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娥冤》是關漢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國古代悲劇的代表作。它的故事淵源于《列女傳》中的《東海孝婦》。但關漢卿并沒有局限在這個傳統(tǒng)故事里,去歌頌為東海孝婦平反冤獄的于公的陰德;而是緊緊扣住當時的社會現實,用這段故事,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統(tǒng)治下中國社會極端黑暗、極端殘酷、極端混亂的悲劇時代,表現了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和爭取獨立生存的強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竇娥”這個悲劇主人公形象,使其成為元代被壓迫、被剝削、被損害的婦女的代表,成為元代社會底層善良、堅強而走向反抗的婦女的典型。
本劇共四折一楔子。
楔子
女主角竇端云自小因為父親竇天章無錢還債,被送到蔡家當兒媳婦(即童養(yǎng)媳),改名竇娥。
第一折
婚后不到兩年,竇娥丈夫去世;竇娥與蔡婆相依為命。蔡婆向賽盧醫(yī)討債,不成功之余反而更差點被勒死,恰好獲張驢兒父子倆所救。不料張驢兒是個流氓,趁機搬進蔡家后,威迫婆媳與他們父子成親,竇娥嚴辭拒絕。
第二折
蔡婆想吃羊肚湯,張驢兒想藉毒死竇娥婆婆而霸占竇娥(張驢兒以告發(fā)企圖勒死蔡婆之事威脅,向賽盧醫(yī)討來毒藥),不料反而被父親誤吃、毒死了父親。張驢兒于是誣告竇娥殺人之罪。太守桃杌嚴刑逼供,竇娥不忍心婆婆連同受罪,便含冤招認藥死公公,被判斬刑。
第三折
竇娥被押赴刑場。臨刑前,竇娥為表明自己冤屈,指天立誓,死后將血濺白練而血不沾地、六月飛霜(降雪)三尺掩其尸、楚州大旱三年,結果全部應驗。
第四折
三年后,竇娥的冤魂向已經擔任廉訪使的父親控訴;案情重審,將賽盧醫(yī)發(fā)配充軍、昏官桃杌革職永不敘用,張驢兒斬首,竇娥冤情得以昭彰。最后竇娥的冤魂希望父親竇天章能夠將親家蔡婆婆接到住所,代替竇娥盡孝道,竇父應允,全劇結束。
弱小寡婦竇娥,在無賴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為殺人兇手知,被判斬首示眾。
臨刑前,滿腔悲憤的竇娥許下三樁誓愿: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果然,竇娥冤屈感天動地,三樁誓愿一一實現。
《竇娥冤》是元代戲曲家關漢卿創(chuàng)作的雜劇,刊道行于明萬歷十年。這出戲展示了下層人民任人宰割,有苦無處訴的悲慘處境,控訴了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現實,生動刻畫出竇娥這個女性形象。
該劇同時體現了關漢卿的語言風格,言言曲盡人情,字字當行本色。擴展資料:元朝時,為了滿足蒙古貴族窮奢極欲的生活和軍事的需要,一些蒙古大臣勾結地方官吏,貪贓枉法,無所不為。
在殘酷的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下內,各族勞動人民都過著悲慘的日子,尤其是受到歧視的漢人和南人,冤案多得數也數不清。一些有正義感的讀書人,不滿官府的黑暗統(tǒng)治,便利用雜劇的形式來揭露官場的罪惡和社會不公平的現象,關漢卿就是其中之一。
他把看到的、聽到的百姓悲慘的遭遇寫進他的劇本《感天動地竇容娥冤》。參考資料:百度百科_感天動地竇娥冤。
“莼鱸之思” 為美食而辭官的一段歷史佳話
因為思鄉(xiāng),懷念家鄉(xiāng)的美食,竟然辭官回鄉(xiāng),這是歷史上真實的故事。張翰,字季鷹,吳江人。據《晉書·張翰傳》記載:“張翰在洛,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苑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適忘,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边@故事,被世人傳為佳話,“莼鱸之思”,也就成了思念故鄉(xiāng)的代名詞。
張翰是個才子,詩書俱佳,寫江南的菜花,有“黃花如散金”之句,李白很佩服他,寫詩稱贊:“張翰黃金句,風流五百年”。不過,張翰留名于世,還是是因為莼菜和鱸魚。關于“莼鱸之思”,他自己有詩為證:“秋分起兮佳景時,吳江水兮鱸正肥,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得兮仰天悲?!边@是他在洛陽思念家鄉(xiāng)時發(fā)出的慨嘆。這莼鱸之思,后來有很多人在詩中提及。把思念故鄉(xiāng)的情感,和莼菜鱸魚聯系在一起,確實詩意盎然。
