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電視,偶然聽到一首歌,叫《半面妝》。
迅速想起徐昭佩,傳說很美麗的一個女子?,F(xiàn)在的“徐娘半老,風(fēng)韻猶存”也是說的她。
不知什么時候徐娘成了漂亮人了,或許她真的漂亮,想想也是,人家好歹是妃子,太難看了也說不上去。我曾看過一篇文章,是講徐娘并非美若天仙,不過文章中好像也沒說徐娘長得難以入目,都是猜測而已。
徐昭佩這個人實在不討我喜歡,中國古代儒生也都不喜歡她??墒欠催^來,我也不喜歡中國古代的儒生,尤其是朱老夫子。
雖然從來沒有明稱他們?yōu)楦?,但是心里是很以為然的?把歌詞貼上來: 夜風(fēng)輕輕吹散燭煙 飛花亂愁腸 共執(zhí)手的人情已成傷 舊時桃花映紅的臉 今日淚偷藏 獨坐窗臺對鏡容顏滄桑 人扶醉月依墻 事難忘誰敢癡狂 把閑言語花房夜久 一個人獨自思量 世人角色真是為謊言而上 她已分不清哪個是真相 發(fā)帶雪秋夜已涼 到底是為誰梳個半面妝 歌詞和MV都滿不錯的,中國風(fēng)的。
曲子我不作評價,而且確實和徐昭佩沒什么大的關(guān)系,只不過借半面妝做個題目罷了。 扯會話題來說,欣姐說徐昭佩有些像阿榴,都是半面妝。
不過阿榴之所以梳半面妝飾因為她只有一半可以示人,算得上面容姣好,另一半。
而徐昭佩完全不同,根據(jù)幾千年來人們一致認(rèn)為她就是個美女,她之所以梳半面妝完全是因為藐視(蔑視?)她的夫君南朝梁元帝蕭繹。因為蕭繹“渺一目”。
說些題外的話,我倒是及其佩服南朝蕭氏,這家的遺傳基因那是相當(dāng)?shù)暮?,個個都極有才華,藝術(shù)家什么,出了一個又一個,就是對政治不感興趣。做個文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帝王。
《昭明文選》的編者就是蕭氏的一個太子,然,只是居太子之位就病逝了,不知道當(dāng)起皇帝會怎么樣。還有南朝蕭氏有幾個皇帝的死法。
不說了,極不體面。
我也是頭一遭聽說皇帝還有這種死法。 徐昭佩是一個極其驕傲的女人。
就是一個自尊心極強的女人。開始的時候她是瞧不起自己的夫君,況且那時候蕭繹還不是帝王,她又是將門之女,我們都知道,世家的孩子,總是驕傲而敏感的,這個女人也不另外。
所以她看不起蕭繹。蕭繹當(dāng)時為湘東王,也是手握重兵鎮(zhèn)守江陵。
身為南朝梁武帝第七個兒子,她也敢藐視,這個女人真是不一般的驕傲。她大概是想:我徐昭佩既是將門之女,又貌美如畫,才貌雙全。
你蕭繹雖然是皇子,可是你身份能比我高多少?還瞎一只眼睛。 即使不能說蕭繹高攀了她,她也認(rèn)為他是配不上自己的。
再說蕭繹的父親。 梁武帝滅了南齊,開始也注意勵精圖治、體察民生,但他有一個不能說是弱點但是放在他身上就是弱點的弱點,就是尊信佛教,相傳現(xiàn)在和尚頭上留戒疤,就淵源于梁武帝。
梁武帝三次出家,三次贖身,折騰下來把國庫都花一窮二白。除了天天誦經(jīng)念佛之外,更常往同泰寺講經(jīng)說法,夜以繼日。
那時全國僧尼幾乎占了全國人口的一半,梁武帝再也沒有統(tǒng)一中國的志氣了,終于釀成了侯景之亂。不久,建康就被攻破,梁武帝在幽禁中死去。
侯景之亂平定后,蕭繹在江陵即帝位,成了梁元帝。徐昭佩也被封為貴妃。
至此,蕭繹才算是真正登上了歷史的舞臺,成為了一個主角。徐昭佩也跟著自己的夫君進入了權(quán)力的中心。
后宮,從來就是一個聚集了陰謀與凄涼的地方。尤其是像徐昭佩這樣的女人,為了報復(fù)她之前的蔑視,梁元帝很少去她那里。
他已經(jīng)不再是從前那個湘東王了,他已經(jīng)十九五至尊的皇上,龍椅上那個人們見了要呼萬歲的君王。他三宮六院,他不去她那里,自然有的是女人翹首期盼他去。
心高氣傲的徐昭佩心里漸漸荒涼了,她明白這個君王,作了這么多年她的丈夫,到底還是不愛她,莫說寵而不愛,連寵也不寵,她只是掛著一個貴妃的牌子,被釘死在那高高的貴妃位上。 她絕望了,又從絕望中滋生出一種叫做恨的東西,其實也不算恨,終其因為她愛的那個男人不愛她,所有的恨都是因為愛而生。
她開始瘋狂地報復(fù)。每當(dāng)知道皇帝要來,必定在化裝時只化半邊臉龐,以羞辱這獨眼真龍,她的理由是一只眼睛只能看一半。
