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明兩點:一是本人沒有聽說過“自動擋駕駛三大誤區(qū)”的說法,只知道一些關于駕駛自動檔車輛的常見錯誤操作行為的知識而已;二是關于“三大操作誤區(qū)”的提法,恐怕很難找到一個無可爭辯的、準確的分法,同時估計也沒有什么權威的出處,大概作為文章的題目這么用而已。
真正實踐當中,每個人的駕駛習慣都不一樣,有的人可能對這“三大誤區(qū)”體會頗深,但對那種“三大誤區(qū)”的說法不以為然,也就是說,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的。
樓主可以去百度里面搜一下,我個人比較認同的說法是: 誤區(qū)一:靠D擋走天下 很多人開自動擋車的時候,把擋桿放到D的位置就不管了,不論什么路況全部由D擋應付,這也是為什么人們說開自動擋車簡單的原因。其實,真正懂得開自動擋車的人,是會在適當?shù)臅r候?qū)鯒U上下搬動以適應不同的路況需要。
在一般的路況下,我們是可以一直使用D擋駕駛。但是,在山區(qū)路面行駛,就要選擇適當?shù)臅r機降到低擋。
如果車速過快,已經(jīng)超過你所要降到的擋位的最高車速,這時降擋對自動變速器的損害是非常大的,極容易把變速器中的摩擦片燒壞,而且,很多自動擋車的變速器都有自我保護模式,這種操作根本無法實現(xiàn)。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用剎車來降低車速,再掛入相應的擋位。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用低擋是不想讓車越溜越快,而不是要將很快的車速減慢,要減慢就用剎車,直到你認為夠慢,然后降低擋位,用引擎的制動來控制車速。 誤區(qū)二:用左腳制動傷車 有不少人都有用左腳制動的操作,他們認為,開自動變速器車,沒有離合器的束縛,左腳就解放了,而右腳又操作油門又操作剎車,太累了,索性用左腳來制動,這樣一只腳操作一個踏板,分工才更合理嘛!而且在上比較大的坡時,即使自動擋車也容易后溜,踩著制動再加油就不再容易溜車。
表面上看起來,似乎這種說法很有道理,其實不然。想想我們在駕車時,除了上較大的坡,有多少時候是油門和剎車一起用的?如果不是極限越野,這種情況幾乎是不存在的。
有機會試一下,左腳剎車根本掌握不好剎車的力度。 雖然左腳制動也曾經(jīng)被視為正統(tǒng)的技術,也見過一些車廠提供給用戶作訓練的資料,但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即使不能說左腳制動是錯誤的操作方法,但本人認為這并不是一個好方法,很多人在沒有掌握這個方法之前,很容易就變成了一邊加油一邊剎車的操作,這對動力系統(tǒng)上的每一個摩擦工作的機件都受到損耗,特別是離合器摩擦片,這么大的壓力對它來說,是非常傷害它的,同時加油和制動,變速器和剎車自相殘殺,這絕對不是一個高明的舉措。 誤區(qū)三:短暫停車亂用擋 短暫的停車(如十字路口等綠燈或路上塞車)等待,是該用D擋還是用N擋,這是開自動擋車最常見的問題,也是最具爭論性的問題。
其實這兩種方法都有缺點,當然一種方法的缺點自然就會成為另一種方法的優(yōu)點。先看用D擋,缺點就是引擎要忍受一定的負荷,在D擋上開著冷氣,轉(zhuǎn)速會比怠速降低兩三百轉(zhuǎn),對引擎來說是一項苦差;而要在D擋時保持靜止,就必須踩著剎車,有時候拉手制動都不能把車停住,這樣會增加發(fā)生意外的機會,如果時間一長,右腳一發(fā)軟,就有可能碰上前車;而且,整個引擎、變速器、車軸、車輪和剎車都在互相受力,很顯然,這會加劇那些連接位置的摩擦面的磨損。
新車磨合期應該注意的事項:
1、從正確啟動發(fā)動機開始,一定要等自檢結束再鑰匙打到頭啟動,不可一下子就啟動。新車磨合的第一要領就是隨時隨刻的監(jiān)視儀表盤的各種信號燈,遇有不明故障顯示一定要立即處理。
2、單純發(fā)動機磨合,發(fā)動機組裝時候已經(jīng)進行過低速高速調(diào)整,故此有些車號稱零公里磨合。但是對于車的動力系統(tǒng),不僅僅是發(fā)動機,包含了許多方面,建議還是要好好磨合。第一條就是不要過早的高速運轉(zhuǎn)。具體的說,首2500公里各檔位車速(建議)不要超過:1檔20邁、2檔40邁、三檔60邁、四檔80邁,5檔100邁。主要目的就是讓新離合器接合順暢,齒輪箱各檔位咬合良好,動力輸出順暢。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要總使用某個檔位一直跑。
4、磨合誤區(qū)--拉高速
