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的開天辟地神話
關(guān)于天地萬物的來源的神話屬于這一類。如《海倫格格補天》、《天神創(chuàng)世》、《白云格格》等均屬于這類神話?!栋自聘窀瘛分v述了天神的小女兒白云格格,為拯救世間生靈,偷天上萬寶匣造土地的故事。白云格格掌管天上的聚寶宮,發(fā)現(xiàn)天神放水淹沒了世間的田地,人獸鳥蟲等生靈失去生存的空間,在水面上苦苦掙扎,于是偷走了聚寶宮中的萬寶匣,撒到大地上。從此大地就形成了山丘和平川。善良格格的勇敢的行動,觸怒了天神,派雪神凍死地上的花草,白云格格無處藏身,最后白云格格化成了一棵白樺樹。這個神話不僅解釋了大地山川的形成,而且塑造了一位寧死不屈的女神形象。
日月星辰的形成等自然現(xiàn)象的神話
解釋日月星辰的來源和風雨雷電等自然現(xiàn)象的神話,在滿族神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天池》、《太陽和月亮的傳說》、《月亮阿沙》、《北極星》等都屬這類神話?!短柡驮铝恋膫髡f》是關(guān)于太陽和月亮形成的神話。傳說剛有天地的時候。天上地下都是黑糊糊的,一片混飩。天神的兩個女兒、煉出了三萬三千三百三十三個小托里(神鏡),并把光芒閃閃的小托里拋向天空,于是天空中出現(xiàn)了無數(shù)的星星。姐妹倆又拿起天神煉出來的十個又紅又大的火焰托里往地上照,天空馬上明亮了,地上的樹、人、動物看得清清楚楚。十個火焰托里好似十個太陽在天上轉(zhuǎn),烤得地上的人和萬物受不了。聰明的人砍來大樹做弓,用椴樹里皮和藤條做弦。用箭射下了八個火焰托里,最后只剩下兩個。天神發(fā)怒了,把兩個女兒分開,叫她們永遠拿著托里照射。姐姐成了“順”(太陽),妹妹成了“畢牙”(月亮)。
關(guān)于風雷雨雪等自然現(xiàn)象的神話,多散見于各種神話之中,很少有單獨講述它們的神話。比如在《白云格格》和《天池》中,就出現(xiàn)了雷神、風神、雨神、雹神、雪神等自然現(xiàn)象之神。
人類起源和族源神話
原始初民對人類和本民族成員的產(chǎn)生的解釋,構(gòu)成了許多神話?!短焐駝?chuàng)世》神話說,人是天神按照自己的樣子造出來的。起初造了一男一女,他們婚配生了許許多多的人,一代又一代。后來人在地上住不下了,天神就把天上的一棵最粗最大的樹砍倒了.接在土地的邊緣上,人類沿著樹的枝丫發(fā)展下去,于是世界上才有了各色各樣的人。
族源神話多保存在原始宗教薩滿教的神諭中,而且各個姓氏都有自己的說法,呈多元化。東海窩集部的神諭中說,人是從水神出水的毛孔中生出來的;牡丹江一帶的富察氏的神渝中說,人是天神身上搓落的泥做成的;野人女真部的神渝中認為生命來自大海??梢钥闯?,這些關(guān)于族源的神話的產(chǎn)生,與這些氏族先人的生活環(huán)境、謀生手段,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
與魔鬼斗爭神話
這類神話不大集中,多散見于各類神話之中。魔鬼代表是眾魔之首耶路里,他與天神及其弟子的斗爭,構(gòu)成了這類神話的主要內(nèi)容。耶路里原來也是天神的弟子,因忌妒師兄恩都里增圖,私自下界,在地下國制造了一群惡魔。最后被人類保護神和天神最小的弟子多隆貝子刺死。他的靈魂興風作浪,不忠于天神,又無處可去,就造了一個地獄——一八層地下國。夢想打入天堂,取代天神?!短鞂m大戰(zhàn)》就是記敘天神與惡神耶路里大戰(zhàn)的故事。神話《綏芬別拉》則是描寫“東海神主”綏芬別拉與黑水怪斗爭的故事。
少數(shù)民族有很多故事,有關(guān)于節(jié)日的,有關(guān)于人物的,還有不少地方風俗。比如傣族潑水節(jié)、劉三姐故事等等。
1、潑水節(jié)
潑水節(jié),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qū)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當日,中國西雙版納、泰國、老撾、緬甸、柬埔寨等國,以及海外泰國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龍城、臺灣新北市中和區(qū)等地的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之后便開始連續(xù)幾日的慶?;顒?,期間,大家用純凈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潑水節(jié)是傣族的新年,相當于公歷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xù)3至7天。