元帝一見,龍顏大怒,拂袖而去。還“妃性嗜酒,多洪醉,帝還房,必吐衣中?!?/p>
這只是一小部分,前面說,我不喜歡徐昭佩,就是因為后面的一些事情,如果只有前面一部分,我只是同情她,甚至還覺得這個女子好歹還是有些骨氣的,你既這么長時間不來,不如徹底不來,何必再來,指望我滿心歡喜受寵若驚地歡迎你么?但是后面的事情發(fā)生了。 她先后與遙光寺的智通和尚、蕭繹的隨從暨季江、美男子賀徽等人私通。
年近不惑的徐妃找到一位眉目俊秀、舉止風(fēng)雅的美少年暨季江,初時還自遮遮掩掩,后來居然公開來往。有人曾開玩笑地問暨季江:"滋味如何?"暨季江毫無隱諱地回答:"柏直狗雖老猶能獵,蕭溧陽馬雖老猶駿,徐娘雖老猶尚多情。
" 皇帝不干了,明目張膽地給我戴綠帽子?真當(dāng)我好脾氣?讓天下人恥笑?蕭繹借口另一個寵妃的死是徐妃下的毒手,逼她自殺,她只好投了井。
蕭繹余恨未消,又把她的尸體撈起來送還她娘家,聲言是"出妻"。 《南史》記載:既而貞惠世子方諸母王氏寵愛,未幾而終,元帝歸咎于妃;及方等死,愈見疾。
太清三年,遂逼令自殺。妃知不免,乃透井死。
帝以尸。
過華清宮絕句 (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
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
這首詠史詩是杜牧路經(jīng)華清宮抵達長安時,有感于唐玄宗、楊貴妃荒淫誤國而作的。華清宮曾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游樂之所,據(jù)《新唐書·楊貴妃傳》記載 :“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shù)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 ”,因此,許多差官累死、驛馬倒斃于四川至長安的路上 ?!哆^華清宮絕句》截取了這一歷史事實,抨擊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驕奢淫逸和昏庸無道,以史諷今,警戒世君
七月七日長生殿①?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愿作比翼鳥②?在地愿為連理枝③
①長生殿:唐華清宮一殿名,天寶元年十一月造,名為集靈臺,祀神用。唐代又稱皇帝寢殿為長生殿。所以詩中所指長生殿,不一定專指集靈臺。②比翼鳥:傳說中的鳥,只有一目一翼,其名鶼鶼,雌雄并列,緊靠而飛。③連理枝:兩棵樹枝干連生在一起。④長恨歌:千古絕唱的長篇敘事詩,作于唐憲宗元和元年冬,時白居易任盩厔縣尉,與友人陳鴻、王質(zhì)夫同游仙游寺,道古論今,言及唐玄宗之溺于聲色及楊貴妃之恃寵貴幸,終于釀成馬嵬之變,不勝感慨,乃據(jù)王質(zhì)夫之建議作成此詩。陳鴻并為之作《長恨歌傳》,于是,詩、傳一體,相得益彰。
這四句是說,七月七日這天夜半,唐玄宗和楊貴妃在長生殿山盟海誓:在天上愿做比翼齊飛的比翼鳥,在地上愿為枝干相接的連理枝,永永世世作恩愛夫妻。詩句寫得宛轉(zhuǎn)動人,常為后人引用,以表示對愛情的忠貞。
金輿還幸無人見,偷把分王小管吹。。。有一次,楊貴妃恃寵驕縱,得罪了玄宗,被玄宗譴歸娘家??墒?,貴妃出宮后,玄宗飲食不進,高力土只得又把她召回來。750年,貴妃偷了二十五郎邠的紫玉笛,獨吹自娛。事發(fā),以忤旨又被送出宮外。貴妃出宮后,剪下一綹青絲,托中使張韜光帶給玄宗,玄宗大駭,又令高力士把她召回。張祜《分王小管》詩云: “金輿還幸無人見,偷把分王小管吹?!保ā吨型硖圃娺祻椉肪砦澹┚褪窃伌耸碌?。楊貴妃知道玄宗沒有她,便寢食不安,更為驕縱,楊家“出入禁門不問,京師長吏為之側(cè)目”。時人有“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歡”之謠。(《楊太真外傳)
中國四大美女之楊貴妃---正史隱去廣西出身
山中道人:正史多以中原歷史為主,貴珍美侖之物皆來中原,有它處出者,皆被史書之人以文略去,或以文改之,隱去正源.此類作法,殊為可惡,失實事求是之道.
