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儀器是將經緯儀安置在測站點上,包括對中和整平兩項內容。對中的目的是使儀器中心與測站點標志中心位于同一鉛垂線上;整平的目的是使儀器豎軸處于鉛垂位置,水平度盤處于水平位置。
1.初步對中整平
(1)用錘球對中,其操作方法如下。
1)將三腳架調整到合適高度,張開三腳架安置在測站點上方,在腳架的連接螺旋上掛上錘球,如果錘球尖離標志中心太遠,可固定一腳移動另外兩腳,或將三腳架整體平移,使錘球尖大致對準測站點標志中心,并注意使架頭大致水平,然后將三腳架的腳尖踩入土中。
2)將經緯儀從箱中取出,用連接螺旋將經緯儀安裝在三腳架上。調整腳螺旋,使圓水準器氣泡居中。
3)此時,如果錘球尖偏離測站點標志中心,可旋松連接螺旋,在架頭上移動經緯儀,使錘球尖精確對中測站點標志中心,然后旋緊連接螺旋。
(2)用光學對中器對中時,其操作方法如下。
1)使架頭大致對中和水平,連接經緯儀;調節(jié)光學對中器的目鏡和物鏡對光螺旋,使光學對中器的分劃板小圓圈和測站點標志的影像清晰。
2)轉動腳螺旋,使光學對中器對準測站標志中心,此時圓水準器氣泡偏離,伸縮三腳架架腿,使圓水準器氣泡居中,注意腳架尖位置不得移動。
2.精確對中和整平
(1)整平 先轉動照準部,使水準管平行于任意一對腳螺旋的連線,如圖3-7a所示,兩手同時向內或向外轉動這兩個腳螺旋,使氣泡居中,注意氣泡移動方向始終與左手大拇指移動方向一致;然后將照準部轉動90°,如圖3-7b所示,轉動第三個腳螺旋,使水準管氣泡居中。再將照準部轉回原位置,檢查氣泡是否居中,若不居中,按上述步驟反復進行,直到水準管在任何位置,氣泡偏離零點不超過一格為止。
圖3-7 經緯儀的整平
(2)對中 先旋松連接螺旋,在架頭上輕輕移動經緯儀,使錘球尖精確對中測站點標志中心,或使對中器分劃板的刻劃中心與測站點標志影像重合;然后旋緊連接螺旋。錘球對中誤差一般可控制在3mm以內,光學對中器對中誤差一般可控制在1mm以內。
對中和整平,一般都需要經過幾次“整平—對中—整平”的循環(huán)過程,直至整平和對中均符合要求。
1)三腳架調成等長并適合操作者身高,將儀器固定在三腳架上,使儀器基座面與三腳架上頂面平行。
2)將儀器舞擺放在測站上,目估大致對中后,踩穩(wěn)一條架腳,調好光學對中器目鏡(看清十字絲)與物鏡(看清測站點),用雙手各提一條架腳前后、左右擺動,眼觀對中器使十字絲交點與測站點重合,放穩(wěn)并踩實架腳。 3)伸縮三腳架腿長整平圓水準器 4)將水準管平行兩定平螺旋,整平水準管。
5)平轉照準部90度,用第三個螺旋整平水準管。 6)檢查光學對中,若有少量偏差,可打開連接螺旋平移基座,使其精確對中,旋緊連接螺旋,再檢查水準氣泡居中。
經緯儀的操作步驟(光學對中法) 1 、架設儀器: 將經緯儀放置在架頭上,使架頭大致水平,旋緊連接螺旋。
2 、對中: 目的是使儀器中心與測站點位于同一鉛垂線上。可以移動腳架、旋轉腳螺旋使對中標志準確對準測站點的中心。
3 、整平: 目的是使儀器豎軸鉛垂,水平度盤水平。根據水平角的定義,是兩條方向線的夾角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以水平度盤一定要水平。
