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歷代文獻資料里,自《孟子》以后,直至清朝,都沒有任何“旁鶩”的用例。我查過《成語典》、《佩文韻府》,《大漢和辭典》,《中文大辭典》等都沒有“旁鶩”這個詞。
第二:出自《孟子》的成語很多,如“魚與熊掌”、“齊人之?!?、“明察秋毫”、“始作俑者”、“緣木求魚”、“揠苗助長”等等,成語與原文之間都有密切的文字關系,保留了原文特別的字眼。比如“茅塞頓開”出于《孟子、盡心下篇》,原文是“茅塞子之心”,“頓開”是后人加的,而“茅塞”兩字才是這個成語的特殊字眼,凡是用這個典故的人,是不會改變這兩個字的;否則如果改為“葦墐”、“紙窒”、或者“布堵”,別人是不會認為出于《孟子》。同理可推,如果說“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要寫為成語的形式,也應該寫作“心有鴻鵠”或者“心無旁鵠”,而不至于改頭換面變成“心無旁鶩”的。想國語會應該不會說是“刻鵠不成尚類鶩”吧。
至于“心無旁騖”的來源,最佳的線索就是梁啟超寫的課文。課文這一段說:
“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說:“主一無適便是敬?!庇矛F(xiàn)在的話講: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
試著將這段文字加以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的論點與線索:
第一:梁啟超解釋“主一無適”是用“做事”來說的,“忠于一件事”是指不要去做旁的事,而不是“不要想著別的事”,所以“不旁騖”也應該從“做事”上說的,“做”跟“想”是有差別的。
第二:朱子說“無適”的“適”,是動詞,往也;“無適”就是“無他適”的意思。和“適”字對應的就是“不旁騖”的“騖”字?!膀\”字《說文解字》說是“亂馳”,歷代用例也大多作為動詞用的;而“鶩”是鴨子,是名詞,與“適”字顯然不能相對。
第三:梁啟超既然在文章中引用朱子的話,可見他是熟讀朱子文章的?!吨熳诱Z類》中記載朱子多次談論“心的追求”以及告誡門人求學所應戒慎的事。比如其中〈釋誠意〉章記載朱熹的話說:
“今人當獨處時,此心非是不誠,只是不奈何他。今人在靜處非是此心要馳騖,但把捉他不住,此已是兩般意思?!?/p>
他在論〈小戴禮祭義〉章里批評道家說:
“今之道家,只是馳騖于外,安識所謂‘載魄守一,能勿離乎’!”
他也屢屢訓誡門人說:
“且做切己工夫,只管就外邊文字上走,支離雜擾,不濟事?!套釉唬骸囊谇蛔永?,不可騖外?!藗€心,須是管著他始得?!?/p>
“科舉也是奪志?!瓰閷W之道,圣經(jīng)賢傳所以告人者,已竭盡而無余,不過欲人存此一心,使自家身有主宰。今人馳騖紛擾,一個心都不在軀殼里。”
“且將一件書讀?!抑鸲慰戳罘謺裕欢畏謺?,又看一段;如此至一二十段,亦未解便見個道理,但如此心平氣定,不東馳西騖,則道理自逐旋分明。”
“至孟子始說‘求放心’,然大概只要人不馳騖于外耳,其弊便有這般底出來,以此見圣人言語不可及?!?/p>
朱子談論到心要如何時,都是用馬部的“騖”字,而且當作動詞“追求”解。他教訓門人要以本心追求孔孟圣賢之道為“正馳”,而科舉、外邊文字、虛無道術等都是旁門左道,是“騖外”,學者不可受引誘而胡亂追求,失卻本心的正軌?!膀\外”、“馳騖于外”、“東馳西騖”其實都是“旁騖”的同義詞,所以應該是馬部的“騖”。
總結前述,“心無旁騖”這個成語不會出于《孟子》,而應源于宋代理學家程、朱之語;雖然當時并未形成為固定語詞,但意念已相當明確。
“旁騖”一詞,據(jù)查到清朝以后才有人使用,而梁啟超這篇文章是民國十一年八月在上海中華職業(yè)學校的講演詞,說不定他就是第一個用這個詞的人,而他是根據(jù)朱子的話語來說解的。因此,“不旁騖”、“心無旁騖”字應該寫作馬部的“騖”而不是鳥部的“鶩”。朱子沒有用錯,梁啟超沒有說解錯,課本的編審委員們也沒有弄錯,更希望所有的中華士子不要誤認錯用??!