潑水節(jié)是展現(xiàn)傣族水文化、音樂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間崇尚等傳統(tǒng)文化的綜合舞臺,是研究傣族歷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較高的學(xué)術(shù)價值。潑水節(jié)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藝術(shù)表演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愛水敬佛、溫婉沉靜的民族特性。同時潑水節(jié)還是加強西雙版納全州各族人民大團結(jié)的重要紐帶,對西雙版納與東南亞各國友好合作交流,對促進全州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2、劉三姐
劉三姐是民間傳說的壯族人物,古代民間傳說歌手,聰慧機敏,歌如泉涌,優(yōu)美動人,有“歌仙”之譽。人們對劉三姐無比喜愛,有關(guān)她的故事與記載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當成節(jié)日來紀念她。
劉三姐原來618年出生在天河縣(今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四把鎮(zhèn))下里的藍靛村(今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四把鎮(zhèn)下里社區(qū)藍靛村),那里還有她故居的遺址,那村劉姓的族譜中還有記載。
下里離羅城的縣城很近,劉三姐常到羅城去唱山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羅城縣城城西北的多吉寺的后殿正中供奉著歌仙劉三姐的神像,稱之為“三姐歌殿”游人常在那里對歌,故有東門(羅城縣城駐地)四把好玩好耍一說,在國內(nèi)是獨一無二的。在1958年《劉三姐彩調(diào)劇》創(chuàng)作組經(jīng)過深入民間采風,認定劉三姐是羅城人。
擴展資料
中國有56個民族,很多民族有自己的特色。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游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草原驕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jié)舉行“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這是人們?yōu)榱藨c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贊賞的射箭,有爭強斗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
2、回族
回族是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并同當?shù)氐臐h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刈迕耖g節(jié)日開齋節(jié)(也叫肉孜節(jié)),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歷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yīng)封齋。解放后,國務(wù)院把開齋節(jié)定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挑花、刺繡、織錦、蠟染、首飾制作等工藝美術(shù)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于中原地區(qū)的蚩尤部落。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節(jié)日較多,除傳統(tǒng)年節(jié)、祭祀節(jié)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guān)的節(jié)日,苗族有很多節(jié)日,但各地區(qū)叫法和過法不盡相同,傳統(tǒng)節(jié)日以苗年最為隆重。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潑水節(jié)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劉三姐
