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山洗耳:
上古時侯,堯帝聽周圍的人說許由是一個很有本事的高人,于是就打算讓許由來接替自己的帝位。堯派使者來到了許由隱居的箕山,請他出來,沒想到,許由卻說:“我才不會希罕帝位呢!”使者只得灰溜溜地走了。許由覺得使者的話污染了他的耳朵,便馬上跑到山下潁水邊洗耳。他的朋友巢父正巧也在河邊,給牛飲水,見到許由便問:“你在干什么呢?”許由向他講述了事情的經(jīng)過,又說:“因為聽到了不干凈的話,所以我必須把我的耳朵洗干凈!”巢父向許由撇了撇嘴,說:“都是你在外面老愛顯示自己,那么招搖!現(xiàn)在麻煩來了吧,你還洗耳朵干什么?這都怪你自己不好!你別洗了,別弄臟了我家牛的嘴!”說完,看都不看許由一眼,牽著牛就走了。
據(jù)《巢縣志》記載,古巢城東城門有一方池叫“洗耳池”,池邊有一條巷叫牽牛巷。相傳5000年前,巢父在池邊牽牛飲水時,批評一代圣賢許由“浮游于世,貪求圣名”。
許由自慚不已,立即用池中清水洗耳、拭雙目,表示愿聽從巢父忠告。后人為頌揚許由知錯就改的美德,遂將該方池取名為“洗耳池”,成語“洗耳恭聽”的典故也由此產(chǎn)生。
詳細:
上古時代的堯,想把帝位讓給許由。許由是個以不問政治為“清高“的人,不但拒絕了堯的請求,而且連夜逃進箕山,隱居不出。
當時堯還以為許由謙虛,更加敬重,便又派人去請他,說:“如果堅不接受帝位,則希望能出來當個“九州長”。不料許由聽了這個消息,更加厭惡,立刻跑到山下的穎水邊去,掬水洗耳。
許由的朋友巢父也隱居在這里,這時正巧牽著一條小牛來給它飲水,便問許由干什么。許由就把消息告訴他,并且說:“我聽了這樣的不干凈的話,怎能不趕快洗洗我清白的耳朵呢!”。
巢父聽了,冷笑一聲說道:“哼,誰叫你在外面招搖,造成名聲,現(xiàn)在惹出麻煩來了,完全是你自討的,還洗耳恭聽什么耳朵!算了吧,別沾污了我小牛的嘴!”,說著,牽起小牛,徑自走向水流的上游去了。
擴展資料
1、成語釋義:指做好準備用心地聆聽別人說的話,對自己有很大的幫助。請人講話時的客氣話,指專心地聽。
2、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
3、感情色彩:褒義詞;可用于諷刺或詼諧。
4、近義詞:
傾耳細聽:詞語,是指側(cè)耳留意而聽。
5、反義詞:
充耳不聞:充塞住。塞住耳朵不聽。形容有意不聽別人的意見。
出處: 先秦《詩經(jīng)·邶風·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p>
譯:叔叔伯伯啊,(我)用袖子把耳朵塞住聽不見了。
箕山,在嵩山的南邊約20公里處,是嵩山的姊妹山,與嵩山相對應(yīng),海拔高度約600~800米,屬中低山系。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據(jù)《嵩山志》載,上古高士許由,字仲武,陽城槐里人,堯的老師。堯想把天下讓給許由,他不受堯的禪讓,隱居箕山。后堯又讓他做九州長,他很厭煩,便去潁水邊洗耳。許由死后,葬在箕山,現(xiàn)在箕山上有許由冢、許由廟,堯封許由為箕山公神,在槐里村旁邊,有一三人合抱粗的古槐,相傳為許由親手栽植。
戰(zhàn)國的莊子的《逍遙游》中和晉代皇甫謐著《高士傳》中都記載了這樣一位不可理喻的人物,他的名字叫許由,是個隱士,“為人據(jù)義履方,邪席不坐,邪膳不食”,多正派的一個人啊,不好的地方不坐,
稀奇古怪的食物不吃。經(jīng)考察合格,堯想把天下讓給他。許由一聽這話,轉(zhuǎn)身就跑,以風一般的速度跑到“潁水之陽,箕山之下”,就在今天嵩山南邊。堯一看,怎么著?嫌官太大責任重,不敢干啊?于是到箕山拜請許由,請他出任九州長,許由一聽,又撒腿就跑。堯心說麻煩了,這次又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但很快就在河邊找到了許由:正在河邊使勁洗耳朵呢?堯走過去說:“別洗了,都快洗掉皮了,這種洗法還不把耳朵洗聾了啊?是不是蜈蚣鉆到耳朵里了?”許由說:“剛才你說的話我不想聽,但在我捂耳朵之前你已經(jīng)說出來了,你的嘴比魚鷹還快。沒辦法,我只好用水把那些不想聽的話給洗掉。我堅持的原則是:洗自己的耳朵,讓別人當老大去吧!你趕緊走吧,要不趕不上二路汽車了。”接著又說:“匹夫結(jié)志,固如磐石,采山飲河,所以養(yǎng)性,非以貪天下也。”
