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自學德語的!
剛開始學我認為應該先多記些口語上的東西。不能一味強調語法,畢竟德語的語法還是比較復雜的,語法搞多了,學習的興趣也會大受影響。
我的德語是這樣自學的:
開始先看那種用中文“注音”的我們上海人所說的“洋涇浜”外語的德語類小冊子,多看多記些常用詞和句,這種小冊子一般5、6元錢。然后我先后學了同濟大學出版社的《基礎德語》和《中級德語》。現(xiàn)在我在學北京外語與研究出版社的《走遍德國》。不過,光靠這些書當然是不夠的。平時,除了再聽德國之聲上面的廣播語言教學欄目外。我認為,了解德國國情也是相當重要的。比如,德國之聲中文網(wǎng)上的網(wǎng)上廣播就是一個很好的了解德國的途徑,可以在線收聽,有中文版和德語版。如果不方便的話,用短波收音機聽也是不錯的。我每天都聽。至于練習,初學的話,我認為把書上的練習都掌握就不錯了,要多記常用詞和常用句。到中級的時候,我建議可以學那套《走遍德國》,再適當做些大學德語四級的練習。語法會熟能生巧地掌握。
德語就是這樣,我父親公司有個德國客戶.我經(jīng)常有機會交流.但我每次在口語上我總是要有幾乎一半的話講錯,不過每次都在進步。如果你有這樣的機會一定要好好利用。
我是05年上海卷外語考小語種的考生。全上海05年考德語的一共才六人!德語與英語一樣,上海卷總分是150分,試卷由國家統(tǒng)一編寫,也就是說全國都一樣。題型和英語差不多,不過今年沒翻譯題,題型網(wǎng)上有查。
至于難度,這樣說吧。我是在高中高二時英語實在太爛了才改學德語的。到高考一共才學了11個月還不到。高考是69分,口試是B級。高考德語卷絕不比大學德語四級簡單,尤其是作文要寫150個字。
關于德語的書籍。我建議你可以選以下出版社的書:
同濟大學出版社
北京外語與研究出版社(外研社)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一到十二:eins,zwei,drei,vier,fünf,sechs,sieben,acht,neun,zehn,elf,zwolf十三開始,個位數(shù)加上“十”,也就是“zehn”:dreizehn,vierzehn,fünfzehn。
二十,三十……個位數(shù)加上“ig”:zwanzig,drei?ig,vierzig,fünfzig。要表達幾十幾,比如二十五,就是“五和二十”,即“fünf-und-zwanzig”(連接符號是為了讓你看上去清楚我自己加的)百hundert,千thausend, 萬,zehnthausend。
百萬, Million, 十億,Billion,從千開始外國人都是三位三位計算的。加減乘除:plus, minus, mal, durch(除以)分數(shù):分子是序數(shù)詞,分母是基數(shù)詞,比如3/5就是:drei fünfteln如果分子是1,則不用表示出來,比如1/3就是“drittel”,1/4“viertel”,1/5“fünftel”。
如果分子不是1,則不僅要把分子說出來,還要在分母上用復數(shù),也就是要加一個"n"。平方:Quadrat 立方:Kubik,如果要表示立方根直接在后面加一個“根”--“würzel”,立方根就是Kubikwürzel我哪里還有解釋不清楚的地方你可以問我,科學方面的我不是很清楚你到底指的是什么,這個太寬泛了,你具體有什么問題可以提出來。
不推薦《基礎德語》,一來是語言太舊了,里面很多句子德國人已不講了,有德國老師看過,說像是公公婆婆年代的。
另一個問題是它的教學方式也太過時了,全書就是Grammar-Translation-Method,這種教學方法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流行的Learning Method,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就被語言學家們推翻了,現(xiàn)在已沒有語言學家支持這方法,因為根本不能把語言真正學好。
其次是它中文字很多,中文字比德文字還要多,到底在學中文還是學德文?
