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1.1 計算機網絡的產生與發(fā)展1.2 計算機網絡概述1.2.1 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1.2.2 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1.3 計算機網絡的功能1.4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和拓撲結構1.4.1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1.4.2 計算機網絡的拓撲結構1.5 計算機網絡的應用小結習題1第2章 數據通信技術2.1 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2.1.1 信息、數據與信號2.1.2 模擬信號與數字信號2.1.3 基帶信號與寬帶信號2.1.4 信道及信道的分類2.1.5 數據通信的技術指標2.1.6 通信方式2.2 傳輸介質的主要特性和應用2.2.1 傳輸介質的主要類型2.2.2 雙絞線2.2.3 同軸電纜2.2.4 光纖2.2.5 雙絞線、同軸電纜與光纖的性能比較2.3 無線與衛(wèi)星通信技術2.3.1 電磁波譜2.3.2 無線通信2.3.3 微波通信2.3.4 衛(wèi)星通信2.4 數據交換技術2.4.1 電路交換2.4.2 存儲轉發(fā)交換2.5 數據傳輸技術2.5.1 基帶傳輸技術2.5.2 頻帶傳輸技術2.5.3 多路復用技術2.6 數據編碼技術2.6.1 數據編碼的類型2.6.2 數字數據的模擬信號編碼2.6.3 數字數據的數字信號編碼2.6.4 脈沖編碼調制2.7 差錯控制技術2.7.1 差錯產生的原因與差錯類型2.7.2 誤碼率的定義2.7.3 差錯的控制小結習題2第3章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與協議3.1 網絡體系結構與協議概述3.1.1 網絡體系結構的概念3.1.2 網絡協議的概念3.1.3 網絡協議的分層3.1.4 其他相關概念3.2 OSI參考模型3.2.1 OSI參考模型的概念3.2.2 OSI參考模型各層的功能3.2.3 OSI參考模型中的數據傳輸過程3.3 TCP/IP參考模型3.3.1 TCP/IP概述3.3.2 TCP/IP參考模型各層的功能3.4 OSI參考模型與TCP/IP參考模型3.4.1 兩種模型的比較3.4.2 OSI參考模型的缺點3.4.3 TCP/IP參考模型的缺點3.4.4 網絡參考模型的建議小結習題3第4章 局域網4.1 局域網概述4.2 局域網的特點及其基本組成4.3 局域網的主要技術4.3.1 局域網的傳輸介質4.3.2 局域網的拓撲結構4.3.3 介質訪問控制方法4.4 局域網體系結構與IEEE 802標準4.4.1 局域網參考模型4.4.2 IEEE 802局域網標準4.5 局域網組網技術4.5.1 傳統(tǒng)以太網4.5.2 IBM令牌環(huán)網4.5.3 交換式以太網4.6 快速網絡技術4.6.1 快速以太網組網技術4.6.2 吉比特以太網組網技術4.6.3 ATM技術4.7 VLAN4.7.1 VLAN概述4.7.2 VLAN的組網方法4.8 WLAN4.8.1 WLAN概述4.8.2 WLAN的實現4.8.3 WLAN組網實例——家庭無線局域網的組建小結習題4第5章 廣域網接入技術5.1 廣域網概述5.2 常見的廣域網接入技術5.2.1 數字數據網(DDN)5.2.2 綜合業(yè)務數字網(ISDN)5.2.3 寬帶綜合業(yè)務數字網(B-ISDN)5.2.4 分組交換數據網(PSDN)5.2.5 幀中繼(Frame Relay)5.2.6 數字用戶線路xDSL小結習題5第6章 網絡互聯技術6.1 網絡互聯的基本概念6.1.1 網絡互聯概述6.1.2 網絡互聯的要求6.2 網絡互聯的類型和層次6.2.1 網絡互聯的類型6.2.2 網絡互聯的層次6.3 典型網絡互連設備6.3.1 中繼器6.3.2 網橋6.3.3 網關6.3.4 路由器6.4 路由協議6.4.1 路由信息協議(RIP)6.4.2 內部路由協議(OSPF)6.4.3 外部路由協議(BGP)6.5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6.5.1 路由器的接口6.5.2 路由器的配置方法小結習題6第7章 Inter基礎知識7.1 Inter的產生和發(fā)展7.1.1 ARPANET的誕生7.1.2 NSFNET的建立7.1.3 全球范圍Inter的形成與發(fā)展7.2 Inter概述7.2.1 Inter的基本概念7.2.2 Inter的特點7.3 Inter的主要功能與服務7.3.1 Inter的主要功能7.3.2 Inter的主要服務7.4 Inter的結構7.4.1 Inter的物理結構7.4.2 Inter協議結構與TCP/IP7.4.3 客戶機/服務器的工作模式7.5 Inter地址結構7.5.1 IP地址概述7.5.2 IP地址的組成與分類7.5.3 特殊類型的IP地址7.5.4 IP地址和物理地址的轉換7.6 子網和子網掩碼7.6.1 子網7.6.2 子網掩碼7.6.3 A類、B類、C類IP地址的標準子網掩碼7.6.4 子網掩碼的確定7.7 