楊玉環(huán)(公元719-756年):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楊貴妃,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也是海內(nèi)外公眾所熟知的一個歷史人物,素有“中國古代第一美女”之稱。名楊玉環(huán),楊玉環(huán)與西施、王昭君、貂蟬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盡雁之容”?!伴]月、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靶呋ā?,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俺留~”,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奥溲恪保褪钦丫鋈墓适?。
據(jù)唐朝欽定的《全唐文》、明朝的《永樂大典》等史書記載及容縣民間傳說記錄,楊貴妃生于唐朝(公元719年),原名叫楊玉環(huán),出生于廣西玉林市容縣十里鄉(xiāng)楊外村。
楊貴妃的父親叫楊維,是辛里墟羊皮村人,母親為廣東人氏。據(jù)史書記載,葉母懷孕十三個月才生育,玉環(huán)出生時異香滿室,三日后眼睛還未展開。葉母夜里夢見一位神仙用手拭拂,第二天玉環(huán)的眼睛才張開。她的眼眸像點漆一般黑亮,她的肌膚像白玉一樣滋潤,姿態(tài)絕倫無雙。
后來,也就是開元年間,后軍都督楊康見到了小玉環(huán),便帶著許多金銀財寶去求玉環(huán)父母,讓他養(yǎng)育玉環(huán)。玉環(huán)非常聰慧,楊康教她學(xué)習(xí)書史音律,沒有不通曉的,所以被看成掌上明珠。長史楊元琰恰巧來容州視察,聽說楊康養(yǎng)了個非常聰明美麗的女孩,就以數(shù)倍的金銀財寶求為養(yǎng)女。楊康官小,無奈中只好同意了。后來,楊琰帶楊玉環(huán)回四川,從宮廷請人來教玉環(huán)唱歌,并于玉環(huán)十四歲時送她入壽王宮,成了十八王子李瑁的王妃。
那兒現(xiàn)在仍留存著貴妃山、貴妃井、貴妃廟、貴妃祖墳等多處遺址。據(jù)說,當(dāng)初唐明皇處死楊貴妃時,只是讓楊貴妃的一個貼身丫環(huán)穿了她的衣服代為受吊,真正的楊貴妃卻被要求穿上便服,由親兵護送自馬嵬逃到長江,然后經(jīng)長江轉(zhuǎn)折到了揚州,在日本友人的幫助下東渡日本。楊貴妃從山口縣上岸,在日本傳播中國文化,然后入皇宮幫助女皇掌管政權(quán)。她直活到八十才仙逝。后人把她的衣服帶回老家安葬,建了楊妃墓。所以說楊貴妃的安息地是在日本。如今,在日本國山口縣長門市還保留著楊貴妃的墓地和種種神奇的傳說。
楊貴妃即來自廣西容縣,歷代學(xué)者記載也多證明此事。然而很多所謂的專家學(xué)者卻不愿承認(rèn)絕美之人出自“南蠻”之地,遂該為中原文化中心西安或四川等地。
據(jù)元、清版本《容縣志》記載:“世傳唐太真故里,有井曰楊妃井,久已湮塞,鄉(xiāng)人為立楊妃廟焉?!边@就是楊妃廟的由來,它曾被摧毀,只余下一個遺址,后來又多次得到修復(fù),而來訪的游客也越來越多。
貴妃出生容縣楊外村,山清水秀,景色非常優(yōu)美,離縣城約12公里。村中現(xiàn)有楊妃山、楊妃井、楊妃廟等。楊貴妃梳妝樓則在真武閣公園旁,相傳是貴妃的養(yǎng)父容州后軍都督楊康為其建造,存至民國初年。有關(guān)部門現(xiàn)已在梳妝樓遺址修建貴妃園,園內(nèi)建10組仿唐古建筑物,除恢復(fù)梳妝樓外,各組建筑物分別反映貴妃出世、玉環(huán)入宮、貴妃醉酒、貴妃出浴、貴妃笑、貴妃起舞等內(nèi)容。容縣都嶠山先以道教盛行而聞名,隨著儒教、佛教的興起,成了全國絕無僅有的三教并駐的名山。古時有九寺十三觀之盛,是道教、佛教、儒教三教合一的宗教圣地,香煙潦繞,是集宗教、文化、自然風(fēng)光于一體的名山。
