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3-1754 舉人出身,河南柘城人。
自號江南師帥。兩任新寧縣令,后遷升忻州知州。
為官清廉,興文運,重教化。在任地都主持修地方志。
與其父兄竇克勤和竇容莊編輯了《尋樂堂日錄》。主持編撰《新寧縣志》、《忻州志》。
續(xù)修《竇氏家乘十卷》清乾隆二年(1737)知縣竇容邃于東門內(nèi)改建書院,更名宕渠書院。訂每月初二、十六或初五、廿五兩次講授。
生徒須經(jīng)考試。于乾隆十年(高宗弘歷、1745)七月二十四日蒞任忻州,也感于“志乘失修百余年”,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編輯采錄、重新刊刻,俾有考證”而青史留名。
該知州“好士愛民,嘗勸士子敦品立行、勵志向?qū)W,條分縷析,諄諄誡勉……”,史稱他“有良吏之風”。自康熙四十七年接管其父朱陽書院,講學四十余年。
竇容邃詩文《峨城山》崛杌冠山川, 煙嵐出萬壑。 舞陽兵駐處, 魍魎魂銷落。
《玉女堆》夜猿不忍聽?!缎弥葜尽分懈接浻性撝莸膬蓜t曉示很耐尋味。
其一為《勸諭示》,內(nèi)中說:“人性皆善,誰甘為惡?只緣氣稟拘于生初,物欲蔽于生后,遂致習俗相染,效尤成風。 或有善端發(fā)見,因獎勵不明而輒自遏抑;或有惡念乍萌,因懲誡未加而遂至橫流。
此豈人性之本然、世風之難化耶! 在另一則《禁止陋俗示》中說:“為善錫(即“賜”)福、作惡降殃,此千古不易之理。惟在誠心致敬、反躬修省,方可挽回。
并非“以毀形破膚諂媚神明而即能獲福者”——針對每歲三月二十八日城內(nèi)泰山廟及西北鄉(xiāng)岱 殿、五月初五日城隍廟、五月十三日關帝廟,“每有因父母疾病許愿酬神,或男女項帶行枷,手足系鐐銬者,或有袒背掛鉤、拖帶鐵索傷及皮膚者……今忻屬既有此等陋俗,自應禁革查拿。 但積弊已久,合亟出示曉諭。”
并且明令“嗣后如有因病許愿者,止許虔備香楮誠心叩謝,永不許男女拖繩拜道、負枷帶扭。倘敢故違,除將該犯及婦女夫男重處外,定將該廟住持及守門之人一并按律治罪,決不寬貸……”。
蘇東坡是我國宋朝的一位美食家。相傳,有一次,他讓廚師做道魚肴開開鮮。廚師送來后,只見熱騰騰、香噴噴,魚身上刀痕如柳。東坡食欲大開,正欲舉筷子品嘗忽見窗外閃過一人影,原來是好友佛印和尚來了。東坡心想:“好個趕飯的和尚,我偏不讓你吃,看怎么辦?”于是順手將這盤魚擱到書架上去了。佛印和尚其實早已看見,心想:“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來。”東坡笑嘻嘻地招呼佛印坐下,問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見教?”佛印答道:“小弟今日特來請教一個字?”“何字?”“姓蘇的‘蘇’怎么寫?”蘇東坡知道佛印學問好,這里面一定有名堂,便裝著認真地回答:“‘蘇’字上面是個草字頭,下邊左是‘魚’,右是‘禾’字?!狈鹩∮謫枺骸安蓊^下面左邊是‘禾’右邊是‘魚’呢?”“那還念‘蘇’啊?!薄澳敲呆~擱在草頭上邊呢?”蘇東坡急忙說:“那可不行。”佛印哈哈大笑說:“那就把魚拿下來吧?!碧K東坡這才恍然大悟,佛印說來說去還要吃他的那盤五柳魚。后來有一次,佛印聽說蘇東坡要來,就照樣蒸了一盤五柳魚,心想上次你開我玩笑,今日我也難難你。于是就順手將魚放在旁的馨里。