除了26個拉丁字母外德語還有其他四個字母:? ?、? ?、ü ü、?瑞士德語已正式廢除了?,一律用ss;x和y只用于拼寫外來詞;20世紀30年代以前,德語一直用花體拉丁字母,以后普遍使用普通的拉丁字母。
德語有5個單元音:a、e、i、o、u,3個變元音 ?,?,ü,這8個元音都有長音和短音;有三個復合元音:ei(ai,ey,ay)、au、eu(u)。元音的長短區(qū)別是德語語音的重要特征。
長元音和短元音具有區(qū)別詞義的功能,如Staat(國家),Stadt(城市)。長元音的拼寫標志可以是元音字母重疊aa、ee、oo、ie,也可以是在元音字母后加h作為長音符號,如ah、eh、ih、oh、uh、?h、?h、üh,也可以是在元音后加個輔音字母,如Bad、gut。
短元音的標志是在元音后有重疊的輔音字母或兩個以上的輔音,如Bett、Bild。元音e在非重讀音節(jié)和前綴中大部分弱化,在后綴中和詞尾中完全弱化。
輔音的特點有:有7對清濁相對的輔音。濁輔音b、d、g在詞尾時起清化作用,如:lieb、Feld、Tag末尾的輔音分別發(fā)成[p]、[t]、[k]。
顫音既可發(fā)舌尖音[r],也可發(fā)小舌音[R]。德語的詞按語法功能分為10類:冠詞、名詞、代詞、形容詞、數(shù)詞、動詞、連詞、介詞、副詞、感嘆詞。
前六類有詞形變化,稱為可變詞類;后四類無詞形變化,稱為不變詞類。德語中的名詞第一個字母必須大寫。
這個規(guī)則也是從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開始的。尤其在使用動名詞時這個規(guī)則往往導致錯誤,因此90年代時討論修改正字法時有人提出廢除這個規(guī)則。
雖然這個建議得到一些知名的語言學家和一些有權威的報紙和電視節(jié)目的支持,它受到大多數(shù)人反對,因此沒有被采納。德語名詞有3種性(陽性、陰性和中性),除了直接對人的名詞的性比較規(guī)則外其它的詞的性往往沒有規(guī)律。
德語還有4個格(主格、賓格、與格、所有格)和兩個數(shù)(單數(shù)、復數(shù))。在使用中,除名詞本身發(fā)生某些變化外,主要依靠名詞之前的冠詞、代詞、形容詞和若干數(shù)詞的變化來表示名詞在句中的性、數(shù)、格。
動詞的變位包括人稱、數(shù)、時:包括現(xiàn)在時(pr?sens)、過去時(Pr?terium)、將來時(Futur I)、現(xiàn)在完成時(Perfekt)、過去完成時(Plusquamperfekt)和將來完成時(Futur II)、語態(tài)(主動語態(tài)、被動語態(tài))、語式(直陳式、命令式、虛擬式)的變化。德語句子結構的特點:動詞謂語為句子的核心,它要求各格的賓語或介詞賓語和各種補語。
在普通陳述句中,主語或其他句子成分居句首時,謂語動詞總是居第二位。如果謂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即由可變部分(時間助動詞或情態(tài)助動詞)和不可變部分(動詞的不定式或第二分詞)構成,則可變部分居第二位(在有些句子中居第一位),而不變部分居句尾,這是德語特有的謂語“框架結構”。
句法的另一個特點是從句中動詞謂語位于句末,其句子成分的排列順序是:連詞或關系代詞—主語和句子其它成分—動詞謂語。德語的詞匯量估計為30萬~50萬。
按其來源可以分為3種:1,繼承詞,指從印歐語和日耳曼語時期流傳下來的詞語及其派生詞與復合詞;2,借詞,指在歷史上從外族語吸收并已為德語同化了的詞;3,外來詞,指從外族語吸收而仍然保留原有特點的詞。繼承詞和借詞的重音大部分在第一個音節(jié)上,外來詞的重音在最后一個音節(jié)或倒數(shù)第二個或第三個音節(jié)上。
