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出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秦樓即秦穆公所建造的鳳臺。
武陵人遠:引用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誤入桃花源,離開后再去便找不到路徑了。另有一說,所用的是劉義慶《幽明錄》中劉晨、阮肇山中迷路后,與兩位仙女共度半載,下山后世間已過數(shù)百年的故事。
煙鎖秦樓:秦樓即秦穆公所建造的鳳臺。此典出自漢朝劉向《列仙傳·卷上·蕭史》。蕭史極善吹簫,聲如鳳凰,秦穆公之女弄玉傾慕而下嫁,穆公為二人建造鳳臺,供這對璧人游玩。一日,蕭史簫聲引來鳳凰,二人便乘鳳仙去。
出自《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詞抒寫離愁別苦,作者以曲折含蓄的口吻,表達了女子思念丈夫的深婉細膩的感情。
原文如下: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譯文如下:
獅子造型的銅爐里熏香冷透,床上棉被翻卷起江色的波浪,清晨勉強起來還是倦怠梳頭。妝鏡臺隨它鋪滿了厚厚塵垢,太陽光盡管能夠照到那簾鉤。就怕分別時刻心里十分難受,很多心事說不清難以張口。最近一段時日身體日漸消瘦,完全不是因為喝酒過量傷身,也不是因為看到景物而悲秋。
這回離別一走就這樣算了吧,千萬遍地唱起那首陽關三疊,也終究還是難以再次挽留。你離開桃源仙境一去難回頭,我這里鳳去樓空煙霧鎖空樓。我整日對著樓前流水望不休,應該看我鐘情的眸子淚雙流。今后我只能呆望流水淚不休,寄托著我不斷的相思與悲愁。
李清照化此典,既寫她對丈夫趙明誠的思念,也寫趙明誠對其妝樓的凝望,豐富而又深刻。同時后一個典故,還暗合調名,照應題意。
擴展資料:
此詞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創(chuàng)作地點在青州。自公元1107年起,李清照與趙明誠屏居鄉(xiāng)里十余年。趙明誠何時重新出來做官,史無明載。據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公元1118至1120年(重和元年至宣和二年),這期間趙明誠或有外任,清照獨居青州。
是時明誠或有蓄妾之舉。作《點絳唇》《鳳凰臺上憶吹簫》等?!倍鴦涊嬖凇独钋逭赵娫~選注》中認為此詞作于趙明誠赴萊州任職之際,時間約為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
凰臺有五大絕景: 一謂松濤如曲。
鳳凰臺松林千畝,蓊蓊郁郁。山高風自涼,林中穿行,耳邊自覺松濤陣陣,有時如古韻琴聲,有時如小溪潺潺,有時如曠野放歌,有時如濁浪排空,四時不同。
傳說 ——《列仙傳拾遺》 弄玉公主,是秦穆公的另一個女兒。她是帶玉出世的人,和賈寶玉一樣,讓周圍的人對她的來歷和去向肅然起敬。
不過她的玉不是一出世就神奇地含在嘴里的,而是她出世那天秦穆公正好得到別人進貢的美玉,晶瑩潔白,是罕有的寶貝。她周歲的時候,按風俗要“抓周”。
這塊美玉放在一堆小器具和小玩具中,小公主慧眼識寶,一把抓住美玉就不放手,后來成為她喜歡把玩的隨身之物。于是秦穆公就給她起了個小名,叫做弄玉。
她還有個好聽的綽號,叫做“玉女”。這個名稱,最早就是屬于她的。
“玉女”的現(xiàn)代含義是清純美麗、纖塵不染的大眾親情人。弄玉沒有辜負這個稱號,她漂亮溫柔、冰雪聰明,喜歡古笙等高雅音樂。
秦穆公還專門為她修建了一座露天音樂廳——鳳凰臺,讓她對著無垠的星空表演。 這一天,長空如洗、明月皎皎,弄玉有吹奏起“鳳凰鳴”的曲子來。
樂聲回蕩夜空,如天上仙樂。忽然,她聽到一陣裊裊的洞簫聲,似乎從東方天際飄忽而下,分明和自己的曲子相和相鳴。
過了一會,只見東南方天門大開,傾瀉樓臺,五光十色,一個美少年跨這彩鳳,翩翩降落。 這位少年說:“我叫蕭史,本是神仙,因為和你有緣,才應曲而來?!?/p>
他們兩人——應該說一人一仙,在鳳凰臺切磋音樂,十分情投意合。蕭史不愧是神仙,簫音所達數(shù)百里。
一曲奏完,引來彩云繚繞;二曲奏完,引來赤龍飛舞;三曲奏完,引來鳳凰和鳴。滿朝文武和凡夫俗子都趕來看這千年不遇的景象,被仙界的光芒和超炫的音樂籠罩、震撼。