楊貴妃出身史學(xué)家們爭論不休。《容州普寧縣楊妃碑記》記錄了楊玉環(huán)傳奇的一生。碑文是與楊貴妃同生長在唐朝天寶年間(約公元734年-755年)的四門助教(四門指四門大學(xué),是唐朝最高學(xué)府太學(xué)的組成部分,四門助教相當(dāng)于今天北京大學(xué)的教授)許子真撰寫的,曾經(jīng)立于容城東一百二十步,并收錄于皇家編寫的《永樂大典》、《全唐文》等史書?!度葜萜諏幙h楊妃碑記》記載有“楊妃,容州楊沖人也,離城一十里,小名玉娘”,“開元二十四年,明皇詔入內(nèi),號太真,大被寵遇。天寶間冊為貴妃?!边@是當(dāng)前史學(xué)家能夠找到的最貼近楊玉環(huán)時代的人所寫的官方文章了。因為唐朝的容州是嶺南的大州,管轄包括今天原越南、海南、廣東一部分在內(nèi)的十四個州六十多個縣。而今天的容縣在當(dāng)時稱為“普寧縣”,所以這個碑名叫“容州普寧縣楊妃碑記?!北M管關(guān)于楊貴妃的生地全國有多種版本,但最能讓人信服的目前還是這個《全唐文》里的楊妃碑記。
蘭陵王妃是北齊蘭陵王高長恭的妻子,出身名門滎陽鄭氏。
根據(jù)史書記載,高長恭正妃姓鄭,應(yīng)該就是蘭陵王妃了。關(guān)于她的出身不太清楚,但大多數(shù)人相信這個姓鄭的王妃來自于有名的滎陽鄭氏。
滎陽鄭氏,中國漢朝至隋唐時期的北方著名大族,北魏隋唐與博陵崔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范陽盧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并稱為五姓七家。
滎陽鄭氏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鄭國,其王室國滅后仍以鄭為姓,以故地滎陽為郡望。東漢末年,以鄭當(dāng)時一脈的鄭渾、鄭泰等人為開始,逐漸發(fā)展為高門望族。歷經(jīng)變遷入唐之后,鄭姓仍為望族,后因科舉制的實行,影響逐漸衰落,但仍為天下鄭氏中,最為顯赫的一支。
滎陽鄭氏起自西漢大司農(nóng)鄭。當(dāng)時,鄭興、鄭眾父子是東漢名儒,鄭渾歷任魏郡、上黨太守是曹魏名臣,鄭泰是揚州刺史漢末名臣,鄭沖西晉太傅開國元勛,鄭袤是密陵候西晉初名臣。鄭袤子孫四世都是西晉重臣。鄭渾八世孫鄭羲是北魏中書令,鄭羲子道昭為兗州刺史號北方書圣。鄭羲兄弟六人都為北魏重臣。鄭儼官至中書令等十多職,名震天下。鄭渾十一世孫鄭孝穆為北周中書令,鄭偉為北周襄城郡公、龍驤大將軍、江陵防主。鄭孝穆子鄭譯為北周內(nèi)史上大夫,助楊堅建立隋朝,被封為沛國公、祁州刺史。鄭譯子鄭元夀歷仕隋、唐兩朝,官拜鴻臚卿。鄭元夀堂兄鄭善果,歷任隋唐兩朝的兵部、戶部、工部尚書,卒于江州刺史之職。在唐朝,滎陽鄭氏有十一人為宰相,其余節(jié)度使、將軍、司馬、參軍多的無法細查。滎陽鄭氏作為名門望族,鄭氏之女嫁給蘭陵王也算是門當(dāng)戶對了,只不過由于年代久遠,史料并沒有留下這位嫁給絕世美男的幸運女人的畫像或者更詳細的資料。我們只能透過歷史煙云猜測,這位嫁給俊美王爺?shù)呐討?yīng)該也有著驚艷的容貌,當(dāng)她聽說將要嫁給當(dāng)時名動天下的美男王爺時,是否內(nèi)心也跟每一個將要嫁給心上人的少女一樣激動。如果不出意外,這位鄭氏少女當(dāng)時一定是全國少女艷羨的對象,蘭陵王與她的婚事一定讓很多少女心碎。
楊玉環(huán)從小缺碘,落下了一個毛?。汉簟?/p>
