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在公元前206年,劉邦為王,就國南鄭南。韓信便到南鄭投靠劉邦,雖經(jīng)蕭何多次的引薦,但是劉邦并不韓信加以重用,韓信傷心就此逃走。蕭何聽到韓信私自逃走的消息,在來不及稟報劉邦的情況下,親自將韓信在青橋驛附近追回,并在劉邦面前反復(fù)陳述重用韓信的利害,因此說服劉邦,曰:“擇良日,設(shè)壇場,具禮。”拜韓信為大將。
韓信,少事項羽未被重用,逃歸劉邦,又未重用,再逃至現(xiàn)留壩縣內(nèi)的樊河邊,夜間水漲不能渡,被蕭何追回。蕭何說服了劉邦,擇良日,設(shè)壇場,拜韓信為大將。
歷史記載
韓信,淮陰人。秦末,農(nóng)民起義軍與六國舊貴族起兵反秦,韓信投奔項梁部下,項梁敗后屬項羽.公元前206年,劉邦為漢王,都南鄭,韓信“亡楚歸漢”投奔劉邦。同年,劉邦采納蕭何建議,拜韓信為大將。據(jù)《史記·淮陰侯列傳》載:“……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shè)壇場,具禮,乃可耳’。王許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p>
這兒說的“壇場”,即后人所稱的“拜將壇”?!稘h中府志》載:“拜將臺,在南城下,相傳漢高祖拜韓信為大將,筑此以受命。今址尚存?!?/p>
拜將之后,韓信率兵伐魏、舉趙、降燕、定齊、滅楚,為劉漢王朝建立了赫赫戰(zhàn)功,被封為楚王,與蕭何、張良稱漢興三杰。漢王六年,有人告韓信謀反,劉邦降韓信為淮陰侯。漢王十一年,韓信被呂后計縛斬殺。
一代英杰早已長逝,但這座拜將壇卻長存人間。1938年,馮玉祥曾在拜將壇立碑,上刻:“蓋世勛名三杰并,登壇威望一軍驚,”(碑石今已佚失)。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視拜將壇的保護工作,撥出??钸M行了維修。壇的四周菜畦碧綠,榆柳成蔭,風(fēng)景綺麗。拜將壇正以新的風(fēng)姿,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人。
上演圍魏救趙的李秀成事件《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是講戰(zhàn)國時期齊國與魏國的桂陵之戰(zhàn)。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釋失中山的舊恨,便派大將龐涓前去攻打。這中山原本是東周時期魏國北鄰的小國被魏國收服,后來趙國乘魏國國喪伺機將中山強占了,魏將龐涓認為中山不過彈丸之地,距離趙國又很近,不若直打趙國都城邯鄲,既解舊恨又一舉雙得。
魏王從之,欣欣然似霸業(yè)從此開始,即撥五百戰(zhàn)車以龐涓為將,直奔趙國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王急難中只好求救于齊國,并許諾解圍后以中山相贈。
齊威王應(yīng)允,令田忌為將,并起用從魏國救得的孫臏為軍師領(lǐng)兵出發(fā)。這孫臏曾與龐涓同學(xué),對用兵之法諳熟精通。
魏王用重金將他聘得,當(dāng)時龐涓也正事奉魏國。龐涓自覺能力不及孫臏,恐其賢于己,遂以毒刑將孫臏致殘,斷孫兩足并在他臉上刺字,企圖使孫不能行走,又羞于見人。
后來孫臏裝瘋,幸得齊使者救助,逃到齊國。這是一段關(guān)于龐涓與孫臏的舊事。
且說田忌與孫臏率兵進入魏趙交界之地時,田忌想直逼趙國邯鄲,孫臏制止說:“解亂絲結(jié)繩,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爭斗,不能參與搏擊,平息糾紛要抓住要害,乘虛取勢,雙方因受到制約才能自然分開?,F(xiàn)在魏國精兵傾國而出,若我直攻魏國。
那龐涓必回師解救,這樣一來邯鄲之圍定會自解。我們再于中途伏擊龐涓歸路,其軍必敗。
田忌依計而行?!惫?,魏軍離開邯鄲,歸路中又陷伏擊與齊戰(zhàn)于桂陵,魏部卒長途疲憊,潰不成軍,龐涓勉強收拾殘部,退回大梁,齊師大勝,趙國之圍遂解。
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圍魏救趙”的故事。又后十三年,齊魏之軍再度相交于戰(zhàn)場,龐涓復(fù)又陷于孫臏的伏擊自知智窮兵敗遂自刎。
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這個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敵人的后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zhàn)術(shù)。
陸績六歲,作客歸來。母性所愛,懷橘三枚。
漢陸績,字公紀,吳郡人。其父康,曾為廬江太守,與袁術(shù)交好??兞鶜q時,于九江見術(shù),術(shù)出橘待之。績懷其三枚,及歸拜辭,橘墮地。術(shù)笑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児虼鹪?,吾母性之所愛,欲歸以遺母。術(shù)大奇之。