唐人詩中,以莼菜鱸魚的典故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作品很多。崔顥有七絕《維揚送友還蘇州》:“長安南下幾程途,得到邗溝吊綠蕪。渚畔鱸魚舟上釣,羨君歸老向東吳?!卑拙右住杜家鳌罚骸蔼q有鱸魚莼菜興,來春或擬往江東?!逼と招荨段魅讲礉O家》:“雨來莼菜流船滑,春后鱸魚墜釣肥?!痹 冻暧逊庠捙f敘懷十二韻》:“莼菜銀絲嫩,鱸魚雪片肥?!庇腥さ氖牵袊摹拜击|之思”,在唐代竟然還傳到了國外,當時的平安朝,也就是今日韓國朝鮮,他們的國君嵯峨天皇*,在詩中擬張志和的《漁夫詞》,寫了如下詩句:“寒江春曉片云晴,兩岸花飛夜更明。鱸魚膾,莼菜羹,餐罷酣歌帶月行”。這樣的詩句,收入唐人詩集,并不遜色。
唐人熱衷莼菜鱸魚,到宋代,詩人們似乎興趣更濃。對張翰因思家鄉(xiāng)美食而辭官返鄉(xiāng)的舉動,詩人們不僅理解,而且多加褒揚。辛棄疾的《水龍吟》中有名句:“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蘇東坡也有妙句:“季鷹真得水中仙,直為鱸魚也自賢”。歐陽修為張翰寫過很有感情的詩:“清詞不遜江東名,愴楚歸隱言難明。思鄉(xiāng)忽從秋風起,白蜆莼菜膾鱸羹”。不少詩人因迷戀張翰莼鱸之思的典故,來江南感受莼菜鱸魚的美味,盡管這莼菜和鱸魚的產地并非他們的家鄉(xiāng),但借題發(fā)揮,抒發(fā)一下思鄉(xiāng)之情,也非常自然。陳堯佐:“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風斜日鱸魚鄉(xiāng)”,米芾:“玉破鱸魚霜破柑,垂虹秋色滿東南”,陸游:“今年菰菜嘗新晚,正與鱸魚一并來”。宋敦儒的《好事近·漁夫詞》中,有這樣的描寫:“失卻故山云,索手指空為客。莼菜鱸魚留我,住鴛鴦湖側”,葛長庚的《賀新郎》更有意思:“已辦扁舟松江去,與鱸魚、莼菜論交舊。因念此,重回首?!比ソ掀穱L一下莼菜鱸魚,在那時似乎成了一種文人的時尚。
莼菜和鱸魚,我也品嘗過,兩者其實很難同時吃到。莼菜狀如荷葉幼芽,嫩滑爽口,并無特別的鮮味。我曾經和江南的朋友開玩笑說,喝下一碗莼菜羹,感覺是吃掉了一池荷葉。而張翰詩中所寫的鱸魚到底是什么滋味,我至今不能確定。鱸魚的種類很多,有四鰓和二鰓之分,據說四鰓的鱸魚現在已難得。我記憶中最美妙的,是一種被稱為“土鯆魚”,又稱“塘鯉魚”的小魚,這種魚,據說也是鱸魚的一種。三十多年前,我在太湖畔當學徒做木匠,吃過當地人用這種小魚燉雞蛋,味道無比鮮美。在饑貧交迫的日子里,這是一道讓我無法忘懷的美食。我想,張翰當年懷念的鱸魚,應該是這樣的美味吧。(編注:平安朝乃今日之日本。)
這首詞是賀鑄為悼念亡妻趙氏而作,亦是唐宋之后悼亡詩歌中不可多得的名篇.賀鑄夫人趙氏,勤勞賢惠,賀鑄曾有《問內》詩寫趙氏冒酷暑為他縫補冬衣的情景,夫妻倆的感情是很深的.作者與妻子曾經住在蘇州(閶門是蘇州著名的城門,用來借指蘇州),后來妻子死在那里,當賀鑄不久因事要離開蘇州時,痛感物是人非,滿腹辛酸無處傾訴,只能哀嘆:“好好一起來的,怎么就不能一起離開呢?”窗前的梧桐在經歷了清霜之后,已經樹木凋零,落葉蕭索;而池中原先那對比翼雙飛的白頭鴛鴦如今也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只,它肯定也經歷了失伴之苦吧!那晨光初露的草原,東方才剛剛發(fā)白,躺在草叢上的一顆顆晶瑩剔透的露珠兒,須臾之間就不見了.人生原來就是這樣短暫?。≡谀切聣酒饋淼膲烆^前,作者默默地哀悼著亡妻;在從前兩人住過的地方,作者更是久久留戀,不肯離去.回到家里,躺在死者睡過的床上,聆聽著南窗的夜雨,遙想當年妻子在深夜里為自己補衣的情形,作者沉痛地表現出了對亡妻患難與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懷念.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壟兩依依??沾才P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擁抱夏天 清晨開窗,涼風撲面。
唔,夏天走了。 我常跟爸爸在關于冬天好還是夏天好的無聊問題上爭執(zhí)。
他偏要說服我喜歡冬天。我便開始舉例子打比方地將夏天的優(yōu)點突出,理屈詞窮時就說:"反正就是夏天好。