不料蘇東坡早已看見,只是裝著不知道。說道:“有件事請教:我想寫副對聯(lián),誰知寫好了上聯(lián),下聯(lián)一時想不出好句子。”佛印問:“不知上聯(lián)是什么?”蘇東坡回答說:“上聯(lián)是‘向陽門第春常在’?!狈鹩〔恢捞K東坡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幾乎不假思索地說:“下聯(lián)乃‘積善人家慶有余’?!碧K東坡聽完,佯裝驚嘆道:“高才,高才!”原一你專罄(慶)里有魚(余)呀!快拿出來一同分享吧。佛印這才恍然大悟,知道上了蘇東坡的“當”。但他還想“戲弄”一下蘇東坡一看,一條清蒸的西湖鮮魚,身上劃了5刀。便笑咪咪地說:“五柳魚唄?!狈鹩⌒π卮鹫f:“這條‘五柳魚’算給你‘釣’到了,不如叫‘東坡魚’算了?!?/p>
從此以后,人們把“五柳魚”又叫“東坡魚”,而且這道西湖名菜名氣也越來越大,一直流傳到今天。
大鵬展翅恨天低,出自明代翰林學士解縉與他人對對聯(lián)時,解縉對的下聯(lián)。
典故如下:
小子無才嫌地狹, 大鵬展翅恨天低。
一位告老還鄉(xiāng)的李尚書不信解縉高才,于是在家設晚宴邀幾位權臣顯貴和詩作對,并派人叫解縉前來應對,欲當眾奚落解縉。解縉來到李府,只見大門緊閉。仆人說:主人吩咐要你從小門進入,他站在大門口硬是不走小門。李尚書聞情大聲喊道:“小子無才嫌地狹”;解縉立答:“大鵬展翅恨天低?!鄙袝犃舜蟪砸惑@:呵,這小子口氣倒不小,忙命人打開中門相迎。
解縉簡介:
解縉(1369年-1415年),字大紳,一字縉紳,號春雨、喜易,明朝時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進士,官至內(nèi)閣首輔、右春坊大學士,參預機要事務。解縉因為才學高而好直言被忌憚,屢遭貶黜,最終以“無人臣禮”下獄,永樂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凍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贈朝議大夫,謚文毅。
解縉自幼穎悟絕人,他寫的文章雅勁奇古,詩豪宕豐贍,書法小楷精絕,行、草皆佳,尤其擅長狂草,與徐渭、楊慎一起被稱為明朝三大才子,著有《解學士集》、《天潢玉牒》等;總裁《太祖實錄》、《古今列女傳》;主持編纂《永樂大典》;墨跡有《自書詩卷》、《書唐人詩》、《宋趙恒殿試佚事》等。
打螞蟻
三國時代,蜀漢的大將關公,曾經(jīng)降服了一個叫周倉的山賊作他的侍衛(wèi)。周倉力大無窮,可惜生性粗心大意,不大用頭腦。這一天,關公騎馬,周倉步行,兩人來到一棵樹陰下休息。見樹下有一群螞蟻在爬,關公便對周倉說:“周倉,你打這些螞蟻看看?!敝軅}伸出拳頭,用力一砸,地面凹進一塊,螞蟻卻沒事;再用力一砸,手痛得他哇哇大叫,螞蟻還是若無其事。周倉眼見小小螞蟻都打不死,急得滿面通紅。關公說:“看我的。”只見他伸出食指,輕輕一揉,螞蟻一下死了好幾只。周倉看得目瞪口呆,關公便對他說:“有很大的勇氣和力量,還是懂得運用智慧和謀略,才能做大事、成大器。”
啟示:做事情若靠蠻力,而不懂得運用技巧,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好比打棒球,你本來具有能打出全壘打的力氣,但假如你不用心選球、不曉得用正確的姿勢來揮棒的話,往往就會被打敗。想要事情做得好,就必須善用你的頭腦。