任選一個 傣族的
潑水節(jié)傳說
傳說一:西雙版納傣族傳說:遠古的時候,有個魔王作惡多端,人們都恨透了他,想了很多辦法都沒有把他殺死。后來,魔王搶來七個姑娘做他的妻子。聰明的七姑娘從魔王口里打聽到他的致命弱點,即用魔王的頭發(fā)勒魔王的脖子,才能將他置于死地。七姑娘趁魔王熟睡時,拔下他的頭發(fā)一勒脖子,魔王的頭就滾了下來??墒穷^一掉在地上,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一抱起頭,大火也就熄滅。為了避免大火燃燒,她和六個姐姐輪流抱住魔王的頭,一年一換。每年換人的時候,人們都給抱頭的姑娘潑水,沖去她身上的血污,洗去她一年的疲勞,為新的一年能消災(zāi)除難而祈禱。從此形成了送舊迎新的潑水節(jié)。
傳說二:相傳在很久以前,金沙江邊一個聚居在密林深處的傣族村寨,因樹林起火,村民處在被大火吞沒的危難之中,一個名叫李良的傣家漢子,為保護村莊,不畏危險,沖出火網(wǎng),從金沙江里挑來一桶桶江水,潑灑山火,經(jīng)過一天一夜的勞累,山火終于被潑滅,村民得救,李良因為勞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頭上。村民打來清水給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來,李良一頭撲到江中,變成一條巨龍,順江而去。有的人說,他變成了一棵大樹。傣族人民為了紀念李良,每年農(nóng)歷三月初三之一天,每家房屋清掃一新,撒上青松葉,并在選定的江邊或井旁,用綠樹搭起長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滿厚厚的松針,兩旁放上盛滿水的水槽,午間太陽當頂時,眾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灑身,表示對李良的懷念和對新年的祝福。這項活動延續(xù)至今,成為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祝福吉祥的節(jié)日--潑水節(jié)。
傳說三:古時候,一個叫捧瑪達拉乍的魔神,違抗天神的旨意,為所欲為,把人間弄得雨旱失調(diào),冷熱不分,秧苗枯死,人畜遭殃。怎樣懲治這個法術(shù)高明的惡魔呢?智慧的天神英達提心生一計,即裝扮成英俊的小伙子,去接近捧瑪點達拉乍的七個女兒,并將實情告訴她們。這七個姑娘生性善良,本來就對父王的罪惡有憤懣,這時,她們決心殺死父王,為人間除害。一天,她們終于探聽到了父王的生死“秘密”,并趁機將他灌得酩酊大醉,悄悄撥下他的一根頭發(fā),做成弓賽宰(即用心弦做成的弓),斷了惡魔的頭。但滾落地上的這顆頭顱竟又變成了新的災(zāi)難,傾刻間邪火熊熊,竹樓被燒毀,莊稼被燒焦,七個姑娘把魔頭輪換懷抱,直到腐爛。每輪換時,她們便打來清水相互潑灑,去除污穢。七姊妹大義滅親的果敢行動和功績,受到普天下百姓的熱情贊頌。深深的懷念變?yōu)榱擞谰玫木匆?。也為了紀念麻哈捧重修風雨冷熱法公諸于世,人們就把魔王捧瑪點達拉乍的頭顱腐爛的日子,定為潑水的日子。這一天,浴佛之后,人們就用清水相互潑灑,相互祝福,以求吉祥安康,幸福久長
關(guān)于少數(shù)民族的故事中,阿爾格齊巧辯汗的故事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阿爾格齊巧辯汗:
從前蒙古族有個專橫跋扈的汗,一天,吩咐大臣道:“你出張告示,將能言善辯的人都召進宮來,誰回答問題合我的心意,我就提拔他當法官?!贝蟪及l(fā)了告示,聰明的阿爾格齊等被召來了。
汗發(fā)問道:“依我看,狼是不會吃羊的。你們說我這話對不對呀?”一個能言善辯的人答道:“是的,狼見了羊產(chǎn)生憐憫之心的時候,是不吃羊的。”汗說:“我說的是狼并不吃羊。而照你說的,狼仍然是吃羊的,”于是將他攆了出去,另一個嘴巴乖巧的人回答說:“狼在肚子吃飽了的時候.就不吃羊。”汗說:“你的意思還是狼要吃羊?!币舶涯侨藬f了出去。
最后,阿爾格齊從容不迫地答道:“汗啊,我的主上!您執(zhí)掌著我們百姓的生殺大權(quán),在您管轄的地方,您是說一不二的人。既然如此,我想,就是狼也得遵照你的旨意,不敢吃羊的?!?/p>