"若在小時候,"反正就是"這一類口頭禪是要被爸爸寫在門框上我夠不到的地方的。 為什么要愛夏天?小時候會毫不猶豫地說:因為有海! 南戴河的夏天令人難忘。
我們一家會早早地奔向海邊,充起橡皮船,然后驕傲地蕩起來。隨著道道海波,小船如樹葉般搖曳,心神也跟著飛蕩…… 現在完了,海邊都不敢去了。
南戴河早已沒了藍色,沙灘邊居然還攔了網收費!難道大海的美景屬于他們? 還好,隨后的夏天也是極有趣的。小學的時候不懂得抓緊時間,日子就過得分外自在。
放暑假只要一有空,就給胖子打電話約好一起去游泳。胖子叫阿文,是我的同班同學。
記得那時候過"六一",學校組織了游藝活動,胖子的媽媽卻被班主任"請"到學校歷數胖子的罪狀。我們在瘋玩的時候,阿文被關在辦公室里挨打。
見到他時,他卻做出無所謂的樣子,把掙到的獎券一古腦兒地給了我。 阿文在樓下等著我。
他騎一輛銀灰色的山地車,我的是紅色。我們一路有說有笑地到龍?zhí)逗?/p>
我要先陪他到深水區(qū)考"深水合格證"!--沒辦法,他總是丟。 然后便是玩。
阿文鼓著腮幫,把個大氣球吹得像他的肚子一樣圓。我們打水球,打沒勁了就比賽"浮冬瓜"--抱起身子,腦袋扎進水里,看誰堅持時間長。
喊完"一、二、三",我倆深吸一口氣扎下水,水面上漂起了一個大冬瓜,一個小冬瓜。不知是不是浮力大的緣故,反正阿文總能贏我。
深水池旁有一米板,阿文跳了一次就不玩了。我猜他是嫌水花濺得太大。
于是我們跑到"幼兒戲水區(qū)",在沒膝深的水里賽跑。我們早就玩出了經驗,跑的時候要一鼓作氣,呈高抬腿姿勢往前沖。
大家摔倒的樣子是不盡相同的:前翻式,后仰式,還有看見對方倒了,自己一樂,腳下卻沒穩(wěn)住,斜著栽的……我倆快笑炸了。累了,就趴在水里。
暖暖的陽光灑在身上,明晃晃的水面讓人睜不開眼…… 最吸引人的自然還是水滑梯。龍?zhí)逗罡叩乃萦?0o,人幾乎是直著掉下來。
為了安全,滑梯很窄而且有緩沖。我酷愛玩那個驚險的,阿文不玩。
哈,他肯定是怕卡在里面下不去,那多土! 游泳場外也挺熱鬧。我們一出場便去吃烤肉串和刨冰。
阿文和賣肉串的叔叔混得很熟,吃烤肉可以 賬。下次補付錢的時候,叔叔又給他多烤兩串。
一次,那叔叔開玩笑問他:"這么小就帶女朋友來玩呀?"我就笑。阿文忙解釋:"同學,同學……" 阿文的車技是一流的。
過馬路,他一扭身子,揮動著小胖手" "一下過去了。我卻愁眉苦臉地被擋在了車流的這一旁。
童年如盛夏般短暫。上初中了,我突然與阿文有了隔閡。
或許是成績,或許是我們那時已隱約覺得要走不同的路了。我們不再一起玩了,其實那時已經極少玩了。
阿文依舊笑,但笑中少了分率真。 中考后的夏天依舊美麗。
盡管我要開始學習擠車了;盡管那太陽不像以前那樣溫暖了,會曬疼人;盡管明晃晃的油路讓人變得不太理智……我也曾試著接受防曬霜與遮陽傘,但失敗了。我愛夏天,雖然,找不到合適的理由。
或許夏能帶給我學習的激情,或許它能給我許多美好的回憶。 迎接新的生活,總是從夏天開始的,比如第一次踏進四中校門。
我的夏天可能會在汗水中度過,但我依舊愛它,盡我的全力擁抱它!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諝夂軟鏊萆线€掛著露水(蜘蛛網上也掛著露水),寫大字一張,讀古文一篇。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凡花大都是五瓣,梔子花卻是六瓣。
山歌云:“梔子花開六瓣頭?!睏d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處微綠,極香,香氣簡直有點叫人受不了,我的家鄉(xiāng)人說是:“碰鼻子香”。
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于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 人們往往把梔子花和白蘭花相比。
蘇州姑娘串街賣花,嬌聲叫賣:“梔子花!白蘭花!”白蘭花花朵半開,嬌嬌嫩嫩,如象牙白色,香氣文靜,但有點甜俗,為上海長三堂子的“倌人”所喜,因為聽說白蘭花要到夜間枕上才格外地香。我覺得紅“倌人”的枕上之花,不如船娘髻邊花更為刺激。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歷的10月23日。這時中國黃河流域一般出現初霜﹐大部分地區(qū)多忙于播種三麥等作物。
我國古代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咸俯?!?此節(jié)氣中豺狼將捕獲的獵物先陳列后再食用;大地上的樹葉枯黃掉落;蜇蟲也全在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tài)中。