詞匯構成的特點是大量使用派生與復合的手段,復合構成在德語構詞法中最為普遍。兩個以上的各種詞類的詞均可復合成一個新詞。
名詞第一字母都要大寫。
我在品德德語學習,總結了一點點小規(guī)律哈,步驟如下:1語音(一天)德語由于發(fā)音十分有規(guī)律,入門只要兩個鐘,然后就可以讀文章了。
入門什么其實可以隨便。繼續(xù)提高。
2語法(二天)永遠記得英文語法是德文語法的簡化。語法是拐杖,學好了就可以丟了。
這里的目的不是說兩天就可以把DSH的語法題過了(TestDaF是沒有語法題的,語法在寫作中間接考察。),其目的是為了在后面閱讀的過程中能把基本意思弄明白。
強烈推薦外研社的《英語德語比較語法》 (白色封面的)。從書的題目可以看出,作者把德語的語法現(xiàn)象和英語的語法現(xiàn)象相對應。
只要英語語法基礎好,學德語語法其實很簡單。兩天絕不夸張。
但是要能應用這些語法知識的前提確是把特殊詞的陽性和中性背熟,這才是真正痛苦的部分。舉個例子:Give me the book. 這句里面me在德語里是第三格,the book是德語里是第四格。
不過是直接賓語間接賓語而已。看了德語語法以后,大家肯定覺得很煩,不明白為何德國人喜歡在詞尾變來變去其實是為了他們可以把語法結構亂放而不會有歧義(例如,賓語放在最前也無所謂。)
以上兩步建議大家走馬觀花兩三天看完,有個大概的印象就可以了(一天看完更好),只是每天都要抽時間來復習。
1:《德語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編者:梁敏等。
第一二冊配練習冊。說明:該套教材主要為國內高校德語專業(yè)學生用書,內容較多,每課(除語音課外)內容包括課前圖畫,主要課文(一般為3到4篇),課文練習,語法講解,語法練習,詞匯,單詞表等。
該套教材內容跨度較大,內容涉及德國概況、德國國家生活、德語文學等方面。語法采用德語講解,對初學者來說使用比較困難。
但如果有意更深更系統(tǒng)的學習德語基礎知識,并且之前有一定的德語基礎和方便的針對性輔導的話,這套教材會很適合。2:《新求精德語強化教程》,同濟大學出版社。
第二版(新版)已經(jīng)出版。同濟大學留德預備部編寫。
說明:該套教材主要為國內各德語培訓班使用,這套教材主要就是為出國人員強化學習而編寫。內容選材較新,單詞量大,內容涉及德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根據(jù)DSH考試的要求,有針對性的選擇了一些課文和練習。
如果學習德語的目的是出國留學,可以考慮使用這套教材。3:《大學德語》(修訂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張書良等編。
說明:該套教材是典型的中國式外語學習教材。該教材在頁書上大大少于以上兩套教材。
共四冊。語音部分6課,其他為學習課文。
課文內容包括課文目錄(主要內容列表),課文(課文難度逐漸加大,感覺其難度基本和德語教程保持一致。課文單詞表,詞匯、課文練習(包括動詞講解,翻譯,完形填空,回答問題等),語法(該套教材語法主要采用中文講解,并配以表格形式說明,對初學者,特別是自學者來說,學習效果會比較好),語法練習。
課文2,課文2單詞表,課文2配套練習。根據(jù)筆者授課體會,該套教材比較適合希望循序漸進學習者使用。
4:《目標》,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目標》是供德語強化教學使用的一套基礎教材,包括綜合課本四冊及教師手冊二冊。此外,配有聽力技能訓練課本兩冊、閱讀技能訓練課本兩冊及錄音磁帶,供出國大學生、研究生及進修生德語強化班兩個學期教學使用。