驕傲的汗大喜,宣布道:“阿爾格齊回答問題完全合乎我的心意,現(xiàn)在任命他為法官?!辈贿^,汗想刁難阿爾格齊一下,他命人將一張桌面鼓起的石桌抬到阿爾格齊面前,用一只底部是球形的碗向他獻茶。隨后,他又親手給阿爾格齊遞去鼻煙壺。
對汗王親手遞給的鼻煙壺,不接是不行的;要接,就得把球形底碗放在鼓起的桌面上,這樣碗就會滾落下來,惹得大臣們發(fā)笑,那也是失禮的;而如果一只手端著茶碗,只用另一只手去接汗王的鼻煙壺,那就會犯對汗王不恭之罪。面對這種刁難,阿爾格齊不慌不忙。
他取下右手腕上的念珠,繞成三圈放在石桌上當碗座,將球形底碗穩(wěn)穩(wěn)地放在上面,然后雙手恭恭敬敬地接過了汗王遞過來的鼻煙壺,舒暢地吸了起來,眾大臣見狀,都十分欽佩阿爾格齊的聰明機智。
少數(shù)民族是指多民族國家中除主體民族以外的民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除主體民族漢族以外的其余55個法定民族均是少數(shù)民族。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為制定和實施民族政功各民族實現(xiàn)平等權(quán)利,組織力量對民族名稱與族群進行辨別。這項工作,就是民族識別,經(jīng)過努力,科學(xué)家理清了我國民族大家庭的基本構(gòu)成,確認了56個民族成分,民族識別的順利進行,為開展民族工作提供了依據(jù),打下了基礎(chǔ)。
孟姜女哭長城民間流傳的故事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民間傳說,它以戲劇、歌謠、詩文、說唱等形式,廣泛流傳,可謂家喻戶曉。
相傳秦始皇時,勞役繁重,青年男女范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發(fā)修筑長城,不久因饑寒勞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長城墻下。孟姜女身背寒衣,歷盡艱辛,萬里尋夫來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的噩耗。
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為之崩裂,露出范杞梁尸骸,孟姜女于絕望之中投海而死。從此,山海關(guān)被后人認為是“孟姜女哭長城”之地,并在那里蓋了孟姜女廟,南來北往的人們常在這兒灑下一掬同情之淚。
廟中有楹聯(lián)這樣說:「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孟姜女哭崩長城的故事,反映了秦代徭役對百姓所帶來的深重痛苦。
也有的認為該故事出自戰(zhàn)國時期。據(jù)說廟東南4公里處兩塊露出海面的礁石便是孟姜女的墳與碑,而廟后巨石上的小坑,為孟姜女望夫所踏足跡。
所以石上刻有“望夫石”3個大字。廟內(nèi)殿門兩側(cè)還有一副非常有名的對聯(lián)“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朝”、“長”兩字按漢字不同讀音才能讀出有幾種不同的意義。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在民間廣為流傳,其夫范喜良(衛(wèi)輝人)被魏王征召修筑長城(今衛(wèi)輝與輝縣交界的戰(zhàn)國長城)勞累而死,埋于長城之下。
孟姜女尋夫哭至衛(wèi)輝池山段長城,感動天地,哭塌長城,露出丈夫尸骨。至今在衛(wèi)輝池山鄉(xiāng)歪腦村一帶還流傳其故事,山上能見到孟姜女哭塌長城的淚滴石。
新鄉(xiāng)市區(qū)有孟姜女河,孟姜女路,孟姜女橋等名稱。由于故事流傳較遠和民間的以訛傳訛,孟姜女的丈夫的名字有些出入,一稱范杞梁、萬喜良、范喜良、萬杞梁、杞良、范杞良、范希郎、范喜郎。
此文中統(tǒng)一為范杞梁。杞梁:一作杞殖(公元前?-前550),春秋時齊國大夫。
攻戰(zhàn)莒國時,冒矢突進,身中數(shù)箭戰(zhàn)死,傳其妻孟姜哭夫十日,城墻為之倒塌。后人編造“孟姜女哭長城”故事,誤其為萬杞良或范杞梁、范喜良。
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時候秦始皇正徵發(fā)八十萬民工修筑萬里長城。官府到處抓人去當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筑長城,不知累死了多少。