雖然她集三千寵愛于一身,可是總覺得好不爽。自從梅娘娘來了之后,李隆基的心便有一點點花了。
玉環(huán)很著急,聽說華清池的水是礦泉水,含有各種礦物質(zhì),包治百病。于是玉環(huán)便向阿基撒嬌,要了華清池,有空便洗。
可是,浴室里供氧老是不足,她又治病心切,常常一泡便是幾個時辰,常常暈倒在池里。于是,無聊的文人們便寫:“侍兒扶起嬌無力?!?/p>
一個療程結(jié)束了,玉環(huán)的狐臭好了許多。一天,牡丹開放,美不勝收。
玉環(huán)備了一點小菜,要阿基同酌,阿基滿口答應(yīng)??墒?,當(dāng)阿基在路上的時候,梅娘娘派人來說,她患了重感冒,要阿基去看看。
阿基左右想了一下,對高力士說,告訴玉環(huán),朕一會再去賞花??墒?,高力士他老人家年紀(jì)大了,加上陜西人口音重了一點(畢竟那時還沒有普通話),傳成“朕要你一個人看花”。
玉環(huán)傷心極了。面對這滿園春色,玉環(huán)愁上心來。
她一氣干了十八碗茅臺,大醉而臥。大家知道,玉環(huán)的狐臭畢竟沒有根治,心情不好,又喝多了一點,又犯了。
把眾人熏得不亦樂乎,花也是有感覺的耶(生物系的同學(xué)知道),何況是花王牡丹!于是,滿園牡丹都合上了。阿基在梅娘娘哪里坐了一會,便匆匆趕來。
走得急了一點,也感冒了,鼻子聞不到。 后來,人們叫楊玉環(huán)“羞花”,其實是狐臭熏的。
真的蘭陵王名高長恭,又名高孝瓘,是東魏大權(quán)臣北齊奠基人白手起家大英雄風(fēng)流大丞相高歡之孫。
高歡長子高澄在父親死后當(dāng)上東魏第二任權(quán)臣。高澄政治上精明強干,卻于29歲死在奴隸手里,丟下六個嗷嗷待乳的兒子,老四就是成為千古傳說的蘭陵王。
值得一提的是,正史里忠實記錄了另外五兄弟的母親出處,就長恭例外在5個兄弟中,其中一個的母親還是妓女。不知道是書史的遺漏,還是花花公子高澄自有隱情。
高澄一死,其弟高洋繼任,干脆一腳踢走皇帝,自己稱帝,北齊建立。這是個出了名的野獸世家,群交亂性,酗酒暴虐,以殺人為樂。
高長恭生在其中,人品算很不錯的,只留下一樁八卦:皇帝賞他20個侍妾,他只收下一個。這個人很聰明,要是一概不收,皇帝沒面子;要是全盤接收,人家會當(dāng)他是好色之徒,所以他有著潔身自好的高潔品性。
高長恭驍勇善戰(zhàn),據(jù)說因為面相太柔美,不足威赫敵人,每每打仗都要帶上猙獰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陽,他帶領(lǐng)五百騎士,沖過周軍重重包圍,突入洛陽城下,城上齊兵認(rèn)不出誰來了,懷疑是敵人的計謀。
蘭陵王摘下盔胄(注意,這里是個把臉遮了很大部分的頭盔,而不是面具。"蘭陵王面具”的典故只是后來的編舞者編出來的,其目的是為了增強故事的戲劇性。)
示之以面容,城上軍心大振,掉下弓弩手?jǐn)?shù)百名,前來接應(yīng)。很快周軍被迫撤走。
為慶祝勝利,武士們編了《蘭陵王入陣曲》,戴著面具邊跳邊歌。他也被稱作是"面具后的悲情王子".史載:“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
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shù)果,必與將士共之。”木蘭從軍最后是投到蘭陵王帳下。
女兒家驚艷,為面具摘下瞬間的絕世風(fēng)華,然后跟他一人一半分個紅蘋果。噢,心都醉了!老天造人,總不愿造得太完美,高長恭染了個大毛?。贺澵?。
門口常有行賄的進進出出。搞得老百姓都說三道四。
屬下尉相愿問他:“王既然俸祿那么高,何必如此貪?”長恭答不上來。相愿說:“您是不是因為怕功勞高,被主上忌諱,故意給自己抹點污垢?”嘿嘿,什么理由?這位老兄說話技巧一流!長恭見有臺階下了,才開口:“是的?!?/p>