粗平:伸縮腳架腿,使圓水準氣泡居中。 檢查并精確對中:檢查對中標志是否偏離地面點。
如果偏離了,旋松三角架上的連接螺旋,平移儀器基座使對中標志準確對準測站點的中心,擰緊連接螺旋。 精平:旋轉腳螺旋,使管水準氣泡居中。
4 、瞄準與讀數: ① 目鏡對光:目鏡調焦使十字絲清晰。 ② 瞄準和物鏡對光:粗瞄目標,物鏡調焦使目標清晰。
注意消除視差。精瞄目標。
③ 讀數: 調整照明反光鏡,使讀數窗亮度適中,旋轉讀數顯微鏡的目鏡使刻劃線清晰,然后讀數。 現在很多都是使用全站儀,全站儀的使用(以拓普康全站儀為例進行介紹)介紹: (1)測量前的準備工作 1)電池的安裝(注意:測量前電池需充足電) ①把電池盒底部的導塊插入裝電池的導孔。
②按電池盒的頂部直至聽到“咔嚓”響聲。 ③向下按解鎖鈕,取出電池。
2)儀器的安置。 ①在實驗場地上選擇一點,作為測站,另外兩點作為觀測點。
②將全站儀安置于點,對中、整平。 ③在兩點分別安置棱鏡。
3)豎直度盤和水平度盤指標的設置。 ①豎直度盤指標設置。
松開豎直度盤制動鈕,將望遠鏡縱轉一周(望遠鏡處于盤左,當物鏡穿過水平面時),豎直度盤指標即已設置。隨即聽見一聲鳴響,并顯示出豎直角。
②水平度盤指標設置。 松開水平制動螺旋,旋轉照準部360,水平度盤指標即自動設置。
隨即一聲鳴響,同時顯示水平角。至此,豎直度盤和水平度盤指標已設置完畢。
注意:每當打開儀器電源時,必須重新設置和的指標。 4)調焦與照準目標。
操作步驟與一般經緯儀相同,注意消除視差。 (2)角度測量 1)首先從顯示屏上確定是否處于角度測量模式,如果不是,則按操作轉換為距離模式。
2)盤左瞄準左目標A,按置零鍵,使水平度盤讀數顯示為0°00′00〃,順時針旋轉照準部,瞄準右目標B,讀取顯示讀數。 3)同樣方法可以進行盤右觀測。
4)如果測豎直角,可在讀取水平度盤的同時讀取豎盤的顯示讀數。 (3)距離測量 1)首先從顯示屏上確定是否處于距離測量模式,如果不是,則按操作鍵轉換為坐標模式。
2)照準棱鏡中心,這時顯示屏上能顯示箭頭前進的動畫,前進結束則完成坐標測量,得出距離,HD為水平距離,VD為傾斜距離。 (4)坐標測量 1)首先從顯示屏上確定是否處于坐標測量模式,如果不是,則按操作鍵轉換為坐標模式。
2)輸入本站點O點及后視點坐標,以及儀器高、棱鏡高。 3)瞄準棱鏡中心,這時顯示屏上能顯示箭頭前進的動畫,前進結束則完成坐標測量,得出點的坐標。
四、注意事項 1)運輸儀器時,應采用原裝的包裝箱運輸、搬動。 2)近距離將儀器和腳架一起搬動時,應保持儀器豎直向上。
3)拔出插頭之前應先關機。在測量過程中,若拔出插頭,則可能丟失數據。
4)換電池前必須關機。
1)三腳架調成等長并適合操作者身高,將儀器固定在三腳架上,使儀器基座面與三腳架上頂面平行。
2)將儀器舞擺放在測站上,目估大致對中后,踩穩(wěn)一條架腳,調好光學對中器目鏡(看清十字絲)與物鏡(看清測站點),用雙手各提一條架腳前后、左右擺動,眼觀對中器使十字絲交點與測站點重合,放穩(wěn)并踩實架腳。 3)伸縮三腳架腿長整平圓水準器 4)將水準管平行兩定平螺旋,整平水準管。
5)平轉照準部90度,用第三個螺旋整平水準管。 6)檢查光學對中,若有少量偏差,可打開連接螺旋平移基座,使其精確對中,旋緊連接螺旋,再檢查水準氣泡居中。