蘇州有個書生叫范杞梁,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他不得不四處躲藏。有一天,他逃到了孟家花園,無意中遇到了孟姜女。
孟姜女是一個聰明美麗的姑娘,她和父母一起把范杞梁藏了起來。兩位老人很喜歡范杞梁,就把孟姜女許配給他作了妻子。
新婚不到三天,范杞梁就被公差抓去修長城了。孟姜女哭得象淚人似的,苦苦地等待丈夫歸來。
半年過去了,范杞梁一點消息也沒有。這時已是深秋季節(jié),北風四起,蘆花泛白,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了。
孟姜女想起丈夫遠在北方修長城,一定十分寒冷,就親手縫制了寒衣,啟程上路,要到萬里長城去尋找范杞梁。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經(jīng)歷了多少艱難,吃了多少苦,才來到了長城腳下。
誰知修長城的民工告訴她,范杞梁已經(jīng)死了,尸骨被填進了城墻里。聽到這個令人心碎的消息,孟姜女只覺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昏倒在地,醒來后,她傷心地痛哭起來,只哭得天愁地慘,日月無光。
不知哭了多久,忽聽得天搖地動般地一聲巨響,長城崩塌了幾十里,露出了數(shù)不清的尸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尸骨上,她心里暗暗禱告:如果是丈夫的尸骨,血就會滲進骨頭,如果不是,血就會流向四方。
終于,孟姜女用這種方法找到了范杞梁的尸骨。她抱著這堆白骨,又傷心地痛哭起來。
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很美麗,想逼她做妃子。孟姜女假意答應(yīng)了他,但要求秦始皇先辦三件事:請和尚給范喜良念四十九天經(jīng),然后把他好好地埋葬;秦始皇要親自率文武大臣哭祭范杞梁;埋葬范杞梁后,孟姜女要去游山玩水,三天以后才能成親。
秦始皇只得答應(yīng)了孟姜女的要求。三件事辦完以后,孟姜女把秦始皇痛罵了一頓,然后縱身跳進了波濤滾滾的大海。
一說認為,修筑長城是歷代封建王朝各種勞役中最為殘酷、最具代表性的一項勞役,從春秋至明,近兩千年漫長的歲月中,長城屢修屢補,強征了無數(shù)的民夫,任何時候都可能產(chǎn)生像孟姜女那樣的遭遇。因此,孟姜女和范喜良,是勞動人民在承受無限度的勞役中塑造出來的兩個典型人物,集中表現(xiàn)了千百萬下層百姓被勞役逼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災(zāi)難。
動人的哭長城故事,是對封建統(tǒng)治階級暴虐行為的控訴,也是對被奴役者不畏強暴、堅貞不屈精神的歌頌。正如南宋名臣文天祥在孟姜女塑像旁書寫的楹聯(lián):“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p>
這當是中允之論。孟姜女的故事發(fā)生在齊國。
齊為姜太公的封國,讀過《東周列國志》的人都會知道,書中出現(xiàn)的“*姜”,總是齊國人。孟姜者,姜氏之長女也。
她的故事最早見之于《左傳》。孟姜為齊將杞梁之妻,梁于公元前549年在莒戰(zhàn)死,齊莊公在效外見到孟姜,對她表示吊慰。
孟姜認為郊野不是吊喪之處,拒絕接受,于是莊公接受她的意見專門到她家里進行了吊唁。孟姜除了知禮外還有善哭的記載,淳于髡曰:“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變國俗?!?/p>
在齊地產(chǎn)生了孟姜哭調(diào)。西漢時已有了孟姜女“夫死后向城。
滿族的開天辟地神話關(guān)于天地萬物的來源的神話屬于這一類。
如《海倫格格補天》、《天神創(chuàng)世》、《白云格格》等均屬于這類神話?!栋自聘窀瘛分v述了天神的小女兒白云格格,為拯救世間生靈,偷天上萬寶匣造土地的故事。
白云格格掌管天上的聚寶宮,發(fā)現(xiàn)天神放水淹沒了世間的田地,人獸鳥蟲等生靈失去生存的空間,在水面上苦苦掙扎,于是偷走了聚寶宮中的萬寶匣,撒到大地上。從此大地就形成了山丘和平川。
善良格格的勇敢的行動,觸怒了天神,派雪神凍死地上的花草,白云格格無處藏身,最后白云格格化成了一棵白樺樹。這個神話不僅解釋了大地山川的形成,而且塑造了一位寧死不屈的女神形象。