情到真處,小節(jié)亦關(guān)至行,況六歲之兒,一橘不忘母乎,真千古美談也。今人席間懷果,欲娛其兒。夫一樣懷歸,盍易愛子之心以愛親。懷物與兒,識者賤之,懷物奉親,人皆敬之。奇哉陸郎,可以為法矣。
【白話解釋】
漢朝末年間時候,有個姓陸名績的,表字公紀,是吳郡地方的人。他的父親名叫陸康,曾經(jīng)做過廬江地方的知府,和袁術(shù)很要好。
陸績年紀還只有六歲的時候,便會到九江地方去拜見袁術(shù)。袁術(shù)就拿出許多橘子來,給陸績吃。陸績暗地里把三個橘子裝在袖子里,等到告別的時候,就向著袁術(shù)拜謝了一回。不料這三個橘子,撲陸的從袖子里跌到地上。
袁術(shù)笑著說,陸郎呀,你來做了小客人,竟暗地里藏了主人的橘子,不防他人笑你來偷橘子么。陸績便雙膝跪在地上,回答道,我母親的性子,很喜歡吃這因為這個緣故,所以想起帶幾只回去,給母親吃。袁術(shù)聽了這一番話,覺得大大的希奇。些東西。
1.《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南宋詞人辛棄疾于1205年所作。
作者是懷著深重的憂慮和一腔悲憤寫這首詞的。 2.典故: 想當(dāng)年”三句:劉裕曾兩次領(lǐng)兵北伐,收復(fù)洛陽、長安等地。
金戈,用金屬制成的長槍。鐵馬,披著鐵甲的戰(zhàn)馬。
都是當(dāng)時精良的軍事裝備。這里指代精銳的部隊。
元嘉草草:元嘉是劉裕子劉義隆年號。草草:輕率。
南朝宋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反而讓北魏主拓跋燾抓住機會,以騎兵集團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chuàng)。 封狼居胥:狼居胥山,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西北部。
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命王玄謨北伐,玄謨陳說北伐的策略,文帝說:“聞王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詞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興北伐”。
鑿壁偷光:西漢時期,宰相匡衡從小因為家貧,沒有條件進學(xué)堂,他白天幫人干活,晚上沒錢買燈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墻上鑿一個洞,借隔壁的燈光來讀書,甚至到有書的人家去免費幫工換取書本,他刻苦學(xué)習(xí)終于在漢元帝時期當(dāng)上太子少傅。
總結(jié):這篇寓言寫了匡衡少年時讀書的兩件事,一件是鑿壁偷光,一件是借書苦讀。它贊揚了匡衡勇于戰(zhàn)勝艱苦的條件,勤奮的讀書的精神;為我們樹立刻苦讀書的好榜樣 破釜沉舟: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將章邯帶20萬大軍進攻諸侯國趙國,趙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 讓宋義掛帥,項羽輔佐率軍救援,宋義故意拖延時機,項羽殺了宋義并率軍渡過漳水去援趙,他們把鍋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決戰(zhàn),終于擊敗秦軍。
總結(jié): 三遷之教:戰(zhàn)國時期,孟子小時候非常聰明,經(jīng)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擔(dān)心他荒廢學(xué)業(yè)就把 家搬到城里,剛好旁邊是一個屠宰場,孟子很快就學(xué)會了殺豬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個學(xué)校附近,從此孟子就開始學(xué)習(xí)孔子的思想而成為一代思想家總結(jié):環(huán)境的重要性,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對人類的成長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畫蛇添足:楚國有個專管祭祀的官員,春祭以后倒一杯酒給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夠分,就想出誰先畫好蛇就喝酒的辦法,有一個人第一個把蛇畫好了,見其他人還沒有畫完,就在已畫好的蛇上加了兩只腳,讓人啼笑皆非總結(jié):這篇寓言告訴人們,凡做一件事情,必須有具體的要求和明確的目標,要以清醒堅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勝利沖昏頭腦。被勝利沖昏頭腦的人,往往為盲目樂觀所蔽,而招致失敗 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