據(jù)《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秦昭襄王時(公元前282一公元前280年),秦國三次發(fā)兵攻趙,趙國失利而不屈服。秦為征服趙,又開始政治與外交上的斗爭。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派人告訴趙惠文王,為使兩國和好,雙方可在澠池會盟。陪同趙王前往的是趙國上大夫藺相如。秦王與趙王會飲時,脅迫趙王鼓瑟,并令史官記入秦史,使趙王感到無比難堪。這時,藺相如正氣凜然地強請秦王擊缶,亦令趙國史官記入趙史。秦國官員不服,脅令趙國割15城給秦王祝壽,藺相如也迫請秦國割都城咸陽給趙王祝壽。如此針鋒相對,舌槍唇劍,直到宴會終了,秦王也未能撈到絲毫便宜,只得與趙王言歸于好。為表示偃旗息鼓,停止戰(zhàn)爭,雙方士兵捧土埋藏兵器以示友好,遂成會盟高臺。
魯殤王,南派三叔小說《盜墓筆記》里的人物,原來是魯國的一個諸侯,他有一只鬼璽,能夠向地府借陰兵,所以戰(zhàn)無不克,被魯國公封為魯殤王。
有一天,他突然求見魯國公,說,自己多年向地府借兵,地君有小鬼造反,必須回地府還地君的人情債(當然原句不是這樣寫的),希望魯國公能夠準他回地府復命。魯國公當時就準奏了,那魯殤王磕了個頭就坐化了。
魯國公以為他還會回來,就在這里給他設了這樣一個地宮,把他的尸體保存起來,希望他回來的時候能夠繼續(xù)為他效命 。(選自《盜墓筆記》) 心里越想越覺得非常不妙,這樣下去,遲早是個死啊,那胖子檢查了一下四周,然后把潘子放到角落里,自己也坐了下來,揉著屁股說:“對了,我得問你件事,你們是不是也來找鬼璽的?” 我一聽莫名奇妙,“難道,真的有這個東西?” 胖子仔細聽了聽,似乎并沒有東西追過來,輕聲對我說,“怎么?你們什么都不知道,竟然敢下到這個墓里?你知道不知道,這個魯殤王,他是干什么的?” 我一聽,似乎能從他嘴巴里掏出點什么來,便問:“他不就是個小諸侯王嗎,只是聽說能借陰兵打仗?!?/p>
“屁,”胖子很輕藐地看了我一眼,“我和你說,這個所謂的魯殤王和那所謂的借陰兵打仗,其實都是一個彌天大謊,這個古墓里暗藏的玄機,如果我不告訴你,你猜破了頭也猜不到?!?胖子果然就范了,拿電筒照了一下我的臉,說:“你小子還不信?我胖爺來之前可是實實在在做了一個多月的準備工作,你們知道這魯殤王是干什么的嗎?知道借陰兵是怎么回事嗎?知道鬼璽有什么用嗎?”看我不說話,他得意地一笑,“我告訴你,這魯殤王,說的好聽是個將軍,其實說白了和我們一樣,就是個倒斗的?!?/p>
我忽然想起,三叔也說過類似的話,但我不是非常能理解,他們到底是怎么看出來的,胖子繼續(xù)說下去:“可是人家比我們厲害,倒斗倒得都封王了。帛書上有記載,那魯殤王的部隊,大多數(shù)都是白天休息,夜里行軍,而且經(jīng)常一下子整支部隊就消失了,然后又突然在另一個地方出現(xiàn),而且他們?nèi)ミ^的地方。
經(jīng)常是‘墳多破敗,問之,則曰陰兵盡出也’,你說我們這些唯物主義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工作者,怎么可能會相信世界上有陰兵這種東西??!他們必然是到處挖墳盜墓,如果被人發(fā)現(xiàn)墳土被動過,就說是魯殤王借了這些墓主的魂魄,于是借陰兵一說便四傳開來,那個時候的人非常迷信這些,后來就傳得神乎其神了?!?我不是非常相信,說:“你們就憑這些信息就做這個結(jié)論,未免太武斷了吧?!?/p>
胖子瞪了我一眼,怪我插嘴,說:“當然不止這么點證據(jù),最直接的證據(jù)就是,這七星疑棺。歷史上記載,首先就是盜墓賊使用的,因為他們自覺盜墓無數(shù),惶恐死后遭到相同的命運,于是憑借他們的經(jīng)驗,設計了這個虛棺之局。
他們認為,無論機關再精巧,也攔不住盜墓賊,唯一的辦法,就是讓他們猶豫不決,無法下手!這七個棺材,除了一個真正的主棺之外,其他六個,無論哪個被誤開,都是九死一生。里面不是暗弩就是設了邪術。