相愿說:“朝廷如果猜忌王,這正好給他留了一條辮子抓。想求福反而招禍?!?/p>
長恭淚下,跪膝,請他給個安身的法子。相愿說:“王威名太重,最好在家養(yǎng)病,別干預(yù)政事了?!?/p>
長恭聽了勸告,便偶爾裝裝病。完全隱退,又不甘心。
正處盛年的男子,誰愿意退休?何況高長恭不是當(dāng)隱士的個性。北齊末代皇帝高緯一天聽了《蘭陵王入陣曲》,對高長恭說:“入陣太深,畢竟危險,一旦失利,追悔莫及?!?/p>
長恭無心快語:“家事親切,不覺遂然?!?高緯一聽“家事”這兩個字,心生警覺。
叫人給他送去毒藥一杯。皇帝殺人,連理由都沒扯。
這就是亂世的悲哀.高長恭死時的年齡沒有記載,估計才三十出頭。留下個悲痛欲絕的遺孀鄭妃,守著佛門孤燈,度此殘生。
四年后,失去了支柱的北齊就為北周皇帝宇文覺所滅,高氏子孫幾乎全遭屠戮。這是段怎樣的歲月:有廣陵散的高潔,有蘭亭序的瀟灑,有敕勒歌的豪邁,種種浪漫都只是逃避苦難現(xiàn)實的一醉。
潑墨漢家子,走馬鮮卑兒,紅塵里一道道風(fēng)景線皆在噩夢中毀滅。神傷,為焚琴煮鶴般的凄艷。
恨不能一把火燃燒掉千年的帷幕,一卷風(fēng)吹干凈中原的黃土,去賞那時的桃花,梧桐,碧竹,尋那人的麈尾,冠帽,面具。用恬淡換去他的功利,用善良換去他的毒暴,用自足換去他的貪殘,可否能將結(jié)局改善?不用說了,面對歷史,改了過程,改不了結(jié)尾。
2\:“《大面》出于北齊。北齊蘭陵王長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對敵。
嘗擊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軍,齊人壯之,為此舞以效其指麾擊刺之容,謂之《蘭陵王入陣曲》。”3\遣蘭陵王長恭,原名孝瓘,系高澄第四子4\護因慈母歸來,頗感齊惠,擬與齊互結(jié)和約。
偏突厥木桿可汗遣使至周,謂已調(diào)集各部精兵,如約攻齊,護不禁躊躇,意欲拒絕外使,轉(zhuǎn)恐前后失信,有傷突厥感情,況母已歸家,無容他慮,還是聯(lián)絡(luò)突厥,免滋邊患。乃表請東征,召集內(nèi)外兵眾,共得二十萬人。
周主邕禡祭太廟,親授護鈇鉞,許令便宜行事,且自沙苑勞軍,執(zhí)卮餞護,護拜命乃行。到了潼關(guān),命柱國尉遲迥為先鋒,進趨洛陽。
大將軍權(quán)景宣,率山南兵出豫州,少師楊檦出軹關(guān)。護連營徐進,行抵弘農(nóng),再遣雍州牧齊公憲,宇文泰第五子。
同州刺史達奚武,涇州總管王雄,屯營邙山,策應(yīng)前軍。楊檦恃勇輕戰(zhàn),既出軹關(guān),獨引兵深入,又不設(shè)備,不料齊太尉婁叡,帶引輕騎,前來掩擊,檦倉猝遇敵,行伍錯亂,被齊兵殺得落花流水,一敗涂地。
檦逃生無路,沒奈何解甲降齊。三路中去了一路。
權(quán)景宣一路人馬,卻還驍勁,拔豫州,陷永州,收降兩州刺史王士良、蕭世怡,送往長安,另使開府郭彥守豫州,謝徹守永州。尉遲迥進圍洛陽,三旬不克,周統(tǒng)帥宇文護,使塹斷河陽要路,截齊援兵,然后同攻洛陽。
諸將多輕率無謀,還道齊兵必不敢出,但遙張斥堠,虛聲堵御。齊遣蘭陵王長恭,原名孝瓘,系高澄第五子。
大將軍斛律光,往援洛陽,兩人聞周兵勢盛,未敢遽進,洛陽又遣人告急齊廷。時齊太師段韶出為并州刺史。
南北朝時期,北周北齊對立。
東晉末年,王朝動蕩,諸侯割據(jù)。相傳只有左持青鸞鏡,右握離殤劍者,方可統(tǒng)一天下。
青鸞鏡與離殤劍本為龍教寶物,卻因為戰(zhàn)亂遺失。龍教圣女紫魅因練功入魔,被自己的內(nèi)力反噬重傷,命懸一線。
紫魅臨死前,前交龍教唯一代傳人元清鎖,告知她青鸞鏡與離殤劍的秘密。紫魅最后叮囑元清鎖,這兩件寶物切不可落入奸人之手,只有真龍?zhí)熳硬排鋼碛?,否則將天下大亂。