一臣下對莊王說:“聽說國中有一只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么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比缓笳D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shù)年形成大治局面總結(jié):不是非要滔滔不絕才能顯出自己的本事,平時不露聲色是為長遠觀察問題,蓄積力量,不但能夠正確地預(yù)見未來,更能夠掌握適當(dāng)時機 負荊請罪: 戰(zhàn)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
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慚愧不 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偨Y(jié):由此可見,一個集體起內(nèi)訌,容易讓敵人有機可趁;惟有團結(jié)起來、同心協(xié)力對抗外敵。
才會讓敵人無機可乘。就是說,團結(jié)好了,才能一致對外,才不會被別人欺負 紙上談兵:戰(zhàn)國時,戰(zhàn)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
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后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zhàn)中損兵40萬。
總結(jié):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空談不能成為現(xiàn)實 東施效顰:美女西施因病而皺著眉頭,鄰居丑女見了覺得很美,就學(xué)西施也皺起眉頭,結(jié)果顯得更丑。
后人稱這個丑女為東施??偨Y(jié):不要盲目地去仿照,只會適得其反 守株待兔:戰(zhàn)國時宋國有一個農(nóng)民,看見一只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結(jié)果自然再無所獲!總結(jié):不要存有僥幸心理,不要想著不勞而獲,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結(jié)果只能是一事無成,不能死守狹隘經(jīng)驗、墨守成規(guī)。濫竽充數(shù):齊宣王讓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
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宣王對此感到很高興,拿數(shù)百人的口糧來供養(yǎng)他。齊宣王去世。
齊湣王繼承王位,他喜歡聽一個一個的演奏,南郭處士聽后便逃走了總結(jié):弄虛作假是經(jīng)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一個人如果像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樣,沒有真本事,只靠裝樣子嚇喝人,在別人還不了解真相的時候,能夠蒙混一陣子,但是總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釋義】
忍辱:忍受恥辱。負重:承擔(dān)重任。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指表示人心胸不凡,能從大處著眼,不計屈辱,能擔(dān)負重任,擔(dān)當(dāng)大事。
【用法】
可用來夸贊能夠顧全大局忍受屈辱,擔(dān)負重任的人。與“臥薪嘗膽”近義。
【出處】
這則成語出自《三國志·吳志·陸遜傳》:“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
【成語故事】
公元221年,劉備親率大軍攻打東吳,想奪回荊州,并為義弟關(guān)羽報仇。孫權(quán)任命陸遜為大都督,率領(lǐng)五萬兵馬迎戰(zhàn)。第二年初,劉備的軍隊直抵夷陵(今湖北宜昌),并駐扎在長江南岸,聲勢十分浩大。 陸遜見蜀軍占據(jù)有利地形,便堅守不出,手下的將領(lǐng)都認為他膽小怕戰(zhàn)。一次,陸遜召集眾將議事,手按寶劍說:“劉備,乃天下梟雄,連曹操都畏懼他三分?,F(xiàn)在,他帶兵來攻,是我們的大敵。我雖然是一介書生,但主上拜我為大都督,統(tǒng)率軍隊,我應(yīng)當(dāng)忠于職守。之所以委屈諸位聽從我的命令,是因為我對國家還有些用處,能夠忍受委屈、負擔(dān)重任的緣故。軍令如山,違令者將按軍法處置,大家切勿違反!”聽了陸遜的這番話后,眾將領(lǐng)都不敢不聽從他的指揮。這樣,吳軍一直堅守不戰(zhàn),維持了七八個月之久。直到蜀軍被拖得疲憊不堪的時候,吳軍借助順風(fēng)施行火攻,最后終于取得了勝利。 桃園三結(jié)義 建寧二年,幽州太守劉焉發(fā)榜招募義兵鎮(zhèn)壓黃巾起義軍。榜文發(fā)至涿縣,劉備想前往應(yīng)募,卻苦于財力不足,恰巧遇見為人豪爽的張飛愿資財相助,于是二人同入酒店飲酒。這時他們遇上了投店的關(guān)羽。原來,關(guān)羽也是一好漢,只因殺了家鄉(xiāng)的惡霸,背井離鄉(xiāng),準備應(yīng)征入伍。三人志同道合,便于次日在張飛莊后桃花園中,祭拜天地,結(jié)為兄弟,立誓“同心協(xié)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從此,三人患難與共,結(jié)成生死之交。