到了宋代以后,這個局才逐漸被一些能人巧士發(fā)揚光大,這種設計出自不光彩的職業(yè),普通人家是覺得不吉利的,而且一個墓穴里放七個棺材,花費也太高?!保ㄟx自《盜墓筆記》) 魯殤王的真身(后被證實是鐵面生)被藏在古藤背后的一口棺槨里,尸體被套上了玉俑,可以保持肉身千年不壞,而且會在不斷的蛻皮中愈發(fā)年輕,最終復活。
他的軍師是鐵面先生,也是窺探到終極秘密的人之一,以一具火中的無名尸體騙過了魯殤王,利用魯殤王的勢力找到玉俑后,趁魯殤王入葬毫無反抗能力,將其脫出,自己進入玉俑。擴展資料:魯殤王是懸疑、探險小說作品《盜墓筆記》中的人物,戰(zhàn)國時期魯國的一位將軍,因戰(zhàn)功無數(shù)而被提升為王。
相傳,魯殤王天生就擁有鬼璽,有向地府借陰兵的能力,但后卻無人能斷定?!皻憽币鉃樨舱?,魯國當時國君為“公”,自然不能封“王”,所以這個”王“必定不是魯國為其所封。
根據(jù)《沙海》中的描述,似乎正周穆王是賜予他“王”的稱號。并為他達到目的的棋子,其目的就是散布和安置周穆王的長生秘密。
因為”殤王“與當時的天子并不沖突,等于是周天子禪讓于“殤王“只是夭折了而已。魯殤王打仗的方式是依靠自己手中的寶物——鬼璽,向陰間借來陰兵,所以可以戰(zhàn)無不勝,被魯國國君封為魯殤王。
魯殤王有一件金縷玉衣,得以長生。魯國歷史上僅有“魯煬公”與“魯殤王”字形相近,但由周天子冊封,名姬熙。
后世也有個“魯殤公”,但是西晉時期,名賈黎民,其父為賈充,為晉太尉、太子太保、錄尚書事。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魯殤王。
馬嵬
——袁枚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譯文:
用不到去歌唱當年皇帝妃子的悲歡離合;在人間也有銀河,使得千千萬萬人家夫妻離散。象石壕村那樣的夫妻決別數(shù)也數(shù)不清,老百姓的淚水比長生殿上灑的那點淚水多得多了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詩論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蒼山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慶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調(diào)做官,曾任江寧、上元等地知縣,政聲好,很得當是總督尹繼善的賞識。三十三歲父親亡故,辭官養(yǎng)母,在江寧(南京)購置隋氏廢園,改名“隨園”,筑室定居,世稱隨園先生。自此,他就在這里過了近50年的閑適生活,從事詩文著述,編詩話發(fā)現(xiàn)人才,獎掖后進,為當時詩壇所宗。袁枚24歲參加朝廷的科考,試題是《賦得因風想玉珂》,詩中有“聲疑來禁院,人似隔天河” 的妙句,然而總裁們以為“語涉不莊,將置之孫山”,幸得當時總督尹繼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著作有《小倉山房集》;《隨園詩話》16卷及《補遺》10卷;《子不語》24卷及《續(xù)子不語》10卷;隨園食單1卷;散文 ,尺牘,隨園食單說部等30余種。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正氣歌-------[故事][典故][簡介]
元軍攻下厓山以后,張弘范召集將領,舉行慶功宴會,把文天祥請來。宴會席上,張弘范對文天祥說:“現(xiàn)在宋朝滅亡,丞相已經(jīng)盡到最后一片忠心。只要您回心轉(zhuǎn)意,歸順我們大元皇上,還能保持您丞相的地位?!?