(此篇文章轉載自國立高雄師范大學經(jīng)學研究所--蔡根祥教授)
陸績六歲,作客歸來。母性所愛,懷橘三枚。
漢陸績,字公紀,吳郡人。其父康,曾為廬江太守,與袁術交好??兞鶜q時,于九江見術,術出橘待之??儜哑淙?,及歸拜辭,橘墮地。術笑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児虼鹪唬崮感灾鶒?,欲歸以遺母。術大奇之。
情到真處,小節(jié)亦關至行,況六歲之兒,一橘不忘母乎,真千古美談也。今人席間懷果,欲娛其兒。夫一樣懷歸,盍易愛子之心以愛親。懷物與兒,識者賤之,懷物奉親,人皆敬之。奇哉陸郎,可以為法矣。
【白話解釋】
漢朝末年間時候,有個姓陸名績的,表字公紀,是吳郡地方的人。他的父親名叫陸康,曾經(jīng)做過廬江地方的知府,和袁術很要好。
陸績年紀還只有六歲的時候,便會到九江地方去拜見袁術。袁術就拿出許多橘子來,給陸績吃。陸績暗地里把三個橘子裝在袖子里,等到告別的時候,就向著袁術拜謝了一回。不料這三個橘子,撲陸的從袖子里跌到地上。
袁術笑著說,陸郎呀,你來做了小客人,竟暗地里藏了主人的橘子,不防他人笑你來偷橘子么。陸績便雙膝跪在地上,回答道,我母親的性子,很喜歡吃這因為這個緣故,所以想起帶幾只回去,給母親吃。袁術聽了這一番話,覺得大大的希奇。些東西。
堯王訪賢從羊獬村(洪洞以南)回平陽后計劃讓女兒娥皇,女英由伊杜村,遷至羊獬村落戶。
二女尊從父王意見,由文武大臣和侍女送行,準備上路,二女不同意坐轎,決定騎馬赴羊獬。臨行侍者遞上新的朝服,整好衣冠,訃劃進朝向父王辭行。
走到宮門下馬,見宮門上掛著兩面紅旗、—對紅燈,旗上寫著:“先有無極生太極,太報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旗的上角為八卦;乾三、坎三、艮三、震三、巽三、離三、坤三、兌三。
二女向旗幟跪拜致敬。 羊獬的村民聞訊后,積極熱情的為娥皇、女英的落戶,作了隆重的準備,安排了居住的院落。
到進村的一天,人們成群結隊,歡聲震耳,迎接二女。娥皇、女英莉群眾的熱情,感激莫名。
二女落戶后,能發(fā)揚父王帝堯的家風,克勤克儉,勞動生產(chǎn),并能與鄉(xiāng)親和睦相處,博得人們的敬佩。賢良事跡流傳萬代。
以后帝堯將二女娥皇、女共許配給舜王為妻。臨出嫁考慮著一個問題,姊妹兩個,究竟誰該為大,誰該為小,難以定奪。
最后帝堯巧設辦法,以炮為令,“煮豆子?!逼吡6棺?、七根豆桿,在相同的時間里,誰先煮熟,誰為大。
炮聲響了,娥皇采用的是大火煮法,認為這樣熟的快??墒嵌棺由形粗笫?,豆桿已經(jīng)燒完了;女英則用小火煮,豆桿未燒完,而豆子已經(jīng)熟了。
這時炮又響了,時間已到,經(jīng)檢查評定,女英將豆煮熟了,決定為大。這時娥皇不同意,母親又想辦法,讓納鞋底,誰先納完誰為大。
娥皇緊接著拿起針繩馬上動手,總想完在前頭。可是女英心兒細,有計劃,將繩子分成五尺一小節(jié)。
才做好準備工作,不料娥皇已納了—尺多繩子了,娥皇暗中高興——這一會可要領先了。稍待一會兒,女英雖然動手遲,但速度快,眨眼間女英的鞋底已納了多半只了。
娥皇一見超過了自己,越急越出汗,汗水流濕了繩子,更拉的費勁了。俗話說:“笨老婆拉繩子,一根拉了一筐籮”,時間已到鳴炮驗收,又是女英告捷。
娥皇雖為姐姐,仍羞于認輸,在為難的情況下,堯之大臣皋陶,又提出新意見,他說:擇一良辰吉日,令二女一人乘車,一人騎馬,誰先到姚丘, (洪洞萬安)誰為大。娥皇覺得騎馬路上不誤事,爭著要騎馬。
女英說:姐姐騎馬我就坐車吧,但有個條件,騎馬的要讓坐車的五里路,讓車先行。娥皇愿意騎馬,就同意了女英的意見。