本教材力求體現(xiàn)我國國家教育委員會批轉試行的《出國留學人員德語強化教學大綱》所規(guī)定的教學原則及教學內容,注意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突出聽、說訓練,遵循交際法原則,重視中國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習慣。學生通過一年學習,可以達到教學大綱提出的各項教學要求。
該套教材比較老,對于希望學習了解最新德國社會生活情況的朋友來說,不大適合。5: 《走遍德國》,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引進德國原版教材《走遍德國》作為德國原版德語學習教材,與國內教材相比教而言,有很大的區(qū)別,他的內容豐富多彩,涉及德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學體系完整,詞匯以及習慣表達較新,旨在全面培養(yǎng)德語學習者的聽、說、讀、寫能力。
最大的特點就是,包含最新的德國國情知識,富有強烈的時代氣息,簡單易學,融德國國情知識于語言教學中。該教材適合以聽說能力、德語應用為主的學習者使用。
(因為可能對語法講解不夠詳細)6:《新標準德語強化教程》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引進原版教材《新標準德語強化教程》與《走遍德國》同作為德國原版德語學習教材,在內容編排、教學方式、培養(yǎng)目標上有很多的相似點。都是以德國最新的國情,生活特點為主要內容,采用最新最常用的詞匯和習慣表達,以聽說讀寫訓練為主,不以傳統(tǒng)的語法為重點。
該教材包括學生用書、學生用書磁帶、練習手冊、聽說訓練(書+磁帶)、教師手冊、網(wǎng)絡支持 。該教材適合以聽說能力、德語應用為主的學習者使用。
(因為可能對語法講解不夠詳細)7:《德語300小時》外研社出版修訂后的新書可用作德語強化班、公共德語(即第二外語)課和網(wǎng)絡教學的教材和自學用書。本書堅持在打好語音基本功,傳授最必要常用詞匯的基礎上,以語法和基本口語教學為主線,著重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翻譯和基本的口語能力的。
本書的第一、二部分共有33課,其中1-8課為語音階段,從第9課開始教語法,直到第32課。第15,21,27,33課為復習課,配置閱讀課文一篇,內容分別涉及科技、民間傳說、游記和經(jīng)濟;同時復習前階段學過的語法。
第一部分語音教程共8課(授課16-20小時)。學生要學會全部德語語音、讀音規(guī)則、143個詞匯和簡單的會話。
第二部分基礎教程共25課(授課50-70小時)。通過這25課學生要學會德語的基本語法和420個詞匯。
語法教學可通過語法說明、語法句型示例、課文、會話和練習全方位來進行,會話則可通過敘述課文、會話課文和相應的練習來進行。練習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隨堂作業(yè),另一部分為課后作業(yè)。
練習量略多于需要,教師可視具體情況選用。本書的第三、四部分為閱讀、翻譯課文和語法,這兩個部分屬于一個教學階段(授課20小時以上)。
閱讀、翻譯課文共17課,教師可從中選用一部分;語法部分則是對德語語法重點、難點的介紹,屬于基本語法的深化,共15個單元。本書原設計為課上100小時,課下200小時。
增加內容后教學時間要適當延長。該書與其他德語學習教材比較來看:內容量比較少,較集中。
適合學習時間短,突擊訓練的學習者使用。8:《德語速成》分上下兩。
一、學習德語有用處嗎?學習德語用處很大,因為德語和英語一樣,也是一門準國際語言。
學會德語后,可以和德國人、瑞士人、奧地利人交流。德語還是一門科技語言,對學習理科的同學來說,學德語是有用的。
