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 由投票者2007-12-19 00:12:03選出
月食-----天狗吃月
傳說古時候,有一位名叫“目連”的公子。生性好佛,為人善良。十分孝順母親,但是,目連之母,身為娘娘,生性暴戾,為人好惡。
有一次,目連之母突然心血來潮,想出了一個惡主意:和尚念佛吃素。我要作弄他們一下,開暈吃狗肉。她吩咐做了三百六十只狗肉饅頭,說是素饅頭,要到寺院去施齋。目連知道了這事,勸說母親不聽,忙叫人去通知了寺院方丈。方丈就準(zhǔn)備了三百六十只素饅頭。藏在每個和尚的袈裟袖子里。目連之母來施齋,發(fā)給每個和尚一個狗肉饅頭。和尚在飯前念佛時,用袖子里的素饅頭將狗肉饅頭調(diào)換了一下,然后吃了下去。目連之母見和尚們個個吃了她的饅頭,“嘿嘿”拍手大笑說:“今日和尚開暈啦!和尚吃狗肉饅頭啦!”方丈雙手合十,連聲念道:“阿彌陀佛,罪過,罪過!”事后,將三百六十只狗肉饅頭,在寺院后面用土埋了。
這事被天上玉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將目連之母打下十八層地獄,變成一只惡狗,永世不得超生。
目連是個孝子,得知母親打入地獄。他日夜修煉,終于成了地藏菩薩。為救母親,他用錫杖打開地獄門。目連之母和全部惡鬼都逃出地獄,投生凡間作亂。玉帝大怒,令目連下凡投身為黃巢。后來“黃巢殺人八百萬”,傳說就是來收這批從地獄逃出來的惡鬼。
目連之母變成的惡狗,逃出地獄后,因十分痛恨玉帝,就竄到天庭去找玉帝算帳。她在天上找不到玉帝,就去追趕太陽和月亮,想將它們吞吃了,讓天上人間變成一片黑暗世界。這只惡狗沒日沒夜地追呀追!她追到月亮,就將月亮一口吞下去;追到太陽,也將太陽一口吞下去。不過目連之母變成的惡狗,最怕鑼鼓、燃放爆竹,嚇得惡狗吞下的太陽、月亮,又只好吐了出來。太陽、月亮獲救后,又日月齊輝,重新運行。惡狗不甘心又追趕上去,這樣一次又一次就形成了天上的日蝕和月蝕。民間就叫“天狗吃太陽”,“天狗吃月亮”。直到現(xiàn)在,每逢日蝕、月蝕時,不少城鄉(xiāng)百姓還流傳著敲鑼擊鼓、燃放爆竹來趕跑天狗的習(xí)俗。
中秋的來源,民間一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游月宮等故事。
最為人熟悉當(dāng)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也有多個版本。在較早的記載中,嫦娥偷吃了仙藥,變成了癩蛤蟆,被叫著月精。
仲春時節(jié),百慕文化禪意歌者劉珂矣帶來了她的第六首“禪意中國風(fēng)”《月滿弦》。歌詞依舊由她本人操刀,作曲則與“金牌搭檔”、青年音樂人百慕三石合力完成。據(jù)悉,歌曲的出爐過程并不順暢,從構(gòu)思下筆到編錄制作時間很長。
這首開年力作還邀請到了音樂人竇唯的御用古琴師、著名古琴演奏家巫娜女士擔(dān)任歌曲中古琴部分的演奏。
擴展資料
《月滿弦》,由劉珂矣填詞,百慕三石/劉珂矣譜曲,劉珂矣演唱。該歌曲收錄在專輯《半壺紗》中,由百慕文化公司發(fā)行于2016-01-05,該張專輯包含了18首歌曲。
該歌曲其他版本
1、特別娛樂演唱的《月滿弦》,該歌曲收錄在專輯《月滿弦》中,由千盛之星文化公司發(fā)行于2019-06-05,該張專輯包含了2首歌曲。
2、張大偉演唱的《月滿弦》,該歌曲收錄在專輯《最美男中音》中,發(fā)行于2015-11-01,該張專輯包含了10首歌曲。
3、網(wǎng)絡(luò)歌手演唱的《月滿弦》,該歌曲收錄在專輯《禪意中國風(fēng)》中,發(fā)行于2018-05-12,該張專輯包含了1首歌曲。
傳說:嫦娥奔月 空格相傳,遠(yuǎn)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xiàn)了十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去。