皋陶說:就如此決定。 良辰吉日到了,舜王的迎親人馬到了羊獬村,按照皋陶的決定,娥皇女英分別坐車騎馬,依先后次序上路。
不料女英車到仁義村市頭,車輪陷入泥坑,送親人將車抗出轍窩,因泥糊了車輻,當時未發(fā)覺車輻折斷。走到仁義村北頭,車輻掉了,正在請木匠修理時,娥皇騎馬趕來,見此情景,問女英為何如此?女英將出事原因告訴姐姐,并請姐姐與舜(重華)先行吧。
娥皇心中暗喜,虧了騎馬,免此事故。接著對女英說:那么我就先走了,在姚丘等妹妹吧。
后人將女英斷車輻的仁義村南頭,叫成車窩村,北頭叫成車輻村了。一個村子兩頭兩個稱呼。
女英的車修好了,又繼續(xù)趕路,忽見前方,圍著一群人不知看什么,車靠近一看,原來是姐姐,愁容滿面坐在一塊石頭上,低頭不語。女英忙下車安慰姐姐,問明情由,始知乘馬生了馬駒。
事已至此,女英讓姐姐一同乘車趕路吧。因此后人將王家莊南頭稱南馬駒,北頭稱北馬駒。
隨從人員牽馬跟車行進,老馬護馬駒又踢又蹦,因馬有龍性,后人將小王莊改為龍馬村,迄今未變。 馬走了不多遠,仰首嘶鳴,似乎是口渴的樣子,一面叫一面陽前蹄刨出一股清水,馬便低頭暢飲。
后人將這股清水,稱為“馬刨泉”。把村名改為尺井村,即今之赤荊村,村中并修有娥英廟。
娥皇、女英二姊妹,坐在車上,在這件事上難免有所感觸,都傾吐了衷懷,把心里的話談了談,把爭大小的事,扔到了九霄云外,各自承認了自己的不是。娥皇首先夸獎了女英妹妹的好心腸,高風格。
關于論大論小之事,父王無法定奪。后來采取煮豆子和納鞋底子的辦法。
結果娥皇又失??;第三次父王的大臣皋陶,決定讓一人乘馬,一人乘車,結果娥皇仍然失敗。這一系列的事實,都說明妹妹是聰明的,而娥皇是弄巧成拙。
車到姚丘后,娥皇打算上歷山,勞動生產(chǎn),妹妹留在姚丘,侍奉雙親,照料家務。 姊妹二人,在車上越談越親切,女英為之感動,愿意學習姐姐虛心處事、團結友愛的高尚情操。
不知不覺車已到達姚丘,當?shù)氐挠H朋厚友和群眾們夾道歡迎,將舜和娥皇、女英,迎接回去,舉行拜堂禮儀。舜王向迎接的人們深表謝意,并說:旅途中發(fā)生事故,使大家久等了,表示歉意。
二姊妹與舜王婚后,遵照在車上的談話辦事,娥皇赴歷山勞動種莊稼女英留在家中侍奉雙親。 女英生子,名姚商均。
當時社會是以物易物,日中為市,商求均勻,互通有無,故起名商均。商均以后到姚頭,開設陶窯,生三子,長子姚溫。
次子姚龍、三子姚能。 娥皇、女英的故事,傳至現(xiàn)在,羊獬就成了二女的娘家,每年三月初三是二女回娘家的日子,四月廿八日是返回婆家萬安(姚丘)神立的日子。
女英雖小但為正宮娘娘,住娘家則是以長幼為序。羊獬村的人們,要提前一天初二日到神立,去接大姑娥皇,初三正日子,去到萬安接二姑女英。
二女回娘家。
恩德武威同時并用,是古來將帥、君王所重視的統(tǒng)御謀略之一?!栋賾?zhàn)奇法·愛戰(zhàn)》云:“凡與敵戰(zhàn),士卒寧進死,而不肯退生者,皆將恩惠使然也。”《孫子兵法·地形篇》云:“視士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睂O武認為,統(tǒng)御部卒,必須用恩威并施之謀。“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p>
典故1:李靖是唐初杰出的軍事家。當初李淵任隋朝官員鎮(zhèn)守太原時,與李靖有矛盾,李淵準備起兵反隋時,李靖曾想告發(fā)他。后來,李淵占領長安捉住了李靖,差點把他殺了,因李世民求情才得以免死,可見李淵與李靖之間存在恩怨瓜葛。616年,李淵令李靖征討蕭銑,李靖初戰(zhàn)有功,李淵不計前嫌,論功行賞,使李靖深為感動。后來李靖在戰(zhàn)爭中又有失利,李淵大怒,嚴斥李靖貽誤戰(zhàn)機,要將他處斬,這時,又有人為之求情,李淵又放了他一馬,使李靖對李淵感恩戴德,忠心耿耿。李靖決心戴罪立功,620年,李靖率800精銳大敗開州(今四川開縣)蠻族首領冉肇則,俘5000多人,乘勝收復開州、通州,為李淵奪取西南立下了汗馬功勞。