秦穆公欣然把弄玉嫁給蕭史,這對年輕夫婦就到華山靜修。在蕭史的培訓下,弄玉公主離仙女的標準越來越近,她可以幾個月不吃不喝,所奏音樂可以抵達天庭。
終于有一天,上天派來兩只飛行器——一條赤龍和一只才彩鳳,弄玉騎著鳳,蕭史跨上龍,雙雙成仙去了。“乘龍快婿”的說法,就是大這兒來的。
弄玉和蕭史,在史上都是確有其人的。那么,誰會相信這個離奇的愛情故事呢?除非有人硬要說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有了外星人拐走良家女孩的歷史記錄。
那么就只有一個可能:這是為了維護王室聲譽而編出來的官方版本——嫁給“乘龍快婿”,總比嫁給吹喇叭的好;夫妻雙雙成仙,總比少男少女私奔到大山里好。 蕭史這個人,憑姓名可以猜到他的身份。
那時的老百姓也沒有姓,他的才藝是吹簫,就這樣喊他:“喂,簫!吹一個!”吹簫不能當飯吃,所以他謊稱自己是堯帝時候的人——既然活了那么久,對歷史應當搞得很清楚吧?于是,他就被王室聘用,當了個史官,是低等文職人員。所以,別人也就那樣喊他:“喂,史,過來一下!”因此基本可以確定:蕭史是個玩音樂的流浪藝人,在王室的歷史研究所短期打工。
如果不是簫聲傳情,他根本不可能接觸到清麗高雅、深居簡出的公主。早期的簫,并不是只有一根。
而是跟笙差不多,由長長短短的一排竹管組成,前面安個葫蘆嘴,樣子像展開的鳳凰翅膀,所以叫鳳簫或者排簫,吹出的聲音也不是寂寥清冷的調子,而是熱情繁復的。人們想當然地認為這類似鳳凰和鳴,反正誰也沒有聽見過鳳凰究竟怎么叫。
吹笙簫,等于吹最高級的愛情奏鳴曲。 蕭史常常聽到不遠的地方飄過來這樣的樂曲,他記下了旋律,晚上歇工的時候,就對著那個方向吹出去。
遲疑錯雜的笙簫聲,竟慢慢匯成和諧的“E大調對面的你是誰之小夜曲”。彼此雙方難免對聲音的策源地好奇,產生了同樣的念頭:啊,要是對方是異性,那就慘了(或者好了)。
那蕭史忍不住帶著他的樂器,翻過墻頭跑到露天音樂廳。四目相對——哇噻!對方不止是異性,而且是相當好看的異性! 有一種理論認為,要贏得女孩的芳心,必須學會除口頭語之外的另一種語言。
寫信也可以,書面語言;送花也可以,行為語言;畫畫更好,圖像語言;而最好的就是搞搞音樂,以后月天生具備求偶特征,聲音一起,女孩就直接被催眠了。如果想進一步,借口也好找:“來,我‘手把手’教你……” 秦穆公還蒙在鼓里,積極地在各國王子中物色女婿。
而這里的一對少男少女,早就有了私情,再也分不開了。 公主公主,名稱的由來是什么?就是婚事由王公做主!王公一律把她們做主給王子或高官了。
自己搞對象,這算怎么回事?弄玉公主這么好的條件——春秋霸主的女兒,又溫柔又多情又“比優(yōu)提佛”,娶過來,對國家對自己都好哩。因此,各國剛剛成年的王子都眼巴巴地盯者。
忽然知道她要嫁給一個吹簫的王室雇員,還玉女哩,呸!這是怎么回事?要討個說法嘛! 在壓力之下,蕭史帶著弄玉逃到他的老家——華山,在那里,他們原理凡塵瑣事和烏煙瘴氣的世界大戰(zhàn),專心地你吹笙來我吹簫。不過,米呢?即使有米,誰做飯?做了飯,誰刷碗?傳說中的兩人不吃不喝,敢情是沒吃沒喝;跨鳳升仙,敢情是餓死了的別稱。
如果你不喜歡,那沒關系,改一下結局好了。秦穆公在史上還是很寬懷大度的,特別是身邊的女人一鬧,就依了她們。
我在中文系時學過這首詞,下面是我的理解希望對你有幫助:《鳳凰臺上憶吹簫》是新婚不久趙明誠就任萊州知府、兩人即將分別時的作品。趙李二人婚姻美滿,情深意篤,妻子深知無法挽留丈夫,離恨別苦難以盡述。作品主要表達與丈夫離別時痛苦的心情。婉約詞委婉細膩、哀婉深沉,本是新婚暫別,卻寫成了生離死別,無怪明末清初韻學家沈謙如此評價李清照: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稱詞家三李。
陽關:語出《陽關三疊》,是唐宋時的送別曲,表達惜別、感傷之意。
武陵人遠:引用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誤入桃花源,離開后再去便找不到路徑了。
秦樓:指秦穆公之女弄玉和丈夫蕭史所居之樓臺,此代指趙、李二人所居之所。(成語蕭史弄玉即次來歷)
