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p>
2. “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
3. “淺笑擘蓮蓬,去卻中心苦?!?/p>
4. “無客同羹莼菜,有人為剝蓮蓬?!?/p>
5. “臥看雪兒纖手、剝蓮蓬?!?/p>
1. 清平樂·村居
宋代: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亡 通:無)
2. 南歌子·天上星河轉(zhuǎn)
宋代:李清照
天上星河轉(zhuǎn),人間簾幕垂。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
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3. 生查子
宋代:洪適
六月到盤洲,水閣盟鷗鷺。面面納清風,不受人間暑。
彩舫下垂楊,深入荷花去。淺笑擘蓮蓬,去卻中心苦。
4. 臨江仙
宋代:彭元遜
自結(jié)床頭塵尾,角巾坐枕孤松。片云承日過山東。起聽荷葉雨,行受芷花風。
無客同羹莼菜,有人為剝蓮蓬。東墻年少未從容。何因知我意,吹笛月明中。
5. 虞美人(張宰祈雨有感)
宋代:陳克
踏車不用青裙女。日夜歌聲苦。風流墨綬強躋攀。喚起潛蛟飛舞、破天慳。
公庭休更重門掩。細聽催詩點。一尊已詠北窗風。臥看雪兒纖手、剝蓮蓬。
1、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清平樂·村居》宋代:辛棄疾
譯文: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2、《采蓮詞》--唐代:張潮
朝出沙頭日正紅,晚來云起半江中。賴逢鄰女曾相識,并著蓮舟不畏風。
譯文:早晨的江岸邊紅紅的太陽當空朗照;傍晚時分,江面上空風起云涌,驟雨襲來。幸虧碰上了已經(jīng)相識的鄰家女子,兩只蓮舟并在一起,這樣就不怕風吹雨打了。
擴展資料:
喜歡用蓮蓬作詩的原因:
因蓮有出於泥而不染,又是佛教文化其中的元素,故蓮及蓮蓬也常用于藝術(shù)作品中,其中中國銅領域第一人的朱炳仁先生的當代熔銅藝術(shù)的代表性作品就是蓮蓬,有寫意的寫實的,將蓮蓬的表現(xiàn)豐富多樣,而獨具藝術(shù)特色。
蓮蓬自古以來便有祝福的含義,觀世音菩薩所坐就是荷花的花心—蓮蓬。
蓮蓬多含蓮子,蓮子是“連子”的諧音。蓮蓬多子寓意為“多子多孫,子孫滿堂”。
蓮在佛教中意義非凡,許多的佛像都塑造為跣足站立于蓮座上,蓮花的花瓣環(huán)繞在蓮蓬的四周,蓮花圣潔美麗,蓮蓬質(zhì)樸淳厚,具有神圣潔凈的象征意義,契合了佛教造像中所追求的莊嚴美和典型美。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蓮蓬
1、牽花憐共蒂,折藕愛連絲。--唐 王勃《相和歌辭·采蓮歸》
譯文:采下一朵花就會連著它的葉子,折斷一支藕也會有絲連著。
2、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
好向濂溪稱凈植,莫隨殘葉墮寒塘。--近代 魯迅《蓮蓬人》
譯文:除去臉上的胭脂水粉呈現(xiàn)原來的面容,脫掉身上的紅衣學習化淡妝。
要流向清澈的小溪被稱為正直的人,不要隨著殘葉墜落進污濁冰冷的池塘。
3、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宋 李清照《南歌子·天上星河轉(zhuǎn)》
譯文:這件穿了多年的羅衣,用青綠色的絲線繡成的蓮蓬已經(jīng)變小。
4、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雨。--宋 朱淑真《清平樂·夏日游湖》
譯文:與戀人攜手漫步在荷花盛開的湖畔小路,一瞬間灑下一陣黃梅細雨。
