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個性差異的概念和學生差異的表現(xiàn)情況
(一)學生個性差異的概念
所謂個性就是一個人在其生活、實踐活動中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來的比較穩(wěn)定的帶有一定傾向的個性心理特征。學生的個性差異是指學生與學生之間在穩(wěn)定的特征上的差異。學生個性差異現(xiàn)象從身心各方面來看,其表現(xiàn)也是多方面的,這在個體的性別、年齡、容貌、體能、能力、興趣、愛好、態(tài)度、觀念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現(xiàn)。
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無論教育者懷著多么美好的愿望,無論教育者以愛心和智慧在孩子成長的事業(yè)上做了多少工作,他所教導的學生們最終仍然會表現(xiàn)出極大的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個體成長過程中的差異?心理學家給予了不同的解釋:受遺傳、環(huán)境、種族文化差別等等的影響。個性差異是也客觀存在的,它是教育的結果,同時它也是教育的依據(jù),只要研究和了解了學生的個性差異,針對學生心理的不同特點,實施差異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學生差異的表現(xiàn)情況
1、個體內的差異
個體內的差異是指一個人素質結構上的差異,如一個人所具有的各種能力、興趣愛好等的不平衡。同一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水平在智力的不同側面具有差異性。例如,克瑞、格勒和研究表明,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存在著個體內差異,如,同年級、同年齡的兒童A和兒童B,A兒童在語言方面發(fā)展特別突出,但其他方面的智力表現(xiàn)卻在一般水平,B兒童動作協(xié)調接近成人水平,但智力的其他方面卻比成人低。
2、個體間的差異
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是指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學生智力發(fā)展水平的個體間差異在學生中是客觀存在的,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水平與其學業(yè)成績有很高的相關。國外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不同年齡階段學生來說,智力水平與學習成績的相關逐漸降低。在小學階段,相關在0.6---0.7之間;在中學階段,相關在0.5---0.6之間;在大學階段,相關在0.4---0.5之間。但并不是智力水平高的學生,成績一定就好,智力水平低的學生學習也未必就差。
3、學生基本功和學習興趣的差異
(1)、學生基本功的差異
如有的學生上課時思維要敏捷;有的學生擅長于形象的直觀記憶;有的學生則擅長于抽象的語言記憶;有的學生接受能力明顯好于其他同學;有的參加過校內外的各種活動的培訓,有的甚至參加過競賽活動。從而導致他們在學習上反映出不同的情況,這就產生了學生間的差異。
(2)、學習興趣的差異
有的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愛好廣泛,求知欲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學習成暢礌扳啡殖獨幫掃爆激績穩(wěn)定;有的學生智力因素雖好,但缺乏刻苦精神,學習興趣有偏差,成績不穩(wěn),有潛力可挖;有的學生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對差些,學習非常用功,但成績不理想。只有對學習感興趣的學生學習起來就會事半功倍。只有了解學生存在的差異,并分析形成差異的原因,對學生做到心中有數(shù),才能實施“差異教學”。
學生個性差異的存在是個客觀的事實,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我們都無法改變。
所以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不要埋怨學生不聰明、不要埋怨家長不教育,讓我們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每一個學生,他們都是平常人,每一個體的知識、能力、思維等發(fā)展各不相同,個體差異的存在理所當然。春秋時期,教育先賢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所以,我們不要強求每一個學生都優(yōu)秀,不要強求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都是積極主動的,不要強求每一個學生都能考出高分,都能全面發(fā)展。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何況是充滿生命力的人呢?每一個學生作為一個“人”來說,“天生我材必有用”。
對于學生來說,他的某一方面不如其他學生,他的心理肯定是難過的,或者說不舒服的。哪一個正常的人不渴望成功,不渴望他人的贊賞和掌聲呢?然而,個體是有差異的,有的學生成績好,有的學生體育好,有的學生文藝好,有的學生性格好,有的學生動手強,有的學生會做家務……只要教師用一顆明亮的眼睛真正關注每一個孩子,你都會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都如金子般有著閃光的一面。
讓我們帶著對孩子的欣賞、引導他向著對于他個體來說的合適目標前行?;蛘哂械膶W生層次高些,或許有的學生步子大些,但是,教師都要引導他們向前。
教師的工作就是要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收獲、就是要讓每一個孩子都有進步。達到這樣的層次,教師的教育就有了意義,就算是成功的教育。
對于家長而言,自己的孩子某些方面不如別人的孩子,他們在老師面前也會覺得有些沒有面子。這時候,如果教師一味地批評和指責孩子和家長,家長只能會遷怒于孩子,對教育孩子的效果來說,可能是適得其反。
教師是專門從事教育事業(yè)的人,比大部分普通家長應該更多一些專業(yè)知識,所以請不要埋怨家長和學生,而是要告訴家長正確的教育方法,正確的人才觀,幫助和引導學生向各自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前行。 在本人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不可避免地無數(shù)次遇到所謂的“差生”、“后進生”,但是我不喜歡這樣稱呼自己的學生,在我的眼里,有時會為他們著急,有時會覺得他們不聽話,但是首先他們是孩子,他們還沒有能夠管理自己,所以只有靠教師不厭其煩地反復教育。
在對子女和學生的教育過程中,我常常就把自己想象成他們,想象著自己在學習、生活中,怎會樣樣出色?第一名永遠只有一個。所以,每每接到一個班,我首先都會大做“人心工程”,和孩子培養(yǎng)感情,拉近心理距離,讓學生“親其師”,然后才有可能“信其道”。
其次,我還會與學生交流、與家長溝通,讓學生明白——不要在意過去自己學習成績的好與壞,只要從現(xiàn)在起盡自己的努力,不斷進步就好。這樣對我自己的孩子、學生、家長我都不苛求什么,讓他們在教師的鼓勵和安慰中放松心情,增強自信、愉快學習。