空格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余的太陽??崭窈篝嗔⑾律w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xué)藝。
奸詐刁鉆、心術(shù)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空格不久,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崭褚惶?,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jīng)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
據(jù)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崭袢欢?,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
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空格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
空格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nèi)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崭矜隙鹬雷约翰皇桥蠲傻膶κ郑<敝畷r她當(dāng)機立斷,轉(zhuǎn)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
空格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空格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fā)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
氣得后羿捶胸頓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絕的后羿,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
這時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崭窈篝嗉泵ε扇说芥隙鹣矏鄣暮蠡▓@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空格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shè)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jié)拜月的風(fēng)俗在民間傳開了。
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鮮明的態(tài)度和絢麗的色彩歌頌、贊美了娥娥,與古文獻有關(guān)嫦娥的記載相比較,可見人們對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飾,使娥娥的形象與月同美,使之符合人們對美的追求。 與現(xiàn)代流傳甚廣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輯《靈憲》則記載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竊王母不死藥服之,奔月。
將往,枚占于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后且大昌。
’嫦娥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蜍。”嫦娥變成癩蛤蟆后,在月宮中終日被罰搗不死藥,過著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隱曾有詩感嘆嫦娥:“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吳剛伐桂 傳說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樹。
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專心學(xué)習(xí),被貶到月亮里砍月桂,但月亮中的月桂隨砍隨合,砍伐不盡,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見到吳剛在月中無休無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天狗吃月亮 傳說古時候,有一位名叫“目連”的公子。生性好佛,為人善良。
十分孝順母親,但是,目連之母,身為娘娘,生性暴戾,為人好惡。 有一次,目連之母突然心血來潮,想出了一個惡主意:和尚念佛吃素。
我要作弄他們一下,開暈吃狗肉。她吩咐做了三百六十只狗肉饅頭,說是素饅頭,要到寺院去施齋。
目連知道了這事,勸說母親不聽,忙叫人去通知了寺院方丈。方丈就準(zhǔn)備了三百六十只素饅頭。
藏在每個和尚的袈裟袖子里。目連之母來施齋,發(fā)給每個和尚一個狗肉饅頭。
和尚在飯前念佛時,用袖子里的素饅頭將狗肉饅頭調(diào)換了一下,然后吃了下去。目連之母見和尚們個個吃了她的饅頭,“嘿嘿”拍手大笑說:“今日和尚開暈啦!和尚吃狗肉饅頭啦!”方丈雙手合十,連聲念道:“阿彌陀佛,罪過,罪過!”事后,將三百六十只狗肉饅頭,在寺院后面用土埋了。
這事被天上玉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將目連之母打下十八層地獄,變成一只惡狗,永世不得超生。
目連是個孝子,得知母親打入地獄。他日夜修煉,終于成了地藏菩薩。
為救母親,他用錫杖打開地獄門。目連之母和全部惡鬼都逃出地獄,投生凡間作亂。
玉帝大怒,令目連下凡投身為黃巢。后來“黃巢殺人八百萬”,傳說就是來收這批從地獄逃出來的惡鬼。
目連之母變成的惡狗,逃出地獄后,因十分痛恨玉帝,就竄到天庭去找玉帝算帳。她在天上找不到玉帝,就去追趕太陽和月亮,想將它們吞吃了,讓天上人間變成一片黑暗世界。
這只惡狗沒日沒夜地追呀追!她追到月亮,就將月亮一口吞下去;追到太陽,也將太陽一口吞下去。不過目連之母變成的惡狗,最怕鑼鼓、燃放爆竹,嚇得惡狗吞下的太陽、月亮,又只好吐了出來。
太陽、月亮獲救后,又日月齊輝,重新運行。惡狗不甘心又追趕上去,這樣一次又一次就形成了天上的日蝕和月蝕。
民間就叫“天狗吃太陽”,“天狗吃月亮”。直到現(xiàn)在,每逢日蝕、月蝕時,不少城鄉(xiāng)百姓還流傳著敲鑼擊鼓、燃放爆竹來趕跑天狗的習(xí)俗。
成語: 月白風(fēng)清 2. 月明星稀 3. 月圓花好 4. 月暈而風(fēng) 5. 月明如水 6. 月盈則食 7. 月滿則虧 8. 月缺重圓 9. 月下花前 10. 月黑風(fēng)高 11. 日月入懷 12. 日月如梭 13. 日居月諸 14. 日就月將 15. 日新月異 16. 日往月來 17. 日省月試 18. 日積月累 19. 春花秋月 20. 曉風(fēng)殘月 21. 曉月殘星 22. 水中捉月 23. 流星趕月 24. 田月桑時 25. 花容月貌 26. 年頭月尾 27. 松風(fēng)水月 28. 鏡花水月 29. 清風(fēng)明月 30. 歲月如流 31. 皓月千里 32. 鏤月裁云 33. 風(fēng)月無邊 34. 風(fēng)花雪月 35. 