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近來“瘦”了,不是“日日花前常病酒”(南唐馮廷巳《鵲踏枝》),也不是“萬里悲秋常作客”(杜甫《登高》)。
“被翻紅浪”,化用柳永(柳三變)《鳳棲梧》詞“酒力漸濃春思蕩,鴛鴦繡被翻紅浪”句意。
我喜歡李清照詞的藝術水平,但我更喜歡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
《別云間》
明代 夏完淳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
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xiāng)難。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賞析:
這首訣別故鄉(xiāng)之作,表達的不是對生命苦短的感慨,而是對山河淪喪的極度悲憤,對家鄉(xiāng)親人的無限依戀和對抗清斗爭的堅定信念。
詩作首聯(lián)敘事。其中“羈旅”一詞將詩人從父允彝、師陳子龍起兵抗清到身落敵手這三年輾轉飄零、艱苦卓絕的抗清斗爭生活作了高度簡潔的概括。詩人起筆自敘抗清斗爭經歷,似乎平靜出之,然細細咀嚼,自可讀出詩人激越翻滾的情感波瀾,自可讀出平靜的敘事之中深含著詩人滿腔辛酸與無限沉痛。
頷聯(lián)抒寫詩人按捺不住的滿腔悲憤。身落敵手被囚禁的結局,使詩人恢復壯志難酬,復國理想終成泡影,于是詩人悲憤了:“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大明江山支離破碎,滿目瘡痍,衰頹破敗,面對這一切,詩人禁不住“立盡黃昏淚幾行”,流不盡“無限河山淚”。詩人一直冀盼明王朝東山再起,可最終時運不濟,命途多舛,恢復故土、重整河山的愛國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與哀慟,忍不住向上蒼發(fā)出“誰言天地寬”的質問與詰責。
頸聯(lián)坦露對故鄉(xiāng)、親人的依戀不舍之情。無論怎樣失望、悲憤與哀慟,詩人終究對自己的人生結局非常清醒:“已知泉路近”。生命行將終結,詩人該會想些什么呢?“欲別故鄉(xiāng)難”,詩人緣何難別故鄉(xiāng)呢?原來,涌上他心頭的不僅有國恨,更兼有家仇。父起義兵敗,為國捐軀了。而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此次身落敵手,自是兇多吉少,難免一死,這樣,家運不幸,恐無后嗣。念及自己長年奔波在外,未能盡孝于母,致使嫡母“托跡于空門”,生母“寄生于別姓”,自己一家“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問”,念及讓新婚妻子在家孤守兩年,自己未能盡為夫之責任與義務,妻子是否已有身孕尚不得而知。想起這一切的一切,詩人內心自然涌起對家人深深的愧疚與無限依戀。
尾聯(lián)盟恢復之志。盡管故鄉(xiāng)牽魂難別,但詩人終將恢復大志放在兒女私情之上,不以家運后嗣為念,最終表明心跡:“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闭缭娙嗽凇丢z中上母書》中所表示的“二十年后,淳且與先文忠為北塞之舉矣”?!耙阎方钡脑娙颂谷蛔鞒觥耙闫菤w來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堅決復明的決心,生前未能完成大業(yè),死后也要親自看到后繼者率部起義,恢復大明江山。詩作以落地有聲的錚錚誓言作結,鮮明地昭示出詩人堅貞不屈的戰(zhàn)斗精神、精忠報國的赤子情懷,給后繼者以深情的勉勵,給讀者樹立起一座國家與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不朽豐碑。
全詩思路流暢清晰,感情跌宕豪壯。起筆敘艱苦卓絕的飄零生涯,承筆發(fā)故土淪喪、山河破碎之悲憤慨嘆,轉筆抒眷念故土、懷戀親人之深情,結筆盟誓志恢復之決心。詩作格調慷慨豪壯,令人讀來蕩氣回腸,禁不住對這位富有強烈民族意識的少年英雄充滿深深的敬意。
這首訣別故鄉(xiāng)之作,表達的不是對生命苦短的感慨,而是對山河淪喪的極度悲憤,對家鄉(xiāng)親人的無限依戀和對抗清斗爭的堅定信念。