域名系統(tǒng)7.7.1 域名系統(tǒng)的層次命名機構7.7.2 域名的表示方式7.7.3 域名服務器和域名的解析過程7.8 IPv4的應用極其局限性7.8.1 什么是IPv47.8.2 IPv4的應用7.8.3 IPv4的局限性7.9 IPv6簡介7.9.1 IPv6的發(fā)展歷史7.9.2 IPv4的缺點及IPv6的技術新特性7.9.3 IPv4與IPv6的共存局面7.9.4 從IPv4過渡到IPv6的方案7.9.5 IPv6的應用前景小結習題7第8章 Inter接入技術8.1 Inter接入概述8.1.1 接入到Inter的主要方式8.1.2 ISP8.2 電話撥號接入Inter8.2.1 SLIP/PPP概述8.2.2 Winsock概述8.3 局域網接入Inter8.4 ADSL接入技術8.4.1 ADSL概述8.4.2 ADSL的主要特點8.4.3 ADSL的安裝8.4.4 PPP與PPPoE8.5 Cable Modem接入技術8.5.1 CATV和HFC8.5.2 Cable Modem概述8.5.3 Cable Modem的主要特點8.6 光纖接入技術8.6.1 光纖接入技術概述8.6.2 光纖接入的主要特點8.7 無線接入技術8.7.1 無線接入概述8.7.2 WAP簡介8.7.3 當今流行的無線接入技術8.8 連通測試小結習題8第9章 Inter的應用9.1 Inter應用于家庭9.1.1 家庭用戶連入Inter9.1.2 使用瀏覽器瀏覽Inter9.1.3 家庭娛樂9.2 Inter應用于電子商務9.2.1 電子商務及其起源9.2.2 電子商務的特點9.2.3 電子商務的內容9.3 Inter應用所帶來的社會問題9.4 Inter應用的發(fā)展趨勢與研究熱點小結習題9第10章 移動IP與下一代Inter10.1 移動IP技術10.1.1 移動IP技術的概念10.1.2 與移動IP技術相關的幾個重要術語10.1.3 移動IP的工作原理10.1.4 移動IP技術發(fā)展的3個階段10.2。
一、《網絡工程師考試大綱》 二、歷次考試的試題分析與解答,一般看看近三年的 三、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yè)技術資格(水平)考試指定用書: 《網絡工程師教程》雷震甲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 《軟件設計師教程》陳平 褶華 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 注:《軟件設計師教程》不需全看,只要看: 第 1章 計算機系統(tǒng)知識 第 3章 操作系統(tǒng)知識 第 4章 系統(tǒng)開發(fā)和運行知識 第11章 標準化基礎知識 第12章 知識產權基礎知識 四、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yè)技術資格(水平)考試輔導用書 《網絡工程師考試輔導》雷震甲主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軟件設計師考試輔導》陳平主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以上這些就是網工考試的“最基礎”的復習資料,不可不看! 五、還有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網絡工程師考試沖刺指南》徐鋒(電子工業(yè)出版社),也需看! 再推薦一個網站吧 /bbs/show_topic.asp?subject=46656里面有些資料非常好的 還有 C++或者JAVA,你選一個語言學的精深一些 不需要太多,好好掌握一門語言就夠了 僅僅靠一種語言就可以實現需求的程序 特別是你想搞網絡 那我更建議你學好JAVA 如果你將來想搞應用系統(tǒng),那你就學C++ 網絡工程師級考試大綱 一、考試說明 1. 考試要 (1) 熟悉計算機系統(tǒng)的基礎知識; (2) 熟悉網絡操作系統(tǒng)的基礎知識; (3) 理解計算機應用系統(tǒng)的設計和開發(fā)方法; (4) 熟悉數據通信的基礎知識; (5) 熟悉系統(tǒng)安全和數據安全的基礎知識; (6) 掌握網絡安全的基本技術和主要的安全協議與安全系統(tǒng); (7) 掌握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和網絡協議的基本原理; (8) 掌握計算機網絡有關的標準化知識; (9) 掌握局域網組網技術,理解城域網和廣域網基本技術; (10) 掌握計算機網絡互聯技術; (11) 掌握TCP/IP協議網絡的聯網方法和網絡應用服務技術; (12) 理解接入網與接入技術; (13) 掌握網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14) 熟悉網絡系統(tǒng)的基本性能測試和優(yōu)化技術,以及可靠性設計技術; (15) 理解網絡應用的基本原理和技術; (16) 理解網絡新技術及其發(fā)展趨勢; (17) 了解有關知識產權和互聯網的法律、法規(guī); (18) 正確閱讀和理解本領域的英文資料。