每年陽歷10月23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霜降。霜降表示天氣更冷了,露水凝結成霜。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此時,我國黃河流域已出現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銀色冰晶熠熠閃光,此時樹葉枯黃,在落葉了。
古籍《二十四節(jié)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笨梢姟八怠北硎咎鞖庵饾u變冷,開始降霜。
氣象學上,一般把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現的最后一次霜稱為“晚霜”或“終霜”。從終霜到初霜的間隔時期,就是無霜期。
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為此時菊花盛開,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有詩曰:“千樹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 霜是水氣凝成的,水氣怎樣凝成霜呢?★南宋詩人呂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寫道:“驛內侵斜月,溪橋度晚霜。”
陸游在《霜月》中寫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說明寒霜出現于秋天晴朗的月夜。
秋晚沒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熱很多,溫度驟然下降到0℃以下,靠地面不多的水汽就會凝結在溪邊、橋間、樹葉和泥土上,形成細微的冰針,有的成為六角形的霜花。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說“濃霜猛太陽”就是這個道理。
霜降節(jié)氣含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緯度偏南的南方地區(qū),平均氣溫多在16℃左右,離初霜日期還有三個節(jié)氣。
在華南南部河谷地帶,則要到隆冬時節(jié),才能見霜。當然,即使在緯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貼地層空氣的溫度和濕度有差異,初霜期和霜日數也就不一樣了。
霜是地面的水氣遇到寒冷天氣凝結成的,所以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氣寒冷,大地將產生初霜的現象。 用科學的眼光來看,“露結為霜”的說法是不準確的。
露滴凍結而成的凍露,是堅硬的小冰珠。而霜凍是指由于溫度劇降而引起的作物凍害現象,其致害溫度因作物、品種和生育期的不同而異;而形成霜,則必須地面或地物的溫度降到0 ℃以下,并且貼地層中空氣中的水汽含量要達到一定程度。
因此,發(fā)生霜凍時不一定出現霜,出現霜時也不一定就有霜凍發(fā)生。但是,因為見霜時的溫度已經比較低,要是繼續(xù)冷卻,便很容易導致霜凍的發(fā)生。
“霜降殺百草”,嚴霜打過的植物,一點生機也沒有。這是由于植株體內的液體,因霜凍結成冰晶,蛋白質沉淀,細胞內的水分外滲,使原生質嚴重脫水而變質。
“風刀霜劍嚴相逼”說明霜是無情的、殘酷的。其實,霜和霜凍雖形影相連,但危害莊稼的是"凍"不是"霜"。
有人曾經試驗:把植物的兩片葉子,分別放在同樣低溫的箱里,其中一片葉子蓋滿了霜,另一片葉子沒有蓋霜,結果無霜的葉子受害極重,而蓋霜的葉子只有輕微的霜害痕跡。這說明霜不但危害不了莊稼,相反,水汽凝華時,還可放出大量熱來,1克0℃的水蒸汽凝華成水,放出氣化熱是667卡,它會使重霜變輕霜、輕霜變露水,免除凍害。
與其說“霜降殺百草”,不如說“霜凍殺百草”。霜是天冷的表現,凍是殺害莊稼的敵人。
由于凍則有霜(有時沒有霜稱黑霜),所以把秋霜和春霜統(tǒng)稱霜凍。
程門立雪
遠在北宋時期,福建將東縣有個叫楊時的進士,他特別喜好鉆研學問,到處尋師訪友,曾就學于洛陽著名學者程顥門下。程顥死后,又將楊時推薦到其弟程頤門下,在洛陽伊川所建的伊川書院中求學。
楊時那時已四十多歲,學問也相當高,但他仍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尊師敬友,深得程頤的喜愛,被程頤視為得意門生,得其真?zhèn)鳌?