5、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宋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譯文:最令人歡喜的是頑皮淘氣的小兒子,趴在溪頭草叢, 剝著剛剛采下的蓮蓬。
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蓮子。
中國人對蓮蓬的喜愛自古至今,觀音盤坐的蓮花座,就是荷花的花心——一只碩大的蓮蓬。蓮蓬里多含蓮子,而蓮子是“連子”的諧音,古人寓意為“多子多孫,子孫滿堂”。
因蓮蓬翠綠嬌小,點綴在綠葉紅花之間,煞是惹人憐愛,于是詩人筆下蓮蓬也是極其的可愛,憨態(tài)可掬的。清平樂·村居宋代:辛棄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亡 通:無)南歌子·天上星河轉(zhuǎn)宋代:李清照天上星河轉(zhuǎn),人間簾幕垂。涼生枕簟淚痕滋。
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
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生查子宋代:洪適六月到盤洲,水閣盟鷗鷺。面面納清風,不受人間暑。
彩舫下垂楊,深入荷花去。淺笑擘蓮蓬,去卻中心苦。
臨江仙宋代:彭元遜自結(jié)床頭塵尾,角巾坐枕孤松。片云承日過山東。
起聽荷葉雨,行受芷花風。無客同羹莼菜,有人為剝蓮蓬。
東墻年少未從容。何因知我意,吹笛月明中。
虞美人(張宰祈雨有感)宋代:陳克踏車不用青裙女。日夜歌聲苦。
風流墨綬強躋攀。喚起潛蛟飛舞、破天慳。
公庭休更重門掩。細聽催詩點。
一尊已詠北窗風。臥看雪兒纖手、剝蓮蓬。
1、《生查子》 宋-洪適 原文: 六月到盤洲,水閣盟鷗鷺。
面面納清風,不受人間暑。 彩舫下垂楊,深入荷花去。
淺笑擘蓮蓬,去卻中心苦。 譯文:六月去到一個叫盤洲的地方,在水閣盟那有鷗鷺。
水閣上有清風迎面吹來,使人不受人間的暑。彩舫停在垂楊有岸邊,深入荷花去。
淺笑擘蓮蓬,去卻中心苦。 2、《感興》 宋-楊萬里 去國還家一歲陰,鳳山錦水更登臨。
別來蠻觸幾百戰(zhàn),險盡山川多少心。 何似閑人無藉在,不妨冷眼看升沉。
荷花正鬧蓮蓬嫩,月下松醪且滿斟。 譯文:離開國到再回家又一年的時光了,再次登臨鳳山錦水。
別來蠻觸幾百戰(zhàn),險峻的山色中有多少人的心生??粗拖耖e人不藉在,不妨冷眼看升沉。
荷花正鬧蓮蓬嫩,月下的松醪倒?jié)M了灑。 3、《失題二首》 近代-蘇曼殊 斜插蓮蓬美且鬈,曾教粉指印青編。
此后不知魂與夢,涉江同泛采蓮船。 譯文:斜插蓮蓬美得讓人鬈發(fā),曾經(jīng)教人用粉指印青編。
從此之后不知是魂還是夢,一同來到江泛采蓮船。 4、《采蓮曲二首》 宋-徐照 羅蓋初收晚日陰,野鳧飛起小魚沉。
蓮蓬摘下留空柄,把向船前探水深。 譯文:羅蓋初收晚日陰,野鳧飛起小魚沉。
蓮蓬被摘下只留空空的柄,把向船前探水深。 5、《盆池荷花》[宋] 袁說友 根向盆池束,華敷菡萏叢。
細擎深院宇,低裊半窗風。 蘸水凝綃翠,當軒試臉紅。
化工雖力淺,猶折小蓮蓬。 譯文: 蓮蓬的根向盆池長,華敷菡萏的叢中。
細擎深院的樓宇,低裊半窗的風。蘸水凝綃翠,當軒將女孩子的臉弄紅了。
化工雖力淺,還是想去折小蓮蓬。
描寫兒童剝蓮蓬時的稚態(tài)的詩句有: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意思是: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出處《清平樂·村居》是宋代大詞人辛棄疾的詞作。
全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翻譯: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fā)的老人是誰家的呀?大兒子在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忙于編織雞籠。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擴展資料:
在藝術(shù)結(jié)構(gòu)上,全詞緊緊圍繞著小溪,布置畫面,展開人物的活動。從詞的意境來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 ,“溪上青青草”“大兒鋤豆溪東”“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四句,連用了三個“溪”字,使得畫面的布局緊湊。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詞結(jié)構(gòu)上起著關(guān)鍵作用。
在寫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這本來是農(nóng)村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然而作者把它們組合在一個畫面里,卻顯得格外清新優(yōu)美。在寫人方面,翁媼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臥剝蓮蓬。
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jié)安排,就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nóng)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了,給人一種詩情畫意,清新悅目的感覺,這樣的構(gòu)思巧妙、新穎,色彩和諧、鮮明,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1、《畫堂春·外湖蓮子長參差》
宋代:張先
外湖蓮子長參差,霽山青處鷗飛。水天溶漾畫橈遲,人影鑒中移。
桃葉淺聲雙唱,杏紅深色輕衣。小荷障面避斜暉,分得翠陰歸。
譯文:外湖長滿了蓮蓬,望去參差錯落,頗有韻致。天已放晴,雨后青山格外翠綠,在湖山掩映的綠陰深處,有一起起雪白的鷗鳥兒在藍天碧水間飛翔,極其鮮明悅目。俯仰上下天光水色,只見水天相連,藍天蕩漾于碧波之中,綠水漾入云天之上,廣袤天際,蔚為奇觀。
游人為飽覽湖光山色,聽任畫船在水上緩緩行進。湖水明澈,波平如鏡,游人坐在船上,人影映在水中,宛如在明鏡中移動,別是一番幽美的境界。
船上歌女雙雙唱起《桃葉歌》來,輕柔婉轉(zhuǎn)的歌聲,久久在空問回蕩。歌女所著的杏紅衫子,在青山、綠水、藍天的交相映襯下,更加加深了它的鮮艷色彩。
偏西的陽光照射到游船上面,歌女們都采了一枝荷葉用來遮面,以躲避斜暉,直到游船歸去時,自己還感到分得了一份綠荷扇子帶來的涼意呢。
2、《江南行》
唐代:張潮
茨菰葉爛別西灣,蓮子花開猶未還。
妾夢不離江水上,人傳郎在鳳凰山。
譯文:茨菰葉爛時我們分別在西灣,如今蓮子花開還不見你回還。 我的夢離不開那江上的流水,人們傳說你已經(jīng)到了鳳凰山。
3、《采蓮子·船動湖光滟滟秋》
唐代:皇甫松
船動湖光滟滟秋,貪看年少信船流。
無端隔水拋蓮子,遙被人知半日羞。
譯文:湖光秋色,景色宜人,姑娘蕩著小船來采蓮。她聽憑小船隨波漂流,原來是為了看到岸上的美少年。 姑娘沒來由地抓起一把蓮子,向那少年拋擲過去。猛然覺得被人遠遠地看到了,她因此害羞了半天。
4、《采蓮子·其一》
唐代:皇甫松
菡萏香連十頃陂,小姑貪戲采蓮遲。
晚來弄水船頭濕,更脫紅裙裹鴨兒。
譯文:荷花的清香飄滿遼闊的湖陂,年輕的姑娘貪玩愛耍把采蓮延遲。傍晚她戲弄湖水把船頭淋濕,更脫下紅裙網(wǎng)羅池中鴨兒。
5、《清平樂·村居》