魏征(580-643)字玄成,唐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學(xué)家。
河北巨鹿人。從小喪失父母,家境貧寒,但喜愛讀書,不理家業(yè),曾出家當(dāng)過道士。
玄武門之變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膽識才能,非但沒有怪罪于他,而且還把他任為諫官之職,并經(jīng)常引入內(nèi)廷,詢問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誠輔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據(jù)理抗爭,從不委曲求全。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征問道:“何謂明君、闇君?”魏征回答說:“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君之所以闇者,偏信也。
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宮,不見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趙高,直到天下大亂以后,自己還被蒙在鼓里;隋煬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縣多已失守,自己也不得而知?!碧趯@番話深表贊同。
貞觀元年(627),魏征被升任尚書左丞。這時,有人奏告他私自提拔親戚作官,唐太宗立即派御史大夫溫彥博調(diào)查此事。
結(jié)果,查無證據(jù),純屬誣告。但唐太宗仍派人轉(zhuǎn)告魏征說:“今后要遠避嫌疑,不要再惹出這樣的麻煩?!?/p>
魏征當(dāng)即面奏說:“我聽說君臣之間,相互協(xié)助,義同一體。如果不講秉公辦事,只講遠避嫌疑,那么國家興亡,或未可知?!?/p>
并請求太宗要使自己作良臣而不要作忠臣。太宗詢問忠臣和良臣有何區(qū)別,魏征答道:“使自己身獲美名,使君主成為明君,子孫相繼,福祿無疆,是為良臣;使自己身受殺戮,使君主淪為暴君,家國并喪,空有其名,是為忠臣。
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遠。”太宗點頭稱是。
史料 貞觀二年(628),魏征被授秘書監(jiān),并參掌朝政。不久,長孫皇后聽說一位姓鄭的官員有一位年僅十六七歲的女兒,才貌出眾,京城之內(nèi),絕無僅有。
便告訴了太宗,請求將其納入宮中,備為嬪妃。太宗便下詔將這一女子聘為妃子。
魏征聽說這位女子已經(jīng)許配陸家,便立即入宮進諫:“陛下為人父母,撫愛百姓,當(dāng)憂其所憂,樂其所樂。居住在宮室臺榭之中,要想到百姓都有屋宇之安;吃著山珍海味,要想到百姓無饑寒之患;嬪妃滿院,要想到百姓有室家之歡。
現(xiàn)在鄭民之女,早已許配陸家,陛下未加詳細查問,便將她納入宮中,如果傳聞出去,難道是為民父母的道理嗎?”太宗聽后大驚,當(dāng)即深表內(nèi)疚,并決定收回成命。但房玄齡等人卻認為鄭氏許人之事,子虛烏有,堅持詔令有效。
陸家也派人遞上表章,聲明以前雖有資財往來,并無訂親之事。這時、唐太宗半信半疑,又召來魏征詢問。
魏征直截了當(dāng)?shù)卣f:“陸家其所以否認此事,是害怕陛下以后借此加害于他。其中緣故十分清楚。
不足為怪?!碧谶@才恍然大悟,便堅決地收回了詔令。
[1] 影響 由于魏征能夠犯顏直諫,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際,他也敢面折廷爭,從不退讓,所以,唐太宗有時對他也會產(chǎn)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嶺山中打獵取樂,行裝都已準備停當(dāng),但卻遲遲未能成行。
后來,魏征問及此事,太宗笑著答道:“當(dāng)初確有這個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進諫,所以很快又打消了這個念頭?!边€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鷂鷹,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
但當(dāng)他看見魏征遠遠地向他走來時,便趕緊把鳥藏在懷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鷂子悶死在懷中。
貞觀六年,群臣都請求太宗去泰山封禪。借以炫耀功德和國家富強,只有魏征表示反對。
唐太宗覺得奇怪,便向魏征問道:“你不主張進行封禪,是不是認為我的功勞不高、德行不尊、中國未安、四夷末服、年谷未豐、祥瑞末至嗎?”魏征回答說:“陛下雖有以上六德,但自從隋末天下大亂以來,直到現(xiàn)在,戶口并未恢復(fù),倉庫尚為空虛,而車駕東巡,千騎萬乘,耗費巨大,沿途百姓承受不了。況且陛下封禪,必然萬國咸集,遠夷君長也要扈從。