文天祥含著眼淚說:“國破家亡,我身為宋朝大臣,沒能夠挽回局勢,死了還有罪孽,怎么還能貪圖活命呢?!?
張弘范一再勸降,沒有結(jié)果,只好派人把文天祥押送到大都。
過了半年,文天祥被押到大都,元王朝下令把他送到上等的賓館里,用美酒好菜招待他。過了幾天,元朝丞相博羅派投降官員留夢炎去勸降。文天祥對這個叛徒早已深惡痛絕,現(xiàn)在見他居然老著臉皮來勸降,更是火冒三丈。沒等留夢炎開口,就一頓痛罵,把留夢炎罵得抬不起頭,灰溜溜地走了。
元朝對文天祥勸降不成,就把他移送到兵馬司衙門,戴上腳鐐手銬,過著囚徒的生活。過了一個月,博羅把文天祥提到元朝的樞密院,親自審問。
文天祥被兵士押著,來到樞密院大堂,只見博羅滿臉兇相,坐在上面。文天祥正眼也不看,昂起頭,挺直腰桿走上前去。左右兵士吆喝他跪下,被文天祥拒絕了。
博羅惱羞成怒,喝令左右動手。兵士們把文天祥拉的拉,推的推,將文天祥按倒在地上。
博羅說:“你還有什么話可說?”
文天祥坦然說:“從古以來,國家有興有亡,做大臣的被滅被殺的,哪一個朝代沒有?我是宋朝的臣子,現(xiàn)在既然已經(jīng)失敗,只求早死?!?
博羅怕審問出現(xiàn)僵局,想緩和一下空氣,就說:“自從盤古到現(xiàn)在,有幾個帝王,你倒說來聽聽。”
文天祥哼了一聲,說:“一部十七史(指《史記》等十七部歷史書),從哪里說起?我今天不是到這里來應考,哪有心思跟你們閑扯?!?
博羅被文天祥搶白幾句,討個沒趣,就無理取鬧地責問文天祥為什么丟了臨安逃走,為什么要另立二王(指趙昰、趙昺)。文天祥一條條據(jù)理駁斥,最后,他慷慨激昂地說:“我文天祥今天落在你的手里,早就準備一死,何必再嚕蘇)?
博羅氣得吹胡子瞪眼睛,喝令把文天祥押回兵馬司。他想殺掉文天祥。但是元世祖恐怕殺了文天祥,民心不服,不同意把他殺害。
文天祥被關的那間土牢,又矮又窄,陰暗潮濕。遇到雨天,屋面漏水,滿地是水;一到夏天,地面上發(fā)出一陣陣蒸氣,更加悶熱。牢房的隔壁,有獄卒的爐灶,有陳年的谷倉,發(fā)出陣陣煙火氣、霉氣,再加上廁所里大糞的氣味,死老鼠的臭味,使人極其難受。
文天祥被關在這間牢房里,惡劣的環(huán)境只能折磨他的身體,卻并不能摧毀他的意志。他相信,只要有愛國愛民族的浩然正氣,就能夠戰(zhàn)勝一切惡劣的環(huán)境。
他在牢房中,寫下了千古傳誦的《正氣歌》。他在那首詩里,舉了歷史上一些堅持正義、不怕犧牲的忠臣義士的例子,認為這都是正氣的表現(xiàn)。他在詩中寫道: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然塞蒼冥。
……
時窮節(jié)乃見(同“現(xiàn)”字),一一垂丹青。
(意思是:天地之間有一種正氣,分別表現(xiàn)為各種物體。如地下的大河高山,天空的明星辰。在人的身上就表現(xiàn)為浩然之氣,充塞在宇宙之間?!搅宋<钡年P頭,才表現(xiàn)出他的氣節(jié),他們的事跡一件件留在史冊上。)