風(fēng)清月朗 嘲風(fēng)弄月 風(fēng)花雪月 日削月朘 日就月將 閉月羞花 月白風(fēng)清 月明星稀 月圓花好 月暈而風(fēng) 月明如水 月盈則食 月滿則虧 月缺重圓 月下花前 月黑風(fēng)高 日月入懷 日月如梭 日居月諸 得月較先 近水樓臺先得月 月懷一雞 吟風(fēng)詠月 月圓花好 月暈而風(fēng) 月明如水 月缺重圓 月下花前 日居月諸 日新月異 日往月來 日省月試 日積月累 春花秋月 曉風(fēng)殘月 曉月殘星 水中捉月 流星趕月 田月桑時 花容月貌 年頭月尾 松風(fēng)水月 鏡花水月 歲月如流 皓月千里 鏤月裁云 風(fēng)月無邊 風(fēng)花雪月 風(fēng)清月朗 文德橋上半邊月 蘭荷碧月 月下老人 月懸碧空 月落烏啼 月影婆娑 月移花影 月籠輕紗 月色迷離 月出東山 月圓花好 月夕花朝 月出星隱 月上柳梢 日月合壁 明月高照 星月交輝 秋月慘白 星月皎潔 冷月凄風(fēng) 日月參辰 閉月羞花 滿月生輝 新月如鉤 六月飛霜 日東月西 日升月恒 猴年馬月 成年累月 眾星捧月 長年累月 烘云托月 春花秋月 海底撈月 蹉跎歲月 吳牛喘月 嫦娥奔月 窮年累月 經(jīng)年累月 披星戴月 冰壺秋月 1.成年累月 2.月露風(fēng)云 3.月旦春秋 月白風(fēng)清 2. 月明星稀 3. 月圓花好 4. 月暈而風(fēng) 5. 月明如水 6. 月盈則食 7. 月滿則虧 8. 月缺重圓 9. 月下花前 10. 月黑風(fēng)高 11. 日月入懷 12. 日月如梭 13. 日居月諸 14. 日就月將 15. 日新月異 16. 日往月來 17. 日省月試 18. 日積月累 19. 春花秋月 20. 曉風(fēng)殘月 21. 曉月殘星 22. 水中捉月 23. 流星趕月 24. 田月桑時 25. 花容月貌 26. 年頭月尾 27. 松風(fēng)水月 28. 鏡花水月 29. 清風(fēng)明月 30. 歲月如流 31. 皓月千里 32. 鏤月裁云 33. 風(fēng)月無邊 34. 風(fēng)花雪月 35. 風(fēng)清月朗 嘲風(fēng)弄月 風(fēng)花雪月 日削月朘 日就月將 閉月羞花 月白風(fēng)清 月明星稀 月圓花好 月暈而風(fēng) 月明如水 月盈則食 月滿則虧 月缺重圓 月下花前 月黑風(fēng)高 日月入懷 日月如梭 日居月諸 得月較先 近水樓臺先得月 月懷一雞 吟風(fēng)詠月 月圓花好 月暈而風(fēng) 月明如水 月缺重圓 月下花前 日居月諸 日新月異 日往月來 日省月試 日積月累 春花秋月 曉風(fēng)殘月 曉月殘星 水中捉月 流星趕月 田月桑時 花容月貌 年頭月尾 松風(fēng)水月 鏡花水月 歲月如流 皓月千里 鏤月裁云 風(fēng)月無邊 風(fēng)花雪月 風(fēng)清月朗 文德橋上半邊月 蘭荷碧月 月下老人 月懸碧空 月落烏啼 月影婆娑 月移花影 月籠輕紗 月色迷離 月出東山 月圓花好 月夕花朝 月出星隱 月上柳梢 日月合壁 明月高照 星月交輝 秋月慘白 星月皎潔 冷月凄風(fēng) 日月參辰 閉月羞花 滿月生輝 新月如鉤 六月飛霜 日東月西 日升月恒 猴年馬月 成年累月 眾星捧月 長年累月 烘云托月 春花秋月 海底撈月 蹉跎歲月 吳牛喘月 嫦娥奔月 窮年累月 經(jīng)年累月 披星戴月 冰壺秋月 1.成年累月 2.月露風(fēng)云 3.月旦春秋 4.清風(fēng)明月 花前月下 花好月圓 月白風(fēng)清 風(fēng)清月朗 月夕花朝 月黑風(fēng)高。
朔月再轉(zhuǎn),新月就現(xiàn)了。
新月臥在遙遠(yuǎn)的東天邊,懶懶地展不開蛾眉。秋風(fēng)乍起,新月的臉就白了,我們的眼睛亮了。