經(jīng)常有人持一種論點,就是車子2500磨合后要拉拉高速,這樣不便不會養(yǎng)車反而會毀車。但是有一點理由還是要拉拉的,就是清理積碳和汽油膠質(zhì),原因是首2500公里大多司機總是傾向于發(fā)動機轉(zhuǎn)速低、車速低,導致發(fā)動機內(nèi)部尤其是火花塞等部位生成積碳,以及噴油嘴等處驟冷驟熱汽油中的雜質(zhì)生成膠質(zhì)糊,解決辦法就是拉拉速度。
5、首保
2500公里按手冊按時去就行了。
6、對于隨動、轉(zhuǎn)向系統(tǒng),新車最要注意的就是停車回輪,起動出車位不要一下子將方向打死。
7、剎車系統(tǒng)方面
別急剎車,要采取預見性的緩剎車。最好養(yǎng)成兩腳剎車的習慣。
8、起步先預熱
冷啟動時,最好等水溫預熱到40度以上再起步。起步時應輕踩慢抬離合器和加速踏板,并選擇良好的路面行駛。
9、速度需控制
處于磨合期的車,一定要控制好駕車的速度,不能速度太高,時速最好控制在50—80公里/時。
10、擋位要勤換
不要長時間使用一個擋位,應以低擋起步,逐步換為高擋,循序漸進地行駛。
11、制動分離合
在制動的時候,要先踏下離合踏板,使齒輪嚙合松開后再踩制動踏板。這樣可以減少新車發(fā)動機、制動系統(tǒng)、底盤的中擊損傷。
12、機油、冷卻水、輪胎氣等,一定要充足,無泄漏現(xiàn)象發(fā)生,發(fā)現(xiàn)虧欠時應及時補充。
13、各部分如有不正常的響聲,要及時檢修,磨合期間的機械故障對車輛造成的影響,往往比度過磨合期的車輛受機械故障的影響要大得多。
14、一般車上都會在儀表盤中有警報燈。有的車上甚至還裝上了電腦。及時發(fā)現(xiàn)儀表盤和電腦里的警報信息,更好地掌控車輛的狀況。
15、裝載質(zhì)量一定不要超過額定載重量的70%,滿載、超載對新車各個構件都會造成極大的損害。
新手上路,被告誡最多的就是:開慢點。
言下之意,開慢車是防止車禍的靈丹妙藥。其實不然。
老駕駛員聽到這里準搖頭:“誰說開車越慢越安全?那可不一定!”正確的行車速度應該依照不同的路段、車流的速度而定,換句話說就是要跟上車流,膽大心細,謹慎駕駛。該快則快,該慢則慢,這才是一個成熟駕駛員的開車境界。
長時間開慢車容易疲勞 “十次事故九次快”,此話不假,但駕駛員長時間開慢車同樣有危險,特別是在高速上。首先,長時間開慢車會使駕駛員的注意力受到影響。
一開始駕駛員還能像平時一樣精神飽滿,注意力集中。時間稍長,由于感官刺激單調(diào),便容易轉(zhuǎn)移注意,尋求其他刺激。
或者東張西望,眼睛朝著窗外看來看去,或者觸景生情,想入非非地走神。 一味開慢車易發(fā)生追尾 很多喜歡開慢車的駕駛員想當然地認為,反正我車速慢,發(fā)生什么情況,臨時采取措施也來得及,結果反而對視野中的行人、車輛的動態(tài)表現(xiàn)出掉以輕心,有時無精打采,有時急躁不安。
一遇到突然事件,就手忙腳亂了。 還有的人越開越沮喪,甚至開起了賭氣車。
由于自己的車速慢,被其他車超越、加塞的現(xiàn)象頻繁,心里很不樂意,因而,往往占著道路中線行駛,這樣很易激怒超車的駕駛員,導致強行超車或超過后采取報復行為。 開車什么時候該慢,什么時候該快,應根據(jù)具體情況處置。
比如,變道行車時如果車道里車較多,就應該慢慢切入。如果車很少,就應該快速切入,然后提速行駛,與后車保持一定的距離。
但是,很多駕駛員采取的方式卻恰恰相反,結果往往引發(fā)追尾事故。 開快車盡量勻速行駛 平時在路上,遇上這樣的人最惱火了:車開得奇慢無比,還霸占著快車道。
后面的車子只有跟著它蝸牛爬,實在是忍氣吞聲。這樣的蝸牛車主往往是技術還不過硬的新手,車子自然不敢開快。
但是他們卻忘記了很重要的一點:開不快,就不要霸著快車道,這樣不僅影響他人的行車,也很容易被追尾或側碰。 開車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一定的速度是抓住你注意力的最好方法。
當時速低于40公里或陷入緩慢的車流,人的注意力會迅速下降,開始走神,常常被左右的超車或前方突然出現(xiàn)的情況驚出一身冷汗。 在汽車的發(fā)源地德國,高速公路通常都沒有限速。
警察對此解釋:“開慢車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這等于變成路上的流動路障,反而阻礙交通順暢?!?過紅綠燈前先估算一下 在確有把握的前提下,就不要磨磨蹭蹭,當快則快。
參考資料:ask.cheshi.com/detail_905274.html。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4.05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