堯說:“你洗了這么半天,還是記得我剛才說要讓天下給你的話,沒洗掉啊,你還是抓緊時間慢慢洗吧。”
堯走了,許由還在那里洗耳朵。這時,和許由一起隱居的巢父正好牽著一頭牛到這里飲水,他看到許由在洗耳朵,就問為什么。許由說:“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巢父一聽,赫然變色:“你要是在深山老林、兔子不拉屎的地方隱居,誰能找到你?我看你是在這做秀、是為了出名!”為了不讓許由洗耳之水沾染牛嘴,巢父牽著牛到上游去飲水了。
為了紀念許由和巢父,在河南汝州西關(guān)南建有許由廟,在許由廟旁鑿一水井,命名為“巢父井”,將那條河命名為“洗耳河”。
中國歷史上兩位大隱士巢父、許由,他倆共同創(chuàng)造了一樁千古佳話:許由洗耳的故事。
堯在考察繼位人時,十分注重接班人的群眾基礎(chǔ)。堯聽說陽城(即當今洪洞)的巢父、許由是大賢者,便前去拜訪。
初見巢父,巢父不受; 繼訪許由,許由也不接受禪讓,且遁耕于洪洞的九箕山中。堯執(zhí)意讓位,緊追不舍,再次尋見許由時,懇求許由做九州長。
許由覺得王位固且不受,豈有再當九州長之理,頓感蒙受大辱,遂奔至溪邊,清洗聽臟了的耳朵?!妒酚洝纷⒁矢χk《高士傳》時,記述了許由洗耳的情景: “時有巢父牽犢欲飲之,見許由洗耳,問其故。
對曰,‘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處高岸深谷,人道不,誰能見子?子故浮游,盛欲求其名,污吾犢口,牽犢上流飲之。
’”……許由自視高潔,然巢父更勝許由一籌:你許由不接受王位,隱遁起來不吭聲則罷了,還大談洗耳原由,是另一種沽名釣譽。我下游飲牛,你上游洗耳,豈不有意臟我的??冢? 許由洗耳的另一說是在河南潁水,但洪洞九箕山下有許由洗耳泉和巢父棄瓢地遺址。
這故事發(fā)生在哪道溪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說明了中華文明的源頭之水是何等明澈、潔凈!正是這清的文明之波,溉澤了中國文化的精神森林。巢父、許由這兩位洪洞的隱君子,雖未登帝位沒有作為,但卻以六根除凈的仙風道骨驚天地泣鬼神,被歷代高人吉士、賢達俊哲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巢父、許由身上氤氳著一種至美至潔的文化氣韻,這兩面遠年的標幟,幾乎可以成為一個民族的人格坐標。 當今,在人們把權(quán)力的鴆酒當做美酒瘋狂啜飲時,在一片后庭花與卡拉OK的謔浪笑敖中,是無法體會許由洗耳故事中的。
人類面對商品經(jīng)濟的沖擊已顯得脆弱無力,精神上的矮化也使人們沒有那份心境和教養(yǎng)走近巢父、許由了。 唐堯未得許由,四方人士皆推薦虞舜,舜于20歲以孝聞名天下。
《洪洞縣志》載,堯于訪賢途中,在洪洞歷山下遇到躬耕垅畝的舜,見舜用的犁轅上拴有簸箕,便問其由。舜說,牛走得慢了,需要鞭策,但牛拉犁已經(jīng)夠辛苦,再鞭抽于心不忍,所以拴個簸箕,不管哪個牛走得慢了,就敲敲簸箕,這樣黃牛誤認為打黑牛,黑牛錯覺是抽黃牛,兩個牛都走快了,何必鞭打呢。
堯帝聽后,不勝感佩:舜對牲畜尚能如此愛體恤,讓其承以帝業(yè),定會愛民如子。然而,唐堯深悉,一國之君,身系天下,一時一事還不能完全證明舜的才德。
于是,堯?qū)⒍鸹?、女英兩女嫁舜,以觀察舜的治家本領(lǐng);又讓九個不成器的兒子與舜一道生活,以考驗舜的教化才能。
穎水洗耳遭譏笑 巡陶訪耕遇奇人
--------------------------------------------------------------------------------
幾十年來,堯一直沒有放棄對賢者的尋訪。