那么大家知道為什么在上面第三步,即伸縮三腳架腿長整平圓水準器時,儀器的對中變化很小嗎,這個問題是一個基本的問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一、安置儀器 安置儀器是將經緯儀安置在測站點上,包括對中和整平兩項內容。對中的目的是使儀器中心與測站點標志中心位于同一鉛垂線上;整平的目的是使儀器豎軸處于鉛垂位置,水平度盤處于水平位置。
1.初步對中整平 (1)用錘球對中,其操作方法如下。 1)將三腳架調整到合適高度,張開三腳架安置在測站點上方,在腳架的連接螺旋上掛上錘球,如果錘球尖離標志中心太遠,可固定一腳移動另外兩腳,或將三腳架整體平移,使錘球尖大致對準測站點標志中心,并注意使架頭大致水平,然后將三腳架的腳尖踩入土中。
2)將經緯儀從箱中取出,用連接螺旋將經緯儀安裝在三腳架上。調整腳螺旋,使圓水準器氣泡居中。
3)此時,如果錘球尖偏離測站點標志中心,可旋松連接螺旋,在架頭上移動經緯儀,使錘球尖精確對中測站點標志中心,然后旋緊連接螺旋。 (2)用光學對中器對中時,其操作方法如下。
1)使架頭大致對中和水平,連接經緯儀;調節(jié)光學對中器的目鏡和物鏡對光螺旋,使光學對中器的分劃板小圓圈和測站點標志的影像清晰。 2)轉動腳螺旋,使光學對中器對準測站標志中心,此時圓水準器氣泡偏離,伸縮三腳架架腿,使圓水準器氣泡居中,注意腳架尖位置不得移動。
2.精確對中和整平 (1)整平 先轉動照準部,使水準管平行于任意一對腳螺旋的連線,如圖3-7a所示,兩手同時向內或向外轉動這兩個腳螺旋,使氣泡居中,注意氣泡移動方向始終與左手大拇指移動方向一致;然后將照準部轉動90°,如圖3-7b所示,轉動第三個腳螺旋,使水準管氣泡居中。再將照準部轉回原位置,檢查氣泡是否居中,若不居中,按上述步驟反復進行,直到水準管在任何位置,氣泡偏離零點不超過一格為止。
圖3-7 經緯儀的整平 (2)對中 先旋松連接螺旋,在架頭上輕輕移動經緯儀,使錘球尖精確對中測站點標志中心,或使對中器分劃板的刻劃中心與測站點標志影像重合;然后旋緊連接螺旋。錘球對中誤差一般可控制在3mm以內,光學對中器對中誤差一般可控制在1mm以內。
對中和整平,一般都需要經過幾次“整平—對中—整平”的循環(huán)過程,直至整平和對中均符合要求。 二、瞄準目標 (1)松開望遠鏡制動螺旋和照準部制動螺旋,將望遠鏡朝向明亮背景,調節(jié)目鏡對光螺旋,使十字絲清晰。
(2)利用望遠鏡上的照門和準星粗略對準目標,擰緊照準部及望遠鏡制動螺旋;調節(jié)物鏡對光螺旋,使目標影像清晰,并注意消除視差。 (3)轉動照準部和望遠鏡微動螺旋,精確瞄準目標。
測量水平角時,應用十字絲交點附近的豎絲瞄準目標底部,如圖3-8所示。 a) b) 圖3-8 瞄準目標 三、讀數 (1)打開反光鏡,調節(jié)反光鏡鏡面位置,使讀數窗亮度適中。
(2)轉動讀數顯微鏡目鏡對光螺旋,使度盤、測微尺及指標線的影像清晰。 (3)根據儀器的讀數設備,按前述的經緯儀讀數方法進行讀數。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4.11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