如何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 新課標提倡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的目標是面向全體學生,讓所有學生的個性、潛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展。尊重學生個性,就是要以學生主動發(fā)展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讓學生充分認識個體價值,樹立自信心。
因此,教師們每一個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索。
一、教師要及時轉變角色,轉變態(tài)度,轉變方式。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盡可能做到及時轉變自己的角色,并隨時注意摒棄自己的陳規(guī)陋習,解除學生的束縛,與學生積極互動,以平等的身份面對所有的學生,以對話的形式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自覺尊重學生的人格,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體驗性、探究性不斷發(fā)展和提升。
因為教師本身的優(yōu)良品質容易喚起學生的共鳴,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注意隨時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使他們“親其師而信其道”,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二、根據(jù)學生的個性特點,施以恰當?shù)慕虒W方法。
教師要對自己所教的每一個學生的性格、氣質、意志、興趣等個性加以了解,然后再根據(jù)其個性特點,施以恰當?shù)慕逃椒āT谡n堂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探究過程中注意設置一定的困難,有意識地磨練學生的意志,使設計的提問或練習,并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并且鼓勵學生不畏困難,知難而進,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同時,讓學生學會用意志的制止功能排除不良情緒(如恐懼慌張、挫折感、悲觀失望和狂喜等)的干擾,強迫自己保持平靜的心境面對數(shù)學學習。在課堂教學的提問過程中,教師還注意實行鼓勵性教學,注意知識的深入淺出,設計問題時力求簡單明了,把容易的問題留給中下學生,當回答正確時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如果答錯也不加以指責,而是幫助他們分析,鼓勵他們再找出答案。
在進行提問時,教師還注意做到因人而異,如對性格內向、認真吃苦的學生,教師則想方設法教給他們活學活用、融會貫通的方法,使他們變苦為巧學;對性情活潑、興趣廣泛的學生。在教學形式上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課堂搶答、分組比賽、學生講課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使學生在學習中有光榮感、成就感,使他們獲得學習的樂趣。
在教學中,教師盡可能做到教給學生深化知識、夯實基礎的方法,使其變淺學為深學;對學習勤奮、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教師則教給他們博學多思、擴大知識面的方法,使其變學滿為學而知不足,對基礎薄弱、自卑感強的學生,教師尤其注意引導他們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給他們制定目標、改進策略的方法,使他們能變厭學為愿學。為了避免學困生進行過多的盲目的思考,同時消除學困生由于多次無效的思維所造成的倦怠情緒,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啟發(fā)細心引導,抓住新舊知識的相關點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講解,讓學困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去思考,去判斷推理,不僅使學生達到解疑的目的,而且還能讓學困生把已有的知識形成網(wǎng)絡,融匯貫通。
通過一定量的訓練,培養(yǎng)他們運用類比、歸納、總結等基本的數(shù)學方法,把所學的知識分門別類,聯(lián)成一個整體,用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使差生去掌握和學習數(shù)學。三、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分層教學。
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面對這些差異,任何整齊劃一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敗的。正確的選擇應該是尊重差異,正確對待差異,把差異當作一種資源來開發(fā)。
教師注意全面觀察分析每個學生,關注個體差異,保護和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善于發(fā)現(xiàn)和開發(fā)學生潛在素質和閃光點,決不用一種標準衡量所有學生,允許學生和發(fā)展程度和素質結構上存在差別,因勢利導,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發(fā)揮自己特長,張揚自己個性的學習環(huán)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實施分層教學,提出不同的要求,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所發(fā)展。
使得在同一學習時間內,各層次的學生都有自己要解決的問題,都能在各自現(xiàn)有的基礎上跳一跳摘取桃子,即通過思考解答問題有新收獲,有所提高。教師注意做到正確把握每一個學生的情況,使自己能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每個學生都有一條合適的學習路徑,不致于使低層學生因臺階過陡而滋生懼怕心理甚至失去學習信心,也不致于使高層學生因學習臺階過緩而滋生驕傲情緒甚至喪失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樂于學習,勤于鉆研。
讓優(yōu)等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后進生“吃得了”,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讓學生的“強項更強”,“弱項加強”,以免因某一方面知識的缺陷而影響以后的繼續(xù)學習。
低層次的學生知識水平較低,分析解決問題主要靠教師“扶著走”。對這一層次的學生“教”重于“學”,即以教師的“教”為主,因此,教師注意通過講解一些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多數(shù)知識只要求他們能識記或簡單理解,在能力方面主要達到“模仿”的層次,使他們獲得知識,再適當加以學法指導。
對于中等層次的學生,他們具有一定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上主要靠教師“領著走。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05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