元清鎖為了尋找寶物,假扮北周司空夫人元氏的外甥女李娥姿,以家道中落為名,帶著家族信物,投奔北周司空府。在此期間元清鎖分別結(jié)識了蘭陵王高長恭和北周宇文邕,各自發(fā)生了一段感情糾葛。
四大妖姬,是指中國古代四位著名的寵妃——妺喜、妲己、褒姒、驪姬。
她們美若天仙,國色天香,深得君王的寵愛。一國之君為了她們無心朝政,甚至為她們做出一些危害江山社稷之事。
妺喜妺(mò)喜,生卒年不詳,亦作妺嬉、末喜 、末嬉,有施氏之女,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夏桀的王后,四大妖姬之一。據(jù)說,妺喜是后世紅顏禍水的第一例證。
典故:紅顏禍水據(jù)說,妺喜是后世紅顏禍水的第一例證,此后在三代間陸續(xù)出現(xiàn)商代妲己、周代褒姒。因此,當(dāng)越王勾踐派范蠡把西施獻給吳王夫差時,伍子胥進言說:"臣聞:夏亡以妺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
夫美女者,亡國之物也,王不可受。"妲己妲己[dá jǐ],己姓,字妲,河內(nèi)溫(今河南省溫縣)人,有蘇氏之女,帝辛的妃子。
妲己乃是難得一見的美女,紂王沉迷于妲己的美色,荒理朝政,對她言聽計從,到了“妲己之所譽貴之,妲己之所憎誅之”的地步,使商朝滅亡,最后被周武王所殺。典故:淫亂妲己,為中國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商紂王的寵妃。
傳說姓蘇,不過有關(guān)蘇的來源有不同說法:一種說法認(rèn)為其父親乃是諸侯蘇護;另外一種說法是,妲己來自一個叫蘇的部落。根據(jù)《史記》的記載,妲己是有蘇氏諸侯之女,乃一個美若天仙、能歌善舞、國色天香的美人,在商紂王徵伐蘇部落時被好酒貪色的紂王擄入宮中,尊為貴妃,極盡荒淫之能事,酒池肉林等乃是紂王為博她歡顏而創(chuàng),并為了討好她發(fā)明炮烙之刑。
后被周武王所殺。驪姬驪姬(?-前651年),或稱麗姬 ,名不詳,春秋時期驪戎國君之女,晉獻公妃子,晉君奚齊的生母。
典故:驪姬之亂驪姬姿色艷美。前672年,晉獻公打敗驪戎,驪戎求和將驪姬與其妹少姬獻給晉獻公。
驪姬深得晉獻公的寵愛,獲立夫人,并生下兒子奚齊,而驪姬的妹妹少姬生子卓子。驪姬以美色獲得晉獻公專寵,陰險狡詐,獻媚取憐,逐步博得晉獻公信任,參與朝政,但驪姬仍不滿足,使計離間挑撥晉獻公與兒子申生、重耳、夷吾的感情,迫使申生自殺,重耳、夷吾逃亡,改立自己所生之子奚齊為太子,史稱驪姬之亂。
前651年,晉獻公病危,囑托大夫荀息主政,保護驪姬母子,輔助奚齊繼位。晉獻公死后,荀息遵旨立奚齊繼位,驪姬為太后。
但在喪禮過程中,里克殺死奚齊,荀息于是改立卓子為君。不久,里克殺害卓子和驪姬。
褒姒褒姒[bāo sì](《史記》作襃姒 ,《列女傳》作褎姒 ),生卒年不詳,姒姓,褒國人,周幽王姬宮湦第二任王后,太子姬伯服的生母,周平王姬宜臼的后母。典故:烽火戲諸侯據(jù)《史記》記載,褒姒不愛笑,周幽王想出各種辦法讓她笑,但她還是不笑。
周幽王設(shè)置烽火臺和大鼓,有敵人來到就點燃烽火召集援兵。有一次,周幽王點燃烽火,諸侯都率兵趕來。
諸侯到后卻發(fā)現(xiàn)沒有敵人,褒姒看到諸侯驚慌失措的樣子,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非常高興,因此多次點燃烽火。
后來諸侯們不在信用,漸漸不肯應(yīng)召而來。后來申國聯(lián)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點燃烽火召集諸侯援救,諸侯卻沒有前來援救。
犬戎最終殺死周幽王,俘虜褒姒,西周滅亡。