典故2:三國時期,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也是運用恩威并施策略的典范。蜀后主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領兵聲討南中(今云南曲靖一帶),馬謖對諸葛亮說,南中一帶的軍民倚仗地勢險阻,一直不服蜀漢統(tǒng)治,我們現(xiàn)在攻破南中易如反掌,但是在我們離開之后,他們還是會叛變,所以,我們不如攻心為上,以心戰(zhàn)治之。諸葛亮采納了馬謖的建議,當年5月份渡瀘水(今云南保山縣西北),擒拿了孟獲,為了徹底征服孟獲的心,諸葛亮故意把自己排兵布陣的方略擺給孟獲看,孟獲不以為然,說初次與諸葛亮打交道,不明虛實,只要像這樣的陣勢,我肯定能取勝,于是諸葛亮放了孟獲,孟獲不久又領兵來戰(zhàn),又戰(zhàn)敗而歸,被諸葛亮俘住,就這樣擒了放,放了擒,連續(xù)七次,直到第七次再放孟獲時,他卻不肯離去,說諸葛亮是天威,南中不再反了,孟獲的心被攻下了。然后,諸葛亮把南中各地的首領召集起來,宣布南中各地繼續(xù)為他們管轄,蜀軍不設官,不留兵,并將隨軍的衣物、糧草捐獻給了當?shù)毓俦?,以補償連年戰(zhàn)爭給百姓造成的損失,得到了南中軍民的擁護。從此,夷漢相安無事。
在西漢時期,大儒學家董仲舒在年少時就讀書非常刻苦認真,經(jīng)常是夜以繼日地讀書,常??斓嚼杳髑安潘?,然后雞一叫,就又來讀書,總共也睡不到三小時。他的書房緊靠著姹紫嫣紅的花園,他三年沒有進過花園,甚至連一眼都沒瞧過,總是讀書。
有人勸他出去走走,不要老跟家里讀書,他回答:“我不去玩,只顧讀書,就算我出去,也只是和其他人討論詩書?!焙髞硭蔀橛忻母叩炔┦?,公開聚眾講學,弟子遍布四方。
他的弟子又收了弟子,后來的弟子有的甚至沒見過他的面。他治學專心到這種程度,后來用以形容埋頭讀書,足不出戶。
擴展資料
一、人物介紹
董仲舒通過總結繼承先秦時期儒家學說的主要政治思想,總結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經(jīng)驗,提出了以天人感應為核心的一系列重要哲學理念,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董仲舒認為古人制定的治國理念是保證社會進步的絕對必要條件。這些理念是圣人根據(jù)天道提出的,必須認真遵循。
上天高高在上隱藏自己顯示自己的威嚴,同時給人們降下仁愛,突出體現(xiàn)了其君權神授的理念,所以君主作為承天命而管理國家的人。
二、詞匯解析
1、拼音:mù bù kuī yuán
2、釋義:窺:觀賞。園:花園。原指漢代董仲舒專心治學;三年都無暇觀賞花園中的景致。后用以比喻埋頭鉆研;不為外事分心。形容專心致志,埋頭苦讀的學習精神。
3、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4、近義詞:專心致志、全神貫注
5、反義詞:心猿意馬 、心不在焉
6、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卷五十六《董仲舒?zhèn)鳌罚荷w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白話文:三年都無暇觀賞花園中的景致,埋頭苦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目不窺園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wǎng)-董仲舒治國理念的大一統(tǒng)情懷