漢代劉向撰寫的筆記小說《列仙傳》里,有一篇十分知名的作品《蕭史》,講的是秦穆公小女弄玉和音樂人蕭史的故事。
傳說蕭史吹簫的時候,那婉轉悠揚的簫聲能夠招來遠處的孔雀白鶴。 弄玉酷愛簫樂,對于能夠將一管短簫吹奏得出神入化的蕭史,心儀已久。
秦穆公明白寶貝女兒的心意,便把她許配給蕭史,并專門為小夫妻建造了一座鳳臺,讓簫聲引得飛來的鳳凰有了歇腳的場所。終于有一天,這對和諧美滿的夫妻在嘹亮的仙樂中雙雙跨上鳳凰,一齊去做了仙人。
這則充滿浪漫神話色彩的故事竟對后世產生了極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大約一千六七百年后,北宋末年,一位名震古今、讓多少須眉汗顏的女詞人橫空出世,寫下名篇——《鳳凰臺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者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釋]1.金猊(ní):獅形銅香爐。2.紅浪:紅色被鋪亂攤在床上,有如波浪。
3.寶奩(lián連):華貴的梳妝鏡匣。者:通這。
4.陽關:語出《陽關三疊》,是唐宋時的送別曲。5.武陵人遠:引用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誤入桃花源,離開后再去便找不到路徑了。
[評析]本詞抒寫惜別的深情和刻骨銘心的懷念。上片寫不忍丈夫離去,著意刻畫慵懶的情態(tài),下片著重寫懷念和癡情。
筆觸細膩生動,抒情極凄婉。上片開頭五句只寫一個“慵”字。
香冷而不再去換新香點燃,一慵也;被也不疊,任憑胡亂攤堆床上,二慵地;起床后連頭也不愿梳,何談化妝,三慵也;梳妝匣上落滿灰塵,懶得擦,懶得動,四慵也;日上簾鉤,人才起床,五慵也。詞人為何如此慵懶而沒心情?原來是“生怕離懷別苦”。
這句為全詞之眼,在上片的中間位置,括上而啟下。表現(xiàn)出夫妻離別前一詞人百無聊賴的神態(tài)、復雜矛盾的心理以及茫然若失的情緒;“多少事,欲說還休”。
體現(xiàn)出主人公心地的善良和對丈夫的愛。楊慎評此句說:“‘欲說還休’,與‘怕傷郎,又還休道’同意”(楊慎批點本《草堂詩余》卷四)。
可謂深得其心。因為告訴丈夫,也只能增添丈夫的煩惱而已,故寧可把痛苦埋藏心底,這又是一種什么樣的深情??!歇拍三句為上片之警策,本來因怕分別才容顏瘦損,但作者偏不直接說出。
“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那是為了什行,答案不言自明,而情味彌足矣。
下片設想別后的情景?!靶菪荨笔欠鹊奶S,省略了如何分另如何餞行的過程,直接寫別后的情景。
“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以下三句近乎癡話。
流水本是無情物,怎能“念”呢?但正因這樣寫,才突出詞人的孤獨與癡情。一是寫出終日在樓前凝眸遠眺,或盼信或望歸。
二是樓前的流水可以映出她凝眸的神情,也只有流水方可證明體驗她的癡情,抒情何其深婉,入木三分。結拍三句用頂真格將詞意再度深化,“一段新愁”指什么?含蓄而又明確,與上片結拍的寫法屬同一機抒。
深際飛評云:“清風朗月,陡化為楚云巫雨,阿閣洞房,立變?yōu)殡x亭別墅”(《草堂詩余》正集卷三)。全詞心理刻畫十分細膩精致,在封建女性文學中實屬難能可貴。
大意失荊州:
關羽當時遠征樊城,荊州空虛。曹操采納司馬懿之計,一面調五萬精兵去救援樊城,一面聯(lián)結東吳,叫孫權暗襲荊州。那時,東吳守將是大將呂蒙,很厲害。關羽為防呂蒙,留下重兵防范,呂蒙難攻。這時,陸遜獻計說:‘關羽自恃英勇無敵,所怕的就是你。如果將軍辭職,關羽一定中計?!瘏蚊梢烙嫸?,關羽果然中計,便把荊州重兵調來攻打樊城。結果,呂蒙率吳軍攻破荊州。關羽被迫走麥城,被吳軍設計俘虜并殺害。
其實關羽的典故很多的,桃園三結義、過五關斬六將、溫酒斬華雄、單刀赴會、刮骨療毒、義放曹操。..等等,,關羽在三國是個重要的角色!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2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