這道菜的誕生在上百年前,地點在黃山西南麓的黃山區(qū)郭村鄉(xiāng)的小村落扁擔鋪。話說有一年,徽州府調(diào)來了個姓苗的酷吏當知府。此人嗜魚成性,食不離魚,且愛吃活蹦亂跳的鮮魚,尤其是鱖魚,這可就難壞了他手下的衙役們。因為徽州境內(nèi)重巒疊嶂,水流湍急,難產(chǎn)大魚,徽州人吃鱖魚都要從貴池、銅陵等沿江地區(qū)靠肩挑運進,往返一趟要六七天時間。由于當時沒有保鮮設備,魚一腐爛就只好丟棄,使得一些商人因此折本而破產(chǎn)。商人只有在氣候轉(zhuǎn)涼時,才到江邊去購鱖魚,用木桶盛裝,雇挑夫沿池州至徽州的府際干道挑往徽州山區(qū)販賣。
扁擔鋪地處池州至徽州府際干道的中段。一出扁擔鋪就到了徽州地界,翻過上七里下八里的羊棧嶺古道,就是古黟的宏村。這一年,經(jīng)常給苗知府運送鱖魚的衙役王小二看天氣轉(zhuǎn)涼了,就雇了八個楊家莊的楊姓挑夫到江邊去收購活鱖魚,然后趕緊往回趕,一則是交差,滿足苗知府的食魚欲,二則自己也想賺一筆錢好好過個年??墒翘旃蛔髅溃下泛筇鞖鉄崃似饋?,鱖魚在桶中開始窒息。王小二只好催挑夫日夜兼程往前趕,到了扁擔鋪住店后,王小二打開桶蓋看看,不少魚已經(jīng)窒息而死了,散發(fā)出一股臭味。王小二著了急,受堂杖只是皮肉之苦,可要返回貴池重買,錢由哪個出?自己要血本無歸了。所幸這王小二腦瓜子靈活,情急生智,忙叫挑夫把魚刮鱗剔腮,剖肚剔腸,然后在魚身上抹上一層食鹽殺殺臭味,這樣不至于虧本。為試鱖魚“腌鮮”的味道如何,王小二提出幾條大鱖魚叫扁擔鋪一飯店廚師煎燒。廚師放了佐料紅燒后,大家試著嘗了嘗。真是不吃不知道,吃了嚇一跳。大家認為雖與鮮鱖魚味道相差很大,卻別有一番風味。王小二笑了,主意已定,叫眾挑夫飯后繼續(xù)趕路,將“臭”鱖魚盡快挑到徽州府,眾人均不解其意。
王小二的兄長王老大是府前街一家名餐館的廚師。王小二一到徽州府,沒有忙著去衙門復命,而是將八個挑夫挑的16桶臭鱖魚全部交給了王老大。王老大雇請來城里的諸多廚師,洗凈臭鱖魚,然后配姜、蒜、椒、醬、酒、筍等佐料精燒細制,又寫了一條“徽菜珍品風味鱖魚應市,本店免費品嘗”的橫幅拉出來,立即吸引了許多顧客,不少達官貴人、市井人家應約而來,品嘗“風味鱖魚”。大家吃過魚后,都連連道好,問王家兄弟是用什么神奇的佐料燒制的,王家兄弟笑而不答。
再說苗知府沒有如期吃上王小二去貴池購買的鮮鱖魚,早已對魚饞涎欲滴,正在這時,王小二從府前街端了一鍋“風味鱖魚”送到苗知府的餐桌上,苗知府顧不了多問,張口一嘗,道:“風味鱖魚,名不虛傳!”原來這“風味鱖魚”聞起來臭,吃起來香,既保持了鱖魚的本味原汁,肉質(zhì)又醇厚入味,同時骨刺與魚肉分離,肉成塊狀。苗知府吃了還想吃,不再向王小二追問要吃鮮鱖魚的事了。臭鱖魚由此聲名遠揚,一躍而登上徽菜譜。
自此以后,王家兄弟便在徽州府的市中心開了一家“風味鱖魚館”,做販賣烹飪一條龍生意,用“風味鱖魚”品牌招攬顧客,生意紅紅火火。而那八位楊姓挑夫,也因為熟悉和掌握了臭鱖魚的腌制方法,在扁擔鋪這個地方開設了一家楊記鱖魚館,從此一開就是百年歷史。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0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