而如今中原一帶,人煙稀少,灌木叢生,萬國使者和遠夷君長看到中國如此虛弱,豈不產(chǎn)生輕視之心?如果賞賜不周,就不會滿足這些遠人的欲望;免除賦役,也遠遠不能報償百姓的破費。如此僅圖虛名而受實害的事,陛下為什么要干呢?”不久,正逢中原數(shù)州暴發(fā)了洪水,封禪之事從此停止。
貞觀七年(633),魏征代王珪為侍中。同年底,中牟縣丞皇甫德參向太宗上書說:“修建洛陽宮,勞弊百姓;收取地租,數(shù)量太多;婦女喜梳高髻,宮中所化。”
太宗接書大怒,對宰相們說:“德參想讓國家不役一人,不收地租,富人無發(fā),才符合他的心意?!毕胫位矢Φ聟⒄u謗之罪。
魏征諫道:“自古上書不偏激,不能觸動人主之心。所謂狂夫之言,圣人擇善而從。
請陛下想想這個道理?!弊詈筮€強調(diào)說:“陛下最近不愛聽直言,雖勉強包涵,已不像從前那樣豁達自然?!?/p>
唐太宗覺得魏征說得入情入理,便轉(zhuǎn)怒為喜,不但沒有對皇甫德參治罪,還把他提升為監(jiān)察御史。鄒忌 鄒忌,《史記》作騶忌子,齊人。
田齊桓公(不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那個公子小白,是田氏代齊之后的齊國君主)時就任大臣,威王時為相,封于下邳(今江蘇邳縣西南),號成侯。后又事齊宣王。
插圖 齊威王立志改革,思賢若渴。他鼓琴自薦,被任為相國,封于下邳(今江蘇邳縣西南),稱成侯。
勸說威王獎勵群臣吏民進諫,主張修訂法律,監(jiān)督官吏,嚴明賞罰,并選薦得力大臣堅守四境。推行的改革,使齊國力漸強。
1、立木為信: 春秋戰(zhàn)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
當(dāng)時處于戰(zhàn)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dāng)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 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jié)果沒人肯出手一試。
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
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
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tǒng)一了中國。 2、烽火戲諸候: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guān)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
結(jié)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lǐng)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于開心一笑。
五年后,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愿再上第二次當(dāng)了。結(jié)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3、一諾千金: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shù),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dāng)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后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jié)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
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
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于物質(zhì)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無異于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4、宋濂的故事 宋濂小時侯喜歡讀書,但是家里很窮。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墒沁€書的期限快到了。
他只好連夜抄書。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
他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這書看?!?/p>