堯聞知許由賢,就到許由的家鄉(xiāng)箕山(今山西省平陸縣),對許由說:“日月出來,光芒不息;好雨降落,浸潤大地河澤。由于你的存在而天下大治,我卻占著天子之位,我覺得我不配做天子,請你做天子吧!”許由說:“你治天下,天下已經(jīng)大治,就不要讓我代替你。鷦鷯在樹林里,只占據(jù)一枝樹枝,偃鼠到河邊飲水,喝飽肚子就滿足了。你走吧,我不想做天子。”堯又請許由做九州長,亦被拒絕。事后,許由到穎水河洗耳,巢父牽牛犢來飲水,問其故。許由說:“堯讓我做天子,污了我的耳,特來洗凈。”巢父責備許由說:“還是你自個不好,你若真心歸隱,就該深藏起來,你卻到處浮游,制造名譽,所以常能聽見這種話。今你兩耳已經(jīng)污了,洗過的水不會干凈,我這牛犢不飲你的污水?!?/p>
說完,牽犢去上游飲水。
堯還讓帝位給子州支父,子州支父以有病而拒絕。堯帝還尋訪了伊蒲子和君疇等大賢,恭敬地拜伊蒲子和君疇為師。
上古時做天子,其實很辛苦。所以,有的賢者不愿為國事而勞心傷神,有的則以此而制造名聲,也有的賢人真的是歸隱林下,超脫逍遙。
帝堯慕賢若渴,自四岳和眾臣舉薦舜后,便不顧自己高齡,帶了幾名隨從,輕裝乘車,暗中察訪虞舜。
卻說舜扭轉(zhuǎn)了陶城粗制濫造的劣風后,見眾陶工都認認真真地制做陶器,便不愿與眾陶工爭利,就來到雷澤南邊的歷山腳下種田。
時值春季,正是即將春播之時,舜肩著犁,牽著黃牛和黑牛到地里犁地。他將簸箕綁在牛的臀部,牛偷懶不走時,舜就用鞭子抽打簸箕。黃牛以為黑牛挨了打,怕打到自己,就飛快向前拉犁。同樣黑牛以為黃牛挨了打,也不敢偷懶了。不知何時,地邊停了兩輛車,一位老者與幾位從人在地邊觀看舜犁地,老者正是堯。堯捊著胡須,不住點頭,心里嘆息贊美:“舜連牲畜也如此愛惜,其善行可想而知??!”
傳說上古堯帝年老的時候,想找一個有賢能 的人來接替自己的位置。
他聽說許由是個隱世的 賢人時,便想把帝位讓給他。許由是個以不問政 治為“清高”的人,不但拒絕了堯帝的請求,而且連 夜逃進箕山,隱居不出。
于是,堯帝又派使者到箕 山去請他。使者來到箕山,見了許由說:“如果堅 決不接受帝位,則希望能出來當個‘九州長’。
”不 料許由聽了這個消息,更加厭惡。許由說:“我不 稀罕什么帝位,你請回去吧!”使者走后,許由覺得 使者的話污染了他清凈的耳朵,便跑到山下的潁 水邊去,撩起水清洗自己的耳朵。
與許由在一起隱居的還有巢父。巢父正巧 牽著一條牛來飲水,許由就把堯帝想要讓位給他 的消息告訴了巢父。
并且說我聽進了這樣不 干不凈的話,怎么能不趕快洗洗我清白的耳朵 呢! ”巢父聽了冷笑一聲,說道:“哼,誰叫你在外 面招搖,造成名聲,傳到堯帝的耳朵里?,F(xiàn)在惹 出麻煩來了,那完全是你自討的,還洗什么耳朵! 算了吧,別玷污了我小牛的嘴! ”說著,便牽起小 牛,徑直走向水流的上游去了。
這個故事傳說, 叫做“箕山洗耳”。 晉人皇甫謐把“箕山洗耳”收集在他所撰寫的 《高士傳》中。
“洗耳”一詞的典出就在這里。不 過后來人們所說的“洗耳”卻和許由的洗耳含義完 全不同。
許由是因為不愿意聽,并且自命清高,所 以拿水清洗自己的耳朵;后來所說的洗耳卻是準 備領(lǐng)教的意義,一般都叫做“洗耳恭聽”。
洗耳翁〕指許由。據(jù)《高士傳》稱:堯以天下讓許由,由以告巢父。巢父曰:“汝何不隱汝形,藏汝光,若非吾友也?!庇蓯澣徊蛔缘?,乃過清冷之水洗其耳,曰:“向聞貪言,負吾友矣?!?/p>
----洗耳翁”指許由。據(jù)皇甫謐《高士傳》說,堯曾想讓天下給許由,許由不接受,認為這些話污了他的耳朵,就去水邊洗耳,并逃往箕山,農(nóng)耕而食。世人視許由為不慕榮利的人。
這典故真正為世人傳頌是因為李白的一首古風(之一):
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中貴多黃金,連云開甲宅。路逢斗雞者,冠蓋何輝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世無洗耳翁,誰知堯與跖!
后兩句意思是:世上沒有了象許由那樣不慕榮利的人,壿還能分得清圣賢(堯)與盜賊(跖)呢?詩人鄙夷地把宦官、雞童等佞幸小人看成是殘言人民的強盜,同時也暗刺當時最高統(tǒng)治者的不辨“堯與跖”。 這首詩通過對中貴和斗雞人的描繪,深刻諷刺了佞幸小人得勢后的囂張氣焰,對當時的黑暗政洽表示了憤慨。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