日月星辰的形成等自然現(xiàn)象的神話解釋日月星辰的來源和風雨雷電等自然現(xiàn)象的神話,在滿族神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天池》、《太陽和月亮的傳說》、《月亮阿沙》、《北極星》等都屬這類神話。
《太陽和月亮的傳說》是關(guān)于太陽和月亮形成的神話。傳說剛有天地的時候。
天上地下都是黑糊糊的,一片混飩。天神的兩個女兒、煉出了三萬三千三百三十三個小托里(神鏡),并把光芒閃閃的小托里拋向天空,于是天空中出現(xiàn)了無數(shù)的星星。
姐妹倆又拿起天神煉出來的十個又紅又大的火焰托里往地上照,天空馬上明亮了,地上的樹、人、動物看得清清楚楚。十個火焰托里好似十個太陽在天上轉(zhuǎn),烤得地上的人和萬物受不了。
聰明的人砍來大樹做弓,用椴樹里皮和藤條做弦。用箭射下了八個火焰托里,最后只剩下兩個。
天神發(fā)怒了,把兩個女兒分開,叫她們永遠拿著托里照射。姐姐成了“順”(太陽),妹妹成了“畢牙”(月亮)。
關(guān)于風雷雨雪等自然現(xiàn)象的神話,多散見于各種神話之中,很少有單獨講述它們的神話。比如在《白云格格》和《天池》中,就出現(xiàn)了雷神、風神、雨神、雹神、雪神等自然現(xiàn)象之神。
人類起源和族源神話原始初民對人類和本民族成員的產(chǎn)生的解釋,構(gòu)成了許多神話?!短焐駝?chuàng)世》神話說,人是天神按照自己的樣子造出來的。
起初造了一男一女,他們婚配生了許許多多的人,一代又一代。后來人在地上住不下了,天神就把天上的一棵最粗最大的樹砍倒了.接在土地的邊緣上,人類沿著樹的枝丫發(fā)展下去,于是世界上才有了各色各樣的人。
族源神話多保存在原始宗教薩滿教的神諭中,而且各個姓氏都有自己的說法,呈多元化。東海窩集部的神諭中說,人是從水神出水的毛孔中生出來的;牡丹江一帶的富察氏的神渝中說,人是天神身上搓落的泥做成的;野人女真部的神渝中認為生命來自大海。
可以看出,這些關(guān)于族源的神話的產(chǎn)生,與這些氏族先人的生活環(huán)境、謀生手段,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與魔鬼斗爭神話這類神話不大集中,多散見于各類神話之中。
魔鬼代表是眾魔之首耶路里,他與天神及其弟子的斗爭,構(gòu)成了這類神話的主要內(nèi)容。耶路里原來也是天神的弟子,因忌妒師兄恩都里增圖,私自下界,在地下國制造了一群惡魔。
最后被人類保護神和天神最小的弟子多隆貝子刺死。他的靈魂興風作浪,不忠于天神,又無處可去,就造了一個地獄——一八層地下國。
夢想打入天堂,取代天神?!短鞂m大戰(zhàn)》就是記敘天神與惡神耶路里大戰(zhàn)的故事。
神話《綏芬別拉》則是描寫“東海神主”綏芬別拉與黑水怪斗爭的故事。
劉三姐 壯族歌仙傳說。
相傳于宜山、羅城、恭城、柳州、融水、容縣、岑溪、貴縣、桂平、扶綏、平南、梧州等地。還傳到廣東梅縣、翁源、興寧等地。
各地傳說劉三姐的生長年代、出生地及情節(jié)內(nèi)容不盡一致。據(jù)宜山的資料,劉三姐從羅城搬到宜山下視村居住,砍柴為生,極善唱歌。
有陶、李、羅幾個秀才聞名前來對歌,不是三姐的對手。其兄端凳擱門而睡,阻止三姐出去對歌,三姐卻半夜俟其兄睡熟,輕手輕腳溜出門。
第二天其兄知道了,拿石頭讓三姐用手板煎軟,言煎不軟就不準出去。三姐把石頭放在手心,下燒紅火,把石頭煎軟了。
三姐每天到山上攀葡萄藤與男歌手對歌,其兄氣極,發(fā)誓要砍斷葡萄藤跌死三姐。誰知藤砍斷后,搖幾搖又接上了。
其兄用銅盆隔住斷藤,使斷藤接不起。三姐從懸崖掉進下枧河,葡萄藤隨之落下圍成一圓圈,托起三姐順水飄流下柳州鯉魚巖。
據(jù)扶綏的資料,生得月貌花容的新安村姑娘劉三姐家窮,與哥哥種田打柴養(yǎng)活母親。她每天歌不離口,開口成歌,遠近男青年都來找她對歌,卻唱不贏她。
其兄恨她唱歌太多,經(jīng)常責罵,刁難她。要她插完一大塊田的秧,不給她空閑。
她卻插一蔸秧唱一句歌,歌聲引來許多青年同她唱,替她插秧,很快插完。3月的一天,左江上來三只船,上乘桃、李、羅、石四位秀才,見了江邊洗衣的劉三姐便唱盤歌,三姐信口答唱,反詰秀才,四位秀才翻遍船上歌書也答不上,三姐代答了,隨口譏笑四位秀才。
秀才服輸,把兩船歌書拋下左江。城里一豪紳托媒人攜2l兩黃金來求婚,其母與兄均答應(yīng)了,就她本人不愿,指媒唱罵,羞走媒人。
其兄再勸不依,惱了騙妹上山砍柴,冷不防將她推下懸崖,被藤蘿托住在崖間,唱了3天3夜,其兄復(fù)來嚇唬不服,揮刀劈斷藤條,三姐墜落江中,隨藤漂流,沿江歌唱,到邕寧楊美村才沉江而死。傳說至今三姐落江處有一圓圓的石墓,從墓頂往上望,在懸崖絕壁問有一長長的滑痕對準石墓,滑痕兩邊有兩丈余長的白壁和黑壁,宛如黑、白兩條頭巾,為三姐當年頭巾變成。