宋濂說:“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xiàn)。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著名學(xué)者請教,并約好見面日期,誰知出發(fā)那天下起鵝毛雪。當(dāng)宋濂挑起行李準備上路時,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再說,老師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
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御不住深山的嚴寒啊!”宋濂說:“娘,今不出發(fā)就會誤會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fēng)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當(dāng)宋濂到達老師家里時,老師感動地稱贊說道:“年輕人,守信好學(xué),將來必有出息!”(注:宋濂,明初文學(xué)家) 6、晏殊誠實守信 古往今來,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誠實守信的。 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xué)家和政治家晏殊,14歲被地方官作為“神童”推薦給朝廷。
他本來可以不參加科舉考試便能得到官職,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毅然參加了考試。事情十分湊巧,那次的考試題目是他曾經(jīng)做過的,得到過好幾位名師的指點。
這樣,他不費力氣就從千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贊賞。但晏殊并沒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 他在接受皇帝的復(fù)試時,把情況如實地告訴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題目,當(dāng)堂考他。
皇帝與大臣們商議后出了一道難度更大的題目,讓晏殊當(dāng)堂作文。結(jié)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獎。
晏殊當(dāng)官后,每日辦完公事,總是回到家里閉門讀書。后來皇帝了解到這個情況,十分高興,就點名讓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員。
當(dāng)晏殊去向皇帝謝恩時,皇帝又稱贊他能夠閉門苦讀。晏殊卻說:“我不是不想去宴飲游樂,只是因為家貧無錢,才不去參加。
我是有愧于皇上的夸獎的?!被实塾址Q贊他既有真實才學(xué),又質(zhì)樸誠實,是個難得的人才,過了幾年便把他提拔上來,讓他當(dāng)了宰相。
晏殊受到皇帝的賞識和重用的故事說明, 一個人為人的誠實,表里如一,不弄虛作假, 對于取得別人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 7、狼來了:這個大家都知道 8、曾子殺彘:見你們家木木的回答。
匹夫無罪懷玉其壁的意思是你作為蕓蕓眾生一個沒有是非功過的人沒有什么錯,可是你拿著一塊美玉到處亂逛就有罪惡至極,讓人討厭了。
這個壁現(xiàn)在引申為美貌和才華等,可見人性的險惡。這句話最早出現(xiàn)在春秋左轉(zhuǎn)恒公十年中,虞叔有一塊寶玉,虞公很喜歡。
虞叔沒有給他,回來后很后悔,于是又送給虞公。后來虞公看中虞叔的寶劍,又來索要。
虞叔覺得虞公得寸進尺,于是出兵攻打虞公。貪心財寶會召開禍害春秋左傳一開始就介紹虞叔有一塊寶玉,巧奪天工,精美無比。
讓無數(shù)人愛不釋手,當(dāng)然虞公也在其內(nèi),后來虞公開口向虞叔請求贈予寶玉??墒怯菔逡彩窒矚g這塊玉,割舍不下就拒絕虞公的請求。
回到家中的虞叔覺得寶玉是死物,怎么能與人相提并論呢。于是就把寶玉獻給了虞公。
可是好景不長,虞公又看中虞叔的一把寶劍,于是毫不客氣的前來索要。得知這個消息的虞叔覺得虞公得寸進尺,遲早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于是出兵攻打虞公。
慢藏誨盜,冶容誨淫左傳中的虞叔因為有寶玉而擔(dān)心招來殺身之禍,于是把寶玉獻出去。而虞公得到寶玉不知足,甚至得寸進尺想要虞叔的寶劍,最后也招來殺身之禍。
左傳中的意思除了告訴人們不要去貪心財寶,可以避免禍害。但是也不要一味的放棄自己的財寶來獻給別人,假如別人滿意是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但是假如不滿意,必然會遭到禍殃。
就像慢藏誨盜,冶容誨淫,為了滿足虛榮心而引起禍害,得不償失。懷才懷色其罪這句話后來也引申為懷才其罪,懷色其罪。
人們要低調(diào),不要過分炫耀,否則會引起災(zāi)害。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