一天,楊時同一起學習的游酢向程頤請求學問,卻不巧趕上老師正在屋中打盹兒。楊時便勸告游酢不要驚醒老師,于是兩人靜立門口,等老師
醒來。一會兒,天飄起鵝毛大雪,越下越急,楊時和游酢卻還立在雪中,游酢實在凍的受不了,幾次想叫醒程頤,都被楊時阻攔住了。
直到程頤一覺醒來,才赫然發(fā)現門外的兩個雪人!從此,程頤深受感動,更加盡心盡力教楊時,楊時不負重望,終于學到了老師的全部學問。
之后,楊時回到南方傳播程氏理學,且形成獨家學派,世稱“龜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門立雪”這個典故,來贊揚那些求學師門,誠心專志,尊師重道的學子
風 賦 文 / 宋玉 風,起于青萍之末,覺輕渺而欣然;飄蕩于八荒四野,拂萬物而盤旋;升降于云際本土,志高遠而固磐。
春夏秋冬,無窮變幻;急旋緩舞,姿態(tài)萬千。或柔情似水,含情脈脈;或雄姿勃發(fā),氣壯河山;或如泣如咽,如歌如訴;或咆哮怒號,動地驚天。
春意朦朧,寒微復暖。陰陽交泰而野蘇,天地纏綿而氣旋。
柳絲輕搖,始發(fā)和風于端倪;枝葉吐翠,再萌溫馨于綠裳。感柔弱且和煦,拂畫簾之悠閑;轉朱閣以逍遙,消陋室之愴然。
脈脈兮暖風薰醉花千樹,悠悠兮春夢隨云雨絲眠。 夏悄臨若,滿目青山。
回旋郊原與林莽,集聚三春之嬋媛。疾風勁草,伴白日以低搖塵霧;岸芷汀蘭,舞落霞以起伏云煙。
優(yōu)游于楊柳枝葉,跌宕于千里山嵐。搖遠山以翠碧兮,動幽草以綠煙;吹近水以漣漪兮,幻影斜以魚歡。
秋來蕭瑟,凄涼澹澹。遍拂百草于色衰,飄搖落葉以漫天。
比肩凄雨,絲絲淋漓于紅綃帷幕;扶搖翻卷,翩翩侵淫于長夜不眠。無情于黃葉哀戚,咆哮于曠野林泉。
擾落霞以無奈兮,遮曉月以云藩;弄蕭蕭以滿目兮,化潺潺以水寒。 冬寒料峭,狂嘯攀緣。
吟誦蕭颯以萬物悄隱,席卷飛雪以鱗甲漫天?;蚝蚝梗@惶暖閣之凄涼慘淡;或蕩曉窗,凌厲嚴冬之隨伴霜寒。
聚散左右兮,幻莽野之荒涼;志在蕭殺兮寰宇冰封,迫使江河兮凝固容顏。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聞之亦囅轅;風蕩蕩兮云漫天,猛士歌之亦綿延。
風凄凄兮夜無眠,美人柔之亦冰寒。風歷歷兮夢無緣,佳人托之亦空煩。
宋玉,戰(zhàn)國時楚國郊郢(鐘祥)人,大約生于周赧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90年)歲次辛未,卒于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歲次乙卯,是著名楚辭文學家,稍晚于屈原,在文學史上歷來屈宋并稱。他天資聰穎,才華出眾,而且長相秀美,風流倜儻,是楚國有名的美男子,自古以來有“美如宋玉,貌若潘安”之說。
在政治上不得志,僅在楚頃襄王時托請友人推薦作過文學侍從之類的小官,曾向頃襄王進諫、獻策,都未被采納。 ? 宋玉的從政經歷主要是在郊郢蘭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郊郢蘭臺上宮殿輝煌,史稱“蘭臺之宮”。
蘭臺的得名,西晉張華《博物志》稱起源于舜帝。舜帝南巡曾駐帳于郢中高臺,并親手種下蘭花蕙草,于是楚人便將此臺取名為蘭臺。
據《史記·楚世家》載:“郢中立王……太子橫至,立為王,是以為頃襄王?!敝荇鐾跞吣辏ü?78年)歲次癸末,秦白起攻占楚郢都紀南城,楚頃襄王把國都遷往河南陳地。