據(jù)貴縣的資料,三妹行三,生于唐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7歲即好筆墨,聰明敏捷,為"女神童"。12歲后即善歌唱,17歲有邕州白鶴鄉(xiāng)少年張偉望來訪,鄉(xiāng)里筑歌臺于西山之側(cè),兩人對歌3日,眾人圍觀忘歸。
兩人登山歌7日,化石成仙 我把自己當成魚了 一天,阿凡提的一些朋友約他一起去釣魚。阿凡提不好意思拒絕,便一起去了。
其實,阿凡提并不喜歡釣魚,因為他不愿傷害那些可憐的生靈。 到了湖邊,朋友們紛紛開始釣魚、抓魚,突然,一位朋友摸到了一條大魚,阿凡提可憐那條魚,但又一時想不出解救這條魚的辦法,著急中他自己跳進了河里,那條魚果真趁機溜掉了。
“喂!阿凡提,你這是干什么?”朋友們奇怪地問他?!皼]什么事,我把自己當成魚了?!?/p>
阿凡提從水中探出頭來說。 驢的叫喚比這個好聽 國王心血來潮寫了一首拙詩讓阿凡提看。
阿凡提看過詩后對國王說:“陛下,詩還是讓那些詩人寫吧,您還是老老實實當您的國王吧?!? 國王聽了發(fā)怒道:“來人,把他關(guān)進驢圈!讓這個不懂詩的蠢驢好好聽那些驢的叫喚去吧!” 阿凡提在驢圈里被關(guān)了一個禮拜后,國王心想:這回他該老實了,肯定會稱贊我寫的詩。
于是便把阿凡提叫來,把他新寫的一百詩大聲念給了阿凡提后問道:“怎么樣阿凡提,我這首詩寫得還可以吧?” 阿凡提聽后一聲不吭轉(zhuǎn)身就往外走。國王叫住他問:“阿凡提,你上哪兒?” “陛下,我還是回驢圈去吧,驢的叫喚比這個好聽一點?!?/p>
阿凡提回答說。 白天的星星 一位愚昧的人問阿凡提:“阿凡提,聽說光天化日之下能見到星星的人會非常幸福,怎樣才能在白天見到星星呢?” “可以,”阿凡提回答道:“請你把自己關(guān)在一間漆黑的小屋里四十天不要出來,一日三餐享用粗茶淡飯,決不要沾油腥。
四十天以后再出來就能在白天見到星星了?!? 那個人遵照阿凡提所說的,在一間黑屋里把自己關(guān)了四十天,成天吃素不吃葷,等到了第四十天他出來見陽光時,他的腿腳發(fā)軟,雙眼直冒金星,往那兒瞧都覺得有繁星在閃爍。
那個人喃喃自語道:“我服阿凡提的智慧了,終于在白天見到星星了?!? 比您早死兩天 阿凡提跟國王的管家開玩笑說:“您兩天以后會死?!?/p>
果然,兩天后管家隊馬上摔下來死了。 國上聽說后。
把阿凡提傳進王宮責問說:“阿凡提,我的管家因為你而死了,你認罪嗎?” “是,陛下”阿凡提回答。 “你既然知道管家什么時候死。
那么你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死嗎?”國王又問。 阿凡提即刻明白了國王的意圖,對國王說:“昨晚,我看了我的慧星,我比您早死兩天?!?/p>
國王聽說了自己的死期后,立刻取消了阿凡提的死令,并暗暗祝福他長命百歲。
彝族火把節(jié) 彝族火把節(jié)是所有彝族地區(qū)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流行于云南、貴州、四川等彝族地區(qū)。
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族也過這一節(jié)日。農(nóng)歷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jié)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場面最壯觀、參與人數(shù)最多、最富有濃郁民族特征的節(jié)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
火把節(jié)多在農(nóng)歷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舉行,節(jié)期三天。 農(nóng)歷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語支的民族都要過火把節(jié),有的學(xué)者認為此節(jié)原系彝族十月歷法的一個年節(jié),火把節(jié)又叫星回節(jié),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說,相當于彝歷的新年。
因此又稱過大年?;鸢压?jié)由來傳說不一。
一說天神與地神斗爭,人們用火把助地神滅蟲戰(zhàn)勝天神。一說出自《南詔野史》及師范《滇系》。