二、學習德語需要DAF考試認可嗎?學習德語不需要DAF考試認可。三、如何學德語呢?學德語和學任何語言一樣,分為兩個階段,一個叫做語音階段,一個叫做基礎階段。
一、語音階段。德語是一種拼音文字,一般不用國際音標標音,只需掌握了發(fā)音規(guī)則,便可拼讀單字。
德語有30個字母,其中8個元音字母,24個輔音字母。1. 認識輔音。
B b 雙唇緊閉,舌尖抵下齒,舌面平放,送氣,沖開阻塞,聲帶要振動。C c 唇齒微開,舌尖抵住下齒,軟腭抬起,形成阻塞,用力送氣沖開阻塞,不振動聲帶。
D d 唇齒微開,舌尖和上齒齦構成阻塞,送氣沖開阻塞,振動聲帶。F f 下唇輕貼上齒邊緣,氣流通過唇齒中間的縫隙發(fā)生摩擦,不振動聲帶。
G g 唇齒微開,舌尖抵住下齒,軟腭抬起,形成阻塞,送氣沖開阻塞,振動聲帶。H h 舌尖輕觸下齒,唇齒微開,不振動聲帶,氣流經(jīng)過聲門摩擦,由口腔而出。
J j 唇齒微開,嘴角略向后咧,舌尖向下接近下齒,舌前部向硬腭抬起,送氣通過舌面與硬腭之間的縫隙形成摩擦,聲帶要振動。K k 唇齒微開,舌尖抵住下齒,軟腭抬起,形成阻塞,用力送氣沖開阻塞,不振動聲帶。
L l 唇齒微開,下顎略垂,舌尖抵住上齒齦,氣流通過舌兩側和臼齒之間的縫隙,振動聲帶。M m 雙唇輕合,舌尖近下齒,舌面自然平展,軟腭下垂,氣流通過鼻腔,振動聲帶。
N n 唇齒微開,舌尖貼上齒,軟腭下垂,送氣通過鼻腔,振動聲帶。P p 雙唇緊閉,舌尖抵下齒,舌面平放,送氣,用力送氣沖開阻塞,聲帶不振動。
qu 先發(fā)k,緊接著發(fā)w。R r 唇齒張開,下顎略垂,舌尖抵住下齒, 舌面后部抬起,小舌自然下垂,送氣使小舌顫動,振動聲帶。
S s 雙唇略啟,上下齒稍微離開,舌尖輕抵住下齒,送氣通過前舌和上下齒之間的縫隙產生摩擦,振動聲帶(在詞中和詞尾時不振動)。? 雙唇略啟,上下齒稍微離開,舌尖輕抵住下齒,送氣通過前舌和上下齒之間的縫隙產生摩擦,不振動聲帶T t 唇齒微開,舌尖和上齒齦構成阻塞,用力送氣沖開阻塞,不振動聲帶。
V v 下唇輕貼上齒邊緣,氣流通過唇齒中間的縫隙發(fā)生摩擦,不振動聲帶。W w 下唇輕貼上齒邊緣,氣流通過唇齒中間的縫隙發(fā)生摩擦,振動聲帶。
X x 發(fā)k和s的復合音。Y y 唇齒微開,嘴角略向后咧,舌尖向下接近下齒,舌前部向硬腭抬起,送氣通過舌面與硬腭之間的縫隙形成摩擦,聲帶要振動。
Z z 舌尖先貼住齒齦,然后略下降,氣流泄出口腔,形成破擦音。2. 認識元音。
A a 口張大,舌自然平放,舌尖抵住下齒。? ? 唇齒張開,咧嘴呈扁平形,舌尖輕抵下齒,舌前部向硬腭抬起。
E e 唇齒張開,咧嘴呈扁平形,舌尖輕抵下齒,舌前部向硬腭抬起。I i 唇齒微開,舌尖緊抵下齒,嘴角往后咧,舌前部向前抬起。
O o 雙唇前伸撮成圓形,舌尖近下齒,舌面向軟腭抬起。? 舌位如發(fā)e,唇型如發(fā)o,雙唇前伸撮成圓形。
U u 雙唇前伸撮成圓形,舌尖近下齒,舌面向后硬腭抬起。ü 舌位如發(fā)i,唇型如發(fā)u,雙唇前伸撮成圓形。
y在字中、字尾時,相當于元音ü。五個元音字母和三個變元音字母在后面無輔音字母或只有一個輔音字母時,念的是它們的名字,即發(fā)出它們的長音:zu Bad mir Bete視覺型單字,后面只有一個輔音字母的元音字母要發(fā)出聲音,即短音:ab an des fit was3. 輔音連綴:chs Wachsds Abendsnk Danksp Speckst Stahlts nichtstz Litze4. 元音組:aa 口張大,舌自然平放,舌尖抵住下齒。
ee 唇齒張開,咧嘴呈扁平形,舌尖輕抵下齒,舌前部向硬腭抬起。ie 唇齒微開,舌尖緊抵下齒,嘴角往后咧,舌前部向前抬起。
oo 雙唇前伸撮成圓形,舌尖近下齒,舌面向軟腭抬起。5. 復合輔音:ch 唇齒微開,嘴角略向后咧,舌尖向下接近下齒,舌前部向硬腭抬起,送氣通過舌面與硬腭之間的縫隙形成摩擦,聲帶不振動。