從前,黃香小時候,家中生活很艱苦。
在他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黃香非常悲傷。
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親生病期間,小黃香一直不離左右,守護在媽媽的病床前,母親去世后,他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盡量讓父親少操心。 冬夜里,天氣特別寒冷。
那時,農(nóng)戶家里又沒有任何取暖的設備,確實很難入睡。一天,黃香晚上讀書時,感到特別冷,捧著書卷的手一會就冰涼冰涼的了。
他想,這么冷的天氣,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還不能好好地睡覺。想到這里,小黃香心里很不安。
為讓父親少挨冷受凍,他讀完書便悄悄走進父親的房里,給他鋪好被,然后脫了衣服,鉆進父親的被窩里,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后,才招呼父親睡下。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親的心。
黃香溫席的故事,就這樣傳開了,街坊鄰居人人夸獎黃香。 夏天到了,黃香家低矮的房子顯得格外悶熱,而且蚊蠅很多。
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涼,盡管每人都不停地搖著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覺得涼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準備睡覺去了,這時,大家才發(fā)現(xiàn)小黃香一直沒有在這里。
“香兒,香兒?!备赣H忙提高嗓門喊他。
“爸爸,我在這兒呢。”說著,黃香從父親的房中走出來。
滿頭的汗,手里還拿著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熱的天氣,”爸爸心疼地說。
“屋里太熱,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勁一扇,蚊蟲就跑了,屋子也顯得涼快些,您好睡覺?!秉S香說。
爸爸緊緊地摟住黃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卻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黃香為了讓父親休息好,晚飯后,總是拿著扇子,把蚊蠅扇跑,還要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使勞累了一天的父親早些入睡。 人們想,這樣孝敬父親的人,一定很愛自己的國家。
黃香果然沒讓大家失望,長大后,人們推舉黃香當?shù)胤焦?,在黃香的領導下,家鄉(xiāng)的日子越過越好。 “香九齡,能溫席。
孝于親,所當執(zhí)?!本褪浅鲎赃@個故事。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4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