這兩書載:南詔首領(lǐng)皮羅閣企圖并吞另五詔,將會五詔首領(lǐng)集會于松明樓而焚殺,鄧賧詔妻慈善諫夫勿往,夫不從而被殺,慈善以精明的智慧和對丈夫執(zhí)著的愛戀,找到丈夫的尸體并順利安葬,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石林彝族撒尼人視火把節(jié)為紀念民眾與惡魔斗爭勝利的節(jié)日;武定彝族認為過火把節(jié)是要長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樣粗壯。
后人以此祭火驅(qū)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火把節(jié)的由來雖有多種說法,但其本源當與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關(guān)系,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驅(qū)蟲除害,保護莊稼生長。
火把節(jié)在涼山彝語中稱為"都則"即"祭火"的意思;在儀式歌《祭火神》、《祭鍋莊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績敘述?;鸢压?jié)的原生形態(tài),簡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區(qū),對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云南瀘西縣彝族在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婦選一塊最肥的肉扔進燃燒的火塘祈禱火神護佑平安。
永仁縣彝族在同樣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稱作開"火神會",涼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嚴禁觸踏和跨越。 到了節(jié)日,各族男女青年點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間活動,邊走邊把松香撒向火把,或進行集會,唱歌跳舞,或賽馬、斗牛、摔跤。
近代,人們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并在節(jié)日開展商貿(mào)活動。
瑤族牛生日的傳說 瑤家有一傳說:"盤古開天,魯班造墻,禾王送禾,牛王耕田。
"瑤族古籍《盤天大歌》和《過山榜》中說:"寅卯兩年發(fā)大水,天下萬物皆被淹,只留伏羲兄妹倆,藏入葫蘆飄水上。才得以延續(xù)人類,后來盤王登殿,賜瑤人以天下群山,任其砍種,安居樂業(yè)。
然而,瑤山地區(qū),窮山惡水,盡管人們辛勤耕種,仍然朝不保夕。有一年,太白金星下凡查訪民情,看到瑤家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峻嶺崇山之中,刀耕火種,生活艱難,于是稟告天庭。
玉帝就派禾王送禾到人間,牛王下凡來耕田。自從牛王來到人間后,瑤家人就開始耕田插禾,年年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
為了感謝牛王,瑤家人就把牛王下凡的那天(農(nóng)歷四月初八)作為傳統(tǒng)節(jié)日牛生日。 瑤家有一首民謠"四月八,丟犁耙,七月半,谷滿倉,收回萬擔糧,全靠牛幫忙。
"四月初八這天,瑤家人最愛護牛,把牛當作神明來祭禮侍奉,要讓牛丟下耙犁休息一整天。這天,任何人都不準鞭打牛,不準斗牛,更不準殺牛,連罵牛亦不準。
頭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給牛洗一次熱水澡,將全身梳刷得干干凈凈,還要將牛欄擺弄得整整潔潔,鋪換一次新草,用紅紙畫上或者剪成佛符貼在牛欄上,驅(qū)邪劫病送瘟神,保佑牛的健康。這天,牛吃的東西更是別致精彩,清晨,人們就爭先把牛放出去吃露水草,越早越好,"搶頭"。
上午,用糯米酒糟煮雞蛋給牛吃,在瑤家,小孩過生日有吃雞蛋的習(xí)慣,可見對牛的崇拜。拜家有句俗話:"人過生,吃人參;牛過生,吃苦參。
"下午,就用苦參熬泥鰍喂牛,使牛健康長壽。到晚上,瑤家人還要選出最好最強壯的牛來聚會,瑤家人穿著節(jié)日的盛裝,圍著熊熊的篝火,敲著長鼓,唱著歡快的歌兒翩翩起舞。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