【?!吭~牌名汪刻本無『令』字。副題汪刻本作『擬古決絕詞,柬友』。上片『心人』汪刻本作『人心』。下片『雨罷』汪刻本作『語罷』。
【注釋】
①人生句:意思是說與意中人相處應(yīng)當(dāng)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那樣地(的)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
②何事句:此用漢班婕妤被棄典故。班婕妤為漢成帝妃,被趙飛燕讒害,退居冷宮,后有詩《怨歌行》,以秋扇為喻抒發(fā)被棄之怨情。南北朝梁劉孝綽《班婕妤怨》詩又點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見捐喻女子被棄。這里是說本應(yīng)當(dāng)相親相愛,但卻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
③等閑二句:意思是說如今輕易地變了心,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故人,指情人。
④驪山二句:《太真外傳》載,唐明皇與楊玉環(huán)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驪山華清宮長生殿里盟誓,愿世世為夫妻。白居易《長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作連理枝。” 對此作了生動的描寫。后安史亂起,明皇入蜀,于馬嵬坡賜死楊玉環(huán)。楊死前云:“妾誠負國恩,死無恨矣?!庇?,明皇此后于途中聞雨聲、鈴聲而悲傷,遂作《雨霖鈴》曲以寄哀思。這里借用此典說即使是最后作決絕之別,也不生怨。
⑤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隱《馬嵬》:“如何四紀(jì)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幸,薄情。錦衣郎,指唐明皇。又,意謂怎比得上當(dāng)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huán)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愿!意思是縱死而分離,也還是刻骨地念念不忘舊情。亦可通。
【講解】
此調(diào)原為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始見《花間集》韋莊詞。有不同體格,俱為雙調(diào)。但《太和正音譜》謂:《花間集》載《木蘭花》、《玉樓春》兩調(diào),其七字八句者為《玉樓春》體。故本首是為此體,共五十六字。上、下片除第三句外,余則皆押仄聲韻。
詞題說這是一首擬古之作,其所擬之《決絕詞》本是古詩中的一種,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訴男子的薄情,從而表態(tài)與之決絕。如古辭《白頭吟》:“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碧圃∮小豆艣Q絕詞》三首等。這里的擬作是借用漢唐典故而抒發(fā)“閨怨”之情。詞情哀怨凄惋(婉),屈曲纏綿。汪刻本于詞題“擬古決絕詞”后有“柬友”二字,由此而論,則這“閨怨”便是一種假托了,這怨情的背后,似乎更有著深層的痛楚,無非借閨怨作隱約的表達罷了。故有人以為此篇是別有隱情,無非是借失戀女子的口吻,譴責(zé)那負心的錦衣郎的。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