為:過渡型雙語教學。 簡言之,“雙語”和“雙語教學”的界定是:將學生的外語或第二語言,通過教學和環(huán)境,經(jīng)過若干階段的訓練,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語的表達水平。
例如:加拿大奎北克省,同時使用法語和英語,并以法語為其官方語言一樣。更通俗地打個比喻,某個西藏同胞既可以在家里用藏語和家人交流,也可以用漢語在工作單位與同事交流。
1、對外漢語教師專業(yè)知識要過關. 漢語專業(yè)知識涵蓋較廣,在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的考核中,漢語語言方面的知識、中國文化、漢語語言、詞匯、語法等知識的掌握,都將在考試中得到體現(xiàn)。因此學生在大學的課程學習或者對外漢語教師的培訓過程中,要努力學習掌握新的知識。
2、對外漢語教師要有一定的外語水平。語是通過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考試的門檻,良好的外語交際能力,能夠幫助對外漢語教師更好地教學和在國外的生活。出色的外語交際能力不僅是對外漢語教學的有效工具之一,而且有利于對外漢語人才的對外化發(fā)展。
3、對外漢語教師跨文化交際的掌握。
對外漢語教師要面對不同文化背景和國情的外國學生,他們對于中國的文化也不了解,所以在對外漢語教學的同時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所以對外漢語教師要盡可能多地了解中國文化知識并用于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漢語知識。
4、對外漢語教師綜合素質(zhì)的表現(xiàn)。 成為優(yōu)秀的對外漢語教師,必須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有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善于交流、不斷總結(jié)和改進教學方法,有自我學習和研究的能力。
一、應該有品德品格結(jié)構,宏觀上有一種態(tài)度: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關心愛護學生;較好的外事工作的干部修養(yǎng)。
二、知識結(jié)構和能力結(jié)構,較強的語言教學能力和較高的語言教學水平。包括:扎實的語言本體知識;較強的語言學知識和解決 實際問題的能力;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基礎,幫助了解我們的對象;相當?shù)臐h語教學能力水平;較高的外語水平,作為一種背景;中國文化和知識修養(yǎng)。
品德品格結(jié)構: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這種定位始于1999年,是“國家和民族的事業(yè)”。在留學生的眼中,每一個教師都代表中國國家和民族的形象,就是一個“中國人”。把這個體現(xiàn)在行為上,有了這種使命感,就會對這個崗位非常熱愛,關系要擺正,形成一種習慣,宗旨是“使對象滿意”,原則是“事業(yè)為重,利益隨后”,有些東西越是追求越是得不到,經(jīng)濟利益可以考慮,但是絕對不能作為唯一和第一。 2.學科的獨立性和嚴肅性。國家有專門的漢辦,有教學處、師資處和考試處。 3.對外漢語教師的處世紀律,切記“外事無小事”。
三.具體的禮儀、儀表
1.著裝要整潔、得體,與文化程度成正比,符合身份,可以根據(jù)角色和場合變換衣服,要莊重、切忌輕浮隨便,在社交場合,如果女性不化妝,也會被視為失禮。
2.舉止要穩(wěn)重端莊。舉止是從外表上可以察覺的活動,要舉止優(yōu)雅,敬人有度,不僅表現(xiàn)自己的修養(yǎng),還要穩(wěn)重。那些國際社會公認為沒有教養(yǎng)的舉止要杜絕,也說明自己會處事,不離不即,不慍不火,要彬彬有禮、落落大方,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要大方不要怯場,要正視學生的眼睛,這是對人的尊重。
四.語言溝通問題
要有一個基本的禮儀規(guī)范,說話要負責任,有“說什么和怎么說”的問題。
可以關注《外事活動七不談》,應該回避:不能泄漏國家機密和行業(yè)機密;不宜對國家、政府橫加非議;不宜對交談對象的內(nèi)部事物干涉;不宜對自己的領導、同行、同事、同胞說三道四;不宜涉及格調(diào)不高的話題,否則會被認為缺乏教養(yǎng)、心理不健康;不宜談論交談對象的缺點和不足,會令人敗興,產(chǎn)生反感;不要涉及有關交談對象個人隱私的話題姓名和稱呼問題。要記住學生的名字(符合常規(guī)、盡量用對方的尊稱、入鄉(xiāng)隨俗),具體說來,要:記住對方;不要差錯;不要濫用;使用差異。所謂濫用,包括戲言,用作商業(yè)用語,所謂差異,即各國姓名的排列順序不同。
在大學期間,接受了3年的雙語教育,也做了一些相關的研究。
可是當我真正地站在講臺上,正式組織我的雙語課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我真的還沒有徹底明白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雙語教師。 雙語教師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和其他新生事物一樣,都必須經(jīng)受住現(xiàn)實的考驗。
比如,雙語教學對學科目標的損傷、學生對雙語課堂的接受程度、母語是否被置于弱勢地位等等。 面對以上考驗,我認為,作為一名合格的雙語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
在不損傷學科目標的前提下進行雙語教學 雙語教學不應損傷學科目標,教師應在學生能聽懂語言,學會學科知識的前提下進行雙語教學。 2。
在學生接受雙語課程基礎上進行雙語教學 在我的第一節(jié)雙語課上,我給大家講了我們這節(jié)課的性質(zhì)——數(shù)學雙語課。講了什么是雙語教學,還講了怎樣上雙語課,并舉了幾個例子。
學生應該首先認識這是數(shù)學課,而不是英語課,進而明白自己上的數(shù)學課是與眾不同的,因為這是數(shù)學雙語課。 3。
勇于面對社會的質(zhì)疑 當雙語教學成為一個新興的課堂開始,社會上就存在著這樣的質(zhì)疑:用雙語進行教學,母語是否被輕視? 這個質(zhì)疑是合乎情理的。從事雙語研究的各位專家學者應該勇敢的面對這樣的質(zhì)疑,并積極想辦法應對。
此外,雙語教師應該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打破傳統(tǒng)、老套、束縛的教學模式,以一種全新的精神面貌面對社會、面對學生、面對教育教學工作。 誠心為您回答,希望可以幫助到您,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好人一生平安,有用的話,給個好評吧O(∩_∩)O~。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4.45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