為了收復楚國失去的土地,楚頃襄王經常南巡郊郢,在蘭臺宮與大臣們商議興楚大計。這時宋玉就伴楚王游覽,對問于蘭臺之宮,產生了著名古典“陽春白雪”、“下里巴人”、“巫山神女”、“大王雄風”等故事,成為千古美談。
楚襄王游于蘭臺之宮,宋玉,景差侍。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宋玉對日:“此獨大王之風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夫風者,天地之氣,溥暢而至,不擇貴賤高下而加焉。
今子獨以為寡人之風,豈有說乎?”宋玉對曰:“臣聞于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其所托者然,則風氣殊焉?!?/p>
王曰:“夫風,始安生哉?”宋玉對曰:“夫風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浸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緣泰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飄忽淜滂,激飏熛怒;耾耾雷聲,回穴錯迕;蹶石伐木,梢殺林莽。
至其將衰也,被麗披離,沖孔動楗,眴煥粲爛,離散轉移。故其清涼雄風,則飄舉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宮。
邸華葉而振氣,徘徊于桂椒之間,翱翔于激水之上;將擊芙蓉之精,獵蕙草,離秦衡,概新夷,被荑楊;回穴沖陵,蕭條眾芳。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躋于羅帷,經于洞房,乃得為大王之風也。
故其風中人,狀直憯凄淋慓;清涼增欷;清清冷冷,愈病析酲;發(fā)明耳目,寧體便人。此所謂大王之雄風也?!?/p>
王曰:“善哉論事!夫庶人之風,豈可聞乎?”宋玉對曰“夫庶人之風,塕然起于窮巷之間,堀堁揚塵;勃郁煩冤,沖孔襲門;動沙堁,吹死灰;駭溷濁,揚腐余;邪薄入甕牖,至于室廬。故其風中人,狀直憞溷郁邑,毆溫致濕;中心慘怛,生病造熱;中唇為胗,得目為蔑;啖齰嗽獲,死生不卒。
此所謂庶人之雌風也?!?風沒有生命,本無雄雌之分,但王宮空氣清新,貧民窟空氣惡濁,這乃是事實。
作者從聽覺、視覺、嗅覺對風的感知不同,生動、形象、逼真地描述了“雄風”與“雌風”的截然不同,反映了帝王與貧民生活的天壤之別。前者驕奢淫逸,后者凄慘悲涼。
寓諷刺于描述之中,意在言外。 【譯 文】 楚襄王在蘭臺宮游覽,宋玉、景差隨侍。
有風颯颯吹來,楚襄王便敞開衣襟迎著風說:“這風多爽快啊!這是我和平民百姓共同享有的么?”宋玉回答說:“這只是大王您一個人獨自享有的風罷了,平民百姓哪里能與大王共同享有它呢?” 楚襄王說:“風是天地間的一種氣流,普遍而暢流無阻地吹送而來,不分貴賤高低吹到每一個人身上。現在你單單以為是我一個人享有的風,難道有什么理由嗎?”宋玉回答說:“我從老師那里聽到過這樣的說法,枳樹彎曲的枝丫上會招來鳥雀做窩,空穴之處會產生風。
鳥窩和風是根據環(huán)境條件的不同而出現,那。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7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