我們是不知不覺來到秋天的。我們事先并沒有與新月預(yù)約。這時候我們邀月對語,月臺臨水,鼓樓生風(fēng),我們的思緒便染著月光疏影,悠悠地匝地,悠悠地斑駁。于是我們開始想象,很多細(xì)節(jié)已經(jīng)無法想起,因為我們的所經(jīng)之地有了太多的蹄痕,但我們能夠想象出與月相關(guān)的情節(jié)……
我們仰望的頭顱從此就定格在這個秋天。這秋天的山就瘦了,水就瘦了,風(fēng)也瘦了,雨也瘦了。于是我們向夜空發(fā)射一道一道的哲思之光,我們回收了—道一道的月痕,夢的月痕。
其實那月痕也是天體中的自然奇觀。我們的先祖之所以那樣惶恐,是因為他們有了太多的神話和夢幻。而神話和夢幻正好是人類童年最富靈性的兩只翅膀。翅膀扇向遠(yuǎn)古,月華生風(fēng);翅膀扇向未來,月暈致雨?,F(xiàn)在,我們等待著日食、月食的再現(xiàn),我們向宇宙投放更深長的影子,但我們不可以去遮擋太陽和月亮。我們只能一代一代頭頂日月的光環(huán),登臺祭祖,入幃占卜,我們永遠(yuǎn)也排泄不了我們心海中的潮汐。
又一聲蟬吟,花更瘦了,葉更瘦了。月影淺淺地浮起來,我們退入廬舍,倚窗而望。在時間的長河中,我們永遠(yuǎn)是一群長不大的孩子,與日月相依為命。時間是我們的翅膀,拍擊著四季輪回的預(yù)言之岸。于是,我們崖刻神話,口碑傳說,劍指指春秋。簡載歷史,重問天地,重圓飛天之夢。女禍問天時,月似芽。后羿問天時,月似弓。倉頡問天時,月似猿。秦王問天時,月似棱。太白問天時,月似船。東坡問天時,月似樽。清照問天時,月似鐮:阿炳問天時,月似弦。一彎月瘦了,又一彎月瘦了:我們端坐在映月的二泉邊,為半壁江山填詞,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我們就從遠(yuǎn)古平仄而來,從春天平仄到了秋天。秋菊月下暗香浮動,我們淚眼盈盈,托著月盤走進中秋:皓月當(dāng)空,秋魂朗朗而語:重陽,重陽,九九重陽。
我們的手便倏然下垂。我們托著月餅的手便倏然下垂。瘦月被天語之聲震落懷中。瘦月啊瘦月,我們懷揣的月魂,心空懸著一半,手里托著一半,我們只吃了一半,留下另一半給海峽彼岸的人吃。我們寧瘦其肉,不瘦其骨。還有我們的思想也不能瘦,良好也不能瘦,山水也不能瘦,音樂也不能瘦……叩問蒼天,蒼天不語,瘦月亦不語。秋風(fēng)頓起,笙簫遂咽。我們的言語于白露為霜中片片蒼白,托著瘦月,于是我們一步一步朝秋的縱深走去,記憶沉甸甸起來。
盈月虧了,秋風(fēng)勁了。我們只好重返民間了,舍邊籬笆,樓邊歌謠。竹枝詞蘸著月光輕吟了,晚秋的蟋蟀在海峽兩岸跳來跳去。我們仰望空蒙,把盞菊酒醉飲天地。菊花詞遂隨秋風(fēng)飄零,句句哀怨如思婦的月語。
秋蟬就啞了,冬風(fēng)就來了。我們站在冬日的枝頭,長發(fā)披肩,對月當(dāng)歌,隨風(fēng)卷入梅徑。梅風(fēng)起處,瑞雪匝地,山川裹素,骨朵生香。我們蘸著梅香,于是開始繪畫:梅的骨朵,月的精魂。
朔月再轉(zhuǎn),新月就現(xiàn)了,我們又不知不覺到了春天。想像中的春天。月芽兒做醒了一個長長的夢。春江次第解凍,我們又準(zhǔn)備與新月的下一輪預(yù)約。
伯牙斷弦的故事
在春秋時期,楚國有一位著名的音樂家,他的名字叫俞伯牙。俞伯牙從小非常聰明,天賦極高,又很喜歡音樂,他拜當(dāng)時很有名氣的琴師成連為老師。
學(xué)習(xí)了三年,俞伯牙琴藝大長,成了當(dāng)?shù)赜忻麣獾那賻?。但是俞伯牙常常感到苦惱?因為在藝術(shù)上還達不到更高的境界。俞伯牙的老師連成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對他說,我已經(jīng)把自己的全部技藝都教給了你,而且你學(xué)習(xí)得很好。至于音樂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沒學(xué)好。我的老師方子春是一代宗師,他琴藝高超,對音樂有獨特的感受力。他現(xiàn)住在東海的一個島上,我?guī)闳グ菀娝?,跟他繼續(xù)深造,你看好嗎?俞伯牙聞聽大喜,連聲說好!