2.通過本級考試的合格人員能根據應用部門的要求進行網絡系統(tǒng)的規(guī)劃、設計和網絡設備的軟硬件安裝調試工作,能進行網絡系統(tǒng)的運行、維護和管理,能高效、可靠、安全地管理網絡資源;作為網絡專業(yè)人員對系統(tǒng)開發(fā)進行技術支持和指導;具有工程師的實際工作能力和業(yè)務水平,能指導助理工程師從事網絡系統(tǒng)的構建和管理工作。 3. 本級考試設置的科目包括: (1) 計算機與網絡知識,考試時間為150分鐘,筆試; (2) 網絡系統(tǒng)設計與管理,考試時間為150分鐘,筆試。
二、考試范圍 考試科目1:計算機與網絡知識 1. 計算機系統(tǒng)知識 1.1 硬件知識 1.1.1 計算機結構 · 計算機組成(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存儲器、I/O部件) · 指令系統(tǒng)(指令、尋址方式、CISC、RISC) · 多處理器(緊耦合系統(tǒng)、松耦合系統(tǒng)、陣列處理機、雙機系統(tǒng)、同步) · 處理器性能 1.1.2 存儲器 · 存儲介質(半導體存儲器、磁存儲器、光存儲器) · 存儲系統(tǒng) · 主存與輔存 · 主存類型,主存容量和性能 · 主存配置(主存奇偶校驗、交叉存取、多級主存、主存保護系統(tǒng)) · 高速緩存 · 輔存設備的性能和容量計算 1.1.3 輸入輸出結構和設備 · I/O接口(中斷、DMA、通道、SCSI、并行接口、通用接口總線、RS-232、USB、IEEE1394、紅外線接口、輸入輸出控制系統(tǒng)、通道) · 輸入輸出設備類型和特性 1.1.4 嵌入式系統(tǒng)基礎知識 1.2 操作系統(tǒng)知識 1.2.1 基本概念 · 操作系統(tǒng)定義、特征、功能及分類(批處理、分時、實時、網絡、分布式) · 多道程序 · 內核和中斷控制 · 進程和線程 1.2.2 處理機管理、存儲管理、設備管理、文件管理、作業(yè)管理 · 進程的狀態(tài)及轉換 · 進行調度算法(分時輪轉、優(yōu)先級、搶占) · 死鎖 · 存儲管理方案(分段與分頁、虛存、頁面置換算法) · 設備管理的有關技術(Spooling、緩沖、DMA、總線、即插即用技術) · 文件管理 · 共享和安全(共享方式、可靠性與安全性、恢復處理、保護機制) · 作業(yè)的狀態(tài)及轉換 ·作業(yè)調度算法(先來先服務、短作業(yè)優(yōu)先、高響應比優(yōu)先) 1.3 系統(tǒng)配置方法 1.3.1 系統(tǒng)配置技術 · 系統(tǒng)架構模式(2層、3層及多層C/S和B/S系統(tǒng)) · 系統(tǒng)配置方法(雙機、雙工、熱備份、容錯、緊耦合多處理器、松耦合多處理器) · 處理模式(集中式、分布式、批處理、實時系統(tǒng)、Web計算、移動計算) 1.3.2 系統(tǒng)性能 · 性能設計(系統(tǒng)調整、響應特性) · 性能指標、性能評估(測試基準、系統(tǒng)監(jiān)視器) 1.3.3 系統(tǒng)可靠性 · 可靠性計算(MTBF、MTTR、可用性、故障率) · 可靠性設計(失效安全、軟失效、部件可靠性及系統(tǒng)可靠性的分配及預估) · 可靠性指標和可靠性評估,RAS(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維護性) 2. 系統(tǒng)開發(fā)和運行基礎知識 2.1 系統(tǒng)開發(fā)基礎知識 2.1.1 需求分析和設計方法 · 需求分析 · 結構化分析設計 · 面向對象設計 · 模塊設計。
組網技術就是網絡組建技術,分為以太網組網技術和ATM局域網組網技術。以太網組網非常靈活和簡便,可使用多種物理介質,以不同拓撲結構組網,是目前國內外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網絡,已成為網絡技術的主流。以太網按其傳輸速率又分成10Mb/s、100Mb/s、1000Mb/s。細纜以太網10 BASE-2 10 BASE-2以太網是采用IEEE802.3標準,它是一種典型的總線型結構。采用細纜為傳輸介質,通過T型接頭與網卡上的BNC接口相連的總線型網絡。
(1)熟悉計算機系統(tǒng)的基礎知識;
(2)熟悉網絡操作系統(tǒng)的基礎知識;
(3)理解計算機應用系統(tǒng)的設計和開發(fā)方法;
(4)熟悉數據通信的基礎知識;
(5)熟悉系統(tǒng)安全和數據安全的基礎知識;
(6)掌握網絡安全的基本技術和主要的安全協議與安全系統(tǒng);
(7)掌握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和網絡協議的基本原理;
(8)掌握計算機網絡有關的標準化知識;
(9)掌握局域網組網技術,理解城域網和廣域網基本技術;
(10)掌握計算機網絡互聯技術;
(11)掌握TCP/ IP協議網絡的聯網方法和網絡應用服務技術;
(12)理解接入網與接入技術;
(13)掌握網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14)熟悉網絡系統(tǒng)的性能測試和優(yōu)化技術, 以及可靠性設計技術;
(15)理解網絡應用的基本原理和技術;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7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