ch前面的元音要發(fā)出聲音,如ech、ich。ch 唇齒微開,舌尖抵住下齒,后舌向軟腭胎氣,送氣通過舌面和軟腭之間的縫隙產生摩擦,不振動聲帶,ch前面的元音有時念名字,有時念聲音:ach och auchck 只發(fā)一個k的音,前面的元音要發(fā)出聲音,即短音。
dsch 雙唇向前伸出,上下齒微開,舌尖抵住上齒齦,氣流通過時,沖開阻塞,從舌尖、上顎、齒與雙唇之間的縫隙摩擦而出,聲帶要發(fā)生振動。dt 只發(fā)一個t的音。
ng 唇齒微開,舌尖近下齒,舌面抬起貼住硬腭,軟腭下垂,送氣通過鼻腔,振動聲帶。ph 下唇輕貼上齒邊緣,氣流通過唇齒中間的縫隙發(fā)生摩擦,不振動聲帶。
sch 雙唇略向前伸出,稍微撮攏,上下齒微開,舌尖向上齒齦抬起,送氣通過舌尖、上顎、齒與雙唇之間的縫隙,聲帶不振動。ss 雙唇略啟,上下齒稍微離開,舌尖輕抵住下齒,送氣通過前舌和上下齒之間的縫隙產生摩擦,不振動聲帶。
th 只發(fā)一個t的音。tsch 雙唇向前伸出,上下齒微開,舌尖抵住上齒齦,氣流通過時,沖開阻塞,從舌尖、上顎、齒與雙唇之間的縫隙摩擦而出,聲帶不振動。
6. 元音加h的發(fā)音。ah 口張大,舌自。
第一格(Nominativ)
主格:主語以及表語。
Ich liebe dich. ich就是主語,即為第一格。
表語只出現(xiàn)在主系表結構中,也就是有系動詞sein的語句中。
Linda ist eine Frau. linda也是第一個,為主語;eine Frau也是第一格,為表語。
第二格(Genitiv)
屬格:也就是漢語中的“的”;第二格中,陽性和中性的名詞后要加上相應的-s或是-es
例如:房間的椅子 die Stühle des Zimmers
第三格(Dativ)
間接賓語:在德語中主要出現(xiàn)在以下四種情況中:
1、人三物四句型,也就是英語中長講的雙賓語。
例如:Meine Mutter kauft mir ein Buch.
我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
這個時候,我是賓語,但不是直接作用于的物體。我媽媽買的其實是書不是我,而是為了我才買書。所以書是直接賓語--第四格,而我是間接賓語,為第三格。這種句型在德語中約定俗成的叫做人三物四,也就是能接雙賓語的動詞,后面人為第三格,比如例句中的“我mir”,而物則為第四格,如例句中的書ein Buch。常見的后面跟人三物四的動詞還有geben(給),schenken(送),schreiben(寫)等;
2、某些不及物動詞后面可以直接加第三格;
在英語中,不及物動詞不能直接加賓語,而要在后面加上一個to。德語中由于有第三格也就是間接賓語格,則可以寫為不及物動詞直接加第三格的形式,。這種形式的動詞不多,死記硬背即可。
比如: Ich danke Ihnen.我感謝您。
Ich helfe dir. 我?guī)椭恪?/p>
3、德語中某些介詞后面必須加第三格,比如von、zu、mit等;而有些靜三動四的介詞,在表示靜態(tài)的時候后面就要加第三格,常見的有auf、in、zwischen、vor、hinter等;
4、出現(xiàn)在某些固定搭配中:Wie geht's dir?
第四格 (Akkusativ)
直接賓語。
1、及物動詞后;
2、人三物四中的物四
3、某些介詞后面必須加第四格,如für, durch等;靜三動四表示動態(tài)的時候,介詞后跟第四格。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3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