他們準(zhǔn)備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東海進發(fā)。一天,船行至東海的蓬萊山,連成對伯牙說:“你先在蓬萊山稍侯,我去接老師,馬上就回來。”說完,連成劃船離開了。 過了許多天,連成沒回來,伯牙很傷心。他抬頭望大海,大海波濤洶涌,回首望島內(nèi),山林一片寂靜,只有鳥兒在啼鳴,像在唱憂傷的歌。伯牙不禁觸景生情,由感而發(fā),仰天長嘆,即興彈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滿了憂傷之情。從這時起,俞伯牙的琴藝大長。其實,成連老師是讓俞伯牙獨自在大自然中尋求一種感受。
俞伯牙身處孤島,整日與海為伴,與樹林飛鳥為伍,感情很自然地發(fā)生了變化,陶冶了心靈,真正體會到了藝術(shù)的本質(zhì),才能創(chuàng)作出真正的傳世之作。 后來,俞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師,但真心能聽懂他的曲子的人卻不多。
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游。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時,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邊避雨。伯牙耳聽淅瀝的雨聲,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動景象,琴興大發(fā)。伯牙正彈到興頭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異樣的顫抖,這是琴師的心靈感應(yīng),說明附近有人在聽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見岸上樹林邊坐著一個叫鐘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把子期請到船上,兩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說:“我為你彈一首曲子聽好嗎?”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聽。伯牙即興彈了一曲《高山》,子期贊嘆道:“多么巍峨的 高山??!”伯牙又彈了一曲《流水》子期稱贊到“多么浩蕩的江水啊!”伯牙又佩服又激動,對子期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聲,你真是我的知音??!”于是兩個人結(jié)拜為生死之交。
伯牙與子期約定,待周游完畢要前往他家去 拜訪他。 一日,伯牙如約前來子期家拜訪他,但是子期已經(jīng)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聞聽悲痛欲絕,奔到子期墓前為他彈奏了一首充滿懷念和悲傷的曲子,然后站立起來,將自己珍貴的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從此,伯牙與琴絕緣,再也沒有彈過琴 。
“錦瑟無端五十弦”:錦瑟,裝飾很美的瑟。語出《漢書·郊祀志》:“秦帝是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
“莊生曉夢迷蝴蝶”,《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而覺,則蘧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歟?蝴蝶之夢為周歟?”
“望帝春心托杜鵑”,望帝,傳說中的古代蜀帝,名杜宇,死后其魂化為杜鵑,啼聲甚哀。
“滄海月明珠有淚” ,《長安志》云:“藍(lán)田山在長安縣東南三十里,其山產(chǎn)玉,又名玉山?!?/p>
典源出處 《文選·嵇康〈贈秀才入軍〉詩之四》:“息徒蘭圃,秣馬華山。流磻平皋,垂綸長川。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泰玄。嘉彼釣叟,得魚忘筌。郢人逝矣,誰與盡言?!?/p>
釋義用法 這是嵇康送他的哥哥嵇喜 (曾舉秀才) 從軍的詩,共有十八首。這一首想像嵇喜在行軍途中領(lǐng)略山水清趣的自得之情:在平原上射鳥,在大河邊釣魚,手彈著五弦琴,眼望著歸去的鴻雁。后以此典表現(xiàn)閑適曠達之情或?qū)h(yuǎn)方親人的思念。
用典形式
【失飛鴻】 宋·陳師道:“口須論世事,目已失飛鴻。”
【揮五弦】 宋·陸游:“今朝會意君知否,目送飛云揮五弦。”元·錢選:“神襟軼寥廓,興寄揮五弦?!?/p>
【送飛鳥】 宋·陳與義:“胸中萬卷已無用,勸公留眼送飛鳥。”
【送飛鴻】 宋·張元干:“送飛鴻五弦寓目,望爽氣西山忘言?!?/p>
【手揮五弦】 唐·皮日休:“手揮五弦罷,聊復(fù)一樽持。”
【目送飛鴻】 宋·蘇軾:“北人聞道襄陽樂,目送飛鴻應(yīng)斷腸。”元 ·薩都拉:“回首荒城斜日,倚欄目送飛鴻?!?/p>
【目送歸鴻】 宋·賀鑄:“恨登山臨水,手寄七弦桐,目送歸鴻。”
【中散送飛鴻】 宋·陳與義:“不怪參軍騎瞎馬,但妨中散送飛鴻?!?/p>
【手揮七弦易】 金·元好問:“誰言手揮七弦易,大笑虎頭真絕癡。”
【留眼送歸鴻】 宋·陳師道:“宛洛風(fēng)塵莫回顧,直須留眼送歸鴻?!?/p>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215秒