宋代: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譯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fā)的老人是誰家的呀?大兒鋤豆溪東,二兒子正忙于編織雞籠。最令人喜愛的是無賴的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1,《畫堂春·外湖蓮子長參差》宋代 張先外湖蓮子長參差,霽山青處鷗飛。
譯文:外湖長滿了蓮蓬,望去參差錯落,頗有韻致。天已放晴,雨后青山格外翠綠,在湖山掩映的綠陰深處,有一起起雪白的鷗鳥兒在藍天碧水間飛翔,極其鮮明悅目。
2,《西洲曲》南北朝 李煜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
譯文:低下頭撥弄著水中的蓮子,蓮子就像湖水一樣青。把蓮子藏在袖子里,那蓮心紅得通透底里。
3,《怨王孫·湖上風來波浩渺》宋代 李清照蓮子已成荷葉老。青露洗、蘋花汀草。
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譯文:蓮子已經(jīng)成熟,蓮葉也已衰老,清晨的露水,洗滌著水中蘋花,汀上水草。
眠伏沙灘的水鳥也不回頭,似乎怨恨人們歸去的太早。4,《采蓮子·船動湖光滟滟秋》唐代 皇甫松船動湖光滟滟秋,貪看年少信船流。
無端隔水拋蓮子,遙被人知半日羞。 譯文:湖光秋色,景色宜人,姑娘蕩著小船來采蓮。
她聽憑小船隨波漂流,原來是為了看到岸上的美少年。姑娘沒來由地抓起一把蓮子,向那少年拋擲過去。
猛然覺得被人遠遠地看到了,她因此害羞了半天。5,《采蓮曲·秋江岸邊蓮子多》唐代 張籍秋江岸邊蓮子多,采蓮女兒并船歌。
譯文:清秋時節(jié),蓮子成熟了,碧荷沿江連綿無際,正是收獲的季節(jié)。采蓮女們笑著,唱著駛船來江上采蓮。
1、《畫堂春·外湖蓮子長參差》宋代:張先外湖蓮子長參差,霽山青處鷗飛。
水天溶漾畫橈遲,人影鑒中移。桃葉淺聲雙唱,杏紅深色輕衣。
小荷障面避斜暉,分得翠陰歸。譯文:外湖長滿了蓮蓬,望去參差錯落,頗有韻致。
天已放晴,雨后青山格外翠綠,在湖山掩映的綠陰深處,有一起起雪白的鷗鳥兒在藍天碧水間飛翔,極其鮮明悅目。俯仰上下天光水色,只見水天相連,藍天蕩漾于碧波之中,綠水漾入云天之上,廣袤天際,蔚為奇觀。
游人為飽覽湖光山色,聽任畫船在水上緩緩行進。湖水明澈,波平如鏡,游人坐在船上,人影映在水中,宛如在明鏡中移動,別是一番幽美的境界。
船上歌女雙雙唱起《桃葉歌》來,輕柔婉轉(zhuǎn)的歌聲,久久在空問回蕩。歌女所著的杏紅衫子,在青山、綠水、藍天的交相映襯下,更加加深了它的鮮艷色彩。
偏西的陽光照射到游船上面,歌女們都采了一枝荷葉用來遮面,以躲避斜暉,直到游船歸去時,自己還感到分得了一份綠荷扇子帶來的涼意呢。2、《江南行》唐代:張潮茨菰葉爛別西灣,蓮子花開猶未還。
妾夢不離江水上,人傳郎在鳳凰山。譯文:茨菰葉爛時我們分別在西灣,如今蓮子花開還不見你回還。
我的夢離不開那江上的流水,人們傳說你已經(jīng)到了鳳凰山。3、《采蓮子·船動湖光滟滟秋》唐代:皇甫松 船動湖光滟滟秋,貪看年少信船流。
無端隔水拋蓮子,遙被人知半日羞。譯文:湖光秋色,景色宜人,姑娘蕩著小船來采蓮。
她聽憑小船隨波漂流,原來是為了看到岸上的美少年。 姑娘沒來由地抓起一把蓮子,向那少年拋擲過去。
猛然覺得被人遠遠地看到了,她因此害羞了半天。4、《采蓮子·其一》唐代:皇甫松菡萏香連十頃陂,小姑貪戲采蓮遲。
晚來弄水船頭濕,更脫紅裙裹鴨兒。 譯文:荷花的清香飄滿遼闊的湖陂,年輕的姑娘貪玩愛耍把采蓮延遲。
傍晚她戲弄湖水把船頭淋濕,更脫下紅裙網(wǎng)羅池中鴨兒。5、《清平樂·村居》宋代:辛棄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譯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fā)的老人是誰家的呀?大兒鋤豆溪東,二兒子正忙于編織雞籠